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自動插件機領域,尤其是涉及臥式編帶送料機構。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市場上,為實現(xiàn)電子元件裝配自動化,一般是根據(jù)臥式編帶插件機的送料需要,將插件機物料輸送到專用插件機構的過程需要特殊的送料機構來實現(xiàn),目前高速插件臥式編帶插件機的送料機構一般是半自動設備,還需人工操作,還不能實現(xiàn)完全自動化。導致人工作業(yè)的工耗時間多,品質(zhì)難以得到控制,而且生產(chǎn)效率低,生產(chǎn)成本高。因此,市場上迫切需要一種新的送料機構來實現(xiàn)自動化。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的技術不足,本項目提供了一種臥式編帶送料機構,其結構簡單、輸送效率高,能有效降低輸送物料所需要的時間,并能使送料高度保持一致,高度的一致性使品質(zhì)可使產(chǎn)品質(zhì)量控制在工藝要求范圍內(nèi),從而提高了產(chǎn)品質(zhì)量、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和提高了良品率。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臥式編帶送料機構,包括送料組件與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機構包括送料組件、輸送機構與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組件包括送料軌道和送料座;
所述輸送機構包括底板和導軌;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第一活動板、第二活動板、第一棘輪、第二棘輪和齒輪;
其中所述送料軌道位于送料座正上方,底板位于送料座底端,導軌位于底板下方;第一活動板、第二活動板、第一棘輪、第二棘輪、齒輪位于導軌的上方,第一活動板和第二活動板位于送料機構的右側,第一棘輪和第二棘輪分別位于送料機構的兩側。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其中所述第二棘輪位于送料機構的左側,第一棘輪位于送料機構的右側。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其中送料座末端設置有一通孔,以使墊體從其穿過。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其中所述墊體將第一棘輪、第二棘輪、齒輪和送料座連接在一起。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其中所述第二活動板設置在齒輪和第一棘輪之間。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其中所述第二活動板設置有上圓孔、中圓孔和下圓孔。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其中所述上圓孔設置有套圈,其位于第二活動板的右側。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其中所述套圈設置有套銷,其位于第二活動板的右側。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其中所述中圓孔與位于送料座的通孔中心對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其中所述下圓孔處右側依次設置有插銷板、插銷和扭轉彈簧。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其中所述第一活動板通過傳動銷連接在送料座的右側。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其中所述傳動銷與第二拉伸彈簧和第三拉伸彈簧的一端連接,第二拉伸彈簧的另一端與第二活動板相連,第三拉伸彈簧的另一端與送料軌道連接。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臥式編帶送料機構,其結構簡單,實現(xiàn)傳輸物料,實現(xiàn)余料的收集。本發(fā)明的送料機構使輸出的物料達到統(tǒng)一的高度,高度的一致性使產(chǎn)品質(zhì)量控制在工藝要求范圍內(nèi),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提高了送料的質(zhì)量。
附圖說明
以下的本發(fā)明的說明書參照附圖,其中:
圖1是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總裝配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一實施例臥式編帶送料機構爆炸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送料軌道的詳細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齒輪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附圖中內(nèi)容及繪制的比例僅作為示意性的表示,不能作為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臥式編帶送料機構33,其包括送料組件、輸送機構與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組件包括送料軌道1和送料座21;所述輸送機構包括底板5和導軌6;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第一活動板22、第二活動板15、第一棘輪14、第二棘輪4和齒輪9;其中所述送料軌道1位于送料座21正上方,底板5位于送料座21底端,導軌6位于底板5下方;第一活動板22、第二活動板15、第一棘輪14、第二棘輪4、齒輪9位于導軌6的上方,第一活動板22和第二活動板15位于送料機構33的右側,第一棘輪14和第二棘輪4分別位于送料機構33的兩側。
如圖2所示,并結合圖1,第二棘輪4位于送料機構33的左側,第一棘輪14位于送料機構33的右側。送料軌道1是用于輸送帶狀物料的軌道。第一活動板22與第一棘輪14嚙合于前端。當帶狀物料通過送料軌道1時,第一活動板22的臂受到外力的作用使其向前做圓周運動。當?shù)谝换顒影?2往前運動時,第一活動板22的前端推動第一棘輪14,使其旋轉一定的角度,第一棘輪14帶動第二棘輪4以及齒輪9進行轉動,從而帶動帶狀物料;當?shù)谝换顒影?2的臂上的外力消失時,與第一活動板22連接的第一拉伸彈簧19復位,從而拉動第一活動板22復位,使第一活動板22的前端向后從第一棘輪14的上一個輪齒嚙合到下一個輪齒,此時第一棘輪14不動,相應地,第二棘輪4以及齒輪9也不動,處在靜止狀態(tài),使得帶狀物料也靜止。重復上述步驟,物料被齒輪9帶動輸送,經(jīng)過特定時間后齒輪9停止轉動,物料隨之停止運動,如此循環(huán)往復,達到具有一定規(guī)律的送料功能。當物料被另一機構(未示出)剪切拾取后,余留的物料將沿著導軌6送至特定位置,使殘余物料輸送至一容器中收集。
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送料座21末端設置有第一通孔,以使墊體3從其穿過。通過該第一通孔,利用墊體3依次將第二棘輪4、送料座21、第二活動板15和第一棘輪14裝配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一通孔是由機床鉆頭鉸孔而成。在安裝墊體3之前,所述第一通孔設置有一套管(未示出),以加強送料座21的結構,并有利于墊體3順利穿過。墊體3為空心圓柱體,一般采用鋼制成或其它可適用于此功能的材料而制成。
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活動板15設置在齒輪9和第一棘輪14之間。第一棘輪14設置有一呈階梯狀的圓柱體,并在其上設置有兩個小孔。其中第二活動板15采用鋼材料制成,或其它可適用于此功能的材料而制成。第二活動板15的厚度約為10mm,
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還提供了固定銷a16,其直徑大小與設置在第一棘輪14的圓柱體上的兩個小孔相匹配。利用固定銷a16通過與設置在第一棘輪14的圓柱體上的兩個小孔相配合將第一棘輪14與齒輪9和第二棘輪4固定地連接在一起。
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活動板15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上圓孔、中圓孔和下圓孔。另外,還設置有連接第二拉伸彈簧7的帶孔連接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所述上圓孔設置有套圈18,其位于第二活動板15的右側。其中套圈18為中空的圓柱體,其直徑大于上圓孔。
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所述套圈18設置有套銷17,其位于第二活動板15的右側用于固定套圈18。其中套銷17為一階梯狀圓柱體,其是由鋼材圓柱體經(jīng)機床加工一體制成,用于穿過套圈18和上圓孔將套圈18固定在第二活動板15上。
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所述中圓孔是由機床鉆頭經(jīng)鉸孔而成,其直徑大小與位于送料座21的第二通孔相匹配,并且與位于送料座21的第二通孔中心對齊,以保證第二棘輪4、送料座21、第二活動板15和第一棘輪14的孔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
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其中所述下圓孔處右側依次設置有插銷板11、插銷12和扭轉彈簧13。插銷板11設置有一小孔,其是由機床鉆頭經(jīng)鉸孔而成,通過此小孔,插銷12可以與之配合,并與插銷板11裝配在一起。
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其中所述插銷12是由一圓柱體經(jīng)機床加工而成的具有多個小圓柱體形狀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中,中間的圓柱體直徑稍大,其兩邊的圓柱體直徑較小。緊鄰中間的圓柱體的左側的兩個小圓柱體的直徑依次(從右向左)分別與插銷板11的孔和下圓孔的直徑相匹配。緊鄰中間的圓柱體的右側的兩個小圓柱體可以用來安裝扭轉彈簧13,其中最外端的小圓柱體起到防止扭轉彈簧13脫落。
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送料座21的下端的右側的特定部位設置有具有盲孔的突出的圓柱體,所述第一活動板22通過傳動銷2連接在送料座21的突出的圓柱體上。
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所述傳動銷2與第二拉伸彈簧7和第三拉伸彈簧10的一端連接,第二拉伸彈簧7的另一端與第二活動板15相連,第三拉伸彈簧10的另一端與送料軌道1連接。其中各個彈簧體均在標準件,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選擇。
如圖2所示,底板5位于導軌6與送料座21之間。通過多個螺栓將底板5位于導軌6連接至送料座21上。
如圖3所示,圖3為送料軌道1的詳細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送料軌道1是由多個部件組合而成,包括底座1.1、平板1.2、導條1.3和阻擋機構1.4。其中底座1.1是用于支撐平板1.2和連接送料軌道1和送料座21的連接件。底座1.1與平板1.2采用焊接方式進行連接,與送料座21的連接采用通過螺栓連接方式來進行連接,以利于在需要維修時進行拆卸。平板1.2以一定的傾斜角度進行設置,用于在承受物料時,物料利用其自有重力可以自動向下方滑動。平板1.2還布置有多個第三通孔1.5,以用于減輕其本身的重量。平板1.2的兩側設置有可限制物料并起導向作用的側壁,側壁與平板1.2采用焊接連接或與平板1.2一體成形而成。在送料軌道1下部設置有阻擋機構1.4,阻擋機構1.4為一圓柱體,其兩端連接至平板1.2的兩側的側壁上。該阻擋機構1.4用于阻擋物料,并使物料順利地以一定速度向下游輸送。
如圖3所示,多個導條1.3設置在平板1.2的前部,以用于在物料向下輸送時更方便地導向底板5。其中導條1.3為長短不一,兩側的稍長,中間的稍短。
如圖4所示,圖4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齒輪9的詳細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fā)明的齒輪9為一體成型,其齒數(shù)為24個,齒數(shù)也可以根據(jù)客戶需要進行設置,比如可以在18-30之間進行選擇。齒數(shù)越多,物料傳送的速度越慢、越平滑。齒輪9設置有第四通孔9.2,其軸線通過齒輪9的圓心,用于通過固定銷a16穿過第四通孔9.2與第一棘輪14固定連接在一起。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齒輪的齒9.1設置在齒輪9的一側,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設置在兩側。齒輪9中間還設置有凹槽9.3。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臥式編帶送料機構,其結構簡單,實現(xiàn)了傳輸物料,并實現(xiàn)余料的收集。本發(fā)明的送料機構使輸出物料達到統(tǒng)一的高度,高度的一致性使產(chǎn)品質(zhì)量控制在工藝要求范圍內(nèi),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提高了送料的質(zhì)量。
以上所述,只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達到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都應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其技術方案和/或?qū)嵤┓绞娇梢杂懈鞣N不同的修改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