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向三伸縮千斤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液壓推移裝置、充填支架夯實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千斤頂,在液壓油作用下能實現雙向三伸縮作用的一種雙向三伸縮千斤頂。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煤礦、工程等領域中使用的液壓千斤頂通常只能夠實現單方向驅動作業(yè),而且伸縮比小,當需要雙向且要大伸縮比的時候,所用的千斤頂不但結構復雜,組件較多,且經常由于壓力過高、設計安全系數不夠而無法進行設計。特別是煤礦開采中使用的充填液壓支架,往往需要前后兩個方向移動支架,而且要求較大的伸縮步距;或壓實千斤頂,其行程要求大,速度要求要快。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在液壓油作用下能實現雙向三伸縮作用的一種雙向三伸縮千斤頂。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雙向三伸縮千斤頂,包括一級缸體、二級缸體、三級缸體和活柱,所述的一級缸體為中空筒狀結構,所述的一級缸體左右兩端均設置有一個導向套,所述的二級缸體為右端開口的空腔結構,所述的二級缸體左端設置有缸底,所述的二級缸體與設置于一級缸體左右兩端的導向套形成密封結構,所述的一級缸體內壁與二級缸體的外壁之間設置有與二級缸體為一體結構的柱塞A,所述的柱塞A左側形成第一油腔,所述的柱塞A右側形成第二油腔,所述的一級缸體左端與第一油腔連通設置有第二油孔,所述的一級缸體右端與第二油腔5連通設置有第三油孔,所述的三級缸體套裝在二級缸體內部,所述的三級缸體左端設置有柱塞B,所述的三級缸體和二級缸體右端均設置有密封體,使二級缸體內壁與三級缸體外壁之間形成密封結構,所述的柱塞B將二級缸體內壁與三級缸體外壁的空間分割成第三油腔和第四油腔,所述的第三油腔位于柱塞B左端,所述的第四油腔位于柱塞B的右端,所述的設置二級缸體右端的密封體上還設置有與第四油腔連通的第四油孔,所述的缸底上設置有與第三油腔連接的第一油孔,所述的活柱套裝在三級缸體內部,所述的活柱為柱體結構,所述的設置于三級缸體右端的密封體與活柱之間形成密封結構,所述的活柱左端設置有柱塞C,所述的柱塞C將三級缸體內壁與活柱外壁之間形成的密封結構分割成第五油腔和第六油腔,所述的第五油腔位于柱塞C左側,所述的第六油腔位于柱塞C的右側,所述的柱塞B上設置有一個油閥,所述的油閥連通第三油腔和第五油腔,所述的活柱內部設置有左右通透的深孔,所述的深孔與第六油腔連接,所述的深孔最右端設置有與其連通的第五油孔。
[0005]所述的柱塞A位于二級缸體外側壁靠右位置。
[0006]所述的導向套為剛強度橡膠套。
[0007]所述的缸底與二級缸體為一體成型結構。
[0008]本實用新型產生的有益效果是:在設計中將千斤頂分成三個缸體,一級缸體設計為中空筒狀結構,套裝于二級缸體上,在一級缸體左右兩端用剛強度橡膠套的導向套密封設置在二級缸體上,一級缸體與二級缸體之間形成一密封腔。在二級缸體的外壁之間設置有與二級缸體為一體結構的柱塞A,柱塞A將一級缸體與二級缸體之間的密封腔密封分割成兩個腔,柱塞A的左側形成第一油腔,柱塞A的右側形成第二油腔。在一級缸體左端與第一油腔連通設置一個第二油孔,一級缸體右端與第二油腔連通設置一個第三油孔。當需要向左活動時,液體從第三油孔進入,流到第二油腔中,推動二級缸體向左伸出。收回時,液體從第二油孔進入,流到第一油腔中,使二級缸體向右活動。
[0009]二級缸體設計為右端開口的空腔結構,二級缸體左端設置有缸底,二級缸體與缸底為一體成型結構,設計簡單,減少了組件。將三級缸體套裝在二級缸體內部,三級缸體左端設置了一個柱塞B,柱塞B能夠起到密封作用。三級缸體和二級缸體右端之間設置有密封體,使二級缸體內壁與三級缸體外壁之間形成一個密封腔,柱塞B將二級缸體內壁與三級缸體外壁的密封腔分割成了第三油腔和第四油腔,第三油腔位于柱塞B左端,第四油腔位于柱塞B的右端,在二級缸體右端的密封體上設置一個與第四油腔連通的第四油孔,在缸底上設置一個與第三油腔連接的第一油孔。當需要向右活動時,液體分別從第一和第二油孔進入,流到第一和第三油腔中,從而實現二級缸體、三級缸體全部向右伸出。收回時,液體分別從第三、第四進入,使其向左活動。
[0010]將活柱套裝在三級缸體內部,活柱為柱體結構,活柱與三級缸體的右端設置一個密封體,在三級缸體右端所設置的密封體與活柱之間形成密封腔,活柱左端設置有一個柱塞C,柱塞C將三級缸體內壁與活柱外壁之間形成的密封腔分割成第五油腔和第六油腔,第五油腔位于柱塞C左側,第六油腔位于柱塞C的右側,在柱塞B上設置一個油閥,油閥連通第三油腔和第五油腔,活柱內部設置有一個左右通透的深孔,深孔與第六油腔連接,在深孔最右端設置一個與其連通的第五油孔。當需要向右伸出時,液體分別從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進入,流到第一油腔和第三油腔中,第三油腔中的液體再經單向底閥流入第五油腔中,從而實現二級缸體、三級缸體和活柱全部向右活動,從而實現三伸縮的用途。收回時,液體分別從第三油孔、第四油孔和第五油孔進入,其中第三油孔、第四油孔14可同時進液,流到第二油腔、第四油腔和第六油腔中,使其向左活動。
[0011]總體上,本實用新型具有伸縮比大、伸縮行程大,結構簡單、組件少,密封性強、壓力大、安全系數高,雙向伸縮反應速度快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0012]圖1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
[0013]圖中:1、一級缸體2、二級缸體3、三級缸體4、導向套5、第二油腔6、第一油腔
[0014]7、第二油孔8、第三油孔9、柱塞A 10、密封體10 11、缸底11 12、第三油腔13、第一油孔14、第四油孔15、第四油腔16、柱塞B 17、柱塞C 18、油閥19、第五油腔20、第六油腔21、第五油孔22、活柱23、深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0016]實施例1
[0017]如圖所示:一種雙向三伸縮千斤頂,包括一級缸體1、二級缸體2、三級缸體3和活柱22,所述的一級缸體I為中空筒狀結構,所述的一級缸體I左右兩端均設置有一個導向套4,所述的二級缸體2為右端開口的空腔結構,所述的二級缸體2左端設置有缸底11,所述的二級缸體2與設置于一級缸體I左右兩端的導向套4形成密封結構,所述的一級缸體I內壁與二級缸體2的外壁之間設置有與二級缸體2為一體結構的柱塞A9,所述的柱塞A9左側形成第一油腔6,所述的柱塞A9右側形成第二油腔5,所述的一級缸體I左端與第一油腔6連通設置有第二油孔7,所述的一級缸體I右端與第二油腔5連通設置有第三油孔8,所述的三級缸體3套裝在二級缸體2內部,所述的三級缸體3左端設置有柱塞B16,所述的三級缸體3和二級缸體2右端均設置有密封體10,使二級缸體2內壁與三級缸體3外壁之間形成密封結構,所述的柱塞B16將二級缸體2內壁與三級缸體3外壁的空間分割成第三油腔12和第四油腔15,所述的第三油腔12位于柱塞B16左端,所述的第四油腔15位于柱塞B16的右端,所述的設置二級缸體2右端的密封體10上還設置有與第四油腔15連通的第四油孔14,所述的缸底11上設置有與第三油腔12連接的第一油孔13,所述的活柱22套裝在三級缸體3內部,所述的活柱22為柱體結構,所述的設置于三級缸體3右端的密封體10與活柱22之間形成密封結構,所述的活柱22左端設置有柱塞C17,所述的柱塞C17將三級缸體3內壁與活柱22外壁之間形成的密封結構分割成第五油腔19和第六油腔20,所述的第五油腔19位于柱塞C17左側,所述的第六油腔20位于柱塞C17的右側,所述的柱塞B16上設置有一個油閥18,所述的油閥18連通第三油腔12和第五油腔19,所述的活柱22內部設置有左右通透的深孔23,所述的深孔23與第六油腔20連接,所述的深孔23最右端設置有與其連通的第五油孔21。
[0018]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首先將中空筒狀結構的一級缸體I套裝在二級缸體2上,在一級缸體I左右兩端用導向套4密封設置在二級缸體2上,此時,一級缸體I與二級缸體2之間形成一密封腔。通過二級缸體2外壁設置的柱塞A9將一級缸體I與二級缸體2之間的密封腔密封分割成兩個腔,柱塞A9的左側形成第一油腔6,柱塞A9的右側形成第二油腔5。在一級缸體I左端與第一油腔6連通設置一個第二油孔7,一級缸體I右端與第二油腔5連通設置一個第三油孔8。當需要向左活動時,液體從第三油孔8進入,流到第二油腔5中,推動二級缸體2向左伸出。收回時,液體從第二油孔7進入,流到第一油腔6中,使二級缸體2向右活動。
[0019]將右端開口空腔結構的二級缸體2左端設置一個缸底11,在三級缸體3左端設置了一個柱塞B16,柱塞B16能夠起到密封作用,后將三級缸體3從右端套裝于二級缸體2的內部,在三級缸體3和二級缸體2右端之間安裝一個密封體10,此時,二級缸體2內壁與三級缸體3外壁之間形成一個密封腔,柱塞B16將二級缸體2內壁與三級缸體3外壁的密封腔分割成了第三油腔12和第四油腔15,第三油腔12位于柱塞B16左端,第四油腔15位于柱塞B16的右端。在二級缸體2右端的密封體10上設置一個與第四油腔15連通的第四油孔14,在缸底11上設置一個與第三油腔12連接的第一油孔13。當需要向右活動時,液體分別從第一油孔13和第二油孔7進入,流到第一油腔6和第三油腔12中,從而實現二級缸體2、三級缸體3全部向右伸出。收回時,液體分別從第三油孔8、第四油孔14進入,使其向左活動。
[0020]最后,將一個柱體結構的活柱22套裝于三級缸體3內部,活柱22與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