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保溫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便攜式保溫容器。
便攜式保溫容器包括在內筒和外筒之間具有隔熱部的容器主體、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于上述容器主體的開口部上的蓋。該保溫容器分為具有把手的類型和不包括把手的類型。一般,由于大容量的保溫容器的主體直徑較大,這樣考慮到攜帶時或注入填充物時等的操作性,多數為包括把手的類型。
另一方面,由于較小容量的保溫容器可按照通過手持握容器主體的主體部的程度的直徑形成,這樣考慮到方便性,多數為不包括把手的類型。另外,由于成形性等問題,多數情況下,較小容量的保溫容器中的容器主體外緣面由沒有凹凸部的平滑面形成,另外,多數情況下,其呈從底部,從頭部或主體中間部朝向頭部或底部,直徑逐漸減小的圓筒狀。
因此,由于在通過手持握容器主體而注入填充物時等場合容易打滑,另外在容量較多的場合,高度的增加程度大于主體直徑的增加程度,這樣保溫容器中的盛滿時的重心位置與空體時的重心位置的位移量較大,從而會產生無法持握與此時的重心位置相對應的容器主體的主體位置、并且難于操作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攜式保溫容器,其即使在通過手持握容器主體的情況下仍難于打滑,另外即使在重心位置的位移量較大的情況下,仍很容易進行操作。
本發(fā)明的便攜式保溫容器包括在內筒和外筒之間具有隔熱部的容器主體、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于上述容器主體的開口部上的蓋,在上述外筒的與上述保溫容器的盛滿時的重心位置和空體時的重心位置兩者相對應的部分設置有防滑機構。
因此,由于形成有防滑機構,攜帶時或注入填充物時等的持握位置變得明確,通??沙治毡厝萜鞯闹匦奈恢?,這樣很容易進行保溫容器的操作。
最好上述防滑機構用于下述保溫容器,其呈朝向向頭部或底部、直徑逐漸減小的圓筒狀。另外,上述防滑機構為形成于上述外筒上的凹部、凸部、凹凸部,或者為設置于上述外筒上的合成樹脂制防滑部件。該防滑部件的表面設置有肋或凸部。
圖1為本發(fā)明第1實施例的便攜式保溫容器的局部剖面圖;圖2為表示本發(fā)明第2實施例的便攜式保溫容器的上半部的剖面圖;圖3為本發(fā)明第3實施例的便攜式保溫容器的局部剖面圖;圖4為表示本發(fā)明第4實施例的便攜式保溫容器的上半部的局部剖面圖;圖5為表示本發(fā)明第5實施例的便攜式保溫容器的上半部的局部剖面圖;圖6為表示本發(fā)明第6實施例的便攜式保溫容器的上半部的局部剖面圖;圖7為表示本發(fā)明第7實施例的便攜式保溫容器的上半部的局部剖面圖。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例進行具體描述。另外,在每個實施例中,相同或同樣的部分采用與第1實施例相同的標號,故省略或簡化對其的說明。
圖1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例。保溫容器1包括隔熱結構的容器主體2、以及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于該容器主體2的開口部處的同時兼作杯的蓋3。該容器主體2是將金屬制或樹脂制的帶底內筒4以及金屬制或樹脂制的帶底外筒5的頂端開口部之間連接為一體而形成的,在兩個筒4、5之間形成有真空隔熱結構的隔熱部6。另外,在外筒5的底部安裝有底部部件7。
在上述外筒5的外緣中,在與保溫容器1盛滿時的重心位置G1與空體時的重心位置G2兩者相對應的部分,設置有防滑機構8。本實施例的防滑機構8為使包括上述重心位置G1、G2的部分相對其上下的部分下凹的環(huán)狀凹部81。
圖2表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例。該保溫容器1中的防滑機構8為使包括上述重心位置G1、G2的部分相對其上下的部分鼓起的環(huán)狀凸部82,以便代替上述的環(huán)狀凹部81。
圖3表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例。本實施例的保溫容器1在蓋部件3中的頂板3a上突設有可止水的吸口11,另外設置有減壓解除閥12。上述吸口11由相對頂板3a的一側立起并具有流路13a的圓筒狀的吸口主體部13、可按照沿該吸口主體部13以軸線方向移動的方式從外部嵌入而實現上述流路13a開閉的吸口部14、以可拆卸的方式貼靠于該吸口部14上的吸口蓋15構成。
上述吸口主體部13包括位于前端中間的圓柱狀導向件13b、形成于該導向件13b周圍的上述流路13a、以突出方式形成于前端外周的的上述吸口部14的防撥止動件13c。上述吸口部14包括插入有形成于筒體14a的頂面14b的中間的上述導向件13b的通孔14c、與形成于筒體14a的中間部內緣的上述防撥止動件13c相嵌合的凸部14d、形成筒體14a的頂部外緣面的吸口蓋15的嵌合部14e。上述吸口蓋15包括貼靠于吸口部14上的蓋部15a、安裝于吸口主體部13的基部上的保持環(huán)15b、通過連接件使蓋部15a與保持環(huán)15b呈U字形彎曲的保持帶15c。該蓋部15a包括與形成頂部內緣面的上述吸口部14中的嵌合部14e相嵌合的嵌合部15d、將形成頂部外緣面的蓋部15a打開的著手處的凸部15e。
另外,在蓋3的頂板3a的另一側呈窄縫狀形成有空氣孔16,該孔16用于防止容器主體2內部的壓力降低,在該空氣孔16中設置有上述減壓解除閥12。該減壓解除閥12包括穿過空氣孔16的閥軸12a、設置于該閥軸12a的底部的閥體12b、形成于閥軸12a的頂部的防撥部12c。當容器主體2內部實現減壓時,設置于頂板3a的內面?zhèn)鹊拈y體12b通過翹曲而將空氣孔16打開,在容器主體2的內部返回到常壓狀態(tài)的場合以及容器主體2內部作用有飲料水的壓力的場合,上述閥體12b將空氣孔16關閉。
在上述外筒的外緣面中、在包括上述重心位置G1、G2的部分,設置有作為防滑機構8的多個肋形成的環(huán)狀凹凸部83。另外,防滑機構8也可為多個凸部,以便代替該凹凸部83。
如圖3所示,按照上述方式構成的保溫容器1,在吸口蓋15貼靠于吸口11中的吸口部14上的狀態(tài)下,通孔12c與流路11a關閉,空氣孔16也通過閥體12b關閉。
此外,當持握上述防滑機構8、用手或口提升凸部15e時,吸口部14與吸口蓋15一起上升,吸口部14移動,直至凸部14d與防撥止動作13c相嵌合,當嵌合部15e越過嵌合部14e時,吸口蓋15與吸口部14脫開,由此將通孔14c與流路13a打開。
在此狀態(tài)下,在吸口部14上安裝口,如果按照吸口11位于底側的方式使保溫容器1傾斜而抽吸飲料水時,保溫容器1內部實現減壓,減壓解除閥12的閥體12b發(fā)生翹曲,將空氣孔16打開,外部氣體從空氣孔16導入,在保溫容器1內部不處于負壓的狀態(tài)下,保溫容器1內部的飲料水可通過流路13a從通孔14c飲用。
本實施例是通過下述方式進行吸口11的開閉操作或保溫容器1的傾斜操作等作業(yè)的,該方式為持握對應于盛滿時的重心位置G1與空體時的重心位置G2兩個部分而設置的防滑機構8,這樣可確實持握保溫容器1,很容易進行傾斜操作等作業(yè)。
圖4表示本發(fā)明的第4實施例,本實施例由具有與上述第3實施例相同的吸口結構的保溫容器1來實現。在上述外筒5的外緣面,在與盛滿時的重心位置G1與空體時的重心位置G2兩者相對應的部分,設置有作為防滑機構8的合成樹脂制的筒狀防滑部件84。該防滑部件84最好采用彈性樹脂材料、硅酮樹脂材料等彈性材料,從而可借助彈性將該防滑部件84安裝于外筒5上。另外也可將皮制的防滑部件粘貼于相同的位置上。
圖5表示本發(fā)明的第5實施例,本實施例由具有與上述第1實施例相同的蓋結構的保溫容器1來實現,在包括盛滿時的重心位置G1和空體時的重心位置G2的外筒5的外緣部分的上下,分別成整體形成有環(huán)狀凸部5a、5b,在該凸部5a、5b之間,作為防滑機構8,設置有其表面具有多個環(huán)狀肋85a的防滑部件85。
圖6表示本發(fā)明的第6實施例,本實施例是由具有與上述第3實施例相同的吸口結構的蓋G1的保溫容器1來實現的,在上述外筒5的外緣面中,在與盛滿時的重心位置G1與空體時的重心位置G2兩者相對應的部分,成整體形成有環(huán)狀凹部5c,在該凹部5c中,設置有作為防滑機構8的與第5實施例相同的防滑部件85。
圖7表示本發(fā)明的第7實施例,本實施例是由具有與上述第3實施例相同的吸口結構中的蓋3的保溫容器1來實現的,在按照與第5實施例相同的方式形成的環(huán)狀凸部5a、5b之間,設置有作為防滑機構8的其表面具有多個凸部86a的防滑部件86。
由于按照上述方式構成,攜帶時、注入填充物時或飲用時等的持握位置明確,可持握保溫容器的重心位置,這樣可以很容易地進行操作。另外,由于在防滑機構中設置有肋或凸部,這樣可進一步發(fā)揮防滑效果。
此外,顯然,適合用于上述每個實施例的防滑機構可適合用于其它實施例的防滑機構。另外,上述每個實施例的保溫容器1呈從主體中間部朝向頭部、直徑逐漸減小的圓筒狀,但是,也可呈從底部或頭部朝向主體中間部、直徑逐漸減小的圓筒狀。此外,上述每個實施例是通過真空隔熱結構的形式對容器主體2進行描述的,但是隔熱結構也可不限于上述情況,其可為密封有較低熱傳導率氣體的隔熱結構、采用發(fā)泡聚氨酯等的隔熱材料的隔熱結構等。
權利要求
1.一種便攜式保溫容器,其包括在內筒和外筒之間具有隔熱部的容器主體、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于上述容器主體的開口部上的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筒的與上述保溫容器盛滿時的重心位置和空體時的重心位置兩者相對應的部分,設置有防滑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保溫容器,其特征在于,其呈朝向頭部或底部、直徑逐漸減小的圓筒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保溫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滑機構為與上述外筒成整體形成的凹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保溫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滑機構為與上述外筒成整體形成的凸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保溫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滑機構為與上述外筒成整體形成的凹凸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保溫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滑機構為設置于上述外筒上的合成樹脂制的防滑部件。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保溫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滑部件的表面設置有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保溫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防滑部件的表面設置有凸部。
全文摘要
一種便攜式保溫容器,其包括在內筒和外筒之間具有隔熱部的容器主體、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于上述容器主體的開口部上的蓋。在上述外筒的與上述保溫容器盛滿時的重心位置和空體時的重心位置兩者相對應的部分,設置在防滑機構。上述便攜式保溫容器呈朝向頭部或底部直徑逐漸減小的圓筒狀。上述防滑機構為與上述外筒成整體形成的凹部、凸部、凹凸部,或者為設置于上述外筒上的合成樹脂制的防滑部件。
文檔編號B65D8/12GK1228288SQ9910574
公開日1999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1999年3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3月10日
發(fā)明者后藤亨, 樋田章司, 古和康弘 申請人:日本酸素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