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裁切結構的射出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與模具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具裁切結構的射出用模具。
背景技術:
為追求塑件的高精度與高質(zhì)量,傳統(tǒng)的塑料加工技術己無法滿足時代需求, 因此各種表面裝飾制程因應而生,常見制程為將一裝飾薄膜置入模具內(nèi),并在模 具閉合后,進行塑料射出,使該塑料與該薄膜結合成型,由此,脫模后的成品表 面披覆有裝飾薄膜,從而提升成品的美觀性及實用性。
但是,由于薄膜需要在模具內(nèi)進行加熱及成型制程,因此,薄膜周緣都預留 大幅毛邊,以吸收薄膜在立體成型及受熱后產(chǎn)生的收縮量,傳統(tǒng)脫模后的成品1
如圖1所示,其周緣la仍留有大幅薄膜毛邊2,須再經(jīng)后續(xù)的毛邊2裁切及修整 程序,才能達到產(chǎn)品所需的美觀性及完整性,然而,后續(xù)的薄膜毛邊2裁剪作業(yè) 必須通過人工裁剪或通過沖切裝置進行裁切,故將造成再次加工的困擾,作業(yè)上 相當耗時費工,不僅造成人力、時間及設備成本的增加,且生產(chǎn)效率不高,再者, 成品1周圍的薄膜毛邊2經(jīng)上述傳統(tǒng)裁切制程處理后,仍易發(fā)生參差不齊的情形, 進而影響成品1整體的美觀性及精致性,導致成品1的經(jīng)濟價值降低。另外,習 用射出成型過程中還偶有溢料的情形發(fā)生,造成成品1不美觀。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裁切結構的射出用模具, 其可制作出表面披覆有裝飾薄膜的高精度成品,并可降低人力、時間及設備成本, 提高生產(chǎn)效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具裁切結構的射出用模具,用于裁切 一位于所述模具內(nèi)的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模塊; 一第二模塊,其可相 對所述第一模塊開啟及閉合; 一切刃件,設于其中一模塊上,且另一模塊供所述 薄膜設置其中,閉合所述第一、第二模塊,所述薄膜與所述切刃件相抵觸。
上述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模塊具有一模仁,所述第二模塊具有一 配合所述模仁的模穴,所述模仁與所述模穴共同圍設形成一型腔,所述第二模塊 的模穴供所述薄膜設置其中,且所述薄膜對應于所述型腔,所述切刃件設于所述 第一模塊的模仁周緣。
3上述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第二模塊閉合時,所述切刃件位于所 述型腔內(nèi),并緊鄰所述第二模塊的模穴的內(nèi)壁面。
上述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切刃件具有一刃部突伸至所述第一模塊的模 仁外。
上述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二模塊的模穴周緣設有一刀槽,當所述第
一、第二模塊閉合時,所述切刃件的刃部伸入所述刀槽。
上述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切刃件的刃部長度大于所述薄膜的厚度。 上述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切刃件的刃部長度等于所述薄膜的厚度。 上述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切刃件的刃部長度小于所述薄膜的厚度。 上述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刃部靠近所述型腔的一側壁面與所述第二模
塊的模穴的內(nèi)壁面貼齊。
上述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切刃件為一體成型形成于所述第一模塊的模
仁周緣。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利用切刃件預先在模具內(nèi)部對薄膜進行精密的裁 剪處理,可省去傳統(tǒng)成品脫模后的后續(xù)毛邊裁剪作業(yè),如此一來,不僅可提高成 品精度,還可降低人力、時間及設備成本,提高生產(chǎn)效率。
圖1是習用表面披覆有薄膜的脫模成品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3揭示上述較佳實施例的第一模塊與切刃件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4揭示上述較佳實施例的模具在合模時,切刃件與薄膜相抵觸; 圖5是圖4的局部放大圖6至圖8是上述較佳實施例的模具在合模及射出時的動作流程圖,揭示切 刃件裁切薄膜;
圖9是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的模具所制得的脫模成品; 圖IO類同圖8,揭示切刃件未將薄膜完全切斷;
圖11揭示另一種脫模制得的成品的薄膜形態(tài)。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xiàn)舉以下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結構、特點及功效進行詳細說明。
首先,如圖2、圖3所示,為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具裁切結構的射出 用模具100,模具100包括一第一模塊10、 一第二模塊20與一切刃件30,模具 100是使用于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使薄膜F在模具100內(nèi)部即可預先經(jīng)前置裁切處理,現(xiàn)詳述本實施例的模具100的結構如下
如圖2 圖5所示,第一模塊10在本實施例中為連接于一射出機(圖中未示),
其具有一分模面11與一突出形成于分模面11的模仁12,模仁12周緣圍繞設有一 環(huán)形卡槽121,另外,第一模塊10中央設有一注入道10a供射出機的塑料射入至 模具100內(nèi)部。
第二模塊20可相對第一模塊10開啟及閉合,其具有一形狀配合模仁12的模 穴22,以及形成于模穴22周緣的刀槽22a(如圖6所示)。當?shù)谝弧⒌诙K10、 20閉合時,模仁12與模穴22共同圍設形成一型腔101,且薄膜F可以任何已知 習用方式置入模穴22,并固定于對應型腔101的位置上。在本實施例中,薄膜F 為利用一設于第二模塊20上并可相對第二模塊20作往復運動的夾固件23夾持(如 圖2所示),由于夾固件23非本發(fā)明的重點,容不贅述。
切刃件30在本實施例為一環(huán)形框體,其一端卡固于第一模塊10的模仁12周 緣的環(huán)形卡槽121,另一端突伸至模仁12外,并形成一刃部31,在本實施例中, 刃部31的長度大于薄膜F的厚度,且其前端形成一傾斜端311,傾斜端311靠近 型腔101的一側的高度小于遠離型腔101的一側的高度。當?shù)谝弧⒌诙KIO、 20閉合時,切刃件30位于型腔101內(nèi),且緊鄰第二模塊20的模穴22的內(nèi)壁面 221,其刃部31伸入模穴22的刀槽22a,以完全將薄膜F切斷,且刃部31靠近型 腔101的一側壁面與第二模塊20的模穴22的內(nèi)壁面221貼齊。
須說明的是,第一模塊10的卡槽121并不是必要組件,可省略。換言之,切 刃件30可改用一體成型的方式形成于第一模塊10的模仁12周緣。另外,切刃件 30也可以是活動式,S卩,操作者可根據(jù)薄膜F的厚度來更換長度適當?shù)那腥屑?0, 或者是通過調(diào)整機構(圖中未示)的微調(diào)使切刃件30產(chǎn)生位移,以改變?nèi)胁?1的長 度,由此即可配合不同厚度的薄膜使用。而且,切刃件30的形狀并不僅局限于上 述的環(huán)形框體。
以上即為本實施例的模具100各構件及其相關位置的說明,接著敘述其運用 于模內(nèi)薄膜結合成型制程及其所產(chǎn)生的功效及優(yōu)點
如圖2所示,在第一、第二模塊IO、 20處于開啟狀態(tài)時,薄膜F先利用一夾 持裝置200置入模具100內(nèi),再由夾固件23夾持定位,使得薄膜F周邊都被夾固 迫緊,待夾固件23夾固薄膜F后,夾持裝置200松釋薄膜F并退出至模具100外 部,接著,薄膜F受熱延展并受到真空吸引而緊密貼附于模穴22內(nèi)壁面221。接 著,如圖4、圖5以及圖6至圖8的動作流程圖所示,當?shù)谝?、第二模塊10、 20 被操作閉合時,薄膜F與切刃件30相抵觸而受到切割,須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切刃件30的刃部31長度大于薄膜F的厚度,故薄膜F可被完全切斷, 也就是毛邊可順勢被去除。當然,操作者也可采用刃部長度等于薄膜F的切刃件 30,如此同樣可達到相同的目的,且模穴22的刀槽22a也可省去不設。在裁切完 薄膜F后,塑料S沿著第一模塊10的注入道10a進入,并與薄膜F結合成型于型 腔101內(nèi),最后,進行開模作業(yè),第一、第二模塊IO、 20相對開啟,即可得到如 圖9所示的成品300,須特別說明的是,由于薄膜F的毛邊已預先順勢被去除,故 成品300周緣301沒有薄膜毛邊,因此不須再經(jīng)二次加工即可獲得高精度及高美 觀的外觀結構。
當然,切刃件30的刃部31的長度也可小于薄膜F的厚度,如圖10所示即是, 如此一來,上述實施例的第二模塊20的刀槽22a也可省去,另外,刃部31傾斜 端311也可以是靠近型腔101的一側的高度大于遠離型腔101的一側的高度,如 此同樣可達到防止溢料的目的。由上述結構可知,模具閉合后,薄膜F未被完全 切斷,故經(jīng)射出成型后可得到如圖11所示的成品400,由于薄膜F已預先經(jīng)適度 裁剪,因此,操作者僅需對成品400周緣401的薄膜F稍加施力,即可將其取下, 同樣可獲得高精度及高美觀的產(chǎn)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發(fā)明具傾斜端311的刃部31的設計,除可達到較好的 切割效果外,更可在塑料射出時,將塑料阻擋在模具100型腔101內(nèi),避免發(fā)生 現(xiàn)有技術中的溢料情形,以提高成品的精致度及美觀度。再者,由于刃部31靠近 型腔101的一側壁面與第二模塊20的模穴22的內(nèi)壁面221貼齊,故可使裁切的 精度更為提高,以提高成品的精致度及美觀度。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直接利用模具100內(nèi)的切刃件30將薄膜F進行前置裁切作 業(yè),使得成型后的成品300周圍薄膜F毛邊比較容易取下,或者是利用刃部31比 薄膜F的厚度長的切刃件直接在模具100合模時順勢去除毛邊,如此一來,相比 于習用者而言,本發(fā)明的切刃件的設計可大幅降低或省去習用裝飾薄膜的后續(xù)毛 邊裁剪作業(yè)所造成的二次加工成本,可節(jié)省大量人力、時間及設備成本,且生產(chǎn) 效率高,而且不會有習用成品周圍的薄膜毛邊在修剪后所產(chǎn)生的參差不齊的情形。
因此,利用本發(fā)明的模具所制得的成品具有高精致度及美觀性,具有高商業(yè)利益 及附加價值。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凡應用本發(fā)明說明書、權利 要求書及附圖所作的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具裁切結構的射出用模具,用于裁切一位于所述模具內(nèi)的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模塊;一第二模塊,其可相對所述第一模塊開啟及閉合;一切刃件,設于其中一模塊上,且另一模塊供所述薄膜設置其中,閉合所述第一、第二模塊,所述薄膜與所述切刃件相抵觸。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具裁切結構的射出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 塊具有一模仁,所述第二模塊具有一配合所述模仁的模穴,所述模仁與所述模穴 共同圍設形成一型腔,所述第二模塊的模穴供所述薄膜設置其中,且所述薄膜對 應于所述型腔,所述切刃件設于所述第一模塊的模仁周緣。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裁切結構的射出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第二模塊閉合時,所述切刃件位于所述型腔內(nèi),并緊鄰所述第二模塊的模穴的內(nèi) 壁面。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裁切結構的射出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刃件具有一刃部突伸至所述第一模塊的模仁外。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裁切結構的射出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塊的模穴周緣設有一刀槽,當所述第一、第二模塊閉合時,所述切刃件的刃部伸 入所述刀槽。
6、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裁切結構的射出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刃件的刃部長度大于所述薄膜的厚度。
7、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裁切結構的射出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刃件的刃部長度等于所述薄膜的厚度。
8、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裁切結構的射出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刃件的刃部長度小于所述薄膜的厚度。
9、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裁切結構的射出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刃部靠近所述型腔的一側壁面與所述第二模塊的模穴的內(nèi)壁面貼齊。
10、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裁切結構的射出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刃件為一體成型形成于所述第一模塊的模仁周緣。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裁切結構的射出用模具,用于裁切一位于所述模具內(nèi)的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模塊;一第二模塊,其可相對所述第一模塊開啟及閉合;一切刃件,設于其中一模塊上,且另一模塊供所述薄膜設置其中,閉合所述第一、第二模塊,所述薄膜與所述切刃件相抵觸。由此,本發(fā)明的切刃件可預先在模具內(nèi)部對薄膜進行精密的裁剪處理,不僅可提升成品精度,并可降低人力、時間及設備成本,提高生產(chǎn)效率。
文檔編號B29C45/14GK101513765SQ20081000795
公開日2009年8月26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2月21日
發(fā)明者余聰文 申請人:翔渝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