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制造大型塑料制品的雙色注塑模 具及注塑機。
背景技術:
雙色注塑技術主要應用于家電、日用塑料制品以及汽車零部件制造等領域,是能 夠簡化裝配工藝、提高制品外觀檔次的一種新型注塑技術。目前模具行業(yè)采用的雙色模具 結構主要有轉(zhuǎn)盤式、轉(zhuǎn)軸式或其改進方式。其中,轉(zhuǎn)盤式旋轉(zhuǎn)機構是在注塑機的動模板上增設一個能旋轉(zhuǎn)180°的轉(zhuǎn)盤,而模 具就安裝在所述轉(zhuǎn)盤上,通過轉(zhuǎn)盤的旋轉(zhuǎn)來實現(xiàn)模具的換位注塑。轉(zhuǎn)軸式旋轉(zhuǎn)機構則是在 注塑機的動模板上增設一個能旋轉(zhuǎn)180°的轉(zhuǎn)軸,該轉(zhuǎn)軸和模具的型芯相連,通過專有的傳 動裝置旋轉(zhuǎn)后回拉合模,從而進行模具型芯的轉(zhuǎn)動以實現(xiàn)模具的換位注塑。在利用上述注塑裝置進行雙色注塑的過程中,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 下問題不管是轉(zhuǎn)盤式結構,還是轉(zhuǎn)軸式結構,其都是在豎直平面上進行180°旋轉(zhuǎn)以實現(xiàn) 模具的換位;由于是在豎直平面的旋轉(zhuǎn),很容易出現(xiàn)旋轉(zhuǎn)結構的穩(wěn)定性差的問題,因而必須 要求豎直旋轉(zhuǎn)后的重復定位精度高,且所需的鎖模力大;同時,由于兩次注射成型都在注塑 機的定模板側,每次注射都需要單獨的流道,而空間的限制使得在注塑機的同一側開設流 道較為困難,致使無法成型較大的雙色塑料制品。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雙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機,用以實現(xiàn)大型塑料制品的 雙色注塑。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雙色注塑模具,包括依次相對設置的第一前模、后模和第二前模,所述后模包 括結構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對背地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后模與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所述后模水平旋轉(zhuǎn)180°使所述第一后模與所述第二前模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 成品的基礎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時所述第二后模與所述第一前模合模用于注塑形成下一 個半成品。一種注塑機,包括機架,在所述機架上設有相對的定模板和動模板;其中,在所述 定模板和動模板之間還設有水平旋轉(zhuǎn)臺,所述水平旋轉(zhuǎn)臺的轉(zhuǎn)軸與所述注塑機的開模方向
垂直;所述定模板上安裝有第一前模,所述動模板上安裝有第二前模,所述水平旋轉(zhuǎn)臺 上安裝有后模,所述后模包括結構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 模背對背地連接在一起;[0013]所述第一后模與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所述水平旋轉(zhuǎn)臺帶 動所述后模水平旋轉(zhuǎn)180°使所述第一后模與所述第二前模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 基礎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時所述第二后模與所述第一前模合模用于注塑形成下一個半成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雙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機,通過將雙色注塑模具的第一前 模、后模和第二前模之間的位置關系設為依次相對,使得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分別從所述 后模的兩側同時與其進行合模操作,已完成一個制品的半成品注塑和另一個制品的最終成 品注塑;通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方案,可以在水平方向上進行模具的旋轉(zhuǎn)以實現(xiàn) 雙色注塑。與傳統(tǒng)的轉(zhuǎn)盤式或轉(zhuǎn)軸式的雙色注塑模具結構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 雙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機可以使注塑所需的鎖模力減少一半,并可成型大型的雙色塑料制 品,且簡化了流道及模具結構的設計。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 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 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 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雙色注塑模具在注塑機上的安裝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合模狀態(tài)下注塑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注塑過程中的動作示意圖一;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注塑過程中的動作示意圖二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注塑過程中的動作示意圖三;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注塑過程中的動作示意圖四;附圖標記1-注塑機定模板;2-注塑機動模板;3-水平旋轉(zhuǎn)臺;4-第一前模; 5-后模;6-第二前模;31-連接板;41-第一前模鑲塊;42-第一型腔板;43-第一熱流道墊 板;44-第一熱流道;45-第一熱流道固定板;46-第一前模座板;51-第二前模鑲塊;52-第 二型腔板;53-第二熱流道墊板;54-第二熱流道;55-第二熱流道固定板;56-第二前模座 板;61-后模鑲塊;62-型芯板;63-方鐵;64-面針板;65-底針板;66-后模座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 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雙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機進行詳細描述。結合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雙色注塑模具,包括依次相對設置的 第一前模4、后模5和第二前模6,所述后模5包括結構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 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對背地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后模與所述第一前模4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0027]所述后模5水平旋轉(zhuǎn)使所述第一后模與所述第二前模6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 品的基礎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時所述第二后模與所述第一前模4合模用于注塑形成下一 個半成品。其中,所述后模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可以通過緊固件(螺釘?shù)?連接在一起。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雙色注塑模具包含兩個獨立的澆注系統(tǒng),其中 一個澆注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一前模內(nèi),另一個澆注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二前模內(nèi);所述澆注系統(tǒng) 包括熱流道墊板、熱流道、熱流道固定板等部件。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注塑機,可以利用上述雙色注塑模具來完成 雙色注塑;其中,所述注塑機,包括機架,在所述機架上設有相對的定模板1和動模板2 ;此 外,在所述定模板1和動模板2之間還設有水平旋轉(zhuǎn)臺3,所述水平旋轉(zhuǎn)臺3的轉(zhuǎn)軸與所述 注塑機的開模方向垂直;所述定模板1上安裝有第一前模4,所述動模板2上安裝有第二前模6,所述水平 旋轉(zhuǎn)臺3上安裝有后模5,所述后模5包括結構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 模和第二后模背對背地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后模與所述第一前模4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所述水平旋轉(zhuǎn)臺3 帶動所述后模水平旋轉(zhuǎn)180°使所述第一后模與所述第二前模6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 品的基礎上注塑形成一個制品的最終成品,且同時所述第二后模與所述第一前模4合模用 于注塑形成下一個制品的半成品。此外,分別為所述半成品注塑和所述最終制品注塑提供原料的第一注射單元和第 二注射單元(圖中未示出)分別設置在所述定模板1和動模板2的外側。具體地,所述第 一注射單元位于所述定模板1的外側,所述第二注射單元位于所述動模板2的外側。結合圖2所示,為合模狀態(tài)下所述雙色注塑模具的結構示意圖。由圖1和圖2,可 以看到第一前模4固定于注塑機的定模板1上,其主要由第一前模鑲塊41、第一型腔板 42、第一熱流道墊板43、第一熱流道44、第一熱流道固定板45及第一前模座板46所組成;第二前模6固定于注塑機的動模板2上,其主要由第二前模鑲塊51、第二型腔板 52、第二熱流道墊板53、第二熱流道54、第二熱流道固定板55及第二前模座板56所組成;后模5通過連接板31用螺釘固定在注塑機的水平旋轉(zhuǎn)臺3上,為結構完全對稱的 兩部分,由后模鑲塊61、型芯板62、方鐵63、面針板64、底針板65及后模座板66所組成。利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雙色注塑模具及注塑機,通過將雙色注塑模具的第一 前模、后模和第二前模之間的位置關系設為依次相對,使得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與所述后 模同時進行合模操作,以完成一個制品的半成品注塑和另一個制品的最終成品注塑;通過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方案,可以在水平方向上進行模具的旋轉(zhuǎn)以實現(xiàn)雙色注塑。與 傳統(tǒng)的轉(zhuǎn)盤式或轉(zhuǎn)軸式的雙色注塑模具結構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雙色注塑模具 及注塑機可以使注塑所需的鎖模力減少一半,因而可成型大型的雙色塑料制品,同時塑料 制品的成型周期短,注塑設備運行平穩(wěn)。在實際的雙色注塑過程中,可以同時將第一前模4、第二前模6與后模5進行合模, 這樣就可以在所述第一前模4的一側制作半成品,而在所述第二前模6的一側將上一個半 成品進一步加工得到最終的制品。具體地,[0040]結合圖3至圖6中的模具動作示意圖,每個成型周期中模具的運動過程大致如 下第一組動作合模,注射(見圖3)。在所述第一前模4與第一后模進行合模后,通過所述第一注射單元向合模后的型 腔中注射第一種塑料熔體;同時,在第二后模與所述第二前模6進行合模后,通過所述第二 注射單元向其中注射第二種塑料熔體。兩次注射同時進行。由于上一次注射的半成品隨著水平旋轉(zhuǎn)臺3在水平面上旋轉(zhuǎn)了 180°而進入第二 前模鑲塊型腔內(nèi),可以在第一前模側成型一個新的半成品,而第二前模側對上一周期中得 到的半成品進一步注塑成型得到最終的制品;或者說,在第一注射單元成型半成品的同時, 第二注射單元在半成品的基礎上注射第二種塑料熔體與半成品融合在一起,形成最終的雙 色注塑制品。第二組動作保壓冷卻后開模(見圖4)。進行開模操作時,注塑機的定模板1不動,注塑機的動模板2與第二前模6—起移 動(移動方向如圖4中箭頭所示),水平旋轉(zhuǎn)臺3的移動與動模板2的移動方向相同但稍滯 后;水平旋轉(zhuǎn)臺3帶動后模5沿開模方向先移動一段距離后停止,然后再在水平方向上旋轉(zhuǎn) 180° ;旋轉(zhuǎn)后,半成品朝向注塑機動模板一側,最終制品朝向注塑機定模板一側。第三組動作頂出制品(見圖5)。雙色注塑模具中的動力結構(比如,油缸)帶動面針板64和底針板65向定模板 側移動(移動方向如圖5中箭頭所示)。面針板64上裝有頂桿,所述頂桿隨面針板64移 動,將最終制品頂出所述雙色注塑模具;在最終制品頂出后,面針板64靠彈簧復位。第四組動作合模,進入下一個注塑周期(見圖6)。水平旋轉(zhuǎn)臺3和動模板2在注塑機控制下先后合模,移動方向如圖6中箭頭所示; 合模后,進入下一循環(huán)周期。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利用水平旋轉(zhuǎn)臺的旋轉(zhuǎn)來實現(xiàn)模具的換位注塑進而達 到成型雙色塑料制品的目的;由于兩組相對安裝的注射單元與注塑機的軸線同心讓鎖模力 與注塑壓力相互作用在同一中心線上而相抵消,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雙色注塑模具 所需的鎖模力與普通雙色注塑模具相比可減少一半,且運行速度快,運行平穩(wěn)。而且,兩次 注塑所需的澆注系統(tǒng)分別位于注塑機的定模板側和動模板側,這樣,簡化了流道的設計,因 而能夠成型較大的雙色塑料制品或者多模腔的雙色制品。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可輕易想到的變 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 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一種雙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對設置的第一前模、后模和第二前模,所述后模包括結構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對背地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后模與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所述后模水平旋轉(zhuǎn)180°使所述第一后模與所述第二前模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基礎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時所述第二后模與所述第一前模合模用于注塑形成下一個半成品。
2.根據(jù)所述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模和所述第二 后模通過緊固件連接在一起。
3.根據(jù)所述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雙色注塑模具包含兩 個獨立的澆注系統(tǒng),其中一個澆注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一前模內(nèi),另一個澆注系統(tǒng)位于所述第 二前模內(nèi)。
4.一種注塑機,包括機架,在所述機架上設有相對的定模板和動模板,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定模板和動模板之間還設有水平旋轉(zhuǎn)臺,所述水平旋轉(zhuǎn)臺的轉(zhuǎn)軸與所述注塑機的開模 方向垂直;所述定模板上安裝有第一前模,所述動模板上安裝有第二前模,所述水平旋轉(zhuǎn)臺上安 裝有后模,所述后模包括結構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 對背地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后模與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所述水平旋轉(zhuǎn)臺帶動所述 后模水平旋轉(zhuǎn)180°使所述第一后模與所述第二前模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基礎上 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時所述第二后模與所述第一前模合模用于注塑形成下一個半成品。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機還包括第一注射單元和第二注射單元;所述第一注射單元位于所述定模板的外側,所述第二注射單元位于所述動模板的外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雙色注塑模具和注塑機,涉及模具技術領域,用以實現(xiàn)大型塑料制品的雙色注塑。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雙色注塑模具,包括依次相對設置的第一前模、后模和第二前模,所述后模包括結構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所述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對背地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后模與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所述后模水平旋轉(zhuǎn)180°使所述第一后模與所述第二前模合模后,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基礎上注塑形成成品,且同時所述第二后模與所述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下一個半成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方案適用于雙色注塑。
文檔編號B29C45/16GK201677453SQ201020154428
公開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9日
發(fā)明者張平, 李傳戈, 米永東, 趙西金, 黃 俊 申請人:海爾集團公司;青島海爾模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