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模具領域,特別是涉及ー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
背景技術:
在塑料制品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利用模具注塑成型,在模具注塑成型的過程中,冷卻成為ー個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冷卻的把握能影響產品的性能以及產品純度等技術特征,因此,在塑料制品的生產過程中,往往需要對冷卻的速度以及冷卻方法進行控制,尤其是在產品的轉角處,在顔料制品冷卻的過程中,轉角處冷卻過快,可能會造成塑料產品的局部應力過大而斷裂,從而不能按照需求制造出合格的產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能夠使得模芯快速、均勻的冷卻,保證產品的質量,提高產品的合格率。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該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的模芯體為圓柱形,模芯體的軸線位置設有進水水路,所述還包括模芯體上避開進水水路的位置設有分別設有第一分支水路、第二分支水路、第三分支水路、第四分支水路和第五分支水路,所述第一分支水路、第二分支水路、第三分支水路、第四分支水路和第五分支水路依次連接,第一分支水路連接于進水水路。優(yōu)選的是,所述模芯體底部中心設有連通于進水水路的進水口。優(yōu)選的是,所述模芯體底部避開進水口的位置設有連通于第五分支水路的出水□。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ー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能夠使得模芯快速、均勻的冷卻,保證產品的質量,提高產品的合格率。
圖I是本發(fā)明一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 圖2是本發(fā)明一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的C-C切面 圖3是本發(fā)明一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的D-D切面 圖4是本發(fā)明一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的B-B切面 圖5是本發(fā)明一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的E-E切面 圖6是本發(fā)明一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的A-A切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請參閱圖I-圖6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包括一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該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的模芯體I為圓柱形,模芯體I的軸線位置設有進水水路2,模芯體I底部設有連通于進水水路2的進水口 3。模芯體I底部還設有出水ロ 4。所述還包括模芯體I上避開進水水路2的位置設有分別設有第一分支水路5、第二分支水路6、第三分支水路7、第四分支水路8和第五分支水路9,所述第一分支水路5、第二分支水路6、第 三分支水路7、第四分支水路8和第五分支水路9依次連接,第一分支水路5連接于進水水路2。第五分支水路9連接于出水ロ 4。本發(fā)明ー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能夠使得模芯快速、均勻的冷卻,保證產品的質量,提聞廣品的合格率。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其特征在于該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的模芯體為圓柱形,模芯體的軸線位置設有進水水路,所述還包括模芯體上避開進水水路的位置設有分別設有第一分支水路、第二分支水路、第三分支水路、第四分支水路和第五分支水路,所述第一分支水路、第二分支水路、第三分支水路、第四分支水路和第五分支水路依次連接,第一分支水路連接于進水水路。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體底部中心設有連通于進水水路的進水ロ。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體底部避開進水口的位置設有連通于第五分支水路的出水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該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的模芯體為圓柱形,模芯體的軸線位置設有進水水路,所述還包括模芯體上避開進水水路的位置設有分別設有第一分支水路、第二分支水路、第三分支水路、第四分支水路和第五分支水路,所述第一分支水路、第二分支水路、第三分支水路、第四分支水路和第五分支水路依次連接,第一分支水路連接于進水水路。通過上述方式,本發(fā)明能夠一種噴泉形式水路冷卻模芯,能夠使得模芯快速、均勻的冷卻,保證產品的質量,提高產品的合格率。
文檔編號B29C33/76GK102700095SQ20121016901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29日
發(fā)明者楊景明, 蔣興龍 申請人:蘇州市欣龍塑膠模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