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裝配工作臺,特別一種流水線式裝配平臺。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小電器或電器部件組裝大部分都是在工作臺完成的?,F(xiàn)有的工作就是一個單純的工作平面,工作平面下部用支架支撐工作平面。裝配者需要提前領取各種組裝零件,然后在工作平面上逐一裝配,裝配好的成品放置在框內堆放在身側,等待轉運。這種裝配方式造成工作臺零部件的堆積,裝配工位周圍也都是堆放的成品,不利于人員行走和成品的轉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方便、整潔、高效率的流水線式裝配平臺。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流水線式裝配平臺,其特點是,包括裝配面,在裝配面兩側設有若干個對稱設置的工作位,在裝配面的中部上方設有往復運動的零部件傳輸帶,在裝配面的下方設有與零部件傳輸帶正對的成品傳輸帶,每個所述的工作位均設有與成品傳輸帶相對應的成品輸送管道,在裝配面上設有與成品輸送管道相通的通孔,在每個工作位上方均對應設有風扇和燈管。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所述成品傳輸帶為間歇式運動的傳輸帶。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在裝配面的至少一個端部設有零部件配備工位。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所述風扇的出風口向下傾斜設置以使風力迎面吹向工作位上的裝配人員。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在零部件傳輸帶下方的裝配面中部設有與每個工作位相對應的工具儲物盒和插座。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在裝配面下方設有與每個工作位相對應的儲物抽屜。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xiàn),在每個工作位的成品輸送管道上均設有計數(shù)器。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通過在裝配面的上方設置往復運動的零部件傳輸帶,在裝配面的下方設置與零部件傳輸帶正對的間歇式成品傳輸帶,并在每個工作位上設有將裝配好的成品傳送到成品傳輸帶上的成品輸送管道,使裝配平臺上及周圍不再堆積大量的零部件和裝配成品,既便于統(tǒng)一發(fā)放零部件,方便統(tǒng)計零部件的使用數(shù)量,又利于將裝配好的成品統(tǒng)一收集、轉運,提高裝配效率,節(jié)省裝配時間,并通過在每個工作位上方設置對應的風扇和燈管,有效改善裝配人員的工作環(huán)境。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描述本發(fā)明的具體技術方案,以便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地理解本發(fā)明,而不構成對其權利的限制。
實施例1,參照圖1、圖2,一種流水線式裝配平臺,包括裝配面4,在裝配面兩側設有若干個對稱設置的工作位,在裝配面4的中部上方設有往復運動的零部件傳輸帶3,在裝配面4的下方設有與零部件傳輸帶3正對的成品傳輸帶5,所述成品傳輸帶5為間歇式運動的傳輸帶,每個所述的工作位均設有與成品傳輸帶5相對應的成品輸送管道6,在裝配面3上設有與成品輸送管道6相通的通孔8,裝配人員將裝配好的成品由裝配面上的通孔投入到成品輸送管道內并落在成品傳輸帶上,在成品傳輸帶的出口端落入到收集倉內,或者有工作人員直接裝包,在每個工作位的成品輸送管道上均設有計數(shù)器,便于統(tǒng)計每個裝配人員的裝配數(shù)量。
在裝配面3的至少一個端部設有零部件配備工位,由庫管員將各種零部件放置在儲物筐內,然后將儲物筐并排放置在零部件傳輸帶上,由零部件傳輸帶從裝配面的這一端輸送到另一端,然后間歇的往復運動,為各個工位的裝配人員提供零部件。
在每個工作位上方均對應設有風扇2和燈管1,所述風扇2的出風口向下傾斜設置,以使風力迎面吹向工作位上的裝配人員。零部件傳輸帶、風扇和燈管均安裝在位于裝配面上方的支架上。
在零部件傳輸帶3下方的裝配面4中部設有與每個工作位相對應的工具儲物盒9和插座10,方便每個裝配人員的工作和使用。
在裝配面3下方設有與每個工作位相對應的儲物抽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