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和方法。更具體地,本發(fā)明涉及這樣一種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和方法,通過該裝置和方法,能夠提高生產(chǎn)率,通過減少模具數(shù)量和工藝數(shù)量且消除手動操作可以削減花費和成本,并且能夠解決由于泄漏而引起的泡沫液的過度損失問題,還能夠提高防震墊的設計自由度。
背景技術:通常而言,作為內(nèi)部材料的防震墊安裝在前部室內(nèi)部分中,例如安裝在駕駛員座椅或鄰接駕駛員的座椅中,以便在萬一發(fā)生車禍的情況下保護乘客。通過利用泡沫材料,防震墊制造為具有彈性墊能力和吸收某些程度的震動的屬性,同時具有外觀優(yōu)美的表面狀態(tài)。典型地,用于車輛的防震墊包括用于提供外觀優(yōu)美的表面狀態(tài)的表皮以及在表面內(nèi)側(cè)充當防震墊的框架的芯部。在表皮和芯部之間插置有泡沫層,例如聚丙烯(PP)泡沫、聚氨酯(PU)泡沫等,以便提供墊功能和減震功能。圖1A至圖1D是顯示制造防震墊的常規(guī)工藝的示圖,其中基部1通過高聚合物噴注模塑形成,表皮2通過真空模塑形成,而泡沫層3通過泡沫模塑形成。下面將參考圖1A至圖1D來描述該工藝。首先,基部1通過將高聚合物樹脂材料低壓噴注到噴注模具內(nèi)而形成,該噴注模具由上模12和下模11組成,如圖1A所示。表皮2被插入陽式的真空模具13中并在其中被預熱,然后被真空吸附用于真空模塑,如圖1B所示。在將泡沫液3a噴注到下模11的基部1上之后,使表皮2所附接的泡沫上模14閉合,從而將附接到上模14的表皮2擠壓并粘結(jié)到下模11的泡沫液3a上。之后,將模塑后的表皮2和泡沫層3的不必要邊緣部分(泡沫液泄漏部分等)一起切割以移除掉(修邊),并且促使表皮2的邊緣部分包圍泡沫層3,并且借助于粘合劑將該表皮的邊緣部分粘附并固定到基部1。圖2為顯示常規(guī)工藝中表皮2的邊緣部分粘結(jié)并固定到基部1的狀態(tài)的橫截面圖。圖2顯示了在產(chǎn)品邊緣部分的底切部分中進行的包邊工藝(對表皮2的邊緣部分進行包邊)。在包邊工藝中,在由于泡沫液泄漏而形成的不必要部分被移除的狀態(tài)下,將粘合劑施用到基部1和泡沫層3的端部部分,并且手動地將表皮2的邊緣部分粘附并固定到基部1的端部部分,從而包圍泡沫層3的端部部分。然而,前述常規(guī)制造方法具有如下所述的一些問題。首先,基部、表皮和泡沫層必須在單獨的模具中形成,從而需要總共三個模具(用于基部模塑的上模和下模、真空模具、泡沫上模具),并且需要包括基部噴注、表皮形成、泡沫模塑和切割(及包邊)總共四個工藝,使得工藝數(shù)量過多。此外,表皮的包邊在產(chǎn)品邊緣部分的底切部分中手動地執(zhí)行,并且對于包邊需要施加粘合劑的額外的工藝。因此,諸如模具成本的投資成本增加,并且由于整個處理的時間較長,因此生產(chǎn)率會降低,同樣增加了成本。而且,泡沫上模和下模構(gòu)建為使得模腔邊緣部分甚至在其閉合狀態(tài)下都是開口的。從而,泡沫液會經(jīng)過模腔邊緣部分泄漏,并且因為必須將泡沫液噴注到一側(cè)開口的模腔空間(泡沫模腔)內(nèi),所以必須將泡沫液噴注溫度精確地維持并控制在特定的溫度范圍之內(nèi)。在泡沫液會發(fā)生泄漏的結(jié)構(gòu)和泡沫空間開放的結(jié)構(gòu)中,由于泡沫液會發(fā)生早期硬化,所以泡沫層的最小厚度必須設計為預定厚度(例如,5mm)或更大的統(tǒng)一厚度,這就降低了防震墊的設計自由度(開放泡沫的問題)。另外,由于該結(jié)構(gòu)中的泡沫液會發(fā)生泄漏,所以會發(fā)生泡沫液的過度損失,從而同樣會增加成本。公開于該發(fā)明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加深對本發(fā)明的一般背景技術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gòu)成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xiàn)有技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種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和方法,通過該裝置和方法,能夠提高生產(chǎn)率,經(jīng)過減少模具數(shù)量和工藝數(shù)量且消除手動操作可以削減花費和成本,并且能夠解決由于泄漏而引起的泡沫液的過度損失問題,還能夠提高防震墊的設計自由度。在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中,提供了一種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所述防震墊具有泡沫層,通過在基部和表皮之間噴注泡沫液并使該泡沫液進行泡沫模塑來制造防震墊,所述裝置可以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通過將熔融樹脂噴注到基部形成空間內(nèi)而對所述基部進行模塑,所述基部形成空間在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閉模狀態(tài)下形成;以及真空模具,所述真空模具用于對所述表皮進行真空模塑;其中當形成后的表皮所附接的所述真空模具與所述第一模具形成閉模時,在所述表皮和所述基部之間形成泡沫空間,并且在所述第一模具中設置用于將熔融樹脂噴注到所述基部形成空間內(nèi)的噴注通道以及用于將泡沫液噴注到所述泡沫空間內(nèi)的泡沫液噴注通道,從而將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真空模具一起用作泡沫模具。所述第二模具和所述真空模具選擇性地接合到所述第一模具。在所述第二模具中形成所述基部形成空間的模腔內(nèi)側(cè)中安裝用于在所述基部中形成通孔的銷部分,以便使經(jīng)過所述泡沫液噴注通道供應的泡沫液穿過由所述銷部分形成的基部的通孔,并且在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真空模具接合的閉合狀態(tài)下將泡沫液噴注到所述泡沫空間內(nèi),所述基部在所述第一模具中進行模塑,所述表皮附接到所述真空模具。模具轉(zhuǎn)換設備連接到所述第二模具和所述真空模具,并且移動所述第二模具和所述真空模具以交替地與所述第一模具形成閉模。所述裝置可以進一步包括密封設備,所述密封設備用于在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之間的閉模狀態(tài)下對所述基部形成空間的邊緣端部部分進行密封,并且用于在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真空模具之間的閉模狀態(tài)下對所述泡沫空間的邊緣端部部分進行密封。所述密封設備可以包括:滑動模具,所述滑動模具能夠在所述第一模具中移動,以便根據(jù)所述滑動模具的移動位置選擇性地對所述基部形成空間的邊緣端部部分和所述泡沫空間的邊緣端部部分進行密封;以及致動缸工具,所述致動缸工具接合到所述滑動模具,用于移動所述滑動模具;其中在移動所述滑動模具來對所述泡沫空間進行密封的過程中,附接到所述真空模具的所述表皮的邊緣部分由所述滑動模具驅(qū)動而緊密地接觸所述基部的端部部分,從而通過所述表皮的邊緣部分閉合所述泡沫空間。所述裝置可以進一步包括:密封設備,所述密封設備用于在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之間的閉模狀態(tài)下對所述基部形成空間的邊緣端部部分進行選擇性地密封;以及表皮粘附設備,所述表皮粘附設備用于在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真空模具之間的閉模狀態(tài)下使附接到所述真空模具的所述表皮的邊緣部分向著所述基部彎曲,并且同時在所述表皮的彎曲邊緣部分和所述基部的端部部分之間形成間隙,泡沫液能夠經(jīng)過所述間隙發(fā)生泄漏。所述密封設備可以包括:滑動模具,所述滑動模具能夠在所述第一模具中上下移動,以便根據(jù)所述滑動模具的移動位置而選擇性地閉合所述基部形成空間的邊緣端部部分;以及致動缸工具,所述致動缸工具接合到所述滑動模具,用于移動該滑動模具。所述表皮粘附設備可以包括:滑動模具,所述滑動模具能夠在所述第一模具中水平地移動,以便使附接到所述真空模具的所述表皮的邊緣部分向著所述基部彎曲;以及致動缸工具,所述致動缸工具接合到所述滑動模具,用于移動該滑動模具;其中在所述滑動模具移動以使所述表皮的邊緣部分彎曲的狀態(tài)下,所述滑動模具與所述第一模具中形成的所述基部的端部部分可以具有間隙。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中,提供了一種用于制造防震墊的方法,所述防震墊具有泡沫層,通過在基部和表皮之間噴注泡沫液并使該泡沫液進行泡沫模塑來制造防震墊,所述方法可以包括:經(jīng)過噴注通道將熔融樹脂噴注到基部形成空間內(nèi),從而形成所述基部,同時在真空模具中對表皮進行真空模塑,所述基部形成空間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之間的閉模狀態(tài)下形成,所述噴注通道在所述第一模具中形成;使所述第二模具從所述第一模具分離,然后使真空模塑后的表皮所附接的所述真空模具與所述第一模具形成閉模,所述基部在所述第一模具中形成;并且經(jīng)過泡沫液噴注通道將泡沫液噴注到所述第一模具的基部和所述真空模具的表皮之間的泡沫空間內(nèi),從而對泡沫層進行泡沫模塑,所述泡沫液噴注通道在所述第一模具中形成。在形成基部時通過安裝在所述第二模具的模腔內(nèi)側(cè)中的銷部分而穿過所述基部形成通孔,并且在對泡沫層進行泡沫模塑時將經(jīng)過所述泡沫液噴注通道供應的泡沫液經(jīng)過所述基部的通孔而噴注到所述泡沫空間內(nèi)。使密封設備的滑動模具在所述第一模具中移動,從而在對基部進行噴注模塑時所述滑動模具對所述基部形成空間的邊緣端部部分進行密封,并且在對泡沫層進行泡沫模塑時所述滑動模具對所述泡沫空間的邊緣端部部分進行密封。在移動所述滑動模具而對所述泡沫空間進行密封的過程中,所述滑動模具促使附接到所述真空模具的所述表皮的邊緣部分緊密地接觸所述基部的端部部分,從而通過所述表皮的邊緣部分使所述泡沫空間閉合。在對基部進行噴注模塑時,使密封設備的滑動模具在所述第一模具中移動以對所述基部形成空間的邊緣端部部分進行密封;并且在對泡沫層進行泡沫模塑時,使表皮粘附設備的滑動模具在所述第一模具中移動以使所述表皮的邊緣部分向著所述基部彎曲,并且噴注泡沫液,從而通過經(jīng)由所述表皮的邊緣部分和所述基部的端部部分之間的間隙泄漏的泡沫液而使所述表皮的邊緣部分粘附到所述基部的端部部分。下面討論本發(fā)明的其它方面和優(yōu)選實施方式。通過納入本文的附圖以及隨后與附圖一起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某些原理的具體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的方法和裝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將更為具體地變得清楚或得以闡明。附圖說明圖1A至圖1D為顯示制造防震墊的常規(guī)工藝的示圖。圖2為顯示將表皮的邊緣部分粘結(jié)并固定到基部的狀態(tài)的橫截面圖。圖3A和圖3B為顯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結(jié)構(gòu)以及制造工藝的橫截面圖。圖4為顯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結(jié)構(gòu)的橫截面圖。圖5為顯示產(chǎn)品邊緣部分端部的底切部分被自動包圍在圖4所示的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中的狀態(tài)的示圖。應當了解,所附附圖并非按比例地顯示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的圖示性的各種特征的略微簡化的畫法。本文所公開的本發(fā)明的具體設計特征包括例如具體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將部分地由具體所要應用和使用的環(huán)境來確定。在這些圖形中,貫穿附圖的多幅圖形,附圖標記引用本發(fā)明的同樣的或等同的部分。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對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方式詳細地作出引用,這些實施方式的實例被顯示在附圖中并描述如下。盡管本發(fā)明將與示例性實施方式相結(jié)合進行描述,但是應當意識到,本說明書并非旨在將本發(fā)明限制為那些示例性實施方式。相反,本發(fā)明旨在不但覆蓋這些示例性實施方式,而且覆蓋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之內(nèi)的各種選擇形式、修改形式、等價形式及其它實施方式。下面,將結(jié)合所附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進行具體描述,以便使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地實施本發(fā)明。圖3A和圖3B為顯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結(jié)構(gòu)以及制造工藝的橫截面圖。如圖3A和圖3B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包括第一模具110和第二模具120以及真空模具130,該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用于通過噴注高聚合物樹脂材料而形成基部1,該真空模具為陰式的且用于對表皮2進行真空模塑。在這些模具之中,第一模具110包括噴注通道111和泡沫液噴注通道112,該噴注通道用于將作為基部材料的熔融樹脂噴注到基部形成空間I內(nèi),該泡沫液噴注通道用于將作為泡沫層3的材料的泡沫液噴注到泡沫空間F內(nèi),從而使第一模具110既能夠用作基部噴注下模,又能夠用作泡沫下模。設置為用于對表皮2進行真空模塑的陰式上模形式的真空模具130還可以用作用于形成泡沫空間F的上部的泡沫上模。也就是說,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中,第一模具110被共享為用于對基部1進行噴注模塑的下模和用于對泡沫層進行泡沫模塑的下模,并且單個模具被共享為用于對泡沫層2進行泡沫模塑的上模以及真空模具130。與作為共享下模的第一模具110不同的是,作為用于對基部1進行噴注模塑的上模的第二模具120僅用作基部噴注。在形成基部1和表皮2之后,表皮2所附接的真空模具130和基部1所附接的第一模具110一起閉合,以便在表皮2和基部1之間形成空間,從而使所形成的空間變?yōu)榕菽簢娮⒌狡鋬?nèi)的泡沫空間F(泡沫層模塑空間)。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具有一個下模(第一模具)和兩個上模(第二模具及真空模具)總共三個模具來完成防震墊產(chǎn)品的模塑和制造。另一方面,常規(guī)制造裝置需要四個模具來完成防震墊產(chǎn)品的模塑和制造,包括用于對基部進行噴注模塑的上模和下模、用于對表皮進行真空模塑的陽式真空模具以及用于對泡沫層進行泡沫模塑的上模(參見圖1A至圖1D)。這樣,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能夠減少用于生產(chǎn)防震墊產(chǎn)品所需的模具數(shù)量(從四個減少到三個),從而降低模具成本、投入成本和成本價格。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中,第一模具110與常規(guī)基部噴注下模的相同之處在于其具有噴注通道111,但不同之處在于第一模具110還包括泡沫液噴注通道112,在第一模具110與還用作泡沫上模的真空模具130聯(lián)接的閉模狀態(tài)下,從泡沫液噴注器供應的泡沫液能夠經(jīng)過該泡沫液噴注通道噴注到上模和下模(第一模具110和真空模具130)的泡沫空間F(表皮2和基部1之間的空間)內(nèi)。在此,第一模具110的噴注通道111與噴注器連接,該噴注器在高壓下對樹脂材料進行加熱和熔融,并且供應受熱和熔融的樹脂材料來進行基部模塑,并且泡沫液噴注通道112與供應泡沫液的泡沫液噴注器連接。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包括用于供應熔融樹脂的噴注器以及用于供應泡沫液的泡沫液噴注器。泡沫液從形成后的基部1之下經(jīng)過設置在第一模具110中的泡沫液噴注通道112而被噴注,并且所噴注的泡沫液穿過基部1,并被噴注到在基部1上與表皮2一起形成的空間(泡沫空間)F,并且被起泡。為此目的,在由第一模具110和第二模具120形成的基部1中形成通孔1a,用來使泡沫液經(jīng)其向上穿過。因此,為了在基部1中形成用于使泡沫液經(jīng)過的通孔1a,銷部分121向下突出至接近基部形成厚度,與模腔內(nèi)側(cè)中的第一模具110的泡沫液噴注通道112的位置相同(對應于閉模狀態(tài)下的泡沫液噴注通道的位置),所述模腔在第二模具120中形成基部形成空間I的上部。因此,一旦第一模具110和第二模具120在閉模狀態(tài)下彼此聯(lián)接,第二模具120的銷部分121就處于在由上模和下模形成的基部形成空間I(模具的模腔空間)中對應于第一模具110的泡沫液噴注通道112的位置。在此狀態(tài)下,當作為基部材料的熔融樹脂經(jīng)過噴注通道111而被噴注時,可以形成基部1,在基部1中通過銷部分121形成穿過基部的通孔1a。第二模具120的前述銷部分121在圖3A和3B所示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顯示為單個部分,但其可以安裝為多個部分,并且在此情況下,在基部中可以形成多個通孔。同樣在此情況下,在第一模具中應當設置的泡沫液噴注路徑與基部的銷部分和通孔的數(shù)量相同,以便經(jīng)過基部的各個通孔同時噴注泡沫液。第二模具120的結(jié)構(gòu)除了銷部分121之外與常規(guī)基部噴注上模相同,并且基本上在其底部具有形成基部形成空間I上部的模腔。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中,真空模具130與常規(guī)結(jié)構(gòu)(參見圖1A至圖1D)的不同之處在于,其設置為陰式模具,但是其諸如用于對表皮進行真空吸附的真空孔、用于對表皮進行預熱和吸附的結(jié)構(gòu)等基本結(jié)構(gòu)相同于常規(guī)真空模具。例如,真空模具130具有用于對表皮進行預熱的預熱設備,并且還與真空吸入設備連接,以便施加從真空吸入設備供應的吸入力。經(jīng)過這一系列工藝,表皮被預熱、吸附并形成。為了使作為上模的第二模具120和真空模具130交替地用于第一模具110,也即,為了使基部1和表皮2同時形成并進行泡沫模塑,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包括移動模具的模具轉(zhuǎn)換設備200,以使兩個上模120和130相繼用于第一模具110。當?shù)诙>?20和真空模具130安裝在模具轉(zhuǎn)換設備200上時,模具轉(zhuǎn)換設備200受到控制器的驅(qū)動控制,從而使第二模具120和真空模具130根據(jù)工藝交替地移動到第一模具110上,并且與在典型的閉模操作中一樣,對應的模具在每一個工藝中選擇性地向下移動,以便使對應的模具與用于閉模狀態(tài)的第一模具110聯(lián)接。例如,模具轉(zhuǎn)換設備200可以是能夠使兩個上模(第二模具120和真空模具130)沿著旋轉(zhuǎn)軌道進行轉(zhuǎn)換并且同時使其上下移動的旋轉(zhuǎn)式模具轉(zhuǎn)換設備200,從而模具轉(zhuǎn)換設備200根據(jù)對應工藝交替地移動兩個上模,以便使對應的模具與第一模具110處于閉合狀態(tài)。也即,在基部噴注工藝中,在兩個上模之間的第二模具120被移動到第一模具110上,隨后被向下移動而與第一模具110處于閉合狀態(tài),在起泡工藝中,表皮2所附接的真空模具130被移到到第一模具110上,隨后被向下移動而與第一模具110處于閉合狀態(tài)。毫無疑問,在完成每一個工藝時,在工藝中使用的上模被向上移動而分離,隨后被再次移動。如上所述進行操作的旋轉(zhuǎn)式模具轉(zhuǎn)換設備200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是公知的,因此將不再贅述。當?shù)诙>?20向下移動到閉合位置時,由第二模具120和第一模具110形成的基部形成空間I在其側(cè)邊緣部分處打開而非完全閉合。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包括密封設備114,該密封設備在第一模具110和第二模具120之間在閉合狀態(tài)下的基部噴注過程中對基部形成空間I的邊緣端部部分的整個圓周進行密封。當?shù)诙>?20分離并且真空模具130與第一模具110聯(lián)接以處于閉模狀態(tài)時,密封設備114在泡沫工藝的過程中不但對基部形成空間I進行密封而且對泡沫空間F邊緣端部部分的整個圓周進行密封。為此目的,密封設備114包括密封滑動模具115和致動缸工具210,該密封滑動模具115水平移動以根據(jù)到達位置而對基部形成空間I的邊緣端部部分和泡沫空間F的邊緣端部部分進行密封,該致動缸工具210用于水平移動滑動模具115。致動缸工具210具有活塞桿116,該活塞桿116水平地前后移動并且安裝在第一模具110中以通過活塞桿116的前后移動而使滑動模具115水平地前后移動?;瑒幽>?15固定地安裝在致動缸工具的活塞桿116中,從而隨著活塞桿116在驅(qū)動致動缸工具過程中水平地前后移動,滑動模具115還與致動缸工具整體地前后移動?;瑒幽>?15被組裝到在第一模具110的頂部表面中形成的凹槽113內(nèi),從而水平地前后移動。由于滑動模具115必須通過在第一模具110的凹槽113中水平地前后移動而對基部形成空間I的邊緣端部部分的整個圓周進行密封,所以滑動模具115可以由沿著圓周的數(shù)個拆分的模具塊構(gòu)成,而非單一件。在此情況下,滑動模具115的拆分的模具塊在縱向上沿著邊緣端部部分的圓周設置,并且多個致動缸工具可以設置為使每一個模具塊前后移動。盡管顯示橫截面結(jié)構(gòu)的圖3A和圖3B顯示了兩個左右模具塊和兩個活塞桿116,但是在實際裝置中,沿著基部形成空間I邊緣端部部分的圓周可以設置更多數(shù)量的模具塊,以便通過各個致動缸工具來執(zhí)行密封。在密封設備114中,在第一模具110和第二模具120之間的閉模狀態(tài)下,在通過致動缸工具210而使滑動模具115向前移動之后,基部形成空間I的邊緣端部部分被密封。在通過致動缸工具使滑動模具115向后移動之后,當真空模具130而非第二模具120與第一模具110處于閉模狀態(tài)下時,如果通過致動缸工具使滑動模具115再次向前移動,那么滑動模具115就對在真空模具130和第一模具110之間形成的泡沫空間F的邊緣端部部分進行密封。對基部形成空間I的邊緣端部部分進行密封的滑動模具115的向前移動位置和對泡沫空間F的邊緣端部部分進行密封的滑動模具115的向前移動位置可以彼此不同。當滑動模具115的從左至右或從右至左的寬度在圖3A和圖3B中更大時,基部形成空間I和泡沫空間F兩者可以在相同的向前移動位置處被密封。如果向前移動位置不同,則與對泡沫空間F的邊緣端部部分進行密封的滑動模具115的位置相比,對基部形成空間I的邊緣端部部分進行密封的滑動模具115的位置更靠前。當向前移動以對泡沫空間F的邊緣端部部分進行密封時,滑動模具115使附接到真空模具130的表皮2的邊緣部分向著基部1的端部部分彎曲,以便使表皮2的邊緣部分緊密地接觸基部1的端部部分,從而在起泡過程中通過緊密地接觸基部的端部部分的表皮邊緣部分而對整個泡沫空間F進行密封。將泡沫液噴注到這樣的被密封的泡沫空間F內(nèi),并由此在不發(fā)生任何泄漏的條件下將由滑動模具115彎曲的表皮2的邊緣部分粘結(jié)并固定到泡沫層的端部部分,從而自動地完成表皮的端部部分的修整(收尾包邊工藝)。下面將參考圖3A和圖3B來描述工藝順序。首先,如圖3A所示,在第二模具120和第一模具110之間的閉合狀態(tài)(閉模狀態(tài))下,通過致動缸工具使滑動模具115向前移動,從而通過滑動模塊115阻擋基部形成空間I的邊緣端部部分。因此,在上模和第一模具110之間的基部形成空間I完全被密封,并且在此狀態(tài)下,從噴注器供應的熔融樹脂經(jīng)過第一模具110的噴注通道111而被噴注到基部形成空間I內(nèi)。當如上所述地對基部1進行噴注模塑時,在真空模具130中形成表皮2。表皮材料2a被插入到真空模具130內(nèi)并且被預熱,隨后進行真空吸附,從而在對基部1進行噴注模塑的同時執(zhí)行對表皮2的真空模塑。一旦第二模具120向上移動并打開,表皮2所附接的真空模具130就通過模具轉(zhuǎn)換設備200而被旋轉(zhuǎn)地移動,以便替換第二模具120。如圖3B所示,真空模具130移動到第一模具110上,隨后真空模具130向下移動而與第一模具110處于閉合狀態(tài)(閉模狀態(tài))。在分離第二模具120的過程中,滑動模具115通過致動缸工具210而向后移動以回復到初始位置,并且在第二模具120的分離狀態(tài)下,基部1具有由銷部分121形成的通孔1a。當真空模具130閉合時,滑動模具115通過致動缸工具210而向前移動以阻擋泡沫空間F的邊緣端部部分,并且在滑動模具115向前移動的過程中,附接到真空模具130的表皮2的邊緣部分向著第一模具110上的基部1彎曲,從而表皮2的邊緣部分和滑動模具115對表皮2和基部1之間的泡沫空間F進行密封。之后,經(jīng)過基部1的通孔1a和泡沫液噴注通道112將經(jīng)過泡沫液噴注器供應的泡沫液噴注到泡沫空間F內(nèi),同時使其起泡,從而形成泡沫層3,泡沫空間F在該泡沫層中被密封。在此狀態(tài)下,一旦真空模具130向上移動,表皮2的邊緣部分就粘合并固定到泡沫層3的端部部分,防震墊的模塑在其中完成。這樣,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將泡沫液噴注到被密封的泡沫空間內(nèi),從而當與將泡沫液噴注到打開的泡沫空間內(nèi)的常規(guī)制造裝置相比時,控制了泡沫液的溫度(同時提高了泡沫液的流動),并且防止了泡沫液由于泄漏而引起的損失(同時降低了成本)。此外,通過對泡沫空間進行密封,隨著泡沫液流動的提高,泡沫層能夠形成為各種厚度(例如,能夠形成范圍在1-10mm的各種厚度的泡沫層),并且當有必要提高泡沫厚度的自由度時,防震墊的厚度在各個部分之間可以是變化的。例如,與手部頻繁接觸的防震墊部分的厚度可以加厚,并且不會頻繁接觸的部分、非接觸部分和具有周邊部分的配合部分(聯(lián)接部分或粘合部分)的厚度可以減小。因此,常規(guī)制造工藝包括基部噴注、表皮形成、起泡和切割四個步驟,但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制造工藝能夠通過兩個步驟來制造防震墊,這兩個步驟包括同時進行基部和表皮的形成以及同時進行起泡和自動端部包邊,從而由于減少了處理步驟的數(shù)量,所以可以提高生產(chǎn)率,減少手動操作,并且降低生產(chǎn)成本。而且,由于減少了模具數(shù)量,能夠進一步降低模具成本、投資成本和成本價。圖4為顯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結(jié)構(gòu)的橫截面圖。與圖3A和圖3B所示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相比,在圖4所示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密封設備114具有不同的結(jié)構(gòu),并且額外地設置了表皮粘附設備117。圖5為顯示產(chǎn)品邊緣部分端部的底切部分被自動包圍在圖4所示的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中的狀態(tài)的示圖,其中在基部1和表皮2的邊緣端部部分中引發(fā)泡沫液的泄漏,以使表皮2和基部1通過所泄漏的泡沫液而彼此粘附。如圖所示,密封設備114安裝在第一模具110中,隨著滑動模具115通過致動缸工具210而前后移動,該密封設備對基部形成空間I進行密封,但是在圖4所示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滑動模具115在縱向上前后移動。亦即,密封設備114安裝在第一模具110中,在該密封設備中,滑動模具115通過致動缸工具210而在縱向方向上在第一模具110的凹槽113a中移動,并且滑動模具115安裝為在縱向上沿著基部形成空間I的邊緣端部部分進行設置。致動缸工具210安裝在滑動模具115之下,并且滑動模具115聯(lián)接到致動缸工具的活塞桿116,從而使致動缸工具210的活塞桿116在縱向上前后移動,并由此使滑動模具115在縱向上移動。在此情況下,滑動模具115可以包括拆分開以沿著整個圓周對基部形成空間I的邊緣端部部分進行密封的數(shù)個模具塊,但是在圖4所示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滑動模具115可以為在縱向上沿著基部形成空間I的邊緣端部部分設置的單一件的模具??梢栽O置多個致動缸工具,并且在第二模具120與第一模具110聯(lián)接的閉模狀態(tài)下,致動缸工具同時在相同方向上操作以便向上移動滑動模具115,由此對基部形成空間I進行密封,并且在此狀態(tài)下,將熔融樹脂噴注到基部形成空間I內(nèi),從而實現(xiàn)對基部1的噴注模塑。安裝在第一模具110中的表皮粘附設備117與圖3A和圖3B所示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的密封設備具有相同的結(jié)構(gòu),從而表皮粘附設備117包括在第一模具110的凹槽113b中水平地前后移動的滑動模具118以及使滑動模具118水平移動的致動缸工具220。在噴注基部1且形成表皮2之后,一旦為了形成泡沫層3而形成的表皮2所附接的真空模具130與第一模具110聯(lián)接,表皮粘附設備117的滑動模具118就通過致動缸工具而向前移動。在此狀態(tài)下,滑動模具118推動附接到真空模具130的表皮2的邊緣部分,并使該邊緣部分向著基部1彎曲。在表皮粘附設備117中,處于向前移動狀態(tài)下的滑動模具118具有間隙,其中基部1的端部部分預先在第一模具110中形成,如圖5所示。亦即,當通過致動缸工具220和活塞桿119而向前移動時,表皮粘附設備117的滑動模具118具有能夠使泡沫液泄漏經(jīng)過的邊際間隙,而并非對表皮2和基部1之間的空間(泡沫空間)的邊緣端部部分完全密封。因此,當滑動模具118向前移動時,表皮2的邊緣部分彎曲,并且在此狀態(tài)下,泡沫液被噴注并在泡沫空間F中進行泡沫模塑,從而使泡沫液經(jīng)過基部1和表皮2之間的間隙部分地泄漏,從而通過所泄漏的泡沫液使基部1和表皮2彼此粘附。在圖4和圖5所示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基部1的端部部分和表皮2的邊緣部分之間引發(fā)泡沫液的泄漏,由此自動地使表皮2和基部1彼此粘附,從而常規(guī)手動執(zhí)行的包邊能夠被通過引發(fā)泡沫液泄漏而進行的自動處理所代替。下面通過利用圖4中的制造設備來描述形成防震墊的工藝,首先,在第二模具120和第一模具110彼此聯(lián)接的閉模狀態(tài)下,密封設備114的滑動模具115通過致動缸工具而向上移動,由此對基部形成空間I進行密封,并且經(jīng)過噴注通道111噴注熔融樹脂,由此實現(xiàn)基部1的噴注模塑。同時,在真空模具130中執(zhí)行表皮2的真空模塑,并且在完成基部1的噴注模塑和表皮2的真空模塑時,使第二模具120與第一模具110分離,并且在此狀態(tài)下,密封設備114的滑動模具115向下移動,由此完全向下分離。所形成的表皮2所附接的真空模具130與第一模具110形成閉模,并且表皮粘附設備117的滑動模具118通過致動缸工具220而水平地向前移動,且表皮2的邊緣部分通過滑動模具118而向著基部1彎曲(參見圖5)。在此情況下,在表皮2的邊緣部分和基部1的邊緣端部部分之間存在間隙,并且一旦經(jīng)過基部1的通孔1a和泡沫液噴注通道112將泡沫液噴注到真空模具130的表皮2和第一模具110的基部1之間的泡沫空間F內(nèi),那么泡沫液就經(jīng)過所述間隙部分地泄漏到外側(cè)。表皮2的邊緣部分和基部1的邊緣端部部分通過所泄漏的泡沫液而彼此粘附,從而表皮2的邊緣部分固定以包圍泡沫層的邊緣端部部分,從而同時執(zhí)行起泡和自動包邊。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防震墊的裝置和方法具有如下優(yōu)點。與將泡沫液噴注到開放泡沫空間內(nèi)的常規(guī)制造裝置相比,通過將泡沫液噴注到密封后的泡沫空間內(nèi),能夠控制泡沫液的溫度,并且能夠防止由泡沫液的泄漏引起的損失(降低成本),通過對泡沫空間進行密封,隨著泡沫液流動的提高,能夠使泡沫層形成為各種厚度,并且當有必要提高泡沫厚度的自由度時,防震墊的厚度在各個部分之間可以是變化的,防震墊能夠通過包括同時進行基部和表皮的形成以及同時進行起泡和自動端部包邊的兩個步驟進行制造,從而減少了工藝數(shù)量,提高了生產(chǎn)率,減少了手動操作,并且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并且由于減少了模具數(shù)量,能夠進一步降低模具成本、投資成本和成本價。為了方便解釋和精確限定所附權利要求,術語“上”、“下”、“內(nèi)”、“外”、“向前”和“向后”被用于參考附圖中所顯示的這些特征的位置來描述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特征。前面對本發(fā)明具體示例性實施方式所呈現(xiàn)的描述是出于說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為毫無遺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發(fā)明限制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顯然,根據(jù)上述教導很多改變和變化都是可能的。選擇示例性實施方式并進行描述是為了解釋本發(fā)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其它技術人員能夠?qū)崿F(xiàn)并利用本發(fā)明的各種示例性實施方式及其不同選擇形式和修改形式。本發(fā)明的范圍意在由所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價形式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