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滌綸化工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復紡滌綸短纖維的防滑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復紡滌綸短纖維實施由聚酯在紡成絲束切斷后得到的纖維,該產(chǎn)品主要用于棉紡行業(yè),單獨紡紗或與棉、粘膠纖維、麻、毛、維綸等混紡,所得紗線用于服裝織布為主,還可用于家裝面料,包裝布,充填料和保暖材料。
相關技術中,復紡滌綸短纖維的生產(chǎn)運送裝置僅僅采用擋沿形式的防滑措施,該種方式防滑效果有限,效果欠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復紡滌綸短纖維的防滑輸送裝置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防滑效果優(yōu)良的復紡滌綸短纖維的防滑輸送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復紡滌綸短纖維的防滑輸送裝置,所述復紡滌綸短纖維的防滑輸送裝置包括輸送機架、設于所述輸送機架的輸送帶及間隔設于所述輸送帶的防滑板,所述防滑板包括固定于所述輸送帶的底板、自所述底板沿遠離所述輸送帶的方向彎折延伸而成的側板、自所述側板沿平行于所述底板方向延伸而成的頂板及自側壁凸起形成的第一板刺、第二板刺及第三板刺,其中,所述第一板刺垂直于所述側板、所述第二板材與所述第三板刺均與所述第一板刺成一銳角式的夾角。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板刺與所述第三板刺的長度相等。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板材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一板材的長度。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板刺與所述第三板刺的各自凸起方向不同。
優(yōu)選的,所述頂板包括勾緣。
優(yōu)選的,所述底板、所述側板及所述頂板圍成一U形結構。
與相關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復紡滌綸短纖維的防滑輸送裝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所述復紡滌綸短纖維的防滑輸送裝置包括輸送機架、設于所述輸送機架的輸送帶及間隔設于所述輸送帶的防滑板,所述防滑板包括固定于所述輸送帶的底板、自所述底板沿遠離所述輸送帶的方向彎折延伸而成的側板、自所述側板沿平行于所述底板方向延伸而成的頂板及自所述側壁凸起形成的第一板刺、第二板刺及第三板刺,其中,所述第一板刺垂直于所述側板、所述第二板材與所述第三板刺均與所述第一板刺成一銳角式的夾角。與相關技術中防滑輸送裝置相比,所述復紡滌綸短纖維的防滑輸送裝置采用第一板刺、第二板刺及第三板刺的組配設置,有效的固定復紡滌綸短纖維,提升了運輸過程中的防滑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復紡滌綸短纖維的防滑輸送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防滑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請結合參閱圖1及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復紡滌綸短纖維的防滑輸送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防滑板的結構示意圖。復紡滌綸短纖維的防滑輸送裝置100包括輸送機架1、設于所述輸送機架1的輸送帶3及間隔設于所述輸送帶3的防滑板5,所述防滑板5包括固定于所述輸送帶3的底板51、自所述底板51沿遠離所述輸送帶3的方向彎折延伸而成的側板52、自所述側板52沿平行于所述底板51方向延伸而成的頂板53及自所述側壁凸起形成的第一板刺54、第二板刺55及第三板刺56,其中,所述第一板刺54垂直于所述側板52、所述第二板材與所述第三板刺56均與所述第一板刺54 成一銳角式的夾角,所述底板51、所述側板52及所述頂板53圍成一U形結構。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板刺55與所述第三板刺56的長度相等,且所述第二板材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一板材的長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板刺55與所述第三板刺56的各自凸起方向不同。
本實施例中,所述頂板53包括勾緣531。
與相關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復紡滌綸短纖維的防滑輸送裝置100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所述復紡滌綸短纖維的防滑輸送裝置100包括輸送機架1、設于所述輸送機架1的輸送帶3及間隔設于所述輸送帶3的防滑板5,所述防滑板5包括固定于所述輸送帶3的底板51、自所述底板51沿遠離所述輸送帶3的方向彎折延伸而成的側板52、自所述側板52沿平行于所述底板51方向延伸而成的頂板53及自所述側壁凸起形成的第一板刺54、第二板刺55及第三板刺56,其中,所述第一板刺54垂直于所述側板52、所述第二板材與所述第三板刺56均與所述第一板刺54成一銳角式的夾角。與相關技術中防滑輸送裝置相比,所述復紡滌綸短纖維的防滑輸送裝置100采用第一板刺54、第二板刺55及第三板刺56的組配設置,有效的固定復紡滌綸短纖維,提升了運輸過程中的防滑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