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叉針連桿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叉針連桿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叉針連桿的生產(chǎn),一般采用兩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通過注塑模具制作出叉針連桿的毛坯件,然后通過機床在毛坯件的兩端加工出用于對外連接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要通過兩步加工才能做出成品的叉針連桿,加工工序相對比較復雜,第二種方式是在下模座上固定設置用于成型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成型桿,這樣在取模的時候,要沿著成型桿將成型品提起后取出,操作比較麻煩,并且一般的注塑模具,注塑成型后,成型品的一部分位于下模座、模仁形成的成型槽中,取模動作較為不便,且降低了生產(chǎn)加工效率。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取模方便、提高生產(chǎn)加工效率的叉針連桿的注塑模具。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叉針連桿的注塑模具,所述叉針連桿具有連桿、垂直得連接在所述連桿的側部的叉針,在所述連桿的兩端部開設垂直于所述叉針的可對外連接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正面開設有腔體的下部具有水平通孔的下模座、設置在所述腔體中的模仁、可分離得覆蓋連接在所述下模座的正面的上模座、水平穿過在所述下模座的通孔的取模塊、設置在所述上模座正面的用于將所述上模座壓緊在所述下模座的正面的壓塊,在豎直方向上所述通孔的高度大于所述取模塊的高度,所述模仁的背面連接在所述取模塊的正面,依據(jù)可分離得覆蓋連接所述注塑模具具有合模、開模兩種狀態(tài),當所述注塑模具處于合模狀態(tài)時,所述上模座覆蓋在所述下模座的正面,所述壓塊壓緊在所述上模座正面,當所述注塑模具處于開模狀態(tài)時,所述壓塊被取走,所述上模座、所述下模座相分離。優(yōu)選地,在所述模仁與所述下模座之間形成連桿成型槽,在所述下模座正面開設與所述連桿成型槽相通的叉針成型槽,所述連桿成型槽、所述叉針成型槽形成第一成型槽,在所述上模座的背面開設與所述第一成型槽相對應的第二成型槽,所述注塑模具合模時,所述第一成型槽、所述第二成型槽相合攏形成用于成型所述叉針連桿的成型腔,在所述模仁的正面的兩端分別開設豎直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設置可穿過所述上模座中的第一抽銷、第二抽銷,所述第一抽銷、所述第二抽銷的徑向尺寸分別匹配于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優(yōu)選地,在所述下模座的正面沿周向方向相對設置一對定位孔,在所述上模座背面沿周向方向相對設置一對對應一對所述定位孔的定位銷。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在下模座的正面開設通過正面開口與外部相連通的腔體,在下模座的下部開設水平的通孔,設置穿過在通孔中的取模塊,豎直方向上取模塊的高度小于通孔的高度,在腔體內(nèi)設置模仁,模仁的背面連接在取模塊的正面,取模塊可帶動模仁在豎直方向上移動,在模仁正面的兩端開設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設置可在合模時穿過上模座插入在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中的第一抽銷、第二抽銷,這樣取模方便,生產(chǎn)加工效率得到了提高。
附圖I為本發(fā)明處于合模狀態(tài)時的俯視示意 附圖2為本發(fā)明處于開模狀態(tài)時上模座的俯視示意 附圖3為本發(fā)明處于開模狀態(tài)時下模座的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來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參見圖I所示,合模時,壓塊2將上模座I壓緊,在豎直方向上固定了上模座1,用于在叉針連桿的注塑件上形成通孔的抽銷如第二抽銷4穿過上模座I插入模具,方便取模的取模塊3橫向設置。參見圖2所示,第一抽銷5,第二抽銷4均與上模座I可分離得連接,合模時,第一抽銷5,第二抽銷4穿過在上模座I中,開模時,第一抽銷5,第二抽銷4可被抽出上模座1,在上模座I的背面開設用于成型叉針連桿的上半部分的第二成型槽8,在上模座I的背面沿周向方向設置定位銷6、7。參見圖3所示,在下模座15的下部開設水平方向的通孔,取模塊3水平穿過在通孔中,在豎直方向上取模塊3的高度小于通孔的高度,這樣取模塊3在通孔內(nèi)可在豎直方向上有一段活動空間,在下模座15的正面開設與外部相連通的腔體,在腔體內(nèi)設置模仁14,模仁14的背面連接在取模塊3的正面,取模塊3在豎直方向上移動的同時可帶動模仁14一起移動,模仁14、下模座15之間形成用于成型連桿的下半部分的連桿成型槽16,在下模座15的正面開設與連桿成型槽16相通的叉針成型槽9,相通的連桿成型槽16、叉針成型槽9形成第一成型槽,合模時,第一成型槽、第二成型槽8相合攏形成用于成型叉針連桿的成型腔,并且叉針成型槽9、第二成型槽8相互合攏的同時可形成用于向成型腔內(nèi)注塑的注塑口,在模仁頂部的兩端開設豎直的可分別匹配第一抽銷5,第二抽銷4的第一定位孔10、第二定位孔11,合模的時候,第一抽銷5,第二抽銷4分別穿過上模座I插入在第一定位孔10、第二定位孔11中,注塑時即可在第一抽銷5,第二抽銷4的位置形成叉針連桿兩端的用于對外連接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取模的時候,抬起取模塊3,模仁14被抬高至正面不低于下模座15的正面,這樣取模非常方便,在下模座15的正面沿周向方向相對設置一對定位孔13、12,定位孔13、12與定位銷6、7相匹配,合模時,定位銷6、7分別插入定位孔13、12中,在水平方向上固定了上模座I。
權利要求
1.叉針連桿的注塑模具,所述叉針連桿具有連桿、垂直得連接在所述連桿的側部的叉針,在所述連桿的兩端部開設垂直于所述叉針的可對外連接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正面開設有腔體的下部具有水平通孔的下模座、設置在所述腔體中的模仁、可分離得覆蓋連接在所述下模座的正面的上模座、水平穿過在所述下模座的通孔的取模塊、設置在所述上模座正面的用于將所述上模座壓緊在所述下模座的正面的壓塊,在豎直方向上所述通孔的高度大于所述取模塊的高度,所述模仁的背面連接在所述取模塊的正面,依據(jù)可分離得覆蓋連接所述注塑模具具有合模、開模兩種狀態(tài),當所述注塑模具處于合模狀態(tài)時,所述上模座覆蓋在所述下模座的正面,所述壓塊壓緊在所述上模座正面,當所述注塑模具處于開模狀態(tài)時,所述壓塊被取走,所述上模座、所述下模座相分離。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叉針連桿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仁與所述下模座之間形成連桿成型槽,在所述下模座正面開設與所述連桿成型槽相通的叉針成型槽,所述連桿成型槽、所述叉針成型槽形成第一成型槽,在所述上模座的背面開設與所述第一成型槽相對應的第二成型槽,所述注塑模具合模時,所述第一成型槽、所述第二成型槽相合攏形成用于成型所述叉針連桿的成型腔,在所述模仁的正面的兩端分別開設豎直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設置可穿過所述上模座中的第一抽銷、第二抽銷,所述第一抽銷、所述第二抽銷的徑向尺寸分別匹配于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叉針連桿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座的正面沿周向方向相對設置一對定位孔,在所述上模座背面沿周向方向相對設置一對對應一對所述定位孔的定位銷。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叉針連桿的注塑模具,模具包括正面開設有腔體的下部具有水平通孔的下模座、設置在腔體中的模仁、可分離得覆蓋連接在下模座的正面的上模座、水平穿過在下模座的通孔的取模塊、設置在上模座正面的用于將上模座壓緊在下模座的正面的壓塊,豎直方向上取模塊的高度小于通孔的高度,在模仁的頂部兩端開設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設置可穿過上模座并插入在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中的第一抽銷、第二抽銷,這樣取模方便,生產(chǎn)加工效率得到較高。
文檔編號B29C45/26GK102950716SQ20111025388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孫林軍 申請人:吳江市榮順精密鑄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