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零件注塑組裝多用模的制作方法
多零件注塑組裝多用模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注射成型,即迫使所需成型材料容量通過注口進入閉合所用的設備,制造多層的或多色的制品,尤指一種多零件注塑組裝多用模。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的注塑用模僅能生產(chǎn)一個零件,若要生產(chǎn)多個零件的組裝產(chǎn)品,必須分多次成型后再進行組裝,例如要生產(chǎn)四個零件的產(chǎn)品,要經(jīng)過四次成型和一次組裝五個步驟1、成型第一零件;2、成型第二零件;3、成型第三零件;4、成型第四零件;5、組裝成產(chǎn)品。這種生產(chǎn)方法需4套成型設備,一套組裝設備,耗費人工多,生產(chǎn)周期長,并且增加了品控,周轉等中間環(huán)節(jié)。而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工成本的不斷增加,客戶要求的產(chǎn)品交期越來越短,產(chǎn)品利潤越來越低的情況下,許多企業(yè)都在尋求降低成本,節(jié)省人工,簡化生產(chǎn)工藝,提高生產(chǎn)效率生產(chǎn)技術?,F(xiàn)有技術的這種生產(chǎn)方法已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
發(fā)明內(nèi)容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耗費人工少,生產(chǎn)周期短,并且能減少品控,周轉等中間環(huán)節(jié)的多零件注塑組裝多用模。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多零件注塑組裝多用模,包括有前模和后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裝于后模中的第一鑲件、第二鑲件和第三鑲件、模具內(nèi)的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第三轉軸、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第四齒輪、第一行位、第二行位、第一斜導柱、第二斜導柱、第一鏟機和第二鏟機,其中前摸有第一零件、第二零件、第三零件和第四零件的前模型腔、流道、和進膠點;第一鑲件、第二鑲件、第三鑲件分別與后模組成第一零件,第二零件和第三零件的后模型腔;第一鑲件、第二鑲件、第三鑲件分別以與之相聯(lián)的轉軸成中心對稱;第一鑲件通過螺釘與第一轉軸相聯(lián);第一轉軸穿過后模與第一齒輪相聯(lián);第二鑲件2通過螺釘與第二轉軸相聯(lián);第二轉軸穿過后模與第二齒輪相聯(lián);第三鑲件通過螺釘與第三轉軸相聯(lián);第三轉軸穿過后模與第三齒輪相聯(lián);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共同與第四齒輪嚙合,斜導柱與鏟機裝在前模,行位裝在后模,合模時鏟機壓緊行位,開模時斜導柱帶動行位移動。生產(chǎn)時,前后模合模,多色注塑機通過注射系統(tǒng)分別向第一零件第二零件第三零件的型腔內(nèi)注入膠料,之后冷卻成型。然后模具開模,開模后狀態(tài)如附圖3。開模后通過動力系統(tǒng)推動第一鑲件、第二鑲件、第三鑲件以及分別與它們相聯(lián)的第一轉軸、第一齒輪、第二轉軸、第二齒輪、第三轉軸、第三齒輪至鑲件完全在后模外。然后通過另一動力系統(tǒng)推動第四齒輪轉動,驅動與之嚙合的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轉動,從而第一齒輪推動第一轉軸,第一鑲件連同第一零件轉動180度,第二齒輪推動第二轉軸,第二鑲件連同第二零件轉動180度,第三齒輪推動第三轉軸,第三鑲件連同第三零件轉動180度,把三個零件組裝在一起并形成第四零件的型腔。然后第一鑲件連同第一零件、第二鑲件連同第二零件、第三鑲件連同第三零件回退到后模內(nèi),然后合模,在合模時裝配在前模上的第一斜導柱和第一鏟機推動裝配在后模上的滑塊把三個零件夾緊并精定位。然后注塑機向第四零件的型腔內(nèi)注入相應的膠料,(同時注塑機也向第一零件,第二零件,第三零件的型腔內(nèi)注入相應的膠料),之后冷卻成型,以此完成整個成品的生產(chǎn),然后循環(huán)。本發(fā)明的各個成型件的后模型腔由該模具的后模與相應的鑲件組成,其中各個鑲件通過螺釘與之相聯(lián)的轉軸成中心對稱,轉軸穿過后模與齒輪機構相聯(lián),且鑲件,轉軸,齒輪能作180度回轉,過程是模具第一次合后成型三個零件之后開模,然后各鑲件以及與之相聯(lián)的機構,通過動力系統(tǒng)分別帶同三個零件旋轉180度完成三個零件的組裝且形成第四零件的型腔,之后模具閉合完成第四零件的成型。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耗費人工少,生產(chǎn)周期短,并且能減少品控,周轉等中間環(huán)節(jié)。
·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圖I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廣品成型后的不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開模狀態(tài)后的示意圖。圖4是圖3的俯視圖。圖5是本發(fā)明生產(chǎn)了三個零件并形成第四零件型腔的狀態(tài)圖。圖6是圖5的俯視圖。圖7是本發(fā)明合模狀態(tài)示意圖。圖中11為第一零件、12為第二零件、13為第三零件、14為第四零件、21為前模、22為后模、31為第一鑲件、32為第二鑲件、33為第三鑲件、41為第一斜導柱、42為第二斜導柱、51為第一伊機、52為第二伊機、61為第一行位、62為第二行位、71為第一轉軸、72為第二轉軸、7三為第三轉軸、81為第一齒輪、82為第二齒輪、83為第三齒輪、84為第四齒輪、9為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參見附圖1,本發(fā)明一種多零件注塑組裝多用模,包括有前模21和后模2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裝于后模22中的第一鑲件31、第二鑲件32和第三鑲件33、模具內(nèi)的第一轉軸71、第二轉軸72、第三轉軸73、第一齒輪81、第二齒輪82、第三齒輪83、第四齒輪84、第一行位61、第二行位62、第一斜導柱41、第二斜導柱42、第一纟產(chǎn)機51和第二纟產(chǎn)機52,其中前摸21有第一零件11、第二零件12、第三零件13和第四零件14的前模型腔、流道、和進膠點;第一鑲件31、第二鑲件32、第三鑲件33分別與后模22組成第一零件11,第二零件12和第三零件13的后模型腔;第一鑲件31、第二鑲件32、第三鑲件33分別以與之相聯(lián)的轉軸成中心對稱;第一鑲件31通過螺釘與第一轉軸71相聯(lián);第一轉軸71穿過后模22與第一齒輪81相聯(lián);第二鑲件32通過螺釘與第二轉軸72相聯(lián);第二轉軸72穿過后模22與第二齒輪82相聯(lián);第三鑲件33通過螺釘與第三轉軸73相聯(lián);第三轉軸73穿過后模22與第三齒輪83相聯(lián);第一齒輪81、第二齒輪82、第三齒輪83共同與第四齒輪84嚙合,斜導柱與鏟機裝在前模,行位裝在后模,合模時鏟機壓緊行位,開模時斜導柱帶動行位移動。
生產(chǎn)時,前后模21、22合模,多色注塑機通過注射系統(tǒng)分別向第一零件11第二零件12第三零件13的型腔內(nèi)注入膠料,之后冷卻成型。然后模具開模,開模后狀態(tài)如附圖3。開模后通過動力系統(tǒng)推動第一鑲件31、第二鑲件32、第三鑲件33以及分別與它們相聯(lián)的第一轉軸71、第一齒輪81、第二轉軸72、第二齒輪82、第三轉軸73、第三齒輪83至鑲件完全在后模22外。然后通過另一動力系統(tǒng)推動第四齒輪84轉動,驅動與之哨合的第一齒輪81、第二齒輪82、第三齒輪83轉動,從而第一齒輪81推動第一轉軸71,第一鑲件31連同第一零件11轉動180度,第二齒輪82推動第二轉軸72,第二鑲件32連同第二零件11轉動180度,第三齒輪83推動第三轉軸73,第三鑲件33連同第三零件13轉動180度,把三個零件組裝在一起并形成第四零件14的型腔,狀態(tài)見附圖5。然后第一鑲件31連同第一零件11、第二鑲件32連同第二零件12、第三鑲件33連同第三零件13回退到后模22內(nèi),然后合模,在合模時裝配在前模21上的第一斜導柱41和第一鏟機51推動裝配在后模22上的滑塊把三個零件夾緊并精定位,狀態(tài)見附圖7。然后注塑機向第四零件14的型腔內(nèi)注入相應的膠料,(同時注塑機也向第一零件,第二零件,第三零件的型腔內(nèi)注入相應的膠料),之后冷卻成型,以此完成整個成品的生產(chǎn),然后循環(huán)。本發(fā)明的各個成型件的后模型腔由該模具的后模22與相應的鑲件31、32或33組·成,其中各個鑲件通過螺釘與之相聯(lián)的轉軸71、72或73成中心對稱,轉軸71、72和73穿過后模22與齒輪機構相聯(lián),且鑲件,轉軸,齒輪能作180度回轉,過程是模具第一次合后成型三個零件之后開模,然后各鑲件以及與之相聯(lián)的機構,通過動力系統(tǒng)分別帶同三個零件旋轉180度完成三個零件的組裝且形成第四零件的型腔,之后模具閉合完成第四零件的成型。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模具合模時同時推動滑塊夾緊組件,使組件精確定位,并且保證在成型第四零件14時第一零件11、第二零件12和第三零件13不變形,第一次成型的各個零件的材料的熔融溫度遠高于第二次成型的零件材料的熔融溫度。
權利要求
1. 一種多零件注塑組裝多用模,包括有前模(21)和后模(2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裝于后模(22)中的第一鑲件(31)、第二鑲件(32)和第三鑲件(33)、模具內(nèi)的第一轉軸(71)、第二轉軸(72)、第三轉軸(73)、第一齒輪(81)、第二齒輪(82)、第三齒輪(83)、第四齒輪(84)、第一行位(61)、第二行位(62)、第一斜導柱(41)、第二斜導柱(42)、第一纟產(chǎn)機(51)和第二鏟機(52),其中前摸(21)有第一零件(11)、第二零件(12)、第三零件(13)第四零件(14)的前模型腔、流道、和進膠點;第一鑲件(31)、第二鑲件(32)、第三鑲件(33)分別與后模(22)組成第一零件(11),第二零件(12)和第三零件(13)的后模型腔;第一鑲件(31)、第二鑲件(32)、第三鑲件(33)分別以與之相聯(lián)的轉軸成中心對稱;第一鑲件(31)通過螺釘與第一轉軸(71)相聯(lián);第一轉軸(71)穿過后模(22)與第一齒輪(81)相聯(lián);第二鑲件(32)通過螺釘與第二轉軸(72)相聯(lián);第二轉軸(72)穿過后模(22)與第二齒輪(82)相聯(lián);第三鑲件(33)通過螺釘與第三轉軸(73)相聯(lián);第三轉軸(73)穿過后模(22)與第三齒輪(83)相聯(lián);第一齒輪(81)、第二齒輪(82)、第三齒輪(83)共同與第四齒輪(84)嚙合,斜導柱與鏟機裝在前模,行位裝在后模,合模時鏟機壓緊行位,開模時斜導柱帶動行位移動。
全文摘要
一種多零件注塑組裝多用模,前模(21)有四個零件的前模型腔、流道、和進膠點;三個鑲件分別與后模(22)組成第一零件(11),第二零件(12)和第三零件(13)的后模型腔;三個鑲件分別以與之相聯(lián)的轉軸成中心對稱并通過螺釘與轉軸相聯(lián),穿過后模與齒輪相聯(lián);第一齒輪(81)、第二齒輪(82)、第三齒輪(83)共同與第四齒輪(84)嚙合,斜導柱與鏟機裝在前模,行位裝在后模,合模時鏟機壓緊行位,開模時斜導柱帶動行位移動。其優(yōu)點是耗費人工少,生產(chǎn)周期短,并且能減少品控,周轉等中間環(huán)節(jié)。
文檔編號B29C45/26GK102896739SQ20121037740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陳福明, 姚波, 蔡俊杰 申請人:鴻利達模具(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