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兼作裝筷與擺筷的置筷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餐具。
現(xiàn)有東方國家人民大眾作為一種餐具使用的筷子,為保持其清潔衛(wèi)生,常用某種置筷袋套裝起來,但是在實際使用時,總須從置筷袋中取出,擺在餐桌上,然后置筷袋便丟棄之;為防止擺在餐桌上的筷子在使用前沾污又常將筷子擱擺在餐盤等器皿邊上,但因筷子呈圓棒狀而滾落,所以又有一種陶瓷制專用的置筷架,但占用桌面,清洗麻煩,使用亦不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經(jīng)濟、衛(wèi)生、便利的可兼作裝筷與擺筷的置筷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兼作裝筷與擺筷的置筷袋,它為一中空可折的紙制品,呈袋體,具有兩端,其特征是其中央部位設有中折線,并在袋體同一側邊緣處設有可供撕去或供抵壓而形成至少一個承筷部。
上述設計,袋體中空而可用于裝筷,取出筷后又可用以環(huán)折豎立且其承筷部可用于擺筷,達到衛(wèi)生、便利的效果。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再作進一步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一結構立體圖;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一折合狀態(tài)示意圖;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一完成折合立體圖;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二結構立體圖;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二折合狀態(tài)示意圖;圖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二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圖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三完成折合立體圖。
如
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兼作裝筷與擺筷的置筷袋,它為一中空可折的紙制品,呈袋體,具有兩端,其特征是其中央部位設有中折線12,并在袋體同一側邊緣處設有可供撕去或供抵壓而形成至少一個承筷部15。其中,承筷部15為成對設置而以中折線12為中心線相對稱地分設在袋體二端的同側邊緣處。使袋體對折時該承筷部15可相重疊,以便擺筷。其中,承筷部15設以圓弧形撕線155。以便撕合呈圓弧形缺口18的承筷部15。其中,袋體兩端一為第一封端10,另為第二封端11并于第一封端10處設有一呈舌片100的銜接構造,以便折成環(huán)狀并形成折合端16及自由端17。
如圖4-6所示;其中,承筷部15由二斜向撕線相頂接的150、151形成呈V形缺口18。其中,中折線12二側設有撕開后方形成夾縫的撕線13以便自由端17可穿過折合端16的夾縫而將袋體折成環(huán)狀。
如圖7所示其中,中折線12二側相對應地各設有撕折線152、153、154并設有相應的銜接構造,形成承筷部15,承筷部15為朝外或向內凸伸的唇槽狀V形缺口18。其中,鄰近中折線12處的撕線13與鄰近封口端11的撕線14均為袋體寬度的一半。
本實用新型可選擇厚薄、硬度合適的廉價材料制成,既可裝筷,又可擺筷,用餐后可隨筷子丟棄,方便、衛(wèi)生。
權利要求1.兼作裝筷與擺筷的置筷袋,它為一中空可折的紙制品,呈袋體,具有兩端,其特征是其中央部位設有中折線,并在袋體同一側邊緣處設有可供撕去或供抵壓而形成至少一個承筷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置筷袋,其特征是其中,承筷部為成對設置而以中折線為中心線相對稱地分設在袋體二端的同側邊緣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置筷袋,其特征是其中,承筷部設以圓弧形撕線。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置筷袋,其特征是其中,袋體兩端一為第一封端,另為第二封端并于第一封端處設有一呈舌片的銜接構造。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置筷袋,其特征是其中,承筷部由二斜向撕線相頂接的形成呈V形缺口。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置筷袋,其特征是其中,中折線二側設有撕開后方形成夾縫的撕線。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置筷袋,其特征是其中,中折線二側相對應地各設有撕折線并設有相應的銜接構造,形成承筷部。承筷部為朝外或向內凸伸的唇槽狀V形缺口。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置筷袋,其特征是其中,鄰近中折線處的撕線與鄰近封口端的撕線均為袋體寬度的一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餐具。解決兼作裝筷、擺筷用問題。兼作裝筷與擺筷的置筷袋,它為一中空可折的紙制品,呈袋體,具有兩端,其特征是:其中央部位設有中折線,并在袋體同一側邊緣處設有可供撕去或供抵壓而形成至少一個承筷部。用于裝擺筷子。
文檔編號B65D85/20GK2334715SQ98203460
公開日1999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1998年4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4月15日
發(fā)明者戴人海 申請人:戴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