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合成樹脂瓶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164397閱讀:16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合成樹脂瓶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瓶蓋,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合成樹脂制成的瓶蓋,具有一可方便地從瓶上去除瓶蓋的拉片,由于制瓶材料和瓶的結構,它具有各種優(yōu)點。
背景技術
最廣泛使用的瓶蓋是冠狀軟木塞瓶蓋,它是威廉比特(William Painter)于1982年發(fā)明的。這種冠狀軟木塞瓶蓋用鋼材制成,用在當今絕大多數(shù)玻璃瓶上。冠狀軟木塞瓶蓋對全世界消費者都是熟悉的。倫敦冠狀軟木塞公司是利用這項發(fā)明而建立的,之后,這種瓶蓋在許多國家得到應用。
懷特(white)蓋由懷特兄弟于1926年在美國發(fā)展,至今仍在廣泛使用。
然而,上述兩種類型的瓶蓋存在許多缺點。例如,不用開瓶器便不能打開冠狀蓋。此外,由于是用鋼制的,冠狀蓋會腐蝕。這種腐蝕既不美觀又不衛(wèi)生。至于懷特蓋,盡管不用開瓶器便可打開,但它不能承受氣體壓力,瓶蓋的應用范圍僅限于非碳酸型飲料瓶。
為克服上述缺點,發(fā)展了一種鋁制螺旋型PP(防盜)蓋。PP蓋的優(yōu)點是不用開瓶器便能打開,但由于其結構原因,打開后其裙部經常變得鋒利,在旋上或旋下時可能刺入使用者的手。因此,用合成樹脂制的PP蓋逐漸取代鋁制PP蓋。然而合成樹脂制的PP蓋難于開啟,并且在旋扭包裝過程中,瓶蓋的最上端易被損壞。
另一種類型的瓶蓋是金屬制的拉環(huán)蓋。這種拉環(huán)蓋在美國和日本廣泛使用。然而,與鋁制PP蓋類似,開蓋后同樣會變得鋒利,開蓋后便不能再密封,并且由于拉環(huán)蓋很薄,不能承受碳酸飲料產生的壓力。
發(fā)明簡述本發(fā)明旨在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瓶蓋,其使用與制成瓶的材料無關。
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瓶蓋,它可用于任何蓋蓋方法,無論是壓力法,還是真空法。
本發(fā)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瓶蓋,它具有優(yōu)良的密封性能,能夠承受碳酸飲料產生的壓力。
本發(fā)明的第四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瓶蓋,它不會被腐蝕,因而衛(wèi)生。
本發(fā)明的第五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瓶蓋,它能方便地開啟,而勿需使用分離器具(如開瓶器)。
本發(fā)明的第六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瓶蓋,它在開瓶后仍能再密封瓶內之物。
本發(fā)明的第七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瓶蓋,它具有誘人的外觀。
最后,本發(fā)明的第八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瓶蓋,它不會產生銳邊,因而即使對兒童也是安全的。
為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瓶蓋,它包括一個上體,包括多條繞外周面成形的縱向槽,一個從上體內側向下延伸的內蓋,至少兩個成形在上體內周面和內蓋之間的密封和至少一個嚙合在瓶的上部的阻擋伸出部;一個下體,它連接在上體下部,并具有多條繞內周面形成的多條縱向槽,和至少一個阻擋伸出部;其中上體和下體間除非切割部分外形成一條上切割線;和成形一條垂直切割線,使上體和上體的內蓋可與瓶蓋的其余部分分離,此外還設置一個拉片,以撕開垂直切割線,并允許使用者從瓶上去除上體和內蓋。
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所述上切割線形成在上體和下體的交界處,而所述拉片成形在上體上,這樣,當拉片受拉,上切割線被撕開,上體便從瓶上去除。
按照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所述上切割線成形在上體和下體間除非切除部分的交界處,并且上切割線向下延伸,與延伸至下體底部預定距離處的兩條垂直切割線相交,這樣,當向上拉拉片時,垂直切割線和上切割線被撕開,同時上體從瓶上去除。
按照本發(fā)明的一方面的特征,所提供的瓶蓋包括一上體,其中包括一具有上表面的側面部分;一從上體內側上表面向下延伸的瓶塞;和成形一個在側面部分下端伸出的周環(huán);一下體,包括一垂直成形在其外側的垂直切割線,和一成形在內側部分的周槽,周槽和周環(huán)間的一個連接件牢固固定下體和上體;和一拉片,它整體固定于垂直切割線的一側。
按照本發(fā)明另一方面的特征,一連接在瓶的上唇下面的嚙合伸出體成形在下體的內周面上,圍繞瓶塞的外周面成形一嚙合在瓶頂部內側的環(huán)形伸出體。
附圖簡要說明包括在說明書中并構成說明書一部分的各說明書附圖,給出了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以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
圖1A-1E為按照本發(fā)明第一種實施例,用合成樹脂制成的瓶蓋,其中圖1A為透視圖;圖1B為沿圖1A中的A-A線的剖視圖;圖1C為沿圖1A中的X-X線的剖視圖;圖1D為一剖視圖,說明處于密封瓶子狀態(tài)的瓶蓋;圖1E為瓶蓋的剖視圖,用以說明從瓶上去除瓶蓋的情況;圖2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3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4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5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6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7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8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9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10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11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12A和圖12B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13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14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15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16A和16B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17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18A和18B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19A和19B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
圖20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21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22A和22B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23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24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25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26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27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28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29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30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31A和31B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32A和32B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33A和33B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34A和34B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35A和35B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36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37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38A和38B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39A和39B為圖1A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40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例的瓶蓋的透視圖;圖41為圖4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42為圖4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
圖43為圖4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44為圖4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45為圖4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46為圖4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47為圖4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48A和48B為圖4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49為圖4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的透視圖;圖50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瓶蓋的透視圖;圖51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52A和52B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53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54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55A和55B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56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57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58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59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60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61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62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63A和63B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64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65A和65B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66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67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68A和68B為圖50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69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瓶蓋的透視圖;圖70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71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72A和72B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73A和73B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74A和74B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75A和75B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76A和76B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77A和77B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78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79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80A和80B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81A和81B,82C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82A和82B,82C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83A和83B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84A和84B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85A和85B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86A和86B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87A和87B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88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89A和89B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90A和90B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91A和91B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92為圖69所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93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五種實施例的瓶蓋的透視圖;圖94至115為圖93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五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116A和116B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六種實施例的瓶蓋的透視圖;圖117至127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六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施例的透視圖;和圖128A和128D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七種實施例的瓶蓋的透視圖。
現(xiàn)結合各


本發(fā)明的各種優(yōu)選實施例。
參見圖1A-1E,圖中示出一種按照本發(fā)明第一種實施例的用合成的樹脂制成瓶蓋10。該瓶蓋由上體100和下體102構成?;酒街钡捻斆?04成形在上體100上,兩個支撐件110設置在下體102的外周表面上,彼此隔開預定距離。拉片106成形在兩支撐件110上,而片的切割線108成形在該拉片106的兩側面。拉片106的下端借助連接部分112連接在下體102的外周表面上。此外,多個縱向槽116成形在上體100的外周表面上,各槽116是按預定距離成形的。
如圖1B所示,內蓋114是由瓶蓋10內上體100的頂面104的中心部分向下延伸形成的。內蓋114內形成一個腔室129,并且拐角周面122和側周面121形成和設置在腔室129內內蓋114的內壁上。第一和第二密封123和124成形在內蓋114和上體100的內周表面之間。此外,上體100的內周表面設有一個上阻擋伸出體120,它限定一個插入槽126,因此,如圖1D所示,當瓶蓋10放在瓶118上時,繞瓶的上端外周表面上形成的瓶118的上唇125,插入該插入槽126(圖1B)中,并擋在上阻擋伸出體120上。
再回過頭來參見圖1B,第3和第4密封127和128成形在內蓋114和上體100的內周表面之間插入槽126形成的區(qū)域。此外,還形成一個從下體102的下端內周表面伸出的下阻擋伸出體131。如沿圖1A的X-X線剖開的圖1C所示,繞下體102的內周表面按預定距離成形有多條縱向槽130。
如圖1A所示,上體100和下體102之間形成的交界處設置了一條上切割線132。上切割線132與兩條垂直切割線133相連,切割線133沿兩支撐件110內側向下延伸,并徑直終止在連接部分112上方。一個非切割部分134形成在上體100和下體102之間的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
現(xiàn)結合圖1D說明按照第一實施例的本發(fā)明的操作。
瓶蓋10借助一套機械器具放置在瓶118上,并向下壓在瓶的上部,這樣,如圖1D所示,瓶蓋10的下體102便定位在瓶118的上部周圍,而內蓋114便位于瓶118的瓶口內。
完成這一操作后,瓶118的上唇125和下伸出部135便分別與第一阻擋伸出體120和下阻擋伸出體131嚙合。結果,內蓋114的第一和第二密封123和124(圖1B)緊密地配合在瓶118的內側和外側上周表面上,同時第三和第四密封127和128緊密貼合在上唇125的內側和外側周表面上。
因此,在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中,由于存在4個密封,該瓶118得到充分和可靠的密封,同時,由于存在至少兩個阻擋伸出體,瓶蓋10不會損壞,也不會過分容易去除,防止由于二氧化碳壓氣體壓力而意外脫落。
參見圖1A,透過薄膜可以辨認上下體100和102間的上切割線132和兩垂直切割線133。由于這種結構以及由于上體100通過第三和第四密封127和128牢固夾持在瓶(未示)上,不使用拉片106,而通過旋轉下體102,使上切割線132和垂直切割線133裂開,也能將瓶蓋10去掉。
由于上切割線132具有細的特性,當瓶蓋10用瓶內物質(未示)釋放的內壓(如蘇打飲料產生的壓力)密封時,不可能在第四密封128之上形成該切割線。
也就是說,當瓶蓋10是真空密封,其壓力如圖1D所示,是用L或向下的方向給出的,在第四密封128之上形成上切割線132不會有任何問題。然而當瓶118內形成內部壓力時,由于力是沿M或向上的方向作用在瓶蓋10上,最好上切割線132不是在第四密封128之上形成。此外,如果瓶蓋10用于重新密封瓶118,由于瓶118的上唇125必須完全密封,在第四密封128之上形成上切割線132是不可取的。
然而,根據(jù)瓶118內儲存的內容,儲存的周期等,也可能在第四密封128之上形成上切割線132。
瓶118和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密封123,124,127和128的緊密配合可以通過多個側加強筋121保證,該加強筋的彈力由多個角加強122筋控制。
參見圖1A,當使用者希望從瓶(未示)上去除瓶蓋10時,先沿向外的方向拉拉片106,這將會撕開該片的切割線108。然后如果使用者繼續(xù)沿向上和向外方向拉動,同時抓住拉片106,兩垂直切割線133被撕開,同時上切割線132被撕開,并且上阻擋伸出體120從瓶118的上唇125拉開,如圖1E所示的那樣。從這一狀態(tài),使用者繼續(xù)施加的向上力將迫使瓶蓋10從瓶118上去除掉。瓶蓋106通過先去除不再需用的下體102,和然后在瓶蓋10已經確實位于瓶118的瓶口上方后下壓瓶蓋10,便可從瓶上卸下瓶蓋10。
參見圖2,圖中示出本發(fā)明的上述第一種實施例的變型實例。在這個實施例中,除在拉片106上設有邊緣部分106’外,瓶蓋10的所有部分均與第一實施例相同。該邊緣部分106’以向外延伸的方式成形在拉片106的上部,這樣使用者可以較容易抓住它。這一變型實例中,上體100上還成形有許多彼此靠近的槽116。
參見圖3,圖中示出本發(fā)明的上述第一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僅設有一個支撐件110,它成形在拉片106的內側中間部分,該支撐件110將拉片106固定到下體102上。在拉片106頂部也成形有爪手140,以便將其容易抓住。
圖4中示出本發(fā)明的上述第一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呈V字形。在該實施例中支撐件110沿拉片106減少寬度的方向延伸。參見圖5,圖中示出第一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支撐件110底部窄,而且朝向其上部加寬,這樣使用者可方便地將其手指插在拉片106和下體100之間。其中拉片106形狀與圖3中的類似。
圖6示出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拉片106內設有一個指狀孔141,使用者通過將手指插入該指狀孔141,可以牢固抓住拉片106。該變型實例的其余部分與圖5所示變型實例相同。
參見圖7,圖中示出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該變型實例中未設置支撐件,而在與拉片106相連的下體102的上部成形出一個外伸部143。當使用者推動拉片106時,該外伸部143可與拉片106分開。這種結構減少了制造瓶蓋所需的材料量。
圖8示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這個實例中的拉片106是帶手指孔145的環(huán)形體。從中部53開始,指狀孔145下外側部分是向內凹陷的,同時上內側部分也是向內凹陷的。拉片106的底部形成一個連接部分146,將拉片106連接在瓶蓋10的下體102上。中心部分53成形出連接體147,將拉片106與下體102相連,保持拉片106固定其上,直至使用者撕開拉片106。這便于結構的模塑,允許拉片106的上體100與下體102分開。
也就是說,如果不采用上述使用連接體147的結構,就必須采用滑動型模塑法,以形成指狀孔145。而滑鑄會延長鑄造時間和生產成本,降低模型本身的壽命。
參見圖9,這里示出本發(fā)明第一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瓶蓋10的下體102上成形出一個形成槽186的伸出部分185。該變型實例中,拉片106通過連接部分187直接成形在上體100上。
在這個變型實例中,使用者通過如下步驟去除瓶蓋10首先向上和向外拉伸出部分185,由于形成的上切割線132,便從上體100上去除下體102;然后使用者將手指放入拉片106,并拉上體102,直至從瓶(未示)上去除上體102。
圖10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以斜跨瓶蓋10下體102的方式成形。拉片106包括成形在其上和下端的兩連接部分147。拉片106的這種傾斜形式是為便于模塑,即這種形式,不需要進行任何側模塑操作,便可注射成形瓶蓋10。
圖11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拉片106成形為沿向下方向彎折一次。拉片106的其余非彎折部分連接在支撐件110上,并在它們之間形成拉片切割線108。在這個變型實例中,使用者先沿向下的方向撕拉片106,以切割上述拉片切割線,從支撐件110上取下拉片106,去除瓶蓋10的其余操作與第一實施例相同。
參見圖12A和12B,其中示出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圖中拉片106成形為環(huán)狀,然而借助通過一連接部分149固定在上體100上的拉片106的固定部分(使用者拉動前)始終保持壓合狀態(tài)。連接部分148成形在下體102的底部,拉片106與該部分連成一體。
在這個實例中,為從瓶118上去除瓶蓋10,使用者先沿向外的方向拉動拉片106,通過分開連接部分149產生的連接,從上體100拆開拉片106。結果,拉片106被拉開至形成一環(huán)形指孔150。然后使用者將手指放入該指孔150,并向上拉,這一動作將切開垂直切割線133,使瓶蓋10處于圖12B所示的狀態(tài)。使用者繼續(xù)在拉片106上施加向上的力,上切割線132被切開,同時上體100也從瓶118上去掉。
參見圖13,其中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連接部分151整體成形在上體100和拉片106上。在這個變型實例中,拉片106具有一個便于抓住的弓形部分157,并壓成橢圓形,從而在其中形成指孔152。拉片切割線153成形在連接部分151的兩側,而垂直切割線133成形在下體102和拉片106之間。上切割線132的形式類似第一實施例。所有切割線153,133和132均相互連接。
使用者通過向外拉拉片106便可從瓶(未示)上去掉瓶蓋10。這個動作將垂直切割線133撕開,隨后又將拉片切割線153撕開,這樣拉片106變成虛線所示的狀態(tài),其中指孔152被脹大。然后使用者向上拉拉片106,由于拉片106和上體100用連接部分151連接在一起,隨著上切割線132被切開,上體100便從瓶(未示)上去掉。
圖14示出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上切割線除在拉片106一端形成的較小非切割部分154外,繞上下體100和102之間的整個圓周延伸。垂直切割線133沿拉片106兩端和上切割線132形成。非切割部分154將拉片106和上體100連成一體。在這個變型實例中,拉片106的形狀與圖13所示上述變型實例類似(即長橢圓形),在拉片106中心形成一個指孔152。在非切割部分154形成的拉片106一端的相反端形成指耳156。
為去除瓶蓋10,使用者先向右方向拉拉片106,直至其處于虛線所示的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手指可放入拉片106,以使上體100可以通過向上拉瓶蓋106方便地從瓶(未示)上去除。在這個變型實例中,限制下體102的寬度是優(yōu)選的。
圖15示出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形成一個非切割部分134′,它將上體100和拉片106連成一體。其中上切割線132除形成非切割部分134′的部位外,繞上下體100和102之間的整個圓周形成。拉片106設置成與非切割部分134′相對。
在這個變型實例中,通過向上拉拉片106去除瓶蓋10,這一動作將上切割線132撕開,以將上下體100和102分開,使下體位于虛線所示位置。完成這一動作后,下體102形成一個指孔141′,僅留下非切割部分134′,當使用者用指孔141′沿與用來撕開上切割線132的方向相對的方向向上拉拉片106時,便將上體100從瓶(未示)上去掉。
參見圖16A和16B,這里又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從下體102伸出,從而形成一個指孔106′。此外,在與拉片106相反的下體102一側形成一個U形連接部分134″,在上體100和該U形部分134″之間形成一個非連接部分134′,并連接在二者之間。
使用者通過向上拉拉片106,撕開除非切割部分134′所在部位外的整個繞下體102的上切割線132,使瓶蓋10處于圖16B中虛線所示的狀態(tài),這一動作出現(xiàn)一個大的指孔141′,它又可用于從瓶(未示)上拉下上體100,從而去除瓶蓋10。
圖17示出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拉片106成形為具有多個彎折部171和一個舌部172。與舌部172相反的拉片106一端連接在下體102上。當使用者拉拉片106的舌部172,各彎折部171伸直,如果進一步施加拉力,垂直切割線133將被分開。使用者通過繼續(xù)施加向上的拉力,撕開上切割線132,便可去除瓶蓋10。
參見圖18A和18B,其中示出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上切割線132如第一實施例一樣形成在上下體100和102之間。該上切割線向下延伸,與拉片106上沿支撐件110內側制成的槽181內形成的垂直切割線133相交。拉片106成形為具有一個彎折部182,一個沿縱向設置在拉片106中的嚙合槽184和一個嚙合凸臺183,嚙合槽184可拆開地固定在該嚙合凸臺183上。拉片切割線108設置在拉片106兩側,允許拉片106從支撐件110上拆開。
使用者通過先向外方向拉拉片106,從嚙合凸臺183上拆開嚙合槽184,沿向下方向拉拉片106,撕開拉片切割線108,然后向上拉拉片106,撕開垂直切割線133,這樣瓶蓋10便處于圖18B所示狀態(tài)。接下去使用者如果繼續(xù)向上拉拉片106,上切割線132便被撕開,同時上體100也從瓶118上拆開,從而取下瓶蓋10。
參見圖19A和19B,這里又示出第一實施例的又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成形為具有一個連接在下體102上的連接部分191。拉片切割線108成形在拉片106與支撐件110相交的部位。連接部分191成形為僅占據(jù)拉片106寬度的一部分,這樣在支撐件110間的連接部分191兩側便形成兩孔192。拉片106向上延伸,在其形成拐角193的部位通過支撐件110。拉片106從拐角193在上體102的頂面104上延伸,以形成一個彎折部分195。為取下瓶蓋10,使用者先拉拉片106的彎折部分195,直至其處于圖19A中虛線所示的狀態(tài)。然后向下拉拉片106,通過撕開拉片切割線108,將拉片106與支撐件110分開,這樣拉片106便處于圖19B所示的狀態(tài)。使用者向上拉拉片106,撕開垂直切割線133之后,通過使用者繼續(xù)向上拉動,上體100便可從瓶(未示)上拆下。
參見圖20,這里示出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設置了一個增強的連接部分202,它與上體100和非切割部分201連成一體。在這個變型實例中,拉片106形成一個指孔203,并且通過形成在垂直切割線133內側的連接部分112連接在下體102上。此外,附加的切割線204成形在增強的連接部分202兩側,該附加的切割線204延伸至與垂直切割線133和上切割線132相連。在這個變型實例中,優(yōu)選地是下體102的寬度保持在最低限度。
在這個變型實例中,通過將手指放入指孔203,并向上拉拉片106,先撕開垂直切割線133,然后撕開附加切割線204,隨著不斷作用的拉力,上切割線132被撕開,同時將上體100從瓶(未示)上拆開,從而取下瓶蓋10。
圖21示出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拉片106是向下形成的,在其中形成指孔211。在這個變型實例中,拉片106通過連接部分112直接成形在上體100上。下體102具有一個伸出部分212,它向外伸出,以蓋住拉片106。單條垂直切割線133形成在下體102上至拉片106的一側。
在這個變型實例中,使用者先將手指放入拉片106中形成的指孔211中,拉動拉片106,這一動作將撕開垂直切割線133,以便從拉片106上去除伸出部分212,如果繼續(xù)拉動,上切割線132便被撕開,同時上體100便從瓶(未示)上拆開,從而取下瓶蓋10。
圖22A和22B示出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一個增強的連接部分222形成在上下體100和102之間。該拉片106的連接部分112直接與上體100相連。如圖21所示的上述變型實例一樣,拉片106向下成形,通過拉片106的U形部分形成一個指孔203。與上切割線132相連的垂直切割線133形成在拉片106的外側,而內切割線221形成在拉片106的內側,終止在連接部分112處。
在這個實例中,使用者將手指放入指孔203中,向上拉拉片106,完成這一動作后,拉片106便處于圖22B所示的狀態(tài),這時垂直切割線133和內切割線221均已撕開。使用者再繼續(xù)向上拉拉片106,便拆開瓶蓋10,同時撕開上切割線132,從而取下瓶蓋10。
圖23示出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通過連接部分112與下體102相連。用拉片106形成指孔231,以增大指孔提供的空間,下體102內形成槽232。為防止兩連接部分112舒展開,在它們之間成形出拉條233。
為取下瓶蓋10,使用者通過先向下拉而拆開拉條233,然后向上拉拉片106,撕開垂直切割線133,由于槽232是與指孔231形成一體的,還由于拉片106被向上拉,結果增大了指孔231的尺寸。使用者繼續(xù)拉拉片106,隨著上切割線132被撕開,上體100便從瓶(未示)上拆開。
參見圖24,其中的變型實例除支撐件110形成在垂直切割線133外側,和拉片切割線132形成在拉片106和支撐件110之間外,其余與圖23所示實例相同。通過向下拉拉片106,使之與支撐件110分開之后,其余的開蓋步驟與上述變型實例相同。
圖25示出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自身是通過彎折部分252彎折的,并在拉片的上下部分之間形成切割線253。此外,拉片106和下體102之間還形成切割線251。拉片106設有指孔255,并且為在受拉時提供牢牢抓住拉片106所需的附加空間,如圖所示,下體102內形成一個槽254。
參見圖26,這里示出第一實施例的又一種變型實例。其中拉片106向下成形,通過連接部分112直接連接在下體102上。垂直切割線133成形在拉片106的連接部分112的外側,垂直切割線133沿下體102的寬度延伸,與上切割線132相交。拉片106的向下結構形成指孔261。具有嚙合伸出塊262的防護部分263,將拉片106保持在向下方向,其在拉片106的兩連接部分112之間的下體102上略微升高。繞防護部分263的周圍形成防護切割線264。
關于上述變型實例的裝配工藝,需要借助一系列機械工具,拉片106向下方向推動之后,將固定拉片106的嚙合伸出塊262放置在瓶蓋10上。
在這個變型實例中,當需要取下瓶蓋10時,首先抓住嚙合伸出塊262并向外方向拉嚙合伸出塊262,這一動作將撕開防護切割線264,從下體102上去除防護部分263和嚙合伸出塊262。從這一狀態(tài),使用者沿向上方向拉拉片106,撕開垂直切割線133,結果,由于去除防護部分263形成的一個孔,使指孔261顯著增大。使用者繼續(xù)拉拉片106,將從瓶(未示)上去除上體100,同時撕開上切割線132。
圖27示出另一種變型實施例。其中拉片106通過連接部分112連接在下體102上。拉片106形成一個指孔271,而拉片106頂端設有一個鉤子272。兩連接部分112之間設有拉條275。通過拉條切割線273可從一側拆開拉條275。下體102上兩垂直切割線133間預定高度處成形有一個槽274,拉片106的鉤子272能夠插入槽274的頂端,這樣拉片106便固定在瓶蓋10上。
通過下述步驟可從瓶(未示)上去除瓶蓋10首先沿向外的方向拉拉片106,從槽274中拆開鉤子272,這一動作將使拉片106定位在圖中所示的位置。然后略微拉動拉片106,以部分撕開垂直切割線133,之后拉拉條275,撕開拉條切割線273,這將導致指孔271的增大,增大值等于向上拉拉片106,由指孔271和槽274間形成的連接空間。使用者繼續(xù)向上拉拉片106,撕開垂直切割線133。隨著上切割線132被撕開,上體100便被去除。
參見圖28,其中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具有指孔281的拉片106直接成形兩垂直切割線133間的區(qū)域。拉片106向下延伸,通過下體102,并包括兩支撐件282,它們設置在兩垂直切割線133和下體102之間。
在這個變型實例中,使用者是這樣從瓶(未示)上去除瓶蓋10的首先拉拉片106的下部,這將初步撕開垂直切割線133的底部,從兩支撐件282上拆開拉片106。從這一狀態(tài),使用者便可將手指伸入指孔281,并連續(xù)進行上拉動作。結果,垂直切割線133和上切割線132被撕開,同時去除上體100。
圖29示出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從下體102向下延伸形成一個裙部292。拉片106形成在具有指孔291的裙部292內??浊懈罹€293形成在指孔291周圍,并在裙部292的頂部與兩垂直切割線133相交。
使用者通過如下步驟從瓶(未示)上去除瓶蓋10首先將手指伸入拉片106的指孔291并向上拉,這一動作將先后撕開孔切割線293和下體102的垂直切割線133。隨著使用者繼續(xù)施加的向上作用力,上切割線132被撕開,同時上體100從瓶(未示)上去除。
參見圖30,這里示出第一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拉片106成形為包括一個形成在下體102內的指孔301。指孔301周圍設有孔切割線304,它向上延伸,與上切割線132相連。拉片手柄302成形在指孔301內側底部,并向上伸向指孔301中心。拉片手柄302上部設有向內延伸的凸塊303。
在這個實例中,使用者通過下述步驟去除瓶蓋10首先向外拉拉片手柄302,該動作將部分撕開孔切割線304。在這一狀態(tài),使用者向上拉拉片手柄302,撕開孔切割線304的其余部分,然后繼續(xù)在拉片手柄302上施加向上的力,撕開上切割線132,從瓶(未示)上去除上體100。
圖31A和31B示出第一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下體102內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的預定高度和長度位置設有一個槽311。在這個變型實例中,拉片106成形為具有一個連接片314,它固定在兩垂直切割線133內側的下體106上。拉片106的其余部分成形為彎折形,覆蓋上述連接片314,并且通過拉片切割線108連接在支撐件112上,而支撐件112又連接在垂直切割線133外側的下體102上。
在這個變型實例中,使用者通過下述步驟去除瓶蓋10首先向下拉拉片106。這將撕開拉片切割線108,使拉片處于圖31B所示位置。在這一狀態(tài),連接片314仍固定在下體102上。結果,使用者通過向上拉拉片106,將撕開垂直切割線133,隨著上切割線132被撕開,便可從瓶(未示)上去除上體100。
圖32A和32B示出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拉片106呈楔狀,并成形為從下體102上伸出。拉片106的左右兩側以垂直切割線133為界,并成形有一個連接在上體100上的連接部分321。此外在垂直切割線133外側的拉片106一側成形有一個下體片322。
為去除瓶蓋10,使用者首先沿遠離拉片106和繞上體100旋轉的方向拉下體片322,從而撕開垂直切割線133和上切割線132。如圖32B所示,這將從瓶蓋10上去除下體102。使用者然后向上拉拉片106,從瓶(未示)上去除上體100即可。
參見圖33A和33B,這里示出第一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成形為高出下體102,通過拉片切割線108連接在支撐件110上。抓柄332成形在拉片106下部,向外伸出。拉片切割線108在拉片106兩側的下體102上向上延伸,與蓋切割線337相交。蓋切割線337內側形成一個薄切開帶338,它延伸至上體100頂部,與一非切割部分339相連。繞非切割部分339周圍形成一個空腔335,空腔335的外周成形出一條空腔切割線336。緊靠空腔切割線336上方在上體100內側形成槽334。此外,如圖33B所示,在拉片106內側垂直兩支撐件110之間形成一個連接薄片333,并且在該連接薄片333兩側形成薄片切割線339′。
在這個變型實例中,使用者通過下述步驟去除瓶蓋首先通過捏住和拉抓柄332,向上拉拉片106,這一動作先撕開拉片切割線108,然后撕開上體100的蓋切割線337。這樣拉片106和切開帶338便分別與下體102和上體100分開。之后,使用者如果繼續(xù)拉拉片106,便可撕開空腔切割線336,便于去除非切割部分339。在這一狀態(tài),使用者通過沿遠離瓶(未示)的方向拉連接薄片333,撕開薄片切割線339′,便可去除連接薄片333。這樣下體102和上體100均可從瓶(未示)上去除。
參見圖34A和34B,其中示出第一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通過一連接部分341與下體102成形為一體。從連接部分341起,拉片106沿與下體102平行的方向運行,并向上延伸,形成一個抓柄343。拉條342將拉片106連接在下體102上,該拉條342設置在拉片106的與形成連接部分341的部位相反的一端。
使用者通過首先向外拉拉片106,撕開拉條342,將瓶蓋10去除。然后向上拉拉片106,撕開垂直切割線133,隨著上切割線132被撕開,便可從瓶(未示)上去除上體100。
圖35A和35B示出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下體102成形為具有一個從下體102伸出的下體抓柄352,和一個向外伸出以包圍拉片106的拉片蓋351。沿下體102寬度靠近下體抓柄352固定于下體102的部位,成形有一條抓柄切割線353,它與上體切割線132相連。
為去除瓶蓋10,使用者先沿朝向拉片106的方向拉下體抓柄352,通過不斷繞上體100周邊的拉力作用,從上體100去除下體102,這樣瓶蓋10便處于圖35B所示的狀態(tài)。使用者然后向上拉拉片106,從瓶118去除上體100即可。
圖36示出第一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在上體100的中部成形有一個拉片363。繞拉片363周邊成形有一個空腔362,并且繞空腔363底部周邊設有一條空腔切割線365。拉片363通過一個環(huán)連接體364與空腔363的底面相連。繞上體100的內側壁垂直地形成許多槽361。這個實例中的垂直切割線133是沿除形成非切割帶368外的下體102的長度形成的。垂直切割線133與上體切割線369相連,而上體切割線369延伸至上體100內側壁,與空腔切割線365相連,而在上體切割線369之間形成一個切開帶367。此外,沿切開帶367和空腔362底部之間的上體100的壁上形成一個非切割部分366。
在這一變型實例中,使用者通過下述步驟去除瓶蓋10首先向上拉拉片363,結果空腔切割線365繞空腔362周邊撕開,直至與上體切割線369相交。隨著使用者繼續(xù)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上體切割線369被撕開,然后垂直切割線133也被撕開,僅留下非切割帶368。在所有切割線均已撕開的這一狀態(tài),使用者可方便地從瓶(未示)上去除上下體100和102。而在使用者想要再密封瓶(未示)時,使用者先切過非切割帶368,并重新密封瓶(未示)即可。
圖37示出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拉片371成形在上體100中部,并且在連接部分372連接拉片??涨?73成形在拉片371和上體100之間。抓柄375在垂直切割線133附近的下體底部連接在下體102上。抓柄375具有一個支撐連接件374,它與抓柄375略微隔開,并在垂直切割線133與成形抓柄375的相反一側與下體102相連。
使用者通過下述步驟從瓶(未示)上去除瓶蓋10首先向上拉抓柄375,它先撕開支撐連接件374形成的連接,然后撕開垂直切割線133。使用者進一步向上和繞上體100拉抓柄375,以撕開上切割線132,結果,整個下體102從上體100和瓶(未示)上去除。使用者然后上拉拉片371,便可從瓶(未示)上去除上體100。
圖38A和38B示出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在上體100(圖38B)的頂面104上形成一個凹陷部384,拉片106設置在該凹陷部內。拉片106形成一個指孔382,并通過轉動連接部383連接在上體100上。連接部383允許拉片106向上轉動(如圖38B所示)和放入凹陷部384。
在這個變型實例中,使用者通過下述步驟從瓶(未示)上去除上體100首先向上提起拉片106,使其處于圖38B所示位置。然后使用者將手指插入拉片106的指孔382,并向上拉,這將撕開上切割線132,隨后又撕開垂直切割線133。
圖39A和39B示出第一實施例的最后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成形為倒置的U形,通過連接部分112與下體102相連,并通過拉片切割線393與伸出部392相連。垂直切割線133位于連接部分112外側,并在該寬度上向上延伸,與上切割線132相連。
在這個變型實例中,使用者通過下述步驟從瓶(未示)上去除瓶蓋10首先向下拉拉片106,撕開拉片切割線393,這樣拉片106便處于圖39B所示的狀態(tài)。從這一狀態(tài),使用者向上拉拉片106,撕開垂直切割線133。使用者繼續(xù)上拉的作用,將撕開上切割線132,這樣上體便被去除。
參見圖40,其中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例。如圖所示,拉片106呈環(huán)狀,從下體102向下延伸。與拉片106頂部相連的是一個切開部分401,它成形為高出下體102,并且跨過下體102的長度延伸,以與上體100相連。切開部分401的寬度向頂部減小。垂直切割線133形成在該切開部分401兩側,與上切割線132相連。此外,設置了拉條404,它在垂直切割線133的外側將切開部分404的底部與下體102相連。
圖41示出第二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除下體102上成形出拉片106連接其上的支撐件110外,該變型實例與第二實施例相同。連接上切割線132的兩條拉片切割線108,成形在拉片106和支撐件110之間,并且與上體100形成一體的非切割部分411成形在兩拉片切割線108之間。
圖42示出第二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拉片106直接成形在兩垂直切割線133間的下體102下端。增強件422整體成形在拉片106和下體102的底部之間。
圖43示出第二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這個變型實例與圖42所示的類似。然而圖42中的增強件422被省略,而兩支撐件110和夾持件431,包括形成在它們之間的切割線433,成形在下體102的底部,兩支撐件110在垂直切割線133外側的兩點固定在下體102上。這種增加的結構防止在蓋瓶蓋的過程中,撕開垂直切割線133。
參見圖44,這里示出第二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成形為具有在其兩側與之成形為一體,并與下體102相連的增強件442。拉片釋放線443成形在增強件442內側的拉片106上,并與垂直切割線133相連。
圖45示出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拉片106整體成形在上體100上,并且從上體向下延伸,具有指孔453。下體切割線451成形在拉片106固定在上體100上的一側,下體切割線451與上切割線132相連,并在下體102的整個長度延伸。拉柄452成形在下體切割線451的遠離拉片106的一側。
圖46示出第二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在這個變型實例中拉片106成形為與圖43所示變型實例中的類似。下體102底部還設有支撐帶461。該支撐帶461在一條垂直切割線133外側整體固定在下體102上,并且在另一條垂直切割線133外側通過一可拆連接部分463與下體102相連。指柄462成形在支撐帶461上成形連接部分463的一側。
參見圖47,這里示出第二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成形為類似圖46所示。在拉片106的一側成形一條垂直切割線473,它向上延伸與上切割線132相連,拉片106另一側成形一條部分切割線475。該部分切割線475延伸至部分接近下體102的長度,并且在部分切割線475終止部位形成一個非切割部分471。
在這個變型實例中,為去除瓶蓋10,使用者需要向上拉拉片106,將垂直切割線473撕至上切割線132,并將部分切割線475撕至非切割部分471,然后沿遠離垂直切割線473的方向,繞上體100拉拉片106,這樣便去除下體102,再用手指從瓶(未示)上提起上體100離開瓶蓋10即可。
圖48A和48B示出第二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除增強件外,這個變型實例與圖42所示類似。其中拉片106的結構允許其被折疊,并保持在折疊狀態(tài),以減少拉片106的長度,直至使用者需要打開瓶118為止。這是通過在拉片106的自由端頂部成形一個銷481,在拉片106的中部成形折疊槽483,和在拉片106折疊時可以插入上述銷的插入孔482來實現(xiàn)。圖48B示出處于折疊狀態(tài)的拉片106。
參見圖49,其中示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變型實例。除拉片106的形狀外,這個變型實例與圖42類似,此外省略了增強件。如圖所示,拉片106呈倒V字形,具有指孔491。拉片106內形成一個彎折部492,受拉時它可以向外擴張,以增大指孔491的尺寸。這個變型實例中的拉片106結構使其長度可以減少。
以下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例。第三種實施例及其變型實例均設有單獨的結構要素,以保持拉片處于固定狀態(tài),防止其松動。
參見圖50,拉片106具有沿縱向成形的拉片孔501,并且在下體102的底部與下體連成一體。下體102上對應于形成拉片106的拉片孔501的部位成形有一個固定件500。該固定件500由一對可彎折的固定伸出體502和503組成,具有形成在它們之間的間隙504。當拉片106壓在固定件500上或者從中拉出,以允許將拉片固定在下體102上或者從下體上釋放出時,固定件500的上述可彎折的固定伸出體502和503向內朝間隙504彎曲。
圖51示出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除固定件510成形為單件外,該變型實例成形為與第三種實施例類似。固定件510通過在下體102上沿縱向成形的一個伸出體511,和與伸出體511整體成形的一個可彎折的頭部512實現(xiàn)。拉片106內對應于固定件510成形出一個拉片孔513。通過將拉片106推在固定件510上,這個動作將收縮可彎折的頭部512的外邊緣,直至拉片孔513定位在下體102附近,將拉片106固定在下體102上。
圖52A和52B示出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如圖52A所示,在這個變型實例中,拉片106通過一對自下體102底部向外伸出的連接片524連接在下體102上。兩連接片524上緊接拉片106的外邊緣成形有連接片切割線525,該連接片切割線525與垂直切割線133相連。下體102上部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成形有一個鉤523,拉片106內對應于拉片106折向下體102時鉤523的位置,成形有一個鉤孔522。拉片106的自由端成形有一個手柄521,它以固定角向外伸出。圖52B示出處于折疊狀態(tài)的拉片106,其中鉤523已穿過鉤孔522。圖53示出第三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這個變型實例與圖50和51分別示出的第三種實施例和變型實例類似。其中設置的固定件531較上述的小,具有不可彎曲的固定伸出體533。拉片106內沿縱向成形有一個拉片孔534,而拉片孔534內設有一對可彎曲的嚙合鉤532,它們彼此相對向內延伸。
圖54示出第三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固定件540用類似圖53所示上述變型實例的方式定位。沿固定件540長度整體成形有一個圓柱形固定伸出體541。此外,拉片106上成形有一對可彎曲的嚙合鉤542。這樣,拉片106的上部便可固定在下體102上,或者從下體102上拆開。
圖55A和55B示出第三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55A所示,嚙合片553成形為從拉片106的拉片孔554的頂部向下伸出一段距離。兩個L形的片鉤551成形為自下體102向外伸出,當拉片106被推向下體102時,兩片鉤551抓住嚙合片553,將拉片106保持在圖55B所示的固定在下體102上的狀態(tài)。
圖56示出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下體102上成形有一個伸出體564,它的一端與上體100連成一體。拉片106通過折疊縫561連接在伸出體564上。沿伸出體564大部分長度形成一個嚙合槽562,并且在拉片106上成形一個嚙合伸出體563。當使用者將拉片106折疊在伸出體564上時,嚙合伸出體563插入嚙合槽562。
圖57示出第三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通過設置在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的連接部572連接在下體102上。拉片106從連接部572向上延伸,在到達上體100前,通過彎折部571向下彎折。一個嚙合伸出體573整體成形在下體102的底部,介于兩連接部572之間。拉片106的自由端卷折在嚙合伸出體573后面,暫時固定在下體102上,直至使用者需要開瓶(未示)為止。
圖58示出第三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拉片106通過成形在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的連接部581安裝在下體102上。拉片106從連接部581向上延伸,并成形出兩個沿縱向直接成形在兩連接部581內側的兩個槽582。由于成形出槽582,形成一個在拉片106中部向下延伸的抓柄584。下體102的底部形成一個嚙合伸出體583,如圖所示,拉片106的抓柄584鎖定在嚙合伸出體583的后面。
圖59示出第三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呈矩形,形成一個指孔592。拉片106通過連接部591連接在下體102上。此外,具有成形在其上部的嚙合鉤594的嚙合件593沿縱向成形在下體102上,位于兩垂直切割線133外側。拉片106的上部可以定位在嚙合件593的嚙合鉤594上方,并在該嚙合鉤后面。這樣拉片106便保持固定在下體102上。
圖60示出第三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呈環(huán)形,形成指孔602,并且通過固定在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的兩連接件601固定在下體102底部,兩連接件之間形成間隙606。連接件601和拉片106之間形成彎折槽604,并成形出一個從拉片106伸出的夾持伸出體603,定位在間隙606內。夾持板605成形在下體102底部,介于兩連接件601之間。當拉片106折疊在彎折槽604上時,夾持伸出體603被迫通過夾持板605,使拉片106保持在直立狀態(tài)。
圖61示出第三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具有一個指孔610,直接成形在下體102上。拉片106的底部成形出一個鉤611,同時在下體102底部,對應拉片106向下體102折疊時鉤611所在位置成形出一個鉤孔612。
圖62示出第三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拉片106呈馬蹄形,并直接成形在下體102上,介于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在拉片106的緊接拉片106連接在下體102的連接點后方,成形出折疊槽623。一個帶鉤子621的固定伸出體620成形在上體100上,這樣拉片106的自由端便可在向上折疊時借助鉤子621夾持在上體100附近。
圖63A和63B示出第三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整體成形在下體102的底部,并向上延伸,形成一個指孔633。指孔633和拉片106連接于下體102間的部分形成兩個連接部631。就制造工藝而言,該連接部631可用超聲波與下體102熔接在一起。使用者向外拉拉片106很容易從下體102上釋放連接部631。
圖64示出第三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除連接部640成形在指孔642頂部外,這個變型實例與圖63所示的類似。一條指孔切割線641成形在指孔642的內邊緣和連接部640之間。此外,還設有連接部643,它可用超聲波熔接在下體102上部。使用者通過拉拉片106,撕開指孔切割線641,便可從下體102釋放拉片106。
圖65A和65B示出第三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65A所示,拉片106的形狀與圖64所示的類似,并在拉片106外側,成形有與下體102相連的拉片固定部分656。拉片固定部分656具有形成在其上部的用超聲波熔接在下體102上的多個連接部652。指孔切割線654和拉片切割線651設置在拉片106和拉片固定部分656之間。使用者通過向下拉拉片106,如圖65B所示那樣撕開切割線654和651,便可從拉片固定部分656釋放拉片106。
圖66示出第三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呈馬蹄形,具有指孔663,并直接固定在下體102上。從指孔663底部向下伸出的是連接件661。連接件661上設有多個用超聲波熔接在下體102上的連接部662。使用者向外拉拉片106時便可從下體102上拆開連接部662。
圖67示出第三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成形在上體100的上表面104。拉片106的一部分形成一個伸出部672,延伸至上體100的邊緣。在伸出部672的中部形成多個用超聲波熔接在上體100上的連接部671。
圖68A和68B示出第三種實施例的最后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與下體102的底部成形為一體。拉片106的中心成形出一個方形連接件681,該方形連接件的周圍形成一條切割線682,它的中心形成一連接部683,用超聲波熔接在下體102上。拉片106通過連接部分683固定在下體102上。使用者通過向外拉拉片106,撕開切割線682,如圖68B所示,連接件681仍固定在下體102上,而拉片106則從下體102拆開。
在上述第三種實施例及其變型實例中,拉片106沿向上的方向保持固定狀態(tài),而在下述第四種實施例及其變型實例中,拉片106借助單獨裝置沿向下的方向保持固定狀態(tài)。
參見圖69,其中示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例。如圖所示,下體102上設有拉片固定件690。該拉片固定件690由形成在兩垂直切割線133外側的兩個支撐件691,和從上述支撐件691的遠離下體102一端向內形成的兩固定板692組成。支撐件691和固定板692之間設有支撐件切割線693,固定板692之間形成一個間隙696。拉片106的拉片體695整體連接在固定板692的頂部。拉片體695具有向內成形的嚙合伸出體694,使它可以插入該間隙696。嚙合伸出體694呈箭頭形,其尺寸能牢固配合在兩固定板692之間,以將拉片106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直至使用者向上拉它。
圖70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下體102的下部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設有固定件690。該固定件690由沿縱向成形的兩支撐件701,和從支撐件701向內成形的固定板702組成。支撐件701和固定板702按預定距離成形,以在它們之間形成一個間隙708。拉片106通過拉片連接件703直接成形在下體102上,介于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拉片連接件703和一個拉片體709之間設有彎折部704,該彎折部704允許拉片106向下彎折。具有寬部分706和窄部分707的嚙合伸出體705從拉片體709以鉸接方式成形,向下體102延伸。
因此,當使用者向下推拉片106時,嚙合伸出體705的窄部分707保持壓在下體102上,而寬部分706壓在固定板702間的間隙708內。這樣拉片106便保持在向下的方向。
圖71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成形為與圖70所示的類似。但是,這個實施例中的拉片106具有一個從拉片體709向外伸出形成的嚙合部分714,其包含嚙合槽713。固定件710包括在下體102上沿縱向成形的連接件711,和整體成形在該連接件711上的一個圓柱形固定伸出體712。該固定伸出體712能插入嚙合部分714的嚙合槽713內,以保持拉片106處于向下狀態(tài)。
圖72A和72B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拉片106整體成形在下體102上,介于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拉片106的自由端形成一個抓柄725,另一端形成一個槽726。下體102上設有固定件720,該固定件720具有圖72B所示的突緣723。拉片106的槽726成形為圍繞拉片106,并通過突緣723將其固定在向下位置,這樣拉片106便處于圖72B所示的狀態(tài)。
圖73A和73B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具有嚙合槽732的支撐伸出體733成形在拉片106內側。拉片106具有一個指孔731。拉片106通過連接部分734連接在下體102上,介于兩垂直切割線133(未示)之間。連接部分734的下側成形有固定伸出體735,這樣支撐伸出體733的嚙合槽732便能緊固在該固定伸出體735上。
因此,向下推拉片106時,支撐伸出體733也推向瓶118,同時嚙合槽732固定在固定伸出體735上,這樣,如圖73B所示,拉片106便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
參見圖74A和74B,其中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74A所示,具有指孔740的拉片106通過連接部分744連接在下體102上,介于兩垂直切割線(未示)之間。連接部分744內成形有一個滑孔742,滑孔742內設有固定銷743,該固定銷743能在滑孔742內上下滑動,并固定拉片106。
因此,在固定銷743處于向上狀態(tài),向下推拉片106并且固定銷743向下壓入滑孔742之后,拉片106便保持在圖74B所示的向下狀態(tài)。
圖75A和75B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75A所示,拉片106在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通過拉片連接部分751,與下體102形成一體。拉片106具有一個指孔758,并具有形成在拉片連接部分751和拉片體757之間的彎折部分752。拉片體757上以可轉動方式設置一個楔753,并在下體102上設置一個楔鉤754,它具有一個向上延伸與下體102形成一體的鉤體755,和一個與鉤體755成直角的嚙合伸出體756。
因此,當向下推拉片106時,楔753便被楔鉤754的嚙合伸出體756鎖定,這樣拉片106便保持在圖75B所示的向下狀態(tài)。
參見76A和76B,其中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76A所示,拉片106上兩支撐件761之間形成一個拉片夾766。此外,下體102上拉片106的支撐件761之間形成一個固定件760。該固定件760包括一個間隙763和一個延伸部764,后者具有一個插入體765,并可轉動地成形在固定件760上端。
因此,向下推拉片106和將延伸部764的插入體765插入間隙763之后,拉片106便保持在圖76B所示的向下狀態(tài)。
圖77A和77B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77A所示,下體102上拉片106的兩支撐件771之間形成一個固定件770。固定件770包括形成在拉片106的兩支撐件771之間的鉤772,一個固定在下體102上兩鉤772之間的一個固定塊773,以及一個可轉動地成形在固定塊773上部的一個嚙合板774。
這樣,在向下推拉片106和將固定塊773的嚙合板774向下轉動,并將其推入固定件770的兩鉤772之間后,拉片106便被嚙合板744夾持,保持在圖77B所示的向下狀態(tài)。
圖78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在這個實例中,拉片106成形在下體106上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并具有指孔781。拉片106外端設有增厚部784,從增厚部向內延伸形成一個U形抓柄786。此外,下體102上拉片106固定于下體102的部位中央成形出一個固定件780。該固定件780包括一個鎖定唇782,當向下推拉片106時,該鎖定唇782鎖定在抓柄786上,從而將拉片106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抓柄786和拉片106之間也設有拉片切割線785,當拉抓柄786而增大指孔781的尺寸時,該切割線被撕開。
圖79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這個變型實例幾乎與圖78所示的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拉片106的抓柄794整體向下體102彎折形成,這樣,當受拉以增大指孔793的尺寸時,它被拉離下體102。如上所述,抓柄794鎖定在固定件790的鎖定唇792上。
參見圖80A和80B,這里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80A所示,拉片106通過一個連接部分800連接在下體102上,介于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拉片106的其余部分設有一個指孔801,并成形為環(huán)繞下體102的周邊,但不與下體102相連。
因此,在蓋蓋過程中,瓶蓋10被放在瓶(未示)上前,向下拉拉片106,朝向連接部分800,這樣,指孔801便位于瓶118的一側,處于圖80B所示的向下狀態(tài)。
圖81A,81B和81C示出另一種變型實例。參見圖81A,拉片106通過兩連接部分816固定在下體102上,并在兩連接部分816之間形成一個橋件810。橋件810和連接部分816形成一個空腔811。在指孔812內整體連接在橋件810上,并向拉片106的自由端延伸的是夾持件818。該夾持件818包括一個折疊部分814,一個固定伸出體813和一個引導插件815。此外,一個延伸體819成形在下體102上,介于拉片106的兩連接部分816之間,該延伸體819形成一個孔817,上述引導插件815可以放入該孔內。
當夾持件818向下繞橋件810彎折,固定伸出體813便定位在空腔811內,引導插件815也被定位,如圖81B所示那樣穿過下體102延伸。在這一狀態(tài),如將瓶蓋10放在瓶上,引導插件815便自動放置在延伸體819的孔817內,這樣,拉片106便保持在圖81C所示的向下狀態(tài)。
圖82A,82B和82C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在這個變型實例中,拉片106成形為與圖75和76所示的幾乎完全相同。但是,其中的嚙合伸出體821是在兩連接部分820間沿向下方向連接在拉片106上的,并且一個延伸體824成形在下體102上,介于拉片106的兩連接部分820之間,該延伸體824形成一個孔817,上述嚙合伸出體821可以放入該孔內。
因此,如圖82B所示,當嚙合伸出體821伸直,使其與拉片106的其余部分位于同一平面時,嚙合伸出體821便穿過下體102,在這一狀態(tài),如將瓶蓋10放在瓶118上,嚙合伸出體821便被迫向上進入延伸體824的孔822內,這樣,拉片106便保持在圖82C所示的向下狀態(tài)。
圖83A和83B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在這個實例中,拉片106通過兩支撐件831連接在下體102的底部,介于兩垂直切割線(未示)之間。兩支撐件831之間形成一個向下體102延伸的嚙合伸出體832,并且在下體102底部對應于嚙合伸出體832的位置形成一個嚙合槽833。
在上述實例中,當拉片106被推在向下的位置,嚙合伸出體832便插入嚙合槽833,這樣拉片106便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
參見84A和84B,其中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84A所示,拉片106同樣是通過兩支撐件841固定在下體102上,介于兩垂直切割線(未示)之間。一個帶孔842的嚙合伸出體843成形為從拉片106向下延伸,并且在距該嚙合伸出體843預定距離處成形出一個鉤844,它也是成形為向下延伸。
因此,當拉片106被向下推,嚙合伸出體843和鉤844之間的部分便產生彎曲,鉤844便如圖84B所示的那樣,插入嚙合伸出體843,這樣拉片106便保持在向下位置。
圖85A和85B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在這個變型實例中,支撐件852將拉片106固定在下體102上,也是介于兩垂直切割線(未示之間。支撐件852上成形有一個固定孔851,并在該固定孔851附近設置一個先向下延伸,然后又成直角向下體102延伸的嚙合伸出體853。
因此,當拉片106被向下推,嚙合伸出體853便嚙合在固定孔851內,這樣拉片106便保持在圖85B所示的向下狀態(tài)。
圖86A和86B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86A所示,拉片106通過兩連接部分861固定在下體102上。在兩連接部分861間從拉片106向下伸出一個嚙合鉤862。此外,下體102的底部可轉動地成形出一個固定伸出體863,這樣當固定伸出體863被迫向上轉動時,便與嚙合鉤862接觸,迫使其向上移動通過兩連接部分861。
如圖86B所示,蓋蓋過程中,當瓶蓋10放在瓶118上時,瓶118的一個下唇864迫使固定伸出體863向上,而固定伸出體863又將嚙合鉤862推至向上狀態(tài),這樣拉片106便保持在圖中所示的向下狀態(tài)。
圖87A和87B示出另一種變型實例。參見圖87A,拉片106通過固定片871以向下的狀態(tài)與下體102固定成一體,并介于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固定片871的頂端與下體102連接成一體,而下端通過用超聲波熔接在下體102的連接部872連接在下體102上。因此,當使用者向上拉拉片106,連接部872先從下體102拆開,這樣,拉片106便處于圖87B所示的狀態(tài)。
圖88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其中拉片106直接連接在下體102底端。拉片106折疊在從下體102底部向下伸出的固定片881上,并通過用超聲波熔接的連接部882連接在固定片881上。結果拉片106便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
圖89A和89B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靠近彎曲部分890的拉片106的兩側相互連接,以將拉片106保持在圖89B所示的向下狀態(tài)。
參見圖90A和90B,其中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90A所示,拉片106整體固定在上體100的下部,并且拉片106的上部通過一用超聲波熔接在下體102上的連接部分(未示)固定在下體102上。結果,拉片106便保持在圖90B所示的向下狀態(tài)。
圖91A和91B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91A所示,拉片106固定在下體102上部,介于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沿拉片體912的全長形成一個嚙合槽910。此外,下體102的下部設有一個固定伸出體911,拉片106的嚙合槽910便固定在該固定伸出體911上。圖91B示出拉片106處于從上述固定伸出體911釋放后的狀態(tài)。
圖92示出第四種實施例的最后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通過一連接部分924與下體102連成一體,介于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連接部分924從下體102向外延伸,然后向下彎折至拉片106的指孔922。成形出一個在指孔922的頂部具有切割線923的固定部分920。固定部分920的中心成形出一個連接部921,它用超聲波連接在瓶118上,這樣拉片106便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
上述第一至第四種實施例中,拉片是整體固定在上體或下體上的。下面將要介紹的第五種實施例中,拉片是單獨制造并裝配在上體或下體上的。
圖93至106示出第五種實施例的實例。其中拉片是單獨制造并裝配在上體或下體,或上體的上表面上的。
參見圖107A至107D,其中示出第五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如圖107A所示,一裝配伸出體1071成形在下體102底端。如圖107B所示,拉片106可轉動地連接在一個裝配支撐件1072上,該支撐件1072具有一個插入槽1073,其形狀適于配合在成形在下體102上的裝配伸出體1071上。成形有一個嚙合片1074,它穿過拉片106和裝配支撐件1072間形成的間隙1075。圖107C示出裝配在下體102上的拉片106。此外,如圖107D所示,拉片106借助嚙合片1074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圖108示出第五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除嚙合片1082成形在裝配支撐件1081上,是向上伸出的(而不是向下)外,該變型實例與圖107所示的相同,這樣拉片106便保持在圖108B所示的向上狀態(tài)。
圖109A和109B示出第五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這個變型實例與上述各實例類似。其中裝配伸出體1091成形在上體100上,裝配支撐件1092可拆卸地固定在該裝配伸出體1091上。如圖109B所示,拉片106從裝配支撐件向下伸出。
圖110示出第五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在這個變型實例中,拉片106成形為具有一個連接部分1103,其中部設有一個插入孔1102,下體102的底部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整體成形出一個嚙合突臺1101,由于這種結構,拉片106可以轉動,這樣便保持在向上狀態(tài)。
圖111至115示出的各種變型拉片可由金屬材料制成,并且其結構允許插入一個裝配固定部分。
第六種實施例中,可以克服瓶蓋使用的材料引起的各種問題,即密封問題以及蓋蓋過程中瓶蓋分開的問題,均在第六實施例中得到解決。
參見圖116A和116B,其中示出本發(fā)明的第六種實施例。如圖116A所示,拉片106通過一連接部分1163固定在下體102上。此外一增強件1161成形在上體100的外側圓周和上表面104的一部分。設置了一條撕開帶1162,它與增強件1161相連,并在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向下延伸至下體102的底部。該撕開帶1162的底部設有一個供固定拉片106用的固定伸出體1164。如圖116B所示,拉片106借助固定伸出體1164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
圖117A和117B示出第六種實施例的一種變型實例。如圖117A所示,這個變型實例與圖166所示的類似。但是,撕開帶1172要窄許多,而拉片106是通過撕開帶1172兩側的連接部分1171連接在下體102上的。撕開帶1172上設有一個從其上向外伸出的固定伸出體1173。拉片106借助該固定伸出體1173保持圖117B所示的向下狀態(tài)。
圖118示出第六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設置了如上述各實例那樣的撕開帶1180,不同之處是具有一個固定槽1181。拉片106具有一個成形在兩連接部分1182之間的嚙合鉤1183。當向下推拉片106時,該嚙合鉤1183插入上述固定槽1181,將拉片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
圖119示出第六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撕開帶1190具有一個成形在其底部的嚙合銷1191。拉片106上兩連接部分1192之間成形有一個帶嚙合槽1193的卡環(huán)1194。通過該卡環(huán)1194的嚙合槽1193與嚙合銷1191的接合,將拉片106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
圖120A和120B示出第六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整體形成在下體102的底部。此外,一個增強件1203覆蓋在上體100(未示)的整個上表面。在兩垂直切割線133間從上述增強件1203向下延伸形成一條撕開帶1201。下體102底部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形成卡環(huán)1202。撕開帶1201的底部插入并夾持在卡環(huán)1202之間,撕開帶1201沿卡環(huán)1202之間向下滑動以便向下推拉片106,將其保持在圖120B所示的向下狀態(tài)。
圖121示出第六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撕開帶1212從覆蓋上體100(未示)的增強件1211,在垂直切割線133間向下延伸至下體102底部,撕開帶1212在該底部與拉片106連接。一個固定伸出體1214整體連接在下體102底部,并且在撕開帶1212上對應固定伸出體1214所在位置成形一個嚙合槽1213。
通過圖中所示結構將拉片106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使用者向上拉拉片106的動作可從固定伸出體1214上移動撕開帶1212的嚙合槽1213。
參見圖122,其中示出第六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下體102底部成形一個嚙合鉤1224,拉片106連接在該嚙合鉤1224上,以保持向下狀態(tài)。撕開帶1222向上延伸與增強件1221相連。在這個變型實例中,未設置垂直切割線,當使用者向上拉拉片106時,通過撕開上切割線132從下體102拆開上體(未示)。圖123示出第六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它與圖121所示的類似。但是撕開帶1222通過用超聲波熔接的連接部1231固定在下體102上。
圖124示出第六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增強件1241覆蓋上體100的外周面,同時延伸覆蓋上體100的部分上表面104,拉片106通過兩連接部分1242直接連接在增強件1241上。此外下體102的上部設有嚙合鉤1243,這樣,通過將嚙合鉤1243嚙合在兩連接部分1242之間,拉片106便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
圖125示出第六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增強件1251覆蓋上體(未示),而拉片106直接連接在增強件1251上,拉片106先向下延伸,然后向上彎折,而不再彎折增大使用者向外拉拉片106時的指孔1252空間。通過撕開上切割線132從下體102去除上體(未示)。
圖126示出第六種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增強件1261覆蓋上體(未示)的外周面和部分上表面(未示)。該上表面(未示)上形成一個空心部分1262,拉片106便形成在該空心部分1262內。拉片106借助連接部分1263連接在空心部分1262內側的上體上。
圖127示出第六種實施例的最后一種變型實例。如圖所示,拉片106連接在下體102底部介于兩垂直切割線133之間,并向上延伸至上體(未示)。嚙合鉤1272成形在覆蓋上體(未示)的增強件1271上。借助該嚙合鉤1272將拉片106保持在向上的固定狀態(tài)。
所有上述實施例(第一至第六)中,上體和下體均連成一體,具有成形在它們之間的上切割線。在下述的第七種實施例中上下體是單獨制造,然后裝配的。
參見圖128A至128D,瓶蓋由上體100′和下體102′組成。上體100′包括帶周環(huán)1281的側面部分1282和上表面1283。瓶塞1284從上體100′內側的上表面1283向下延伸而成。瓶塞1284具有形成在其內側部分的增強部分1285(圖128C),并具有成形在其外側部分的環(huán)狀突起1286。側面部分1282和瓶塞1284之間形成空隙1288和環(huán)形阻擋件1281。
下體102′的外周成形有垂直切割線133′,拉片106通過連接部分1289固定在下體102′的一側。一條環(huán)形槽1281′和一條嚙合突出部1282′成形在下體102′的內側。上體100′和下體102′通過將上體100′的周環(huán)1281與下體102′的環(huán)形槽1281′嚙合在一起實現(xiàn)連接。
圖128C示出上體100′和下體102′彼此裝配在瓶118′上后的情況。如圖所示,嚙合突出部1282′嚙合在瓶118′的上唇下面,瓶塞1284被置入瓶118′的內部,環(huán)狀突起1286嚙合在瓶118′的頂部。
在上述狀態(tài),如果首先向上拉拉環(huán)106′,撕開垂直切割線133′,然后沿遠離垂直切割線133′的方向繞上體100′拉拉環(huán)106′,下體102′便從上體100′去除,這樣,便如圖128D所示,僅保留上體100′。從這一狀態(tài),使用者通過向上拉上體100′,便將其可從瓶118′上取下,通過替換上體100′便可儲存瓶118′內的物品。
盡管上面已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是應當清楚地理解,在本發(fā)明的基本概念的基礎上,有關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能考慮到的許多變化和/或變型,仍將落入各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fā)明的精神和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合成樹脂制成的瓶蓋,包括一上體,包括多條繞外周面成形的縱向槽,一個從上體內側向下延伸的內蓋,至少兩個成形在上體內周面和內蓋之間的密封,和至少一個嚙合在瓶的上部的阻擋伸出部;一下體,它連接在上體下部,并具有繞內周面形成的多條縱向槽,和至少一個阻擋伸出部;其中上體和下體間除非切割部分外形成一條上切割線;和成形一條垂直切割線,使上體和上體的內蓋可與瓶蓋的其余部分分離,此外還設置一拉片,以撕開垂直切割線,并允許使用者從瓶上去除上體和內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切割線形成在圍繞上體和下體的交界處,而所述拉片成形在上體上,這樣,當拉片受拉,上切割線被撕開,上體便從瓶上去除。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切割線成形在圍繞上體和下體間除非切除部分的交界處,并且上切割線向下延伸,與延伸至下體底部預定距離處的兩條垂直切割線相交,這樣,當向外拉拉片時,垂直切割線和上切割線被撕開,同時上體從瓶上去除。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向上延伸,并固定在下體的底部,下體上垂直切割線的外側成形有支撐件,拉片連接在該支撐件上,支撐件和拉片之間成形有拉片切割線。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形成一個指孔。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上端形成一個突起部。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向上延伸,并固定在下體底部,與拉片相連的支撐件成形在下體上垂直切割線內側,支撐件和拉片間成形有拉片切割線。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支撐件間的寬度向下體底部逐漸減小。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支撐件從其連接在下體的部位至外側邊緣的寬度,向下體底部逐漸減小。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單個支撐件在下體頂部形成伸出體。
11.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單個支撐件沿下體的寬度縱向成形。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支撐件從其連接在下體的部位至外側邊緣的寬度,向下體底部逐漸減小。
13.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以對角線方式成形在兩垂直切割線之間。
1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向上延伸至預定高度,然后彎折向下延伸。
1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從支撐件的頂部向下延伸。
1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向下延伸至下體底部,并借助連接部分連接其上,并且可拆卸地連接在上體上,設置兩條垂直切割線,它們與上切割線相連,并在拉片兩側和連接部分延伸。
1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在非切割部分設有增強連接部分,以牢固地連接上下體。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從拉片向外伸出一個隆起部分。
1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與下體成形為一體,其一端具有一非切割部分,另一端具有一個指柄。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沿下體成形,朝遠離非切割部分的方向延伸。
21.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通過彎折部至少彎折兩次,以允許拉片受拉時伸長。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彎折的部位間隔形成切割線。
23.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通過在支撐件上形成拉片,在拉片和下體之間形成一個槽,拉片具有一個彎折部,一個嚙合伸出體和一個嚙合槽,以允許拉片彎折和固定。
2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還向上延伸,并彎折在上體上表面的凹槽上。
2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固定于上體的拉片向下延伸,穿過下體。
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下體上形成一個伸出部分,它在拉片上延伸并包圍拉片,并且在其一側垂直地形成一條切割線。
27.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切割線形成在拉片和下體之間。
2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連接于下體后向上延伸,拉片上設有一個指孔,下體上形成一個槽,這樣,當向上拉拉片時,指孔和槽組成一個單孔。
29.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的兩底端間形成一個拉條,以防止指孔和槽張開。
30.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支撐件形成在垂直切割線的外側,拉片形成在支撐件上,在拉片和支撐件間成形有拉片切割線。
31.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通過兩垂直切割線間的一個連接部分固定在下體底端,由于一端固定在上體上該連接部分處于受壓狀態(tài),使用者通過一連接部分容易拆開這種連接,這種連接還形成一個指孔,拉片從上體拆開后該指孔擴大。
32.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通過兩垂直切割線之間的支撐件連接在下體上,并向下延伸形成一個指孔,從下體形成一個高出下體的防護部分,它具有一個嚙合伸出體,將拉片保持在向下彎折的狀態(tài)。
33.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繞防護部分周圍形成一條防護切割線,使防護部分能從下體拆開。
34.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下體上兩垂直切割線之間成形有一個槽,拉片形成一個指孔,而拉片的頂端設有一個鉤,這樣,通過鉤與槽的連接便可將拉片固定在下體上。
35.如權利要求34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兩底端間成形有一個拉條,該拉條能從其一端拆下。
3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直接成形在下體上,并具有一個指孔,拉片及指孔延伸至包括支撐件的下體底部。
3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成形的拉片具有形成在下體上的指孔,環(huán)繞該指孔設有孔切割線,它向上延伸,與上切割線相連,拉片柄成形在指孔內側底部,朝指孔中心向上伸出,包括一個朝瓶向內延伸的伸出體。
3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下體上兩垂直切割線之間的預定高度和長度上形成一個槽,具有連接部分的拉片固定在下體上垂直切割線的內側,彎折在連接部分上的拉片其余部分,通過拉片切割線連接在支撐件上,而支撐件又連接在垂直切割線外側的下體上。
3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下體還設置在一條垂直切割線的外側。
4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成形下體上,具有一個成形在其底部的一個柄,通過拉片切割線連接在支撐件上,拉片切割線延伸至與蓋切割線相交,蓋切割線內側形成一個窄的切開段,該切開段延伸至上體頂部,與一個非切割部分相連,繞該非切割部分的周圍形成一個空腔,包括一條空腔切割線,上體的內側面垂直地形成多個槽,并且一個連接薄膜形成在拉片內側的兩支撐件之間,包括形成在連接薄膜兩側的薄膜切割線。
41.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呈環(huán)狀,固定在上體的一個空腔內。
42.如權利要求4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繞拉片周圍形成一個空腔。
43.如權利要求4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通過一個環(huán)形連接件連接在空腔的一個面上,使拉片平行于該空腔面定位,并位于該空腔面上方。
44.如權利要求4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整體固定在空腔的一個側壁上。
4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一個空腔形成在上體的上部,對應于內蓋的外部位置,并且拉片通過一個環(huán)形連接件固定于空腔,除與設置環(huán)形連接件的一側相對的一側形成的非切割部分外,成形有空腔切割線,該空腔切割線向上延伸,與上體切割線相交,而上體切割線又與垂直切割線相交。
46.如權利要求45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非切割部分成形在一條垂直切割線上。
47.如權利要求4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設置單條垂直切割線,所述的柄成形在垂直切割線的一側,在該垂直切割線的另一側可拆卸地固定有一個支撐連接件。
4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從下體向下延伸。
49.如權利要求48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成形有一個切開部分,它高出下體,并與上體和拉片的上端連接。
50.如權利要求48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和下體之間形成一增強件。
51.如權利要求48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各支撐件和夾持件,包括形成在它們之間的各切割線,成形在下體底部,各支撐件固定在各垂直切割線外側的各點上。
52.如權利要求50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成形的拉片具有整體成形在其兩側和下體上的增強件,并且增強件內側的拉片形成拉片釋放線,這些拉片釋放線與垂直切割線相連。
5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瓶蓋,拉片整體形成在上體上,并從上體向下延伸,形成一個指孔,下體切割線形成在拉片固定于上體的一側,其另一側設有拉柄。
54.如權利要求5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下體底部設有支撐帶,該支撐帶整體固定在一條垂直切割線外側的下體上,并通過另一條垂直切割線外側的一個可拆卸的連接部分連接在下體上。
55.如權利要求54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連接部分的一側的支撐帶上形成一個指柄。
56.如權利要求48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條垂直切割線是部分切割線,沿下體的長度部分向上延伸,從而不與上切割線相連。
57.如權利要求48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自由端頂部形成一個銷,拉片中部形成折痕,以及當拉片折疊時可插入該銷的插孔。
58.如權利要求48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呈倒V形,具有指孔和一條形成在拉片上的彎折部,當受拉時該彎折部向外伸張,以增大指孔尺寸。
5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下體上設有固定件,使拉片能固定在下體上,和從下體拆下。
60.如權利要求59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固定件由一對在下體沿縱向成形的可彎曲的固定伸出體構成,從而在它們之間形成一個間隙,并且拉片包括一個與固定件對應的拉片孔,這樣拉片便可固定在下體上和從下體拆下。
61.如權利要求59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固定件是一個單件,由一個沿下體縱向形成的伸出體和一個可彎折的頭部組成。
62.如權利要求59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固定件包括一可彎折的固定伸出體,而一個成形在拉片上的拉片孔包括可彎折的各嚙合鉤,當沿向下體的方向推拉片時,各嚙合鉤發(fā)生彎曲,可使拉片固定在下體上。
63.如權利要求6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各嚙合鉤在拉片孔的中部彼此相對向內成形。
64.如權利要求6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可彎折的各嚙合鉤成形在拉片的拉片孔內,當拉片壓在下體上或從下體拉開時,各嚙合鉤向外彎折,以固定在固定件上。
65.如權利要求59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在距拉片的拉片孔頂部一定距離處向下延伸,形成一個嚙合片,下體上向外延伸形成L形片鉤,當向下體推拉片時,該片鉤抓住嚙合片,將拉片保持在固定在下體上的狀態(tài)。
66.如權利要求59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下體上形成一個伸出體,它與上體的一端連成一體,拉片通過一折痕連接在該伸出體上,沿大部分伸出體長度形成一個嚙合槽,并且拉片上形成一個嚙合伸出體。
67.如權利要求66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形成的伸出體具有向其外側不斷增大的寬度。
68.如權利要求59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通過設置在兩垂直切割線之間的兩連接部分連接在下體上,拉片從各連接部分向上延伸,然后通過一彎折部向下彎折,使拉片卷折整體形成在兩連接部分間的下體底部的嚙合伸出體后面。
69.如權利要求59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通過設置在兩垂直切割線之間的兩連接部分連接在下體上,拉片從各連接部分向上延伸,并具有沿縱向形成在連接部分的兩個細槽,以形成一個在拉片的中部向下延伸的抓柄,該抓柄嚙合在成形在下體底部的一個嚙合伸出體后面。
70.如權利要求59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為矩形,并形成一個指孔,拉片通過一連接部分連接在下體上,并能嚙合在沿縱向成形在垂直切割線外側的下體上的各嚙合件上,各嚙合件具有形成在在其上部的嚙合鉤。
71.如權利要求59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具有指孔的拉片通過固定在兩垂直切割線間的連接部分固定在下體底部,兩連接部分間形成一個間隙,拉片包括形成在連接部分和指孔間的折痕,和從拉片延伸至上述間隙內位置的夾持伸出體,使夾持伸出體被形成在兩連接部分間下體底部的一個夾持板鎖定。
72.如權利要求59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直接成形在下體上,具有一個指孔,拉片底部形成一個鉤,在拉片向下體彎折時,下體底部與該鉤所在位置對應處形成一個鉤孔。
73.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一固定伸出體成形在上體上,拉片可固定在該固定伸出體上或從其上拆下。
74.如權利要求7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固定伸出體的一端形成一個鉤,拉片被夾持其上。
7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設有多個用超聲波熔接在下體上的連接部,以便將拉片固定在下體上。
76.如權利要求75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連接部的拉片的一個指孔的頂部形成一個接合部分,指孔包括形成在指孔內邊緣和該接合部分之間的一條指孔切割線。
77.如權利要求75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外側設有多個拉片固定部分,它們連接于下體,每一個拉片固定部分包括至少一個連接部分,拉片和各拉片固定部分間設有指孔切割線和拉片切割線。
78.如權利要求75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為馬蹄形,具有指孔,并直接固定在下體上,從指孔底部向上伸出一個連接件,它具有至少一個連接部分。
79.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成形在上體上表面,拉片的延伸至上體邊緣的部分形成一個伸出部,它具有一個連接部分。
80.如權利要求75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整體成形在下體上,拉片中部形成一個方形連接件,其周圍形成一個切割線,其中部形成一個連接部分,拉片通過該連接部分固定在下體上。
81.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設有一個固定件,用以將拉片保持在可拆卸的向下狀態(tài)。
82.如權利要求8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固定件成形在下體上,以將拉片保持在固定狀態(tài)。
83.如權利要求8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固定件由成形在垂直切割線外側的各支撐件、和從支撐件向內成形的固定板組成,它們之間設有各支撐件切割線,固定板之間形成一個間隙,拉片包括一個整體連接在各固定板頂部的一個連接端,該連接端具有一個向內成形的嚙合伸出體,因此可將其插入間隙,該嚙合伸出體呈箭頭形,其尺寸能緊配合在各固定板之間,以將拉片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直至使用者向上拉拉片。
84.如權利要求8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固定件設置在下體下部的垂直切割線之間,固定件包括縱向形成的支撐件,從各支撐向內形成各固定板,各支撐件和各固定板以預定距離成形,以在它們之間形成一個間隙,拉片通過各拉片連接部分直接成形在下體上,介于兩垂直切割線之間,拉片具有設置在各拉片連接部分和拉片體之間的多個彎折部。
85.如權利要求84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一個具有寬部和窄部的嚙合伸出體可轉動地成形,從拉片體向下部延伸,這樣當使用者向下推拉片時,嚙合伸出體的窄部保持壓在下體上的狀態(tài),而寬部被推在所述間隙內的各固定板之間,以保持拉片處于向下方向的狀態(tài)。
86.如權利要求8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成形為具有一嚙合部分,包括一嚙合槽,在拉片體上向外伸出,和一個設置在下體上的固定件,它由沿縱向成形在下體上的一個連接件、和整體成形在該連接件上的圓柱形固定伸出體組成。
87.如權利要求8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具有成形在其自由端的一個手柄和成形在其另一端的一個槽,拉片整體成形在下體上兩垂直切割線之間,下體上還設有一個固定件,該固定件具有突起部。
88.如權利要求8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上形成一嚙合件,拉片通過兩垂直切割線之間的各連接部分固定在下體上,一固定伸出體成形在各連接部分的下端,使嚙合件與固定伸出體相連。
89.如權利要求88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嚙合件上成形有一個嚙合槽,該嚙合槽與固定伸出體相連。
90.如權利要求8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借助各連接部分連接在下體上兩垂直切割線之間,各連接部分形成可操作的孔,該可操作的孔內設有一個固定銷,它能上下運動,并能固定拉片。
91.如權利要求8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通過各拉片連接件與兩垂直切割線之間的下體整體成形在一起,拉片具有一個指孔和成形在各拉片連接件和拉片體之間的彎曲部,拉片體上可轉動地形成一楔狀件,下體上設有一個楔鉤,它具有在下體上向上延伸整體形成的鉤體,和從鉤體以直角形成的一個嚙合伸出體。
92.如權利要求8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支撐件之間的拉片上成形一個片夾,拉片的支撐件之間的下體上成形一個固定件,該固定件包括一個間隙和一伸出體,該伸出體具有一個插件,可轉動地成形在固定件上端。
93.如權利要求8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的各支撐件間的下體上成形一個固定件,該固定件包括成形在拉片的各支撐件間的鉤,固定在各鉤之間下體上的一個阻擋件,和一個可轉動地成形在該阻擋件上部的一個嚙合片。
94.如權利要求8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下體上兩垂直切割線間形成一固定件,該固定件具有一個向下成形的嚙合唇,,并且拉片向下體折疊,這樣折疊覆蓋部分的遠端嚙合在嚙合唇下面,以保持拉片處于向下狀態(tài)。
9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成形連接在兩垂直切割線之間的下體上,向下拉拉片后,瓶蓋便放置在瓶上,拉片便保持彈性地偏壓在瓶的方向。
96.如權利要求95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形成一指孔,拉片成形為與下體底部周圍不連接。
97.如權利要求8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通過整體裝在兩垂直切割線之間的各連接部分固定在下體上,并且拉片設有成形為向下體延伸的一個固定件,這樣,當瓶蓋被推在瓶上時,該固定件被固定在下體上,以保持拉片處于向下狀態(tài)。
98.如權利要求97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在拉片的各連接部分之間的下體上成形一個伸出部,它形成一個孔,固定件可放置在該孔內。
99.如權利要求8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通過各支撐件連接在兩垂直切割線之間的下體底部,向下體伸出的兩支撐件間形成一個嚙合伸出體,下體底部對應于該嚙合伸出體的位置形成一個嚙合槽。
100.如權利要求8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通過各支撐件固定在下體上,一個帶孔的嚙合伸出體從拉片延伸形成,距該嚙合伸出體預定距離形成一個鉤,當該鉤放置在嚙合伸出體的孔內時拉片便保持在向下的方向。
101.如權利要求8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一支撐件將拉片固定在兩垂直切割線之間的下體上,該支撐件內形成一個固定孔,并且設置一個從下體向下延伸的嚙合伸出體。
102.如權利要求81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通過各連接部分固定在下體上,一個嚙合鉤成形為從各連接部分之間的拉片向下延伸,并且一個固定伸出體可轉動地成形在下體底部,使固定伸出體受到向上的力時,便與嚙合鉤接觸,迫使其通過各連接部分向上運動。
103.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整體固定在兩垂直切割線之間的下體上,并且用超聲波熔化的各連接部用于將拉片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
10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鄰近彎折部分的拉片兩側彼此連接,以保持拉片處于向下狀態(tài)。
10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整體固定在上體下部,并且拉片的上部通過一用超聲波熔接于下體的連接部固定在下體上。
10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固定在兩垂直切割線之間的下體上部,沿拉片體的整個長度形成一個嚙合槽,下體下部設有固定伸出體,拉片的嚙合槽即固定在該固定伸出體上。
10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帶指孔的拉片通過一連接件整體連接在兩垂直切割線之間的下體上,并且一固定部分成形為在指孔的頂部具有一條切割線,該頂部的中心形成一個連接部,用超聲波固定在瓶上,使拉片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
10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單獨制造,并裝配在或者上體上,或者下體上。
10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單獨制造,并裝配在或者上體上,或者下體上。
110.如權利要求109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下體底端形成一個裝配伸出體,拉片可轉動地連接在裝配支撐上,該裝配支撐具有其形狀適于配合在該裝配伸出體上的插槽。
111.如權利要求110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成形一個通過拉片和裝配支撐間形成的間隙伸出的嚙合片,該嚙合片允許拉片保持在向上或者向下狀態(tài)。
112.如權利要求108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上體上成形一個裝配伸出體,其上可拆卸地固定一個裝配支撐,并且從該裝配支撐向下成形拉片。
113.如權利要求109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成形為具有一連接部分,其中部設有一插孔,下體的底部兩垂直切割線之間整體形成一嚙合伸出體。
114.如權利要求108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由金屬材料制成,其結構允許插入一裝配固定部分。
115.如權利要求109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由金屬材料制成,其結構允許插入一裝配固定部分。
11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上體周圍形成一增強件,以改善瓶蓋的密封效果。
11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上體周圍形成一增強件,以改善瓶蓋的密封效果。
118.如權利要求117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一撕開帶連接在增強件上,并成形為向下延伸至下體底部,該撕開帶包括一固定裝置,以將拉片保持在固定狀態(tài)。
119.如權利要求118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通過一連接件固定于下體,撕開帶底部設有一固定伸出體,用以固定拉片。
120.如權利要求118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通過各連接件連接在下體上,固定于下體的預定距離,連接件能與撕開帶的固定裝置連接。
121.如權利要求120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固定裝置包括兩側的固定伸出體,使拉片的連接件與固定裝置連接時,拉片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
122.如權利要求120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固定裝置包括設置在撕開帶底部的一個固定槽,而拉片成形為具有一個成形在連接件之間空間內的嚙合鉤。
123.如權利要求120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固定裝置包括設置在撕開帶底部的一個嚙合銷,連接件之間的拉片上設有一個帶槽的卡環(huán)。
124.如權利要求118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固定裝置通過撕開帶實現(xiàn),該撕開帶成形為能在兩卡環(huán)間向下延伸,并穿過卡環(huán),借助該撕開帶將拉片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
125.如權利要求124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各卡環(huán)面對面地成形在兩垂直切割線之間的下體底部,各卡環(huán)對撕開帶導向和固定撕開帶。
12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一條撕開帶從增強件向下延伸,覆蓋上體,在兩垂直切割線之間通過,到達下體底部,在那里與拉片相連,一固定伸出體整體連接在下體底部,撕開帶上對應于固定伸出體所在位置成形一個嚙合槽。
12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下體底部形成一個嚙合鉤,拉片與之相連以保持在向下狀態(tài),撕開帶向上延伸,與增強件相連。
128.如權利要求127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撕開帶通過用超聲波熔化的各連接部固定于下體。
129.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圍繞上體有一個增強件,拉片固定在該增強件上。
130.如權利要求129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通過彼此按預定距離固定在增強件上的連接件連接于增強件,而拉片固定于下體。
131.如權利要求130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下體成形一固定伸出體,以與連接件間的拉片相連,使拉片保持在固定狀態(tài)。
132.如權利要求129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朝下體向下延伸,然后彎折朝上體向后延伸。
133.如權利要求129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增強件成形為覆蓋上體外周面和部分上表面,并在上表面形成一個空心部分,拉片成形在該空心部分內,拉片通過一連接件連接在該空心部分內的上體上。
134.如權利要求117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拉片連接于兩垂直切割線之間的下體底部,拉片向上延伸至上體,并在增強件上成形一嚙合鉤。
135.一種瓶蓋,包括一上體,包括一具有上表面的側面部分,一從上體內側上表面向下延伸的瓶塞,和成形一個在側面部分下端伸出的周環(huán);一下體,包括一垂直成形在其外側的垂直切割線,和一成形在內側部分的周槽,周槽和周環(huán)間的一個連接件牢固固定下體和上體;和一拉片,它整體固定于垂直切割線的一側。
136.如權利要求135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一連接在瓶的上唇下面的嚙合伸出體成形在下體的內周面上。
137.如權利要求135所述的瓶蓋,其特征在于,圍繞瓶塞的外周面成形一嚙合在瓶頂部內側的環(huán)形伸出體。
全文摘要
一種瓶蓋,包括一上體(100),具有多條縱向槽(116),一內蓋(114),至少具有兩道密封(123,124),和至少一條嚙合在瓶上部的阻擋突臺(120);一下體(102),具有多條縱向槽(130)和至少一條阻擋突臺(131),其中上體(100)和下體(102)之間除非切割部分外形成一條上切割線(132),并成形一條垂直切割線(133);和一拉片(106),允許使用者從瓶上取下上體(100)和內蓋(114)。還提供了另一種瓶蓋,包括一上體,具有一側面部分,一瓶塞和一周環(huán);一下體,具有垂直切割線和一周槽;和一拉片,其整體固定于垂直切割線的一側。
文檔編號B65D41/32GK1216965SQ97194152
公開日1999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1997年3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3月12日
發(fā)明者李貞旻 申請人:李貞旻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开封市| 辉南县| 武夷山市| 香河县| 渭源县| 嘉定区| 阿尔山市| 岳池县| 佛教| 瓦房店市| 若尔盖县| 鄂伦春自治旗| 盱眙县| 青州市| 海阳市| 阳高县| 婺源县| 余江县| 栖霞市| 昂仁县| 专栏| 泰安市| 敦化市| 岚皋县| 远安县| 葵青区| 松滋市| 鲁甸县| 焦作市| 五寨县| 双柏县| 和硕县| 微博| 绥滨县| 灌南县| 亚东县| 土默特左旗| 象州县| 西畴县| 墨江| 建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