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四點式曲手機構(gòu)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曲手機構(gòu),尤其是用作注塑機的合模機構(gòu)的 曲手機構(gòu)。
背景技術(shù):
習(xí)知的注塑機合模機構(gòu)上的曲手機構(gòu)都是五點式的,如圖1所
示,其中小連桿r下端與十字車壁5'鉸接、上端與肘曲手2'下部鉸
接,肘曲手2'上部鉸接于車架7',肘曲手2'的肘曲部與大連桿3' 鉸接,大連桿3'的另一端與模具6'鉸接,作為合模和開模的作用端。
五點式曲手機構(gòu)的優(yōu)點是肘曲手與大連桿鉸接處的軸4'的剪切 力較小,軸的壽命較長。其缺點之一是力的放大比例較低,如圖2所 示,此缺點將在實施例中與本實用新型對比分析。缺點之二是肘曲手 的肘曲部在合模時所受到的擠壓力很大,容易變形、剛性不夠,甚至 失穩(wěn),影響合模的精確度。如圖1所示,肘曲手2'的肘曲部受小連 桿r的頂推力的分力Fr和大連桿3'頂推力F2'的擠壓。
目前有人試驗的四點式曲手機構(gòu),其鉸接部的結(jié)構(gòu)如圖3、 4所 示,在合模時,主要的剪切力發(fā)生在肘曲手2'和大連桿3\小連桿
r被夾在兩大剪切力發(fā)生部件之間,延長了剪切力的力臂,放大了剪
切力,使得小連桿r處的銷軸4'非常容易被破壞。即便增大銷軸的
尺寸,也無濟于事,原因在于合模時的銷軸4、上的剪力太大了。因
此,四點式結(jié)構(gòu)雖然有人試驗,卻一直不能應(yīng)用于生產(chǎn)實際。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現(xiàn)有注塑機的曲手機構(gòu)的上述缺點,提供一種 對力的放大比例大、合模精確度高的注塑機的四點式曲手機構(gòu)。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點式曲手機構(gòu),包括下端與十字車壁鉸接的 小連桿、后端與機架鉸接的肘曲手、前端與動模板鉸接的大連桿,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小連桿的上端、肘曲手的前端、大連桿的后端共同 鉸接于同一銷軸上;所述的小連桿的在銷軸處的鉸接部位只與肘曲手
或大連桿之一相鄰。
進一步,所述的肘曲手通過第一鉸接部、第二鉸接部、第三鉸接 部、第四鉸接部與銷軸連接,所述的第一鉸接部與第二鉸接部之間形 成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二鉸接部與第三鉸接部之間形成中心凹槽,所 述的第三鉸接部與第四鉸接部之間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和
第二凹槽關(guān)于中心凹槽的中線對稱;所述的小連桿的鉸接部置于中心 凹槽;所述的大連桿通過第五鉸接部和第六鉸接部與所述銷軸連接, 所述的第五鉸接部和第六鉸接部的內(nèi)側(cè)分別緊貼第三鉸接部和第四 鉸接部的外側(cè)。
或者,所述的肘曲手通過第一鉸接部、第二鉸接部與銷軸連接, 所述的第一鉸接部、第二鉸接部對稱設(shè)置,所述的第一鉸接部與第二 鉸接部之間形成中心凹槽,所述的小連桿的鉸接部置于中心凹槽中; 所述的大連桿通過第三鉸接部、第四鉸接部與所述銷軸連接,所述的 第三鉸接部與第四鉸接部的內(nèi)側(cè)緊貼所述的第一鉸接部和第二鉸接 部的外側(cè)。第一鉸接部、第二鉸接部、第三鉸接部、 第四鉸接部與銷軸連接,所述的第一鉸接部與第二鉸接部之間形成第 一凹槽,所述的第二鉸接部與第三鉸接部之間形成中心凹槽,所述的 第三鉸接部與第四鉸接部之間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 凹槽關(guān)于中心凹槽的中線對稱;所述的小連桿通過第八鉸接部、第九 鉸接部與銷軸連接,所述的第八鉸接部置于第一凹槽中,第九鉸接部
置于第二凹槽中;所述的大連桿通過第五鉸接部、第六鉸接部、第七 鉸接部與所述銷軸連接,所述的第五鉸接部和第七鉸接部關(guān)于第六鉸 接部的中線對稱,所述的第六鉸接部置于中心凹槽中,所述的第五鉸 接部與第六鉸接部的內(nèi)側(cè)分別緊貼第一鉸接部和第二鉸接部的外側(cè)。
或者,所述的肘曲手通過第一鉸接部、第二鉸接部、第三鉸接部、 第四鉸接部與銷軸連接,所述的第一鉸接部與第二鉸接部之間形成第 一凹槽,所述的第二鉸接部與第三鉸接部之間形成中心凹槽,所述的 第三鉸接部與第四鉸接部之間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三 凹槽關(guān)于中心凹槽的中線對稱;所述的大連桿通過第五鉸接部、第六 鉸接部、第七鉸接部與所述銷軸連接,所述的第五鉸接部和第七鉸接 部關(guān)于第六鉸接部的中線對稱;所述的第六鉸接部置于中心凹槽中, 所述的第五鉸接部和第七鉸接部分別置于所述的第一凹槽、第二凹 槽;所述的小連桿通過第八鉸接部、第九鉸接部與所述銷軸連接,所 述的第八鉸接部和第九鉸接部的內(nèi)側(cè)分別緊貼所述的第一鉸接部和 第四鉸接部的外側(cè)。
本實用新型比較五點式曲手機構(gòu)具有較大的力的放大比例,如圖2、 6所示:
現(xiàn)欲對比曲手機構(gòu)在離完全關(guān)模前s距離處,到向前移動s距離
后,鎖模油缸移動的距離哪個長?設(shè)四點式油缸移動S2,五點式移動
在鎖模力都為F。的狀態(tài)下,運動距離長的則做功多(W=F。*S。), 由動模板移動距離為S,四點式和五點式力輸出分別設(shè)F2和Fi,貝U力 放大后為
F2=S2*F0/S F^S一Fo/S
現(xiàn)若證明S2〉 Sn則可說明F2〉 Fh即四點式放大倍率大于五點式。 如上圖,四點式中原曲手四點為PEMA,移動S距離后的圖中四點距 離為PCMA。
五點式中原曲手五點為P,E,lDiAi,移動S后五點位置為 PAM諷。
然后連接AC, A!Ep Aid, Bid,由于曲手移動后CA二dAt 且與水平線AB和夾角相等為6 ,另AE二A^嚴BC,設(shè)其長度為d, 設(shè)CA二AiC產(chǎn)a,設(shè)dD二b, D^產(chǎn)c, Bid二山 在AABC中得出
Sin e/d=Sina/a=SinP/S2..................... ①
在AA,BA中得出
Sin 6/d產(chǎn)Sina丄/a二SinP a.................. ②
在AAJ)^和ABJ3d中可得出d〉di由①/②可得
Sin 9 /d =Sin a /a 1 =Sin a
Sin 6 /diSin a l7/a dSin a i
=〉Sina〈Sinai 二> a<di ' P = jx_a — 9P1=ji — a1— 0p — p1= (n — a — e) — (jt — a「e) 二 a 「 a
a 〈 a i
人3_^>0艮卩P〉Pi Sin P >Sin P丄
由①②得
S2= Sin P *d/ Sin 0
S產(chǎn)SinP 一山/ Sin e Sin3〉Sin^d>山Sin 6 >0 ...S2> Si
故可證明F2〉 F工故四點式放大倍率大于五點式。
由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小連桿的在銷軸處的鉸接部位只與肘曲手 或大連桿之一相鄰,避免了夾在兩大剪力部件之間、延長剪力的力臂, 因此在小連桿處的銷軸上的剪力得以減小,剪切破壞得以避免。
本實用新型的四點式曲手結(jié)構(gòu)由于避免了肘曲手上的肘曲部受 擠壓的情況,其提高合模精度的優(yōu)點也是顯然的。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力的放大倍數(shù)高、合模精度高、小連桿處的銷軸抗剪切性好、使用壽命長。
圖1是現(xiàn)有五點式曲手機構(gòu)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現(xiàn)有五點式曲手機構(gòu)的運動分析圖
圖3是現(xiàn)有四點式曲手結(jié)構(gòu)的鉸接部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之一
圖4是現(xiàn)有四點式曲手結(jié)構(gòu)的鉸接部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之二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運動分析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鉸接部的結(jié)構(gòu)形式之一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鉸接部的結(jié)構(gòu)形式之二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鉸接部的結(jié)構(gòu)形式之三
圖io是本實用新型的鉸接部的結(jié)構(gòu)形式之四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參照附圖5、 6、 7: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點式曲手機構(gòu),包括下端與十字車壁鉸接5 的小連桿1、后端與機架鉸接的肘曲手2、前端與動模板鉸接的大連 桿3,所述的小連桿l的上端、肘曲手2的前端、大連桿3的后端共 同鉸接于同一銷軸4上;所述的小連桿1的在銷軸4處的鉸接部位只 與肘曲手2或大連桿3之一相鄰。
所述的小連桿1、肘曲手2和大連桿3在銷軸4處的具體的連接關(guān)系為所述的肘曲手2通過第一鉸接部211、第二鉸接部212、第 三鉸接部213、第四鉸接部214與銷軸4連接,所述的第一鉸接部211 與第二鉸接部212之間形成第一凹槽215,所述的第二鉸接部212與 第三鉸接部213之間形成中心凹槽216,所述的第三鉸接部213與第 四鉸接部214之間形成第二凹槽217,所述的第一凹槽215和第二凹 槽217關(guān)于中心凹槽216的中線對稱;所述的小連桿1的鉸接部111 置于中心凹槽216中;所述的大連桿3通過第五鉸接部311和第六鉸 接部312與所述銷軸4連接,所述的第五鉸接部311和第六鉸接部 312的內(nèi)側(cè)分別緊貼第三鉸接部213和第四鉸接部214的外側(cè)。
實施例二
參照附圖5、 6、 8:
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之處在于所述的肘曲手2通過第一
鉸接部221、第二鉸接部222與銷軸4連接,所述的第一鉸接部221、 第二鉸接部222對稱設(shè)置,所述的第一鉸接部221與第二鉸接部222 之間形成中心凹槽223,所述的小連桿1的鉸接部121置于凹槽223 中;所述的大連桿通過第三鉸接部321、第四鉸接部322與所述銷軸 4連接,所述的第三鉸接部321與第四鉸接部322對稱設(shè)置,所述的 第三鉸接部321與第四鉸接部322的內(nèi)側(cè)緊貼所述的第一鉸接部221 和第二鉸接部222的外側(cè)。參照附圖5、 6、 9:
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之處在于所述的肘曲手2通過第一
鉸接部231、第二鉸接部232、第三鉸接部233、第四鉸接部234與 銷軸4連接,所述的第一鉸接部231與第二鉸接部232之間形成第一 凹槽235,所述的第二鉸接部232與第三鉸接部233之間形成中心凹 槽236,所述的第三鉸接部233與第四鉸接部234之間形成第二凹槽 237,所述的第一凹槽235和第二凹槽237關(guān)于中心凹槽236的中線 對稱;所述的小連桿1通過第八鉸接部131、第九鉸接部132與銷軸 4連接,所述的第八鉸接部131和第九鉸接部132的內(nèi)側(cè)緊貼第二鉸 接部232和第三鉸接部233的外側(cè);所述的大連桿3通過第五鉸接部 331、第六鉸接部332、第七鉸接部333與所述銷軸4連接,所述的 第五鉸接部331和第七鉸接部333關(guān)于第六鉸接部332的中線對稱, 所述的第六鉸接部332置于中心凹槽236中,所述的第五鉸接部331 的內(nèi)側(cè)分別緊貼第一鉸接部231的外側(cè),第六鉸接部332的內(nèi)側(cè)緊貼 第二鉸接部232的外側(cè)。
實施例四
參照附圖5、 6、 10:
實施例四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之處在于所述的肘曲手2通過第 一鉸接部241、第二鉸接部242、第三鉸接部243、第四鉸接部244 與銷軸4連接,所述的第一鉸接部241與第二鉸接部242之間形成第 一凹槽245,所述的第二鉸接部242與第三鉸接部243之間形成中心部243與第四鉸接部244之間形成第二凹 槽247,所述的第一凹槽245和第三凹槽247關(guān)于中心凹槽246的中 線對稱;所述的大連桿3通過第五鉸接部341、第六鉸接部342、第 七鉸接部343與所述銷軸4連接,所述的第五鉸接部341和第七鉸接 部343關(guān)于第六鉸接部342的中線對稱,所述的第五鉸接部341和第 七鉸接部343分別置于所述的第一凹槽245、第二凹槽247;所述的 小連桿1通過第八鉸接部141、第九鉸接部142與所述銷軸4連接, 所述的第八鉸接部141和第九鉸接部142的內(nèi)側(cè)分別緊貼所述的第一 鉸接部241和第四鉸接部244的外側(cè)。
本說明書實施例所述的內(nèi)容僅僅是對發(fā)明構(gòu)思的實現(xiàn)形式的列 舉,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的不應(yīng)當(dāng)被視為僅限于實施例所陳述的具 體形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也及于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根據(jù)本實用新 型構(gòu)思所能夠想到的等同技術(shù)手段。
權(quán)利要求1、四點式曲手機構(gòu),包括下端與十字車壁鉸接的小連桿、后端與機架鉸接的肘曲手、前端與動模板鉸接的大連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連桿的上端、肘曲手的前端、大連桿的后端共同鉸接于同一銷軸上;所述的小連桿的在銷軸處的鉸接部位只與肘曲手或大連桿之一相鄰。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四點式曲手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肘曲手通過第一鉸接部、第二鉸接部、第三鉸接部、第四鉸接部與銷 軸連接,所述的第一鉸接部與第二鉸接部之間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的 第二鉸接部與第三鉸接部之間形成中心凹槽,所述的第三鉸接部與第 四鉸接部之間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關(guān)于中心凹 櫓的中線對稱;所述的小連桿的鉸接部置于中心凹槽;所述的大連桿 通過第五鉸接部和第六鉸接部與所述銷軸連接,所述的第五鉸接部和 第六鉸接部的內(nèi)側(cè)分別緊貼第三鉸接部和第四鉸接部的外側(cè)。
3、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四點式曲手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肘曲手通過第一鉸接部、第二鉸接部與銷軸連接,所述的第一鉸接部、 第二鉸接部對稱設(shè)置,所述的第一鉸接部與第二鉸接部之間形成中心 凹槽,所述的小連桿的鉸接部置于中心凹槽中;所述的大連桿通過第 三鉸接部、第四鉸接部與所述銷軸連接,所述的第三鉸接部與第四鉸 接部的內(nèi)側(cè)緊貼所述的第一鉸接部和第二鉸接部的外側(cè)。
4、 如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四點式曲手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肘曲手通過第一鉸接部、第二鉸接部、第三鉸接部、第四鉸接部與銷軸連接,所述的第一鉸接部與第二鉸接部之間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二鉸接部與第三鉸接部之間形成中心凹槽,所述的第三鉸接部與第四鉸接部之間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關(guān)于中心凹槽的中線對稱;所述的小連桿通過第八鉸接部、第九鉸接部與銷軸連接,所述的第八鉸接部置于第一凹槽中,第九鉸接部置于第二凹槽中;所述的大連桿通過第五鉸接部、第六鉸接部、第七鉸接部與所述銷軸連接,所述的第五鉸接部和第七鉸接部關(guān)于第六鉸接部的中線對稱,所述的第六鉸接部置于中心凹槽中,所述的第五鉸接部與第六鉸接部的內(nèi)側(cè)分別緊貼第一鉸接部和第二鉸接部的外側(cè)。
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四點式曲手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肘曲手通過第一鉸接部、第二鉸接部、第三鉸接部、第四鉸接部與銷軸連接,所述的第一鉸接部與第二鉸接部之間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二鉸接部與第三鉸接部之間形成中心凹槽,所述的第三鉸接部與第四鉸接部之間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關(guān)于中心凹槽的中線對稱;所述的大連桿通過第五鉸接部、第六鉸接部、第七鉸接部與所述銷軸連接,所述的第五鉸接部和第七鉸接部關(guān)于第六鉸接部的中線對稱;所述的第六鉸接部置于中心凹槽中,所述的第五鉸接部和第七鉸接部分別置于所述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的小連桿通過第八鉸接部、第九鉸接部與所述銷軸連接,所述的第八鉸接部緊貼所述的第一鉸接部的外側(cè),所述的第九鉸接部的內(nèi)側(cè)緊貼第四鉸接部的外側(cè)。
專利摘要四點式曲手機構(gòu),包括下端與十字車壁鉸接的小連桿、后端與機架鉸接的肘曲手、前端與動模板鉸接的大連桿,所述的小連桿的上端、肘曲手的前端、大連桿的后端共同鉸接于同一銷軸上;所述的小連桿的在銷軸處的鉸接部位只與肘曲手或大連桿之一相鄰。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力的放大倍數(shù)高、合模精度高、小連桿處的銷軸抗剪切性好、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B29C45/66GK201279902SQ200820164108
公開日2009年7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9月5日
發(fā)明者韓志翔 申請人:聯(lián)塑(杭州)機械有限公司;陸孝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