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與表面裝飾技術有關,更詳而言之是指—種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背景技術為追求塑件的高精度與高B卩質(zhì),各禾中表面裝飾制程因應而生,以模內(nèi)貼合成型制程為例, 其主要技術為先對薄膜進行印刷與裝飾,接著以高氣壓拉伸體成型由此塑造出薄膜的形狀再接著沖切所需尺寸爾后放入模具射出成型而射出成品因表面胃有該裝飾薄膜,因此其外觀面耐磨,文字與圖案不易破損或脫落;惟,由于薄膜是先于模具外部成型后,再被置入模具的模穴,然而目、' 目IJ各種塑料原料皆有熱漲冷縮的特性,因此薄膜在經(jīng)外部成型后,將因為固化時間的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收縮率(即縮水率)造成薄膜置入模穴時產(chǎn)生無法密合的現(xiàn)象,進而使得射出機在將射出料以高溫高壓射入模穴時發(fā)生薄膜破裂
的小主 l冃形,造成不良率升高,導致產(chǎn)品上的文字或圖案不在預定位置上,反到使得射出成品不美觀。為改善上述缺點,遂有業(yè)者開發(fā)出一種如圖1至圖5所示的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其步驟為先提供包括有一公模2與 一 母模3的模具1 ,其中該公模2具有一第一表面2a,且于該第一表面2a突起形成有—凸部2b,該母模3具有一第二表面3a,且于該第—表面3a凹陷形成有一凹部3b;接著將一連續(xù)片狀薄膜4置入模具1 ,并控制該薄膜4與該母模3保持適當距離,再接著操作 一 具有高熱的加熱板6下移至該公、母模2 、3之間 一 預定位置,待到位后再控制該加熱板6往該母模3方向移動,并以其加執(zhí) / "、面6與該母模3的第二表面3a —同夾固該薄膜4,使該薄膜4受到固定,此時受熱軟化的薄膜4被氣壓源(圖未示)真空吸引而貼附于該母模3的凹部3b以形成一預定形狀,爾后,加熱板6被移至模具1外部,且模具1閉合進行射出成型,以使得射出料與該薄膜4結合,開模后即可得到表面披覆有該薄膜4的成型n,據(jù)以改善前述薄膜定位不良的問題。誠然上述射出后的成型品由于表面具有該薄膜4保護,因此其表面耐磨,且文字或圖案不易破損或脫落;惟此般的制程仍存有下述情形而有所不便及困擾即在圖2的加執(zhí)程序中,該加熱板6與該薄膜4是以幾近接觸的方式加執(zhí),因此薄膜4容易遭受加執(zhí) "、、板6的商溫影響而熔融即便上述薄膜4不會發(fā)生熔融現(xiàn)象,但在接下來圖3的加熱程序中,由于該加執(zhí) / 、、、板6是直接夾固該薄膜4周邊并進行加熱,因此薄膜4極易被高熱熔融,致使整個制程中斷;是以,即便該薄膜4可承受加熱板6的高溫而不毀壞,但該薄膜4仍將因溫度不易控制而產(chǎn)生翹曲,除使成品外觀不平整外,亦無法產(chǎn)生大角度的彎折變形,因此產(chǎn)P 叩的彎折角度均小于70度以下,造成產(chǎn)品應用范圍窄化;其次,薄膜4亦有可能因過熱粘附于該加熱板6上而被一并帶離,導致薄膜4無法與母膜3順利結合c因此上述薄膜4受損問題一旦發(fā)生,整個作業(yè)流程勢必停止,且須待受損薄膜處理完后,始可重新啟動作業(yè),如此—來,勢必將造成生產(chǎn)不便及材料的浪費是以,上述制程成本與良率實不符經(jīng)濟效益£有鑒于此,本案發(fā)明人乃經(jīng)詳思細索,并積多年從事相關行業(yè)的開發(fā)與制造經(jīng)驗,終而有本發(fā)明的產(chǎn)生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主要巨的在于提供 一 種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 型制程,是直接利用模具夾持固定薄膜并隔開該薄膜與加扭 "、、源,以擴展產(chǎn)品應用范圍外,同時兼顧成p 如的精度與品質(zhì)。緣以達成上述的目的,本發(fā)明所提供的 一 種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提供 一 薄膜;提供 一 模具與 一 射出機,其中該模具包括一第模塊、一第二模塊與 一 位于該第 一 與第二模塊間的夾固件該夾固件可受操作而于一未接觸該第二模塊的第位置與 一 接觸該第二模塊的第二位置間往復移動將該薄膜置入該模具第二模塊上方;操作該模具的夾固件夾固該薄膜于第二模塊上;執(zhí) '、"成型該薄膜成一預定形狀于第二模塊內(nèi);操作該模具的第 一 模塊與第二模塊閉合形成射出六間操作該射出機將 一 射出料注入該模具的射出空間使該射出料與該薄膜結合,以制得 一 表面披覆有該薄膜的成品;以及進行開模作業(yè),該第 一 模塊被操作往該第二模塊反方向移動,取出成品。
其中該薄膜于提供前已預先制成一預定尺寸的單 一片材。其中該第—■模塊與該射出機連接,該第二模塊與該夾固件連接在該薄膜被置入該模具之前,該夾固件位于該第位置,在該薄膜被置入該模具之后,該夾固件受操作移動至該第二位置而將該薄膜夾固于該第—模塊與該夾固件之間, 之后再熱J成型該薄膜。其中該第—模塊具有一凸部,該第二模塊具有凹部該夾固件具有 一 對應該凹部的鏤空部,在成型該薄膜之后,該第 一 模塊往該第二模塊方向移動,且其凸部穿過該夾固件的鏤空部而與該第二模塊的凹部接合,以使該模具閉合,之后該射出機將該射出料白該凸部注入該模具。其中該夾固件是受到一連接該第二模塊與該夾固件的汽缸組的驅(qū)動而于該第 一 位置與第二位置間往復移動其中在提供薄膜作業(yè)步驟方面,該薄膜是利用送膜裝置將其白該模具外部輸送至該第二模塊與該夾固件之間其中該送膜裝置包括二懸臂,該二懸臂夾持該薄膜的—_^相對端,且自該模具外部受操作移動至該模具附近而將該薄膜輸送至該第二模塊與該夾固件之間。
其中該第一模塊具有—凹槽,該懸臂夾持該薄膜伸入該—凹槽而將該薄膜輸送至該第一模塊與該夾固件之間,并在該夾固件到達該第二位置后松釋該薄膜并伸出該凹其中目u述熱成型該薄膜的步驟是先對該薄膜進行加執(zhí) "、、,再使得該薄膜貼附于該第二模:塊I凹部底面c其中是該對該第二模塊凹部抽真空形成負壓,使得該薄膜貼附于該模塊其中是該對該薄膜外部形成正壓使得該薄膜貼附于該第模塊'其中該薄膜是通過—加執(zhí)裝置進行加扭 V、",于加執(zhí)目IJ,該加執(zhí)裝置是先自該模外部受操作移動至該第一模塊與該夾固件之間,之后以相隔至少大于該夾固件厚度的距離的方式再對該薄膜進行加扭該第一模塊連接一氣壓源,在該薄膜《*A —預定時間后,啟動該氣壓源對該第二模塊凹部抽真空,并于該射出料與該薄膜結合成型后,關閉該氣壓源其中該進行開模作業(yè)時并啟動該氣壓源增壓為正壓進而推離該成品及該薄膜脫離該第二模塊的凹部。其中該凹部具有大于7 0度以上的彎折。是以,本發(fā)明的夾固件是可取代現(xiàn)有加熱器夾固 薄膜,以使得成品應用范圍獲得擴展,并同時兼具高 精度與高品質(zhì)。
以下,列舉本發(fā)明圖詳細說明于后,其中 圖1至圖5為現(xiàn)有圖。圖6為本發(fā)明 一 較佳實施例的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揭示該制程在開始前的薄膜、模具與射出機的 位置。圖7揭示懸臂夾持薄膜伸入至凹槽內(nèi)的頂視圖。 圖8為圖7的側視圖。圖9揭示夾固件夾固薄膜,且懸臂仍位于凹槽內(nèi) 的側視圖。圖lO揭示薄膜被夾固件夾固,且懸臂已伸出凹 槽的頂視圖。圖ll揭示薄膜被夾固件夾固,且懸臂己伸出凹 槽的側視圖。圖l 2為圖9的正視圖。圖1 3揭示薄膜受到加熱裝置加熱的側視圖。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下列附 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的示意
圖14揭示薄膜被真空吸附于第二模塊而成型的剖視15揭不模具閉合進行射出成型的側面剖視16揭示模具開啟的側視圖。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6至圖16所示,是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其包;括下列步驟首先,準備一薄膜1 0 , 本實施例的薄膜10已預先雜 頓切制成一預定尺寸大小的單一片材,其表面可視需求而預先形成文字或圖案;該薄膜10是裝載于一送膜裝置1 00上,該送膜裝置1 0 0將連續(xù)狀薄膜預先裁置成所需薄膜1 0尺寸及調(diào)整該薄膜10的位置后,再通過懸臂1 0 1夾持該薄膜10的相對端而于一預定位胃待命。接著準備射出機1 1與一模具12,其中該射出機11備有射出料(圖未示),且具有一連接該模具12的注入管11該模具12于本實施例中包括第—模塊1 3、~ 第二模塊15與 一 位于該第與第模塊13 、15間的夾固件21 ;該第模塊13于本實施例是與該射出機1 1連接,且可受控制而移動 該第一模塊13具有 一 凸部1 4 ,該射出豐幾1 1可通過該注入管11 a將射出料射入該第—— 模塊13 ;該第二模塊1 5于本實施為固定的模塊,是由_i>t* 、 i、. 刖述第 一 模塊13的移動而與的進行開啟及閉合,該第二模塊1 5具有一凹部1 6 ,該凹部16具有大于7 0度以上的彎折,且于凹部1 6轉折處環(huán)繞設氣孔18 (參照圖1 4),該氣孔1 8并通過該第模塊1 5內(nèi)部布設的一氣道1 9 (參照圖6與外部氣壓源(圖未示)連接,該氣壓源是可為泵浦,可操控使該凹部1 6于密閉狀態(tài)下被抽取呈真空負壓狀態(tài)或增壓至正壓狀態(tài);另外,該第二模塊1 5于該凹部16二側設有二長形凹槽2 0 ,用以供該二懸臂101伸入,以實現(xiàn)單片薄膜1 o的快速進料。另外,該夾固件21是由 一 汽缸組2 2連接于該第二模塊15,故其可受操作而于一未接觸該第二模塊15的第位置P 1(參照圖8 )與—-接觸該第二模塊15的第一位置P 2(參照圖9 )間往復移動;在該薄膜10被置入模具12之前(參照圖6 ),該夾固件2 1位于該第位置P1 ;且該夾固件21具有 一 對應該凹部16的鏤空部2 la(參照圖6及圖l 4)。爾后,如圖7 、圖8所示,該二懸臂1 0 1收到 指令后,夾持該薄膜l 0伸入該二凹槽2 0,以輸送該薄膜1 0至該第二模塊1 5與該夾固件2 1之間,
當該薄膜10到位后,該夾固件2 1受到汽缸組22的帶動而往該第二位置P2移動(如圖9所示),并持續(xù)移動直到與該第二模塊1 5共同夾緊該薄膜1 o后始停止,接著懸臂1 01松釋該薄膜1 0并伸出該凹槽20如圖1 0至圖1 1所示),由此,該薄膜10的四邊即被該夾固件21夾緊(如圖1 2所示),至此兀成薄膜i0置入模具1 2的動作,此時該第二模塊15的凹部16上方被該薄膜1 0覆蓋而呈現(xiàn)密閉狀態(tài)再接著進行加熱并真空吸附成型該薄膜1 o的步驟,請配合圖13與圖14 ,于本實施例中,該薄膜10是先通過一外部加執(zhí)裝置23移動至對應該鏤空部2 la的位置后,以相隔一至少大于該夾固件2 l厚 度的距離的方式對該薄膜1 0進行加熱,藉以避免現(xiàn) 有薄膜直接被加熱器夾合而產(chǎn)生容易受損的問題,且, 當該薄膜1 0經(jīng) 一 預定時間的加熱后呈現(xiàn)軟化狀態(tài), 啟動該氣壓源真空負壓吸弓l,再者,由于凹部l 6呈 現(xiàn)密閉狀態(tài),促使該薄膜1 0緊密貼附于該第二模塊 1 5的凹部1 6的底面以形成一與該凹部1 6內(nèi)廓相 同的形狀(如圖l 4所示),以使得薄膜1 0更為平整, 而且由于該薄膜1 0與加熱源被該夾固件2 1隔開, 由此使得該薄膜1 0 1受熱均勻而延展并緊密貼附于 該凹部l 6,以可形成大角度的彎折處,產(chǎn)品應用范 圍更為擴展。之后,再進行成C3 叩射出作業(yè),請配合圖15,該第—模塊1 3被操作往該第二模塊1 5方向移動,且其凸部14穿過該夾固件2 1的鏤空部21而與該第—模塊1 5的凹部16接合,以使得該模員12緊密閉合此時該第—模塊1 3與該第二模塊15密閉下形成閉合的射出六間1 0 2 ,此 一 射出空間102是以該薄膜10為遠程界面,當射出機11將該射出料該注入管11射入模具1 2的射出±1間102后并與該薄膜10結合成型,以使得薄膜10平整披覆成□ 叩,同時關閉該氣壓源。最后,進行開模作業(yè),該第 一 模塊13被操作往該第模塊15反方向移動,并啟動該氣壓源增壓為正壓進而推離該成p 叩103及該薄膜1 0脫離該第模塊15的凹部16,如圖1 6所示的開模程序即可得到一表面披覆有該薄膜1 0的成品1 03。由上述可知,本發(fā)明是直接利用模具12的夾固件21夾持固定該薄膜10 ,并將該薄膜10與加執(zhí)裝置23保持一適當距離,再搭配上氣孔18的設計,由此使得成品103具有大角度的彎折處而可擴展產(chǎn)口 叩應用范圍外同時兼具高精度與高品質(zhì)。
必需加以說明的是,本發(fā)明熱成型該薄膜1 0的步驟,是利用加熱并真空吸附該薄膜1 0而成型于第—模塊1 5凹部1 6底面,事實上,在真空吸附方面,是為內(nèi)部負壓的方式使薄膜l o成型,其方式亦可利用外部正壓的沖壓方式使薄膜l 0成型于第二模塊15凹部1 6底面來取代,或者利用外部正壓的氣壓或其它型態(tài)正壓方式使薄膜l 0成型于第二模塊1 5凹部16底面來取代;另外,本發(fā)明的夾固件2 1是利用汽缸組2 2連接于該第二模塊1 5 ,然事實上,該夾固件2 1可為該第二模塊1 5外的組件而不必與該第模塊1 5產(chǎn)生連接,只要該夾固件2 1能于第一位置P1與第二位置P 2間往復移動即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己,凡是應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范圍所為的等效結構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 一種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提供一薄膜;提供一模具與一射出機,其中該模具包括一第一模塊、一第二模塊與一位于該第一與第二模塊間的夾固件,該夾固件可受操作而于一未接觸該第二模塊的第一位置與一接觸該第二模塊的第二位置間往復移動;將該薄膜置入該模具第二模塊上方;操作該模具的夾固件夾固該薄膜于第二模塊上;熱成型該薄膜成一預定形狀于第二模塊內(nèi);操作該模具的第一模塊與第二模塊閉合形成一射出空間;操作該射出機將一射出料注入該模具的射出空間,使該射出料與該薄膜結合,以制得一表面披覆有該薄膜的成品;以及進行開模作業(yè),該第一模塊被操作往該第二模塊反方向移動,取出成品。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薄膜于提供前已預先制成 一 預定 尺寸的單 一 片材。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 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模塊與該射出機連接,該第 二模塊與該夾固件連接,在該薄膜被置入該模具之前, 該夾固件位于該第一位置,在該薄膜被置入該模具之 后,該夾固件受操作移動至該第二位置而將該薄膜夾 固于該第二模塊與該夾固件之間,之后再熱成型該薄 膜。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模塊具有一凸部,該第二模 塊具有一凹部,該夾固件具有一對應該凹部的鏤空部,在熱成型該薄膜之后,該第一模塊往該第二模塊方向 移動,且其凸部穿過該夾固件的鏤空部而與該第二模 塊的凹部接合,以使該模具閉合,之后該射出機將該 射出料自該凸部注入該模具。
5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夾固件是受到一連接該第二模塊 與該夾固件的汽缸組的驅(qū)動而于該第一位置與第二位 置間往復移動。
6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 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提供薄膜作業(yè)步驟方面,該薄膜 是利用一送膜裝置將其自該模具外部輸送至該第二模 塊與該夾固件之間。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 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送膜裝置包括二懸臂,該二懸臂 夾持該薄膜的二相對端,且自該模具外部受操作移動 至該模具附近而將該薄膜輸送至該第二模塊與該夾固 件之間。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 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二模塊具有二凹槽,該二懸臂 夾持該薄膜伸入該二凹槽而將該薄膜輸送至該第二模 塊與該夾固件之間,并在該夾固件到達該第二位置后 松釋該薄膜并伸出該二凹槽。
9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 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熱成型該薄膜的步驟是先對該 薄膜進行加熱,再使得該薄膜貼附于該第二模塊凹部 底面。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 程,其特征在于,其中是該對該第二模塊凹部抽真空 形成負壓,使得該薄膜貼附于該第二模塊。
11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 程,其特征在于,其中是該對該薄膜外部形成正壓, 使得該薄膜貼附于該第二模塊。12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薄膜是通過一加執(zhí)裝置進行加熱,于加執(zhí) "、、前,該加熱裝置是先白該模具外部受操作移動至該第一模塊與該夾固件之間,之后以相隔一至少大于該夾固件厚度的距離的方式再對該薄膜進行加扭 "、、該第一模塊連接一氣壓源,在該薄膜受執(zhí) > 、、、預定時間后,啟動該氣壓源對該第模塊凹部抽真空,并于該射出料與該薄膜結合成型.后關閉該氣壓源。13如權利要求1 2所述的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進行開模作業(yè)時,并啟動該氣壓源增壓為正壓進而推離該成P 叩及該薄膜脫離該第—模塊的凹部。14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凹部具有大于70度以上的彎折。
全文摘要
一種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首先提供一薄膜、一模具與一射出機,接著將該薄膜置入該模具,并操作該模具夾持固定該薄膜,之后熱成型該薄膜成一預定形狀后,操作該模具閉合,最后利用該射出機將一射出料注入該模具,使該射出料與該薄膜結合,據(jù)以制得一表面披覆有該薄膜的成品。
文檔編號B29C45/14GK101209575SQ20061017056
公開日2008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2月26日
發(fā)明者余聰文 申請人:翔渝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