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口罩生產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布料導向裝置。
背景技術:
口罩的生產原料主要是布料,將布料裁成長條形后,經過若干導向輥的導向,將布料輸送至各處的加工設備處。
市面上常見的導向裝置大多采用各種不同粗細、不同位置的導向輥,布料呈“S”形繞過這些導向輥,實現(xiàn)方向上的轉換。
這種設置方式雖然起到了改變方向的作用,但是布料在傳輸過程中,若導向輥的長度大于長條形布料的寬度,則布料在運動的過程中,易在光滑的導向輥上發(fā)生位移,導致與后續(xù)的加工設備處的配合出現(xiàn)偏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布料導向裝置,其具有便于限位布料在導向輥上傳輸時的位置的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
一種布料導向裝置,包括支架、轉動連接于支架上的至少兩根導向輥,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輥之間設有糾偏機構,所述糾偏機構包括平行于導向輥設置的糾偏板、穿設于糾偏板上的固定軸,所述糾偏板面向地面一側還設有固定板,所述糾偏板與固定板之間通過彈性件連接,所述糾偏板兩側還設有限位擋片。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布料從兩導向輥之間經過時,必然經過位于兩導向輥之間的糾偏板,布料被糾偏板兩側的限位擋片限制,使得布料在運動過程中,與糾偏板的相對位置不易發(fā)生偏移,在靠近糾偏板處的導向輥上的布料也不易發(fā)生過大的偏移。
進一步設置:所述彈性件設置為位于糾偏板面向地面一側的壓簧,所述壓簧以固定軸為對稱中心在糾偏板兩側對稱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布料在運動過程中,運動速度有所偏差時,布料對糾偏板兩側的作用力大小有所偏差;作用力大的一側的壓簧受力壓縮;受作用力小的一側的壓簧呈復位狀態(tài),以便糾偏板貼合布料。
進一步設置:所述固定板與糾偏板平行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糾偏板被布料帶動時,在糾偏板兩側均有相同的、充裕的空間以便糾偏板擺動。
進一步設置:所述固定板的長度大于糾偏板的長度,所述固定板的兩端分別固連于位于固定板兩側的支架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糾偏板的長度用于契合布料的寬度,糾偏板位于固定板的中段處。固定板起到基準的作用,其與支架的位置始終保持不變,在糾偏板以固定板為運動基準運動時,糾偏板始終落在固定板背離地面一側,各處受到來自固定板的反作用力。若固定板的面積小于糾偏板,則在糾偏板運動過程中,相較于兩端固連于支架上的固定板連接結構,連接強度低,易受外力造成位移。
進一步設置:所述限位擋片自糾偏板的兩端引出,向背離地面一側延伸。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限位擋片能夠將布料限制在糾偏板上,減小布料從糾偏板兩側滑出的可能性。
進一步設置:位于糾偏板兩側的限位擋片均與糾偏板背離地面的一面呈銳角夾角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相較于豎直引出的限位擋片,與糾偏板之間呈夾角設置的限位擋片能夠提高對布料的限位程度。
進一步設置:所述固定軸上套設有抵觸于糾偏板兩側的擋圈,所述擋圈在固定軸上以固定軸的中點為對稱中心對稱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擋圈將糾偏板與固定軸的相對位置限定,使糾偏板不易在固定軸上滑移。
進一步設置:所述彈性件設置為套設于固定軸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連接于固定軸上,另一端固定連接于擋圈上,擋圈固連于糾偏板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糾偏板運動時,帶動擋圈也轉動,此時扭簧受力發(fā)生形變,起到緩沖作用;當糾偏板復位時,扭簧的彈性形變輔助糾偏板復位。
進一步設置:所述扭簧包括套設于固定軸上的圓形主體、從主體兩端延伸出的線材,所述扭簧與固定軸、擋圈相連處即為線材。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線材起到固定作用,當固定軸和擋圈發(fā)生相對位移后,線材帶動扭簧同時發(fā)生彈性形變。
作為優(yōu)選,所述糾偏板設置為立方體,所述糾偏板的棱邊處設置為倒圓角結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糾偏板的棱邊與布料直接接觸,倒圓角結構表面光滑,不易損壞布料。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夠將布料限制在一處固定位置處,減小布料在導向輥上的滑移幅度。同時,糾偏板的活動結構能夠對布料在傳輸過程中的運動起到一定緩沖作用,以便減小對布料的拉扯力。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中用于體現(xiàn)裝置整體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中A部結構放大圖用于體現(xiàn)壓簧的相對位置;
圖3是實施例2中用于體現(xiàn)裝置整體結構的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2中B部結構放大圖用于體現(xiàn)扭簧的相對位置。
圖中,1、支架;2、導向輥;3、糾偏機構;31、糾偏板;32、固定軸;33、固定板;34、彈性件;4、限位擋片;5、壓簧;6、擋圈;7、扭簧;8、圓形主體;9、線材。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一種布料導向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支架1,支架1設置為兩個相互平行的桿件,在兩道支架1之間設置有若干導向輥2,導向輥2垂直于支架1。在相鄰的導向輥2之間還設有糾偏機構3。
如圖1所示,糾偏機構3采用板件來限位布料。糾偏機構3包括固連于支架1上、且與導向輥2平行的固定軸32。在固定軸32的中段處穿設有糾偏板31。糾偏板31設置為立方體,其棱邊處設置為倒圓角結構,以便減小對布料的損傷。
如圖1所示,糾偏板31背離地面的一側設有限位擋片4,限位擋片4從糾偏板31面向兩側的支架1的側面上引出,并且向糾偏板31的中點處傾斜,使得兩側的限位擋片4均與糾偏板31背離地面一面呈銳角夾角設置。
如圖1和2所示,糾偏板31的兩側還設有套設在固定軸32上的擋圈6,擋圈6與糾偏板31固定連接,擋圈6能夠與固定軸32發(fā)生相對轉動。
如圖1和2所示,為了實現(xiàn)糾偏板31轉動后能夠立即復位,在糾偏板31面向地面一側還設有固定板33,固定板33和糾偏板31之間通過彈性件34連接。固定板33與糾偏板31片平行設置,固定板33的兩端向支架1延伸直至與支架1固連。彈性件34采用壓簧5,壓簧5的兩端分別固連于固定板33和糾偏板31上。壓簧5在糾偏板31上的排布以固定軸32為對稱中心,在糾偏板31與導向輥2相平行的兩條棱邊處對稱設置。
當糾偏板31發(fā)生轉動時,由于固定板33的相對位置不變,糾偏板31與固定板33之間的傾斜角度發(fā)生變化。當糾偏板31靠近固定板33時,壓簧5處于壓縮狀態(tài);當糾偏板31背離固定板33時,壓簧5處于拉伸狀態(tài)。當作用于糾偏板31上的外力減小或撤去后,壓簧5復位,重新回到固定板33和糾偏板31相互平行的位置。
實施例2:一種布料導向裝置,如圖3和4所示,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的糾偏機構3僅包括固連于支架1上的固定軸32、穿設于固定軸32上的糾偏板31。糾偏板31的兩側抵觸有套設于固定軸32上的擋圈6,擋圈6固連于糾偏板31上。在擋圈6面向支架1的一側還套設有扭簧7,扭簧7包括圓形主體8、自圓形主體8上引出的兩條線材9。兩條線材9共線設置,且向兩個相反的方向延伸。其中一條線材9嵌設于擋圈6內,另一條線材9嵌設于固定軸32上。
當糾偏板31發(fā)生轉動時,帶動擋圈6轉動,擋圈6帶動扭簧7的一條線材9,由于固定軸32的位置不變,此時扭簧7發(fā)生彈性形變,當作用于糾偏板31上的外力減小或撤去后,扭簧7復位,帶動糾偏板31復位。
上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