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合金聚酯切片及生產(chǎn)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合金聚酯切片及其生產(chǎn)方法。
背景技術(shù):
PET是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簡稱,PET纖維具有模量高,耐熱性能好,機械力學(xué)性能可塑性大等優(yōu)點;但是PET纖維染色性能差,彈性小等缺點。PBT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的簡稱,PBT纖維它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尺寸穩(wěn)定性和較好的彈性,而且彈性不受濕度的影響;PBT纖維及其制品的手感柔軟,吸濕性、耐磨性和纖維卷曲性好,拉伸彈性和壓縮彈性極好,彈性回復(fù)率優(yōu)于滌綸。PBT纖維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可用普通分散染料進行常壓沸染,而無需載體,染得纖維色澤鮮艷,色牢度及耐氯性優(yōu)良;PBT纖維還具有優(yōu)良的耐化學(xué)藥品性、耐光性和耐熱性。但是PBT纖維熱變形溫度較低,PBT纖維的強度對溫度的依賴性較強,且PBT纖維價格遠遠高于PET纖維,所以PBT纖維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為了改善PBT耐熱性差和PET的染色性差的缺點,有必要研究PBT/PET合金切片。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良好耐熱性和染色性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合金聚酯切片及其該合金切片的生產(chǎn)方法。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解決方案是一種合金聚酯切片,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合金切片,其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占的重量比率為60% 80%,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所占的重量比率為20% 40%。該合金聚酯切片經(jīng)差示掃描量熱儀測定,有且只有1個熔點峰,且熔點溫度范圍是235°C 250°C ;測定條件為升溫速度16°C /min,測試溫度范圍20°C 280°C。該合金聚酯切片經(jīng)差示掃描量熱儀測定,玻璃化溫度范圍是45°C 75°C ;測定條件為升溫速度16°C /min,測試溫度范圍20°C 280°C。本發(fā)明的合金聚酯切片的生產(chǎn)方法是,使用多段式二軸混煉機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按60/40 80/20比例進行混煉得到合金聚酯切片,混煉條件為固體輸送段溫度范圍是170 230°C ;熔融段的溫度范圍是270 290°C ;熔體輸送段及混煉段的溫度范圍是210 230°C ;機頭溫度范圍是280 290°C ;混煉時通過熔融區(qū)的兩個排氣孔進行抽真空,真空度小于20001^。具體地是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切片分別進行干燥,控制水分率在IOOppm以下;然后將兩種切片按照一定的比率進行混煉,其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占的重量比率為60% 80%,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所占的重量比率為20% 40%。在進行混煉時兩種切片分別經(jīng)過不同的喂料裝置進行計量,精確計量后的切片進入混煉機進行混煉,在混煉機上有兩個區(qū)域進行抽真空脫水,真空度小于 2000Pa?;鞜挆l件為固體輸送段溫度范圍是170 230°C ;熔融段的溫度范圍是270 2900C ;熔體輸送段及混煉段的溫度范圍是210 230°C ;機頭溫度范圍是280 290°C。 吐出的聚合物經(jīng)水槽冷卻后進入切粒機,切粒后就得到了合金聚酯切片。該合金聚酯切片經(jīng)差示掃描量熱儀測定,有且只有1個熔點峰,且熔點范圍是 235°C 250°C;玻璃化溫度范圍是45°C 75°C。測定條件為升溫速度16°C /min,測試溫度范圍20°C 280°C。差示掃描量熱儀測定方法(1)測試設(shè)備TA公司的Q 100型(熱流型)(2)測試條件測試溫度曲線如附圖所示本發(fā)明的合金聚酯切片同時具備了 PET耐熱性好的優(yōu)點和PBT染色性好的優(yōu)點, 用本發(fā)明提供的合金聚酯切片紡成的紗線具有常溫常壓的的特點,在起到省能源的同時擴大了滌棉等紗線的使用范圍。
附圖為差示掃描量熱儀測定時的測試溫度曲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鞜捲O(shè)備南京科亞(coperrion)公司的TE_;35型二軸混煉機原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東麗合成纖維(南通)有限公司生產(chǎn)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儀征化纖生產(chǎn)實施例1 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切片分別進行干燥,干燥設(shè)備為真空干燥箱,干燥條件都為150°C X20小時,干燥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的水分為50ppm,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水分為38ppm。然后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重量比為60 40的比率進行混煉。兩種切片分別經(jīng)過不同的喂料裝置進行計量,精確計量后的切片進入混煉機混煉,總吐出量為15kg/h ;在熔融段有兩個區(qū)域進行抽真空脫水,真空度分別為1100 和lOOOPa?;鞜挆l件為固體輸送段溫度范圍是170°C ;熔融段的溫度范圍是270°C ;熔體輸送段及混煉段的溫度范圍是210°C ;機頭溫度范圍是280°C。吐出的聚合物經(jīng)水槽冷卻后進入切粒機,切粒后就得到了合金切片。所得合金聚酯切片經(jīng)差示掃描量熱儀測定,有且只有1個熔點峰,且熔點是235°C; 玻璃化溫度是45 °C。實施例2 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切片分別進行干燥,干燥設(shè)備為轉(zhuǎn)鼓型真空干燥機,干燥條件都為150°C Χ ι,干燥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水分為32ppm,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水分為30ppm,然后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重量比為70 30的比率進行混煉。
4兩種切片分別經(jīng)過不同的喂料裝置進行計量,精確計量后的切片進入混煉機混煉,總吐出量為15kg/h ;在熔融段有兩個區(qū)域進行抽真空脫水,真空度分別為1100 和lOOOPa?;鞜挆l件為固體輸送段溫度范圍是200°C ;熔融段的溫度范圍是觀01;熔體輸送段及混煉段的溫度范圍是220°C ;機頭溫度范圍是285°C。吐出的聚合物經(jīng)水槽冷卻后進入切粒機,切粒后就得到了合金切片。所得合金聚酯切片經(jīng)差示掃描量熱儀測定,有且只有1個熔點峰,且熔點是玻璃化溫度是60°C。實施例3 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切片分別進行干燥,干燥條件都為150°C X20小時,干燥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水分為50ppm,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水分為38ppm,然后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重量比為70 30的比率進行混煉。兩種切片分別經(jīng)過不同的喂料裝置進行計量,精確計量后的切片進入混煉機混煉,總吐出量為15kg/h ;在熔融段有兩個區(qū)域進行抽真空脫水,真空度分別為1100 和10001^?;鞜挆l件為固體輸送段溫度范圍是170°C ;熔融段的溫度范圍是280°C ;熔體輸送段及混煉段的溫度范圍是220°C ;機頭溫度范圍是280°C。吐出的聚合物經(jīng)水槽冷卻后進入切粒機,切粒后就得到了合金切片。所得合金聚酯切片經(jīng)差示掃描量熱儀測定,有且只有1個熔點峰,且熔點是250°C; 玻璃化溫度是75 °C。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合金聚酯切片,其特征是該合金聚酯切片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合金切片,其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占的重量比率為60% 80%,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所占的重量比率為20 % 40 %。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聚酯切片,其特征是該合金聚酯切片經(jīng)差示掃描量熱儀測定,有且只有1個熔點峰,且熔點溫度范圍是235°C 250°C ;測定條件為升溫速度 160C /min,測試溫度范圍20°C 280°C。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聚酯切片,其特征是該合金聚酯切片經(jīng)差示掃描量熱儀測定,玻璃化溫度范圍是45°C 75V ;測定條件為升溫速度16°C /min,測試溫度范圍 20°C 280"C。
4.一種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聚酯切片的生產(chǎn)方法,其特征是使用多段式二軸混煉機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按60/40 80/20比例進行混煉得到合金聚酯切片,混煉條件為固體輸送段溫度范圍是170 230°C ;熔融段的溫度范圍是 270 290°C ;熔體輸送段及混煉段的溫度范圍是210 230°C ;機頭溫度范圍是280 ^O0C。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合金聚酯切片的生產(chǎn)方法,其特征是混煉時通過熔融區(qū)的兩個排氣孔進行抽真空,真空度小于20001^。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合金聚酯切片及其生產(chǎn)方法,該合金聚酯切片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合金切片,其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占的重量比率為60%~80%,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所占的重量比率為20%~40%;該合金聚酯切片經(jīng)差示掃描量熱儀測定,有且只有1個熔點峰,且熔點范圍是235℃~255℃;玻璃化溫度范圍是45℃~75℃。
文檔編號B29B7/72GK102453311SQ20101055063
公開日2012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10月25日
發(fā)明者倪春健, 曹健, 望月克彥 申請人: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