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瓶身轉向調整裝置。
背景技術:
在科技急速發(fā)展的今天,以德國為首的機械制造強國提出了工業(yè)4.0的概念,這個概念率先在食品飲料市場掀起了改革的狂潮,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吃穿住行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這個不僅表現(xiàn)在對食品、衣服及其他商品的質量要求,而且在感官上對產品的包裝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對顏色、外形等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新穎的產品包裝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特別是目前的酒瓶的包裝,包裝者在設計上采用了多標對應的方法,產品外形給人整潔、醒目的感覺,雖然一個小小的改變,給人帶了視覺上的愉悅,但實現(xiàn)這個目標卻令包裝機器的設計者大費腦筋,因為目前的包裝機主流市場,機器的速度都是很高的,基本以40000瓶/小時的速度作為正常的配置,而在這種高速運動的工況下,所有的產品在自由狀態(tài)下都是不受控的,所以想要達到瓶子整齊劃一的目標,就需要設計特殊的結構來對瓶子進行處理。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生產時酒瓶的瓶身朝向不統(tǒng)一的缺陷,提供一種可以實現(xiàn)瓶子精確轉向的瓶身轉向調整裝置。
本發(fā)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一種瓶身轉向調整裝置,其包括:控制器、第一傳送機構、第二傳送機構和感應單元;
第一傳送機構包括第一傳送帶和驅動第一傳送帶的第一旋轉電機;
第二傳送機構包括第二傳送帶和驅動第二傳送帶的第二旋轉電機;
第一傳送帶和第二傳送帶的表面相對;
感應單元用于識別瓶身的方位;
控制器分別耦合于第一旋轉電機、第二旋轉電機和感應單元;
控制器用于根據(jù)感應單元識別到的信息調整第一旋轉電機和第二旋轉電機的轉速差。
優(yōu)選地,感應單元為具有高分辨率的工業(yè)相機,和/或感應單元設置于第一傳送帶和第二傳送帶的進給方向的上游。
優(yōu)選地,感應單元識別瓶身附著的標記。
優(yōu)選地,第一傳送帶和第二傳送帶的表面之間的間隔為蓋于瓶身的瓶蓋的直徑。
優(yōu)選地,第一傳送機構還包括第一主動輪、第一從動輪和第一張緊輪,第一旋轉電機用于驅動第一主動輪,第一從動輪設于第一張緊輪和第一主動輪之間,第一傳送帶的位于第一主動輪和第一從動輪之間的部分為第一工作區(qū)間;
第二傳送機構還包括第二主動輪、第二從動輪和第二張緊輪,第二旋轉電機用于驅動第二主動輪,第二從動輪設于第二張緊輪和第二主動輪之間,第二傳送帶的位于第二主動輪和第二從動輪之間的部分為第二工作區(qū)間;
第一工作區(qū)間與第二工作區(qū)間相對。
優(yōu)選地,瓶身轉向調整裝置還包括橫向調整機構,橫向調整機構用于調整第一傳送帶和第二傳送帶的表面之間的間距。
優(yōu)選地,橫向調整機構包括兩個絲杠螺母傳動機構,絲杠螺母傳動機構的絲杠旋轉以帶動螺母直線運動,兩個絲杠螺母傳動機構的螺母分別固定連接于第一傳送機構和第二傳送機構,兩個絲杠螺母傳動機構的絲杠的端部分別連接一個旋轉手柄。
優(yōu)選地,瓶身轉向調整裝置還包括縱向調整機構,縱向調整機構用于調整第一傳送帶和第二傳送帶的高度。
優(yōu)選地,縱向調整機構包括第三旋轉電機、一根橫軸和兩根縱軸,橫軸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橫向齒輪,橫向齒輪的中心軸線與橫軸平行,兩根縱軸均設有螺紋并分別與一個縱向齒輪螺紋接合,縱向齒輪與橫向齒輪嚙合,旋轉電機用于帶動橫軸旋轉,兩個絲杠分別可旋轉地連接于兩根縱軸,第一傳送機構和第二傳送機構設于兩根縱軸之間。
優(yōu)選地,第一旋轉電機和第二旋轉電機為伺服電機。
本發(fā)明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該轉向裝置通過使得瓶身通過轉速不同的兩個傳送帶,改變瓶身的轉向,從而使得生產線的瓶子的瓶身整齊劃一。
附圖說明
圖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瓶身轉向調整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絲杠螺母傳動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縱向調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一傳送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第一傳送帶和第二傳送帶的傳送狀態(tài)示意圖;
圖6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瓶身轉向調整裝置的工作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的方式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但并不因此將本發(fā)明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
如圖1所示,瓶身轉向調整裝置10包括:主機架14、控制器(圖中未示意)、第一傳送機構11、第二傳送機構12和感應單元13。
第一傳送機構11、第二傳送機構12、感應單元13、橫向調整機構和縱向調整機構16均安裝于主機架14上。
如圖4所示,第一傳送機構11包括第一傳送帶111和驅動第一傳送帶111的第一旋轉電機112。第二傳送機構12的結構與第一傳送機構11的結構大致相同,第二傳送機構12包括第二傳送帶121和驅動第二傳送帶121的第二旋轉電機。第一旋轉電機112和第二旋轉電機為伺服電機。
第一傳送帶111和第二傳送帶121的表面相對。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傳送帶111和第二傳送帶121的表面之間的間隔為蓋于瓶身20的瓶蓋的直徑。通過旋轉瓶蓋使得瓶身20轉向??蛇x擇地,也可以通過直接旋轉瓶身20使得瓶身20轉向,此時,第一傳送帶111和第二傳送帶121的表面之間的間隔為瓶身20的直徑。
第一傳送機構11還包括第一主動輪113、第一從動輪114和第一張緊輪115,第一旋轉電機112用于驅動第一主動輪113,第一從動輪114設于第一張緊輪115和第一主動輪113之間,第一傳送帶111的位于第一主動輪113和第一從動輪114之間的部分為第一工作區(qū)間116。
第二傳送機構12還包括第二主動輪、第二從動輪和第二張緊輪,第二旋轉電機用于驅動第二主動輪,第二從動輪設于第二張緊輪和第二主動輪之間,第二傳送帶121的位于第二主動輪和第二從動輪之間的部分為第二工作區(qū)間。
第一工作區(qū)間116與第二工作區(qū)間相對。第一工作區(qū)間116和第二工作區(qū)間之間的空間為轉向區(qū)間段。瓶身20從轉向區(qū)間段通過。由于瓶身20的轉向一般不會大于180°,因此所需的轉向區(qū)間段很短,因此,從動輪設于主動輪和張緊輪之間以提供一個較短的轉向區(qū)間段。
感應單元13用于識別瓶身20的方位。具體地,感應單元13通過識別瓶身20上附著的標記識別瓶身20的方位。該標記可以是一個點、一個圖案或磁條等等。該標記可以設置在瓶肩上。
在本實施例中,感應單元13為具有高分辨率的工業(yè)相機。當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jù)需要采用其他可以識別瓶身20的方位的識別裝置替代工業(yè)相機。
感應單元13設置于第一傳送帶111和第二傳送帶121的進給方向的上游。
控制器分別耦合于第一旋轉電機112、第二旋轉電機和感應單元13??刂破骺梢詾榭删幊踢壿嬁刂破鳌?/p>
控制器用于根據(jù)感應單元13識別到的信息調整第一旋轉電機112和第二旋轉電機的轉速差。
如圖5所示,當瓶身20需要逆時針轉向時,控制器控制第一傳送帶111的進給速度與瓶身20進入轉向區(qū)間段之前的速度相同,而使得第二傳送帶121的進給速度小于瓶身20進入轉向區(qū)間段之前的速度,從而使得瓶身20逆時針旋轉。旋轉的角度由控制器根據(jù)感應單元13識別到的信息判斷得出,并且計算出對應該旋轉角度的第二傳送帶121的進給速度。當然,可選擇地,也可以使得第二傳送帶121的進給速度與瓶身20進入轉向區(qū)間段之前的速度相同,而使得第一傳送帶111的進給速度大于瓶身20進入轉向區(qū)間段之前的速度。雖然圖6僅示意了瓶身20需要逆時針轉向時的情況,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當瓶身20需要逆時針轉向時,僅僅需要將速度差反向調節(jié)即可。
如圖6所示,瓶身20轉向調節(jié)裝置的工作流程如下:
s1:感應單元13識別標記,并向控制器發(fā)送識別信息。
s2:控制器接收感應單元13的識別信息并向第一旋轉電機112和第二旋轉電機發(fā)送指令。
其中,該信息為瓶身20的方位,控制器根據(jù)該信息判斷瓶身20的方位是否與預定方位一致;
如果一致,則向第一旋轉電機112和第二旋轉電機發(fā)送第一指令;
如果不一致,則判斷瓶身20需要逆時針旋轉還是順時針旋轉;
當判斷瓶身20需要逆時針旋轉時,控制器向第一旋轉電機112和第二旋轉電機發(fā)送第二指令;
當需要順時針旋轉時,控制器向第一旋轉電機112和第二旋轉電機發(fā)送第三指令。
s3:第一旋轉電機112和第二旋轉電機根據(jù)接收到的指令工作。
當接收到第一指令時,第一旋轉電機112和第二旋轉電機保持第一傳送帶111和第二傳送帶121的進給速度與瓶身20進入轉向區(qū)間段前的前進速度相同。
當接收到第二指令時,第一旋轉電機112保持第一傳送帶111的進給速度與瓶身20進入轉向區(qū)間段之前的速度相同,而第二旋轉電機減速以使得第二傳送帶121的進給速度小于瓶身20進入轉向區(qū)間段之前的速度。
當接收到第三指令時,第一旋轉電機112減速以使得第一傳送帶111的進給速度小于瓶身20進入轉向區(qū)間段之前的速度,而第二旋轉電機保持第二傳送帶121的進給速度與瓶身20進入轉向區(qū)間段之前的速度相同。
瓶身轉向調整裝置10還包括橫向調整機構和縱向調整機構16。
如圖2所示,橫向調整機構用于調整第一傳送帶111和第二傳送帶121的表面之間的間距。
橫向調整機構包括兩個絲杠151螺母152傳動機構15,絲杠151螺母152傳動機構15的絲杠151旋轉以帶動螺母152直線運動,兩個絲杠151螺母152傳動機構15的螺母152分別固定連接于第一傳送機構11和第二傳送機構12,兩個絲杠151螺母152傳動機構15的絲杠151的端部分別連接一個旋轉手柄153。
如圖3所示,縱向調整機構16用于調整第一傳送帶111和第二傳送帶121的高度。
縱向調整機構16包括第三旋轉電機161、一根橫軸162和兩根縱軸163,橫軸162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橫向齒輪164,橫向齒輪164的中心軸線與橫軸162平行,兩根縱軸163均設有螺紋并分別與一個縱向齒輪165螺紋接合,縱向齒輪165與橫向齒輪164嚙合,旋轉電機用于帶動橫軸162旋轉,兩個絲杠151分別可旋轉地連接于兩根縱軸163,第一傳送機構11和第二傳送機構12設于兩根縱軸163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縱向調整機構16同步調節(jié)第一傳送機構11和第二傳送機構12的高度,并且使得橫向調整機構和第一傳送機構11、第二傳送機構12一同上升或下降??蛇x擇地,也可以設置分別調節(jié)第一傳送機構11和第二傳送機構12的高度的機構,但是同步調節(jié)更有利于保持第一傳送帶111和第二傳送帶121的相互面對關系,不容易使得瓶身20的傾斜或失衡,以便更好地夾持瓶身20。
在本實施例中,絲杠151分別可旋轉地連接于兩根縱軸163,第一傳送機構11和第二傳送機構12設于兩根縱軸163之間,從而縱向調整機構16不會干涉第一傳送機構11和第二傳送機構12。
在第一傳送機構11和第二傳送機構12運行前,先通過橫向調整機構和縱向調整機構16調整第一傳送帶111和第二傳送帶121的高度和它們之間的間距,使得它們恰好夾持在瓶身20的適當位置。
調整方式為:通過轉動旋轉手柄153,使得絲杠151轉動,絲杠151帶動螺母152直線運動,從而使得第一傳送機構11或第二傳送機構12橫向運動;通過控制第三旋轉電機161,使得橫軸162旋轉,帶動縱向齒輪165旋轉,縱向齒輪165旋轉使得縱軸163在上下方向上直線運動,從而帶動第一傳送機構11和第二傳送機構12縱向運動。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雖然以上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僅是舉例說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是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實質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作出多種變更或修改,但這些變更和修改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