本發(fā)明涉及包裝自動化裝備,具體涉及一種包裝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小型工件的特別是數量眾多的緊固件的包裝過程中,因零散的小型工件數量龐大且體積較小,若全部由人工操作,則使得包裝效率低,浪費較大的人力及時間,急需一種針對小型工件的包裝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包裝機。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包裝機,包括整機,所述的整機包括包裝袋卷筒、封口裝置、驅動裝置、切料裝置、夾料裝置、吸料裝置、托料裝置、傳送帶、出料盤、控制系統(tǒng);所述的包裝袋卷筒上纏繞有包裝袋;所述的封口裝置用于裝入帶包裝工件并對包裝袋進行封口;所述的驅動裝置傳送包裝袋;所述的切料裝置用于將封口好的包裝袋進行切割分離;所述的夾料裝置用于夾持切割分離完成的包裝袋;所述的吸料裝置用于吸起所述夾料裝置夾持的包裝袋;所述的托料裝置用于盛放吸料裝置吸附的包裝袋;所述的傳送帶用于傳輸所述托料裝置運送的包裝袋至所述的出料盤;所述的控制系統(tǒng)分別與所述的封口裝置、驅動裝置、切料裝置、夾料裝置、吸料裝置、托料裝置、傳送帶連接并控制上述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的整機還包括檢測感應裝置;所述的檢測感應裝置安裝于所述的包裝袋卷筒與所述的封口裝置件;所述的檢測感應裝置與所述的控制系統(tǒng)連接;所述的檢測感應裝置用于檢測整機內包裝袋存續(xù)情況。
進一步的,所述的整機還包括擋料裝置;所述的擋料裝置與所述的控制系統(tǒng)連接;所述的擋料裝置用于擋住所述的吸料裝置吸起的包裝袋。
進一步的,所述的吸料裝置為吸嘴氣缸;所述的封口裝置、切料裝置、夾料裝置、擋料裝置、吸料裝置、托料裝置為氣缸。
進一步的,所述的驅動裝置為步進電機。
進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系統(tǒng)包括自動控制、手動控制、參數設置;所述的自動控制用于控制包裝機完成自動化包裝;所述的手動控制用于控制各裝置獨立工作;所述的參數設置用于設置各裝置工作參數。
進一步的,所述的自動控制包括顯示運行循環(huán)時間、顯示當前產品的生產包數與包裝產品數量、設置停留間隔、設置加熱時長、停機設置、數量清零、包裝數量設置、包裝袋長度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的手動控制包括步進電機控制、送料控制、加熱控制、料帶補償、氣缸控制;所述的氣缸控制包括封口氣缸控制、切料氣缸控制、夾料氣缸控制、托料氣缸控制、吸料氣缸控制、擋料氣缸控制;所述的料帶補償用于補償更換包裝袋的位置誤差。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包裝機,所述的整機包括包裝袋卷筒、封口裝置、驅動裝置、切料裝置、夾料裝置、吸料裝置、托料裝置、傳送帶、出料盤、控制系統(tǒng);所述的包裝袋卷筒上纏繞有包裝袋;所述的封口裝置用于裝入帶包裝工件并對包裝袋進行封口;所述的驅動裝置傳送包裝袋;所述的切料裝置用于將封口好的包裝袋進行切割分離;所述的夾料裝置用于夾持切割分離完成的包裝袋;所述的吸料裝置用于吸起所述夾料裝置夾持的包裝袋;所述的托料裝置用于盛放吸料裝置吸附的包裝袋;所述的傳送帶用于傳輸所述托料裝置運送的包裝袋至所述的出料盤;所述的控制系統(tǒng)分別與所述的封口裝置、驅動裝置、切料裝置、夾料裝置、吸料裝置、托料裝置、傳送帶連接并控制上述裝置。本發(fā)明實現小型工件的快速自動化包裝,同時根據不同包裝厚度以及包裝內容,調整包裝工序,實現高效自動化包裝。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包裝機整體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包裝機原理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包裝機控制系統(tǒng)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包裝機控制系統(tǒng)手動控制示意圖;
圖中標號說明:整機100、包裝袋卷筒1、檢測感應裝置2、封口裝置3、夾料裝置5、切料裝置6、驅動裝置7、擋料裝置8、吸料裝置9、傳送帶11、托料裝置12、出料盤20、控制系統(tǒng)3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參照圖1-4所示,一種包裝機,如圖1、圖2所示,包括整機100,所述的整機100包括包裝袋卷筒1、封口裝置3、驅動裝置7、切料裝置6、夾料裝置5、吸料裝置9、托料裝置12、傳送帶11、出料盤20、控制系統(tǒng)30;所述的包裝袋卷筒1上纏繞有包裝袋;所述的封口裝置3用于裝入帶包裝工件并對包裝袋進行封口;所述的驅動裝置7傳送包裝袋;所述的切料裝置6用于將封口好的包裝袋進行切割分離;所述的夾料裝置5用于夾持切割分離完成的包裝袋;所述的吸料裝置9用于吸起所述夾料裝置5夾持的包裝袋;所述的托料裝置12用于盛放吸料裝置9吸附的包裝袋;所述的傳送帶11用于傳輸所述托料裝置12運送的包裝袋至所述的出料盤20;所述的控制系統(tǒng)30分別與所述的封口裝置3、驅動裝置7、切料裝置6、夾料裝置5、吸料裝置9、托料裝置12、傳送帶11連接并控制上述裝置。優(yōu)選地,所述的吸料裝置9為吸嘴氣缸;所述的封口裝置3、切料裝置6、夾料裝置5、擋料裝置8、吸料裝置9、托料裝置12為氣缸,所述的驅動裝置7為步進電機。如圖2所示,設置有2組吸料裝置9,吸料裝置9為吸料氣缸,吸料氣缸端部為吸嘴91;吸嘴91吸附包裝袋,吸料氣缸運送包裝袋至托料裝置12上;在吸料裝置9運送過程中,優(yōu)選地,所述的整機100還包括擋料裝置8;所述的擋料裝置8與所述的控制系統(tǒng)30連接;所述的擋料裝置8用于擋住所述的吸料裝置9吸起的包裝袋,確保吸料裝置9工作過程安全。
優(yōu)選地,所述的整機100還包括檢測感應裝置2;所述的檢測感應裝置2安裝于所述的包裝袋卷筒1與所述的封口裝置3件;所述的檢測感應裝置2與所述的控制系統(tǒng)30連接;所述的檢測感應裝置2用于檢測整機100內包裝袋存續(xù)情況。在一實施例中檢測感應裝置2為檢測探頭,檢測探頭置于包裝袋進料出,檢測包裝袋卷筒1上的包裝袋是否用完,包裝袋用完后,控制系統(tǒng)30控制整機100停止工作,一般的,根據檢測感應裝置2設置的位置與封口裝置3的位置,可設置一定延時,延時用于處理檢測感應裝置2位置與封口裝置3的位置間的包裝袋。
優(yōu)選地,如圖3所示,所述的控制系統(tǒng)30包括自動控制、手動控制、參數設置;所述的自動控制用于控制包裝機完成自動化包裝;所述的手動控制用于控制各裝置獨立工作;所述的參數設置用于設置各裝置工作參數。優(yōu)選地,所述的自動控制包括顯示運行循環(huán)時間、顯示當前產品的生產包數與包裝產品數量、設置停留間隔、設置加熱時長、停機設置、數量清零、包裝數量設置、包裝袋長度設置。顯示運行循環(huán)時間用于顯示上次整機100運行的循環(huán)時間;設置停留間隔用于設置封口裝置3內封閉包裝袋前段與后段的停留時間;設置加熱時長用于設置封口裝置3內加熱裝置的加熱包裝袋前段與后段的時間;停機設置用于控制整機100完成當前最后一包裝袋包裝后停機;數量清零用于將生產數量、產品數量清零;包裝數量設置用于設定包裝袋包裝數量;包裝袋長度設置用于設定包裝袋的長度。參數設置中的數量到達暫停,用于外接振動盤,控制振動盤下料數量,一般的采用計數器計數,計數值到達設定值時控制振動盤停止;參數設置中信號屏蔽,用于屏蔽報警信號與計數信號,在機器調試時使用。
優(yōu)選地,如圖4所示,所述的手動控制包括步進電機控制、送料控制、加熱控制、料帶補償、氣缸控制;所述的氣缸控制包括封口氣缸控制、切料氣缸控制、夾料氣缸控制、托料氣缸控制、吸料氣缸控制、擋料氣缸控制;所述的料帶補償用于補償更換包裝袋的位置誤差。步進電機控制包括步進電機正反轉控制,正轉用于正常包裝加工,反轉用于緊急停車或維修使用;送料控制包括送料電機、傳送帶11控制,送料電機與包裝袋卷筒1連接,用于輔助帶動包裝袋卷筒1旋轉送料;鑒于不同包裝袋厚度或安裝包裝袋的位置各異,設置料帶補償,料帶補償補償更換包裝袋的位置誤差,確保封口位置不變的情況下擴展包裝機的通用性,使包裝機適用于更多包裝情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包裝機,所述的整機包括包裝袋卷筒、封口裝置、驅動裝置、切料裝置、夾料裝置、吸料裝置、托料裝置、傳送帶、出料盤、控制系統(tǒng);所述的包裝袋卷筒上纏繞有包裝袋;所述的封口裝置用于裝入帶包裝工件并對包裝袋進行封口;所述的驅動裝置傳送包裝袋;所述的切料裝置用于將封口好的包裝袋進行切割分離;所述的夾料裝置用于夾持切割分離完成的包裝袋;所述的吸料裝置用于吸起所述夾料裝置夾持的包裝袋;所述的托料裝置用于盛放吸料裝置吸附的包裝袋;所述的傳送帶用于傳輸所述托料裝置運送的包裝袋至所述的出料盤;所述的控制系統(tǒng)分別與所述的封口裝置、驅動裝置、切料裝置、夾料裝置、吸料裝置、托料裝置、傳送帶連接并控制上述裝置。本發(fā)明實現小型工件的快速自動化包裝,同時根據不同包裝厚度以及包裝內容,調整包裝工序,實現高效自動化包裝。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業(yè)的普通技術人員均可按說明書附圖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順暢地實施本發(fā)明;但是,凡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內,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術內容而做出的些許更動、修飾與演變的等同變化,均為本發(fā)明的等效實施例;同時,凡依據本發(fā)明的實質技術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變化的更動、修飾與演變等,均仍屬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