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減震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減震電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電梯是樓宇內垂直運輸?shù)闹饕煌üぞ摺k娞葸\行過程中轎廂內乘客的乘梯舒適感問題一直是被關注的重點。乘客乘梯不適感主要由轎廂偏載產(chǎn)生的振動以及電梯運行產(chǎn)生的振動傳遞至轎廂引發(fā)。另外,電梯運行過程中,電梯導軌安裝精度不足也會導致電梯運行產(chǎn)生的振動;并且,建筑產(chǎn)生的振動也會傳遞至電梯轎廂,同樣使乘客乘梯舒適感下降。
現(xiàn)有技術中,減小由于轎廂偏載而引起的轎廂振動的常用調節(jié)方法是,是在電梯安裝完畢后,投入運行前對轎廂進行平衡調整。轎架底部懸掛平衡重,調整平衡重數(shù)量及其懸掛位置實現(xiàn)轎廂平衡。但由于井道空間狹窄,搬運及懸掛平衡重不方便,并且勞動強度大;另外,懸掛平衡重增大了轎廂自重,降低了轎廂運載能力,不利于節(jié)能環(huán)?!,F(xiàn)有技術中的調節(jié)方法也無法實時的根據(jù)電梯狀態(tài)進行調節(jié),當電梯工作運行至不同樓層高度時,因曳引繩與懸掛于轎底的補償繩、隨行電纜重量的變化,加之轎廂乘客載重或貨物載重隨機不均勻分布于轎底上,導致已調平衡的轎廂重心發(fā)生變化,引起轎廂偏載情況出現(xiàn),加劇振動的產(chǎn)生,惡化乘客乘梯體驗。
現(xiàn)有技術中,也會在轎底與轎底架之間安裝防振橡膠來實現(xiàn)減少電梯的震動。但隨著電梯運行過程中提升高度增加以及轎廂載重量的增大,防振橡膠變形會增大,變形后的橡膠會使防振橡膠減振效果減弱。當防振橡膠變形至一定程度后,防振橡膠不僅無法起到防振效果,反而與轎廂產(chǎn)生共振,促使轎廂振動加劇而進一步惡化乘客乘梯體驗。
專利文獻(zl201520971190.1)公開了一種高速電梯,并具體公開了該電梯的減震裝置,設置空氣彈簧為減震裝置,空氣彈簧設置于繩頭板與上梁之間,采用空氣彈簧替代原有的鋼質彈簧及減震橡膠,并通過空氣彈簧的氣壓來調節(jié)其減震的力度。然而,在該技術中采用單一的空氣彈簧進行調節(jié),其調節(jié)方向和力度都依賴于彈簧自身的調節(jié)力,而這種調節(jié)方式是不精確也是不可控制的,減震效果并不明顯;另一方面,彈簧本身反應不夠靈敏,其從受到壓縮力后到提供反彈力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往往不能及時、準確的對電梯的震動進行準確及時的調整。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減震裝置的電梯及其控制方法。本發(fā)明的具體方案包括以下內容:一種減震電梯,包括提升裝置,轎廂,及減震裝置,提升裝置與轎廂固定連接,減震裝置設置在轎廂的轎底與轎底架之間;該減震裝置包括上部連接板,彈性材料層,壓力傳感裝置,下部連接板及氣室;所述彈性材料層設置在上部連接板與下部連接板之間,并與上部連接板與下部連接板固定連接形成封閉的氣室;下部連接板上設置有進氣閥及排氣閥,下部連接板上方設置有壓力傳感裝置。提升裝置包括卷揚機,吊索,轎廂,對重,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吊索一端連接轎廂,繞過卷揚機后,其另一端連接對重,轎廂的轎底架通過補償裝置與對重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上部連接板的上端面兩端設置有上部連接板緊固件,上部連接板的下端面設置有上部連接板凸臺;所述減震裝置的下部連接板的下端面設置有下部連接板緊固件,下部連接板的上端面設置有下部連接板凸臺;所述彈性材料層設置為彈性材料外層和彈性材料內層,彈性材料外層包裹彈性材料內層的外部。
進一步地,所述轎底的底部設置轎廂水平傳感裝置,所述轎廂水平傳感裝置與控制裝置相連接,還包括有氣體供給裝置,所述進氣閥、排氣閥與氣體供給裝置相連接,所述氣體供給裝置與控制裝置相連接
進一步地,轎廂的頂部設置有開關門檢測裝置,所述開關門檢測裝置與控制裝置相連接,所述轎底的下部設置有轎底位置感應裝置;還設置有轎底平層位置檢測裝置,轎底平層位置上部位置檢測裝置,轎底平層位置下部位置檢測裝置;減震裝置還設置有壓力信號處理器,所述壓力傳感裝置與壓力信號處理器相連;所述壓力信號處理器與報警裝置相連。
一種對所述的減震電梯在空載狀態(tài)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使電梯轎廂處于空載狀態(tài),轎廂水平傳感裝置檢測轎廂的水平狀態(tài)信號,并將該信號輸入至控制裝置;控制裝置根據(jù)該信號判定轎廂所處的平衡狀態(tài),若轎廂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控制裝置控制氣體供給裝置及減震裝置,對減震裝置的進氣閥、排氣閥進行充、排氣動作,并且,實時檢測轎廂是否水平,直至控制裝置接收到轎廂已水平的信號,完成該平衡調整過程。
一種所述的減震電梯在正常運行狀態(tài)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一:使電梯處于正常運行狀態(tài),當電梯裝卸乘客時,開關門檢測裝置檢測電梯門的開關狀態(tài),并將檢測信號傳遞至控制裝置;
步驟二:若電梯門處于關閉狀態(tài),則結束調整過程;若電梯門處于開啟狀態(tài),轎底位置感應裝置對于電梯所處的位置進行檢測,并將檢測信號傳遞至控制裝置;若控制裝置同時接收到開門狀態(tài)的信號及轎底平層位置上部位置檢測裝置信號,執(zhí)行步驟三;若控制裝置同時接收到開門狀態(tài)的信號及轎底平層位置下部位置檢測裝置信號,執(zhí)行步驟四;若控制裝置同時接收到開門狀態(tài)的信號及轎底平層位置檢測裝置信號,執(zhí)行步驟五;
步驟三:控制裝置控制氣體供給裝置及減震裝置內的進氣閥對減震裝置進行排氣動作,直至控制裝置接收到轎底位置感應裝置檢測到轎底平層位置檢測裝置的信號,則結束電梯位置調整過程,執(zhí)行步驟五;
步驟四:控制裝置控制氣體供給裝置及減震裝置內的進氣閥對減震裝置進行充氣動作,直至控制裝置接收到轎底位置感應裝置檢測到轎底平層位置檢測裝置的信號,則結束電梯位置調整過程,執(zhí)行步驟五;
步驟五:轎廂水平傳感裝置檢測轎廂的水平狀態(tài)信號,并將該信號輸入至控制裝置;控制裝置根據(jù)該信號判定轎廂所處的平衡狀態(tài),若轎廂處于水平狀態(tài),結束對于減震電梯的調整過程;若轎廂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進入步驟六;
步驟六:控制裝置控制氣體供給裝置及減震裝置,對減震裝置的進氣閥、排氣閥進行充、排氣動作,并且,實時檢測轎廂是否水平,直至控制裝置接收到轎廂已水平的信號,結束對于減震電梯的調整過程。
一種對所述的減震電梯在超載狀態(tài)的報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一:在轎底上施加115%額定載荷,轎底位置感應裝置檢測到轎底平層位置下部位置檢測裝置信號,并將該信號發(fā)送至控制裝置;控制裝置根據(jù)該信號控制氣體供給裝置動作及減震裝置的進氣閥充氣,直至控制裝置接收轎底平層位置檢測裝置的信號;
步驟二:轎廂水平傳感裝置檢測轎廂的水平狀態(tài)信號,并將該信號輸入至控制裝置;控制裝置根據(jù)該信號判定轎廂所處的平衡狀態(tài),若轎廂處于水平狀態(tài),執(zhí)行步驟四;若轎廂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進入步驟三;
步驟三:控制裝置控制氣體供給裝置及減震裝置,對減震裝置的進氣閥、排氣閥進行充、排氣動作,并且,實時檢測轎廂是否水平,直至控制裝置接收到轎廂已水平的信號;
步驟四:壓力信號處理器內的記錄并存儲壓力信號傳感裝置輸入氣室內的壓力值p0;
步驟五:使電梯正常運行并進行正常裝卸時,所述壓力信號傳感裝置將氣室內的壓力值p1輸入壓力信號處理器內,壓力信號處理器內將所述壓力值p1與超載壓力p0進行對比,若p1大于等于p0,壓力信號處理器控制報警裝置進行超載報警提示,并控制電梯禁止運行。
本發(fā)明的減震電梯及其控制方法,可實現(xiàn)以下的有益效果為:
(1)該減震裝置包括有設置有傳感器,通過傳感器的實時感應,實現(xiàn)對于減震裝置狀態(tài)的快速反應及控制,減震裝置的控制方式更加靈敏;設置有進氣閥及排氣閥,通過氣室的氣壓調節(jié),實現(xiàn)對轎廂壓力及支撐力的調節(jié),降低了對于調節(jié)裝置材料的要求,其防震效果明顯,調節(jié)精度高,控制靈敏,使用方便。
(2)減震裝置垂直柔度大、剛度及垂直高度可調,可降低轎廂自振頻率,并且根據(jù)轎廂裝卸重量,進行充氣及放氣工作,可有效吸收傳遞至轎廂的振動和噪聲。轎廂減震裝置剛度可變,固有頻率低,可有效限制振幅,避開轎廂共振,實現(xiàn)隔振主動控制。在隔振主動控制同時,該減震裝置可根據(jù)電梯裝卸情況自動調整高度,使轎廂重心處于平衡狀態(tài),提高乘客乘梯舒適性。
(3)采用減震電梯及其調節(jié)方法,可對于電梯的平衡狀態(tài)及所處位置進行自動的調整,其整個調節(jié)過程自動化程度高,控制裝置通過判斷傳感器的采集信息,即可對電梯狀態(tài)進行控制。控制方法可進行電梯的垂直高度調整,也可進行轎廂重心平衡調整,替代傳統(tǒng)平衡重調轎廂平衡的方法,降低轎廂平衡調整的作業(yè)難度和勞動強度,減輕轎廂自重,降低電梯空載運行能耗,降低因轎廂不平衡產(chǎn)生的振動。
(4)采用減震電梯及其報警控制方法,根據(jù)本裝置氣室內壓力與存儲裝置內儲存的轎廂超載壓力值進行對比,即可實現(xiàn)電梯超載情況的判斷和報警;并且通過對轎廂水平狀態(tài)的調整,以及對于轎廂位置的調整,使得轎廂處于平層且平衡狀態(tài)下,再進行壓力采集的工作,使得減震裝置檢測到的壓力的檢測精度提高,進而提升了電梯報警的準確率。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的一種設置有減震裝置的電梯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的圖1中圓圈標注的減震裝置放大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1中的減震裝置在在轎廂中的設置方式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2當電梯安裝完成后使用減震裝置調整轎廂平衡的控制流程圖;
圖5為實施例3電梯正常運行狀態(tài)下調整轎底平層和電梯運行時轎廂平衡控制處理流程圖;
圖6為實施例4電梯正常運行狀態(tài)下電梯超載報警控制處理流程圖。
附圖標記說明:1卷揚機;2吊索;3轎廂;4開關門檢測裝置;5彈性元件;6立柱;7轎壁;8轎底平層位置上部位置檢測裝置;9轎底平層位置檢測裝置;10轎底平層位置下部位置檢測裝置;11轎底位置感應裝置;12固定裝置;13減震裝置;14支撐裝置;15報警裝置;16壓力信號處理器;17控制裝置;18隔音裝置;19氣體供給裝置;20補償裝置;21對重;22槽型邊框;23側邊框;24轎廂水平傳感裝置;25井道;26導向裝置;27轎底架;28轎底;131上部連接板;132彈性材料外層;133彈性材料內層;134壓力傳感裝置;135下部連接板;136氣室;161壓力信號處理裝置;162超載壓力值存儲裝置;191電動機;192壓縮機;193電磁閥(帶傳感器);1311上部連接板緊固件;1312上部連接板凸臺;1351下部連接板緊固件;1352進氣閥;1353排氣閥;1354下部連接板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做出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的一種設置有減震裝置的電梯,包括提升裝置卷揚機1,導向裝置26,吊索2,轎廂3,對重21,及補償裝置20。吊索2一端連接可以在電梯井道25內豎直運動的轎廂3,吊索繞過卷揚機及導向裝置后,其另一端連接可以在電梯井道內豎直運動的對重21。轎廂3通過補償裝置20與對重21相連接。
在轎廂轎底28與轎底架27之間設置有減震裝置13,可參考圖2及圖3,減震裝置13在轎底28與轎底架27之間空間內四個角位置各設置一個。減震裝置13包括上部連接板131,彈性材料外層132,彈性材料內層133,壓力傳感裝置134,下部連接板135,氣室1311。減震裝置的上部連接板131的上端面兩端設置有連接板緊固件1311,上部連接板131的下端面設置有上部連接板凸臺1312。減震裝置的下部連接板135的下端面的兩端設置有連接板緊固件1351,下部連接板135的上端面設置有下部連接板凸臺1354,進氣閥1352、排氣閥1353穿過下連接板135而設置,下部連接板凸臺1354上方設置有壓力傳感裝置134,所述壓力傳感器設置于氣室內部,所述排氣閥1353設置有兩個,分別設置在壓力傳感器的兩側,所述進氣閥1352也設置有兩個,設置于排氣閥的外側。上部連接板131與下部連接板135之間設置有彈性材料外層132和彈性材料內層133,彈性材料外層132和彈性材料內層133的上端與上部連接板凸臺1312的下端面連接,彈性材料外層132和彈性材料內層133的下端與下部連接板凸臺1354的上端面連接,彈性材料外層132包裹彈性材料內層133的外部,上部連接板凸臺1312和下部連接板凸臺1354可防止彈性材料外層132鱷魚彈性材料內層133移動,彈性材料內層133、上部連接板131、及下部連接板135的內部空間形成封閉的氣室136。
設置在下部連接板凸臺1354的壓力傳感裝置134與壓力信號處理器16相連,所述壓力信號處理器16包括壓力信號處理裝置161和超載壓力值存儲裝置162;所述壓力信號處理器16與報警裝置15相連。下部連接板135的進氣閥1352、排氣閥1353與氣體供給裝置19內的電磁閥(帶傳感器)193相連接。所述氣體供給裝置19包括電動機191、壓縮機192和電磁閥(帶傳感器)193;所述氣體供給裝置19與控制裝置17相連接。設置在下部連接板凸臺1354的壓力傳感裝置134與壓力信號處理器16相連,所述壓力信號處理器16包含壓力信號處理裝置161和超載壓力值存儲裝置162;所述壓力信號處理器16與報警裝置15相連。
所述轎底28的底部設置有側邊框23,側邊框23的下表面設置轎廂水平傳感裝置24,所述轎廂水平傳感裝置24與控制裝置17相連接,水平傳感裝置24用于檢測轎廂平衡。側邊框23人下部還設置有固定裝置12,固定裝置12為預設墊片,當更換彈性材料外層132及彈性材料內層133時,可在側邊框23與槽型邊框22之間提供支撐。轎底架27上部設置槽型邊框,槽型邊框22上設置有支撐裝置14,支撐裝置14可防止減震裝置13失效后造成的轎底28下沉。
所述轎廂3的頂部設置有檢測轎廂開關門的開關門檢測裝置4,所述開關門檢測裝置4與控制裝置17相連接,檢測轎廂3開關門狀態(tài)。所述轎廂3上設置有彈性元件5,彈性元件5設置于在轎壁7與立柱6之間,起到防止轎壁7傾斜的作用。
所述轎底28的下部設置有轎底位置感應裝置11;在與感應裝置對應的水平位置處設置有轎底平層位置檢測裝置9,在與感應裝置對應的水平位置處上方設置有轎底平層位置上部位置檢測裝置8,在與感應裝置對應的水平位置處下方設置有轎底平層位置下部位置檢測裝置10;所述轎底位置感應裝置11與設置于層站間的轎底平層位置檢測裝置9、轎底平層位置上部位置檢測裝置8、及轎底平層位置下部位置檢測裝置10配合使用;所述轎底位置感應裝置11與控制裝置17相連接。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為:當卷揚機1通過吊索2提拉轎廂3在井道25中豎直運動時,運行過程中產(chǎn)生的振動傳遞至轎底架27。由于轎底架27與轎底28之間通過減震裝置13相連接,減震裝置13的氣室136內氣體、彈性材料內層133、彈性材料外層132可隔斷、減弱振動在轎底架27與轎底28之間的傳遞。通過調節(jié)減震裝置的進氣閥1352、排氣閥1353,調節(jié)氣室136內氣體壓力,進一步調節(jié)減震裝置13的剛度,從而保證轎廂3不同裝載條件下的減震效果。另外,調節(jié)減震裝置13的剛度,可有效降低轎廂3共振,提高乘客乘梯舒適感。
具體實施例2:
本實施例采用實施例1中的一種設置有減震裝置的電梯,并參照圖4的電梯安裝完成后使用所述減震裝置調整轎廂平衡的控制流程圖,對減震裝置13對轎廂3平衡調整的動作進行說明。電梯安裝完畢后,轎廂3空載位于基站平層位置,并且處于空載狀態(tài)。轎廂水平傳感裝置24獲取轎廂3水平狀態(tài)信號,并將該信號輸入至控制裝置17??刂蒲b置17根據(jù)輸入的轎廂3水平狀態(tài)信號判定轎廂3所處的平衡狀態(tài),當判定轎廂3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時,控制裝置17控制氣體供給裝置19及控制減震裝置13內的進氣閥1352、排氣閥1353對減震裝置13進行充、排氣動作,對轎廂3水平進行調整;在此過程中,轎廂水平傳感裝置24不斷將轎廂3平衡狀態(tài)信號實時輸入值控制裝置17,循環(huán)重復所述調整過程,直至控制裝置17從轎廂水平傳感裝置24輸入信號判定輸入轎廂3已水平,完成電梯安裝后轎廂3空載平衡調整并結束該過程。當電梯安裝完畢后,轎廂3空載位于基站平層位置。若轎廂水平傳感裝置24獲取轎廂3水平已經(jīng)水平時,將轎廂3已處于水平狀態(tài)的信號輸入至控制裝置17,轎廂3平衡調整過程結束。
具體實施例3:
本實施例采用實施例1中的一種設置有減震裝置的電梯,并參照圖5的電梯正常運行狀態(tài)下調整轎底平層和電梯運行時轎廂平衡控制處理流程圖,對減震裝置13調整轎廂3平層和電梯運行時轎廂3平衡控制的動作進行說明。在電梯正常運行過程中,由轎廂3裝卸乘客,轎廂3內載重量不同,導致所述具有可調高度的減震裝置13高度發(fā)生變化,致使轎底28高度隨之變化,致使平層位置發(fā)生變化及轎廂3出現(xiàn)不平衡狀態(tài);或者轎廂3裝卸乘客時,乘客站位方式不同,同樣會引起轎廂3不平衡出現(xiàn)。當電梯裝卸乘客時,位于轎廂3上的開關門檢測裝置4工作,進行轎廂3開關門狀態(tài)檢測,并將檢測信號傳遞至控制裝置17。
當控制裝置17接收到開關門檢測裝置4檢測到的轎廂3處于開門狀態(tài)的信號時,同時轎底位置感應裝置11檢測到轎底平層位置的轎底平層位置上部位置檢測裝置8信號時,則轎底位置感應裝置11將該信號發(fā)送至控制裝置17。控制裝置17根據(jù)所輸入的轎廂3開門信號和轎廂3位置信號控制氣體供給裝置19動作,氣體供給裝置19內的電動機191驅動壓縮機192,通過電磁閥(帶傳感器)193使減震裝置13氣室136內氣體通過下部連接板135內的排氣閥1353向氣體供給裝置19排出,直至控制裝置17接收到轎底位置感應裝置11檢測到轎底平層位置檢測裝置9的信號則結束轎廂3位置調整過程。
當開關門檢測裝置4檢測到轎廂3處于開門狀態(tài)時,同時轎底位置感應裝置11檢測到轎底平層位置的轎底平層位置下部位置檢測裝置信號10時,則轎底位置感應裝置11將該信號發(fā)送至控制裝置17??刂蒲b置17根據(jù)所輸入的轎廂3開門信號和轎底28位置信號控制氣體供給裝置19動作,氣體供給裝置19內的電動機191驅動壓縮機192,通過電磁閥(帶傳感器)193及下部連接板135內的進氣閥1352向減震裝置13氣室136內充入氣體,直至控制裝置17接收到轎底位置感應裝置11檢測到轎底平層位置檢測裝置9的信號則結束轎底28位置調整過程。
當開關門檢測裝置4檢測到轎廂3處于開門狀態(tài)時,同時轎底位置感應裝置11檢測到轎底位于轎底平層位置,則控制裝置17根據(jù)轎廂水平傳感裝置24輸入信號,進入判斷轎廂3是否水平步驟。當輸入轎廂3已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則直接結束并完成轎底28位置和轎廂3平衡調整;當輸入轎廂3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時,控制裝置17控制氣體供給裝置19向減震裝置13氣室136內充、排氣對轎廂3平衡進行調整,直至控制裝置17接收到轎廂水平傳感裝置24輸入轎廂3處于水平的信號后,控制裝置17控制氣體供給裝置19停止工作,結束并完成轎底28位置和轎廂3平衡調整;轎廂3平衡調整過程中,轎底位置感應裝置11一直檢測到轎底平層位置檢測裝置9的信號并實時輸入控制裝置17。
當開關門檢測裝置4檢測到轎廂3處于關門狀態(tài)時,控制裝置17及氣體供給裝置19不動作。
具體實施例4:
本實施例采用實施例1中的一種設置有減震裝置的電梯,并參照圖6所示的電梯正常運行狀態(tài)下電梯超載報警控制處理流程圖,對減震裝置進行電梯運行超載報警動作進行說明。電梯安裝完畢調試合格并試運行合格,此狀態(tài)下轎廂3已處于空載平衡狀態(tài)且空載轎底28平層位置已調整精確。進一步的,在已安裝試運行合格的電梯轎底28上均勻施加115%額定載荷,在轎底28上施加所述115%額定載荷后,轎底位置感應裝置11檢測到轎底平層位置轎底平層位置下部位置檢測裝置信號10,同時轎底位置感應裝置11將該信號發(fā)送至控制裝置17??刂蒲b置17根據(jù)所輸入的轎底28位置信號控制氣體供給裝置19動作,氣體供給裝置19內的電動機191驅動壓縮機192,通過電磁閥(帶傳感器)193及下部連接板135內的進氣閥1352向減震裝置13氣室136內充入氣體,直至控制裝置17接收到轎底位置感應裝置11檢測到轎底平層位置檢測裝置9的信號則結束轎底28平層位置調整過程。
當所述均載115%額定載荷轎底28完成平層位置調整過程后,控制裝置17根據(jù)轎廂水平傳感裝置24輸入的轎廂3平衡狀態(tài)信號判定是否進行轎廂3平衡調整。當輸入轎廂3已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則直接結束并完成轎底28位置和轎廂3平衡調整。當輸入轎廂3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時,控制裝置17控制氣體供給裝置19向減震裝置13氣室136內充、排氣對轎廂3平衡進行調整,直至控制裝置17接收到轎廂水平傳感裝置24輸入轎廂3處于水平的信號后,控制裝置17控制氣體供給裝置19停止工作,結束并完成轎底28位置和轎廂3平衡調整。轎廂3平衡調整過程中,轎底位置感應裝置11一直檢測到轎底平層位置檢測裝置9的信號并實時輸入控制裝置17。
當所述均載115%額定載荷轎底28完成平層位置調整及轎廂3平衡調整后,壓力信號處理器16內的超載壓力值存儲裝置162記錄并存儲壓力信號傳感裝置161輸入的各減震裝置13在轎廂3超載狀態(tài)下個氣室136內的壓力p0,完成壓力信號處理器16轎廂3超載壓力值的獲取及存儲。
當壓力信號處理器16獲取及存儲轎廂3超載壓力值的后,電梯轎廂3正常運行。在轎廂3正常裝卸時,所述減震裝置13下部連接板凸臺1354上設置的壓力信號傳感裝置134將轎廂3裝卸時氣室136內產(chǎn)生的壓力值p1輸入壓力信號處理裝置161內,壓力信號處理裝置161將所述壓力值p1與所述超載壓力值存儲裝置162內的轎廂3超載壓力p0進行對比,當p1大于等于p0時,壓力信號處理器16控制報警裝置15進行轎廂3超載報警提示并控制電梯轎廂3禁止運行;當所述轎廂3處于超載報警過程中,一旦壓力信號處理裝置161檢測到p1出現(xiàn)小于p0時,則壓力信號控制器16控制報警裝置15停止報警提示,恢復轎廂3正常運行,否則繼續(xù)執(zhí)行轎廂3超載報警提示并控制電梯轎廂3禁止正常運行。
當轎廂3正常裝卸時,所述減震裝置13下部連接板凸臺1354上設置的壓力信號傳感裝置134將轎廂3裝卸時氣室136內產(chǎn)生的壓力值p1輸入壓力信號處理裝置161內,壓力信號處理裝置161將所述壓力值p1與所述超載壓力值存儲裝置162內的轎廂3超載壓力p0進行對比,當p1小于p0時,報警裝置15不動作,轎廂3正常運行。
上述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說明例,本發(fā)明范圍不僅限于以上所述的實施方式與實施例,對本技術領域人員,在本發(fā)明宗旨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