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塑料編織機械,特別是一種塑編袋收卷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塑編袋收卷機,多數(shù)都是利用氣缸的缸體與機架轉動連接,氣缸的活塞桿與擺桿活動連接,利用活塞桿的往復運動來帶動擺桿的擺動,從而實現(xiàn)塑編袋卷的卸料。在卸料過程中,由于氣缸的缸體也會發(fā)生轉動,因此不僅對氣缸的缸體與機架轉動連接的強度要求很高,而且氣缸的缸體在轉動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也有較高要求。同時由于活塞桿的方向也在不斷變化,活塞桿的徑向受力,可能導致活塞桿及活塞磨損嚴重,影響氣缸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塑編袋收卷機,提高塑編袋卷卸料時的穩(wěn)定性,延長使用壽命。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塑編袋收卷機,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支撐擺桿和升降機構,支撐擺桿的一端與機架轉動連接,升降機構包括垂直升降器和直線驅動器,垂直升降器安裝在機架上,直線驅動器水平固定在垂直升降器上,直線驅動器驅動垂直升降器的輸出端升降,垂直升降器的輸出端與支撐擺桿的中部活動連接并帶動支撐擺桿擺動,支撐擺桿的另一端設有放置塑編袋卷的支撐位。
進一步的,所述垂直升降器包括上支撐座、下支撐座和擺臂組件,擺臂組件包括第一前擺臂、第二前擺臂、第一后擺臂和第二后擺臂,第一前擺臂的下端和第二前擺臂的上端轉動連接在直線驅動器的輸出端上,第一前擺臂的上端轉動連接在上支撐座上,第二前擺臂的下端轉動連接在下支撐座上,第一后擺臂的下端和第二后擺臂的上端轉動連接在直線驅動器的外殼上,第一后擺臂的上端轉動連接在上支撐座上,第二后擺臂的下端轉動連接在下支撐座上,下支撐座固定在機架上,上支撐座作為垂直升降器的輸出端與支撐擺桿的中部活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前擺臂的上端與第一后擺臂的上端設有相互嚙合的第一同步齒,第二前擺臂的上端與第二后擺臂的上端設有相互嚙合的第二同步齒。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擺桿的中部設有條形孔,條形孔沿支撐擺桿的長度方向設置,上支撐座上設有U形連接部,支撐擺桿從U形連接部中穿過,U形連接部上設有穿過條形孔的連接銷軸。
進一步的,所述U形連接部與上支撐座一體成型。
進一步的,所述上支撐座通過支撐柱與U形連接部連接,U形連接部設有套在支撐柱外側的支撐套筒。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套筒內(nèi)設有支撐彈簧。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前擺臂和第一后擺臂通過阻尼轉軸與上支撐座連接;和/或,所述第二前擺臂和第二后擺臂通過阻尼轉軸與下支撐座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直線驅動器為氣缸或液壓缸或直線電機或電動推桿。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位位于機架用于卸料的邊緣,支撐位為槽體結構。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yōu)點:由于將直線驅動器水平固定,直線驅動器僅提供水平方向的動力,利用垂直升降器將水平方向的動力轉化為垂直方向的動力,從而帶動支撐擺桿轉動,直線驅動器的輸出端只沿水平方向進行往復運動,而塑編袋卷的重量只作用在垂直升降器上,通過垂直升降器的轉化,將塑編袋卷的重力轉化成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在直線驅動器的輸出端上,因此直線驅動器的輸出端僅承受軸向的作用力,不會承受徑向作用力,確保直線驅動器的工況簡單,提高其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I處的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上支撐座下降至最低位置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上支撐座上升至最低位置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U形連接部與上支撐座連接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塑編袋收卷機,如圖1所示,包括機架1,機架1上設有支撐擺桿2和升降機構,支撐擺桿2的一端與機架1轉動連接,升降機構包括垂直升降器和直線驅動器3,垂直升降器安裝在機架上,直線驅動器水平固定在垂直升降器上,直線驅動器3驅動垂直升降器的輸出端升降,垂直升降器的輸出端與支撐擺桿2的中部活動連接并帶動支撐擺桿2擺動,支撐擺桿2的另一端設有放置塑編袋卷的支撐位21。
由于將直線驅動器3水平固定,直線驅動器3僅提供水平方向的動力,利用垂直升降器將水平方向的動力轉化為垂直方向的動力,從而帶動支撐擺桿2轉動,直線驅動器3的輸出端只沿水平方向進行往復運動,而塑編袋卷的重量只作用在垂直升降器的輸出端上,通過垂直升降器的轉化,將塑編袋卷的重力轉化成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在直線驅動器3的輸出端上,因此直線驅動器3的輸出端僅承受軸向的作用力,不會承受徑向作用力,確保直線驅動器3的工況簡單,提高其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水平”是基于塑編袋收卷機安裝狀態(tài)的,一般情況下塑編袋收卷機都要盡量水平安裝,確保塑編袋卷的收卷質(zhì)量,因此并非強制要求絕對水平,視塑編袋收卷機的安裝情況而定。而“垂直”則是指垂直于上述“水平”。支撐擺桿2的中部并非是指支撐擺桿2的中點位置,而是相對于與機架1轉動連接的一端和設置支撐位21的另一端之間的部分都可以稱之為中部。
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直線驅動器3采用氣缸,氣缸的活塞桿32即直線驅動器3的輸出端,氣缸的缸體31即直線驅動器3的外殼,垂直升降器包括上支撐座41、下支撐座42和擺臂組件,擺臂組件包括第一前擺臂43、第二前擺臂44、第一后擺臂45和第二后擺臂46,第一前擺臂43的下端和第二前擺臂44的上端轉動連接在氣缸的活塞桿32上,第一前擺臂43的上端轉動連接在上支撐座41上,第二前擺臂44的下端轉動連接在下支撐座42上,第一后擺臂45的下端和第二后擺臂46的上端轉動連接在氣缸的缸體31上,第一后擺臂45的上端轉動連接在上支撐座41上,第二后擺臂46的下端轉動連接在下支撐座42上,下支撐座42固定在機架1上,上支撐座41作為垂直升降器的輸出端與支撐擺桿2的中部活動連接。上述“第一”、“第二”、“前”、“后”的作用是為了區(qū)別擺臂。
氣缸通過擺臂組件實現(xiàn)水平固定,為了氣缸在卸料過程中一直保持水平狀態(tài),即第一前擺臂43的下端、第二前擺臂44的上端與第一后擺臂45的下端、第二后擺臂46的上端要一直處于同一水平面上,可以將第一前擺臂43與第一后擺臂45的長度設置相等,第二前擺臂44和第二后擺臂46的長度設置相等,然后讓第一前擺臂43與第一后擺臂45同步轉動,第二前擺臂44和第二后擺臂46同步轉動,為此在第一前擺臂43的上端與第一后擺臂45的上端設有相互嚙合的第一同步齒47,第二前擺臂44的上端與第二后擺臂46的上端設有相互嚙合的第二同步齒48。
可以理解的,直線驅動器3除了采用氣缸,也可以采用液壓缸或直線電機或電動推桿等可以直線輸出的動力裝置。垂直升降器除了采用上述結構,也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動力裝置而采用不的結構實現(xiàn)升降,例如利用電動推桿帶動動力換向裝置來帶動上支撐座41的升降,動力換向裝置可以是傘齒輪嚙合結構等等。
由于上支撐座41只能上下升降,沒有水平方向的運動,而支撐擺桿2是旋轉運動,因此避免兩者因為自由度不同而發(fā)生干涉,支撐擺桿2的中部設有條形孔22,條形孔22沿支撐擺桿2的長度方向設置,上支撐座41上設有U形連接部49,支撐擺桿2從U形連接部49中穿過,U形連接部49上設有穿過條形孔22的連接銷軸491。U形連接部49一來方便裝配,二來確保運動時的穩(wěn)定性,避免出現(xiàn)支撐擺桿2出現(xiàn)橫向擺動。在本實施例中,U形連接部49與上支撐座41一體成型。
一般的,第一前擺臂43和第一后擺臂45通過銷軸40與上支撐座41連接,第二前擺臂44和第二后擺臂46通過銷軸40與下支撐座42連接。為了提高卸料過程中的平穩(wěn)性,可以將第一前擺臂43和第一后擺臂45通過阻尼轉軸與上支撐座41連接,也可以將第二前擺臂44和第二后擺臂46通過阻尼轉軸與下支撐座42連接,阻尼轉軸可以吸引并降低直線驅動器3帶動的沖擊,當然以上兩者可以同時采用,穩(wěn)定性更好。
支撐位21位于機架1用于卸料的邊緣,支撐位21為槽體結構。如圖3所示,上支撐座41下降到最低位置,支撐位21距離地面的高度小于塑編袋卷的直徑,因此工人可以直接推動塑編袋卷從支撐位21上移出,實現(xiàn)快速便捷地卸料。而圖4所示則是上支撐座41上升到最高位置,支撐位21基本與機架1的頂部平齊,方便將塑編袋卷移到支撐位21上。為了塑編袋卷進入支撐位21,支撐位21上靠近機架1一側的頂面與機架1的頂面接近并且平齊,塑編袋卷在機架1的頂面上滾動可以直接進入支撐位21。
實施例二:
如圖5所示,上支撐座41通過支撐柱411與U形連接部49連接,U形連接部49設有套在支撐柱411外側的支撐套筒492。這樣U形連接部49可以與上支撐座41分離,便于加工,因為U形連接部49體積小、重量輕,可以將U形連接部49先與支撐擺桿裝配,然后再將U形連接部49與上支撐座41裝配,便于整體結構的裝配。為了提高卸料過程中的抗震性能,可以在支撐套筒492內(nèi)設有支撐彈簧493,支撐彈簧493能夠支撐重載荷。
可以理解的,反過來將支撐柱設到U形連接部上,將支撐套筒設到上支撐座也是可行的。
除上述優(yōu)選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他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改變和變形,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中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