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提手繩。
背景技術:
鉛酸蓄電池用途極為廣泛,目前主要使用在汽車、摩托車、鐵路、車站、碼頭、礦山搬運、艦船、潛艇、通信、航空、水上航標、醫(yī)療設備、國防科研等重要領域,是國民經(jīng)濟各部門必不可少的。提手繩是重量大、體積大的鉛酸蓄電池重要組成部分,電池搬運需要使用提手繩來協(xié)助。
中國專利公告號CN 204416275 U,公開日為2015年6月24日,發(fā)明名稱為一種保險式活鎖提手繩,該申請案公開的提手繩,包括第一接頭、第二接頭、繩和套管,所述第一接頭的一端和第二接頭的一端分別連接所述繩的兩端,所述第一接頭的另一端的一側設置有鋸齒狀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與所述第一接頭的受力方向成銳角,所述第二接頭的另一端的一側設置有鋸齒狀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與所述第二接頭的受力方向成銳角,所述第一凸起與所述第二凸起交錯配合連接,所述套管套在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上,其不足之處是該提手繩結構復雜,卡接、拆卸操作不方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手繩,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提手繩,包括手握件和提繩,所述手握件延其縱向設置有條形的通孔,所述提繩一端穿過所述通孔后固定連接第一連接端,所述提繩另一端固定連接第二連接端,所述第一連接端與所述第二連接端可拆卸的卡接固定,所述提繩相對所述手握件能夠在所述通孔內(nèi)延其長度方向自由運動。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端包括呈階梯狀的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用于與所述提繩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用于與所述第二連接端匹配卡接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連接件的外周壁上對稱設置有一對凸起,所述第二連接端為中空結構,所述第二連接端的外周壁上設置有方便所述第二連接件進入其內(nèi)部的條形缺口,所述條形缺口一側的第二連接端的外周壁上設置有與一對所述凸起匹配卡接的一對凹槽,所述凹槽與所述條形缺口之間通過凸起過道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端為一體成型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手握件的手握端為與手指匹配的凹凸面。
進一步的,所述提繩與所述第一連接端和所述第二連接端之間均為注塑成型的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提繩采用PE材質(zhì)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端和第二連接端均采用PE、PP、ABS、或PC中的任意一種制成。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技術效果:提繩相對手握件能夠在通孔內(nèi)延其長度方向自由運動,并且提繩兩端采用卡接固定,使該提手繩具有良好的使用便利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提手繩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第一連接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第二連接端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第二連接端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手握件;2-提繩;3-第一連接端;301-第一連接件;302-第二連接件;303-凸起;4-第二連接端;401-條形缺口;402-凹槽;403-凸起過道。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提手繩,包括手握件1和提繩2,所述手握件1延其縱向設置有條形的通孔,所述提繩2一端穿過所述通孔后固定連接第一連接端3,所述提繩2另一端固定連接第二連接端4,所述第一連接端3與所述第二連接端4可拆卸的卡接固定,所述提繩2相對所述手握件1能夠在所述通孔內(nèi)延其長度方向自由運動。
本實施例中,如圖2-4所示,所述第一連接端包括呈階梯狀的第一連接件201和第二連接件202,所述第一連接件201用于與所述提繩2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202用于與所述第二連接端4匹配卡接固定,所述第二連接件202的外周壁上對稱設置有一對凸起203,所述第二連接端4為中空結構,所述第二連接端4的外周壁上設置有方便所述第二連接件202進入其內(nèi)部的條形缺口401,所述條形缺口401一側的第二連接端4的外周壁上設置有與一對所述凸起303匹配卡接的一對凹槽402,所述凹槽402與所述條形缺口401之間通過凸起過道403連通。
其中,第一連接端為一體注塑成型結構;第二連接端也為一體注塑成型結構。
提繩2與第一連接端3和第二連接端4均為注塑固定連接,將提繩兩端的一定長度分別放入第一連接端3和第二連接端4的模具內(nèi),然后將第一連接端3和第二連接端4分別注塑成型,即可將提繩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接端3和第二連接端4注塑固定連接。
為提升手握時的舒適度,在所述手握件1的手握端為與手指匹配的凹凸面。
所述提繩2采用PE材質(zhì)制成;所述第一連接端3和第二連接端4均采用PE、PP、ABS、或PC中的任意一種制成。
本發(fā)明的提手繩使用時,將第一連接端3或第二連接端4從待提起的物一個過孔中穿過后,將第一連接端3的第二連接件302對準第二連接端上的條形缺口401,并將凸起303沿凸起過道403平移達到凹槽402上方入口處,然后將第一連接端3整體下拉,即可完成第一連接端3與第二連接端4的匹配卡接;需要拆卸式,放順序退回即可將第一連接端3與第二連接端4分離;根據(jù)需要可以將提繩2相對手握件1在通孔內(nèi)延其縱向移動,以便于將卡接端置于合適的位置。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是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fā)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fā)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