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體成型雙體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一體成型雙體模具。
背景技術:
通常,模具包括上模體和下模體,上模體的下表面上設有凹模、下模體的上表面上設有和凹模相對應的凸模。使用時,上模體和下模體分別固定于注塑機的上機架和下機架上。之后,注塑機上向凹模內(nèi)注入溶化的塑料,即可形成塑料工件。當然,根據(jù)塑料工件的形狀,凸模也可以以凹模代替。即凹模和凸模相配合能夠制備比如殼體類工件,比如電動工具的外殼;凹模和凹模相配能夠制備實體工件,比如圓球。在所制備的塑料工件中,有一種為雙體工件。該雙體工件包括第一體和第二體。比如,電動工具的外殼,其為塑料殼體外表面的局部設有娃膠層。顯然,該工件的第一體可以為塑料殼體,第二體可以為硅膠層。比如,具有紅、黑兩種顏色間隔分布的工件。顯然,該工件的第一體可以為紅色體,第二體可以為黑色體。針對這樣的雙體工件,目前的制備方法是通過兩副模具兩次成型的方式分別注塑成型第一體和第二體,之后將二者固定在一起。比如,分別制備電動工具外殼的塑料殼體和娃膠層,之后將娃膠層粘貼于塑料殼體之外。其缺陷在于第一體和第二體結合不夠緊密,易于脫開而損。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一體成型雙體模具,它具有能夠一體注塑雙體工件,從而該雙體工件的第一體和第二體結合緊密,進而不易脫開的特點。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體成型雙體模具,用于注塑雙體工件,該雙體工件包括第一體和第二體,該一體成型雙體模具包括上模體和下模體,且上模體和下模體具有共同的豎直方向上的中軸線,所述上模體的下表面的左側(cè)設有凹模I和凹模II、右側(cè)設有凹模III和凹模IV,其中,凹模I、凹模II和第一體相配,凹模III、凹模IV和第二體相配,且凹模I和凹模IV沿中軸線對稱,凹模II和凹模III沿中軸線對稱;同時,下模體的上表面的左側(cè)設有凸模I和凸模II、右側(cè)設有凸模III和凸模IV,且凸模I、凸模II、凸模III、凸模IV分別和凹模I、凹模II、凹模III、凹模IV相配。本發(fā)明和現(xiàn)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yōu)點是1、能夠一體注塑雙體工件,從而該雙體工件的第一體和第二體結合緊密,不易脫開。本發(fā)明的一體成型雙體模具的凹模(包括凹模I、凹模II、凹模III、凹模IV)和凸模(包括凸模I、凸模II、凸模III、凸模IV)相配合后,形成4個工位。使用時,位于該一體成型雙體模具左側(cè)的工位用于注塑第一體。之后,將下模180°旋轉(zhuǎn),第一體即可位于右側(cè)的工位上,進行第二體的注塑。整個過程極為連貫,且第二體直接注塑于第一體上,從而第一體和第二體成為一體結構,結合緊密,不易脫開。2、減少人工使用,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發(fā)明的一體成型雙體模具的所有工位能夠同時進行注塑,而注塑工件的轉(zhuǎn)換僅需通過下模體的反復旋轉(zhuǎn)即可實現(xiàn),效率較高。3、極大降低了報廢率。原因在于減少了加工步驟。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上模體的仰視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下模體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應用狀態(tài)的主視剖視圖;圖4是圖3的左視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實施例,見圖I和圖2所示雙體工件包括第一體和第二體。用于注塑該雙體工件的一體成型雙體模具包括上模體11和下模體12,且上模體11和下模體12具有共同的豎直方向上的中軸線20。其中,上模體11的下表面的左側(cè)設有凹模I 111和凹模II 112、右側(cè)設有凹模III 113和凹模IV 114。該凹模I 111、凹模II 112和第一體相配,凹模III 113、凹模IV 114和第二體相配。S卩,模I 111、凹模II 112的模腔紋路、形狀等特征相同于第一體的外部紋路、形狀等特征,從而其模腔內(nèi)能夠注塑出第一體;凹模III113、凹模IV 114的模腔紋路、形狀等特征相同于第二體的外部紋路、形狀等特征,從而其模腔內(nèi)能夠注塑出第二體。同時,下模體12的上表面的左側(cè)設有凸模I 121和凸模II 122、右側(cè)設有凸模III123和凸模IV 124,且凸模I 121、凸模II 122、凸模III123、凸模IV 124分別和凹模I 111、凹模II 112、凹模III113、凹模IV 114相配。即凸模I 121和凹模I 111、凸模II 122和凹模II 112分別對應,用于注塑第一體;凸模III123和凹模III 113、凸模IV 124和凹模IV 114分別對應,用于注塑第二體。而且,凹模I 111和凹模IV 114沿中軸線20對稱,凹模II 112和凹模III 113沿中軸線20對稱。所謂對稱,包括位置、模腔紋路等均對稱。顯然,凸模I 121和凸模IV 124亦對稱于中軸線20,凸模II 122和凸模III 123亦對稱于中軸線20。這樣,該一體成型雙體模具上通過凹模和凸模的相互對應形成4個工位,且左側(cè)的2個工位用于注塑成型第一體、右側(cè)的2個工位用于注塑成型第二體。這樣,注塑完成第一體后,保持上模體11不動,旋轉(zhuǎn)下模體12,在右側(cè)的工位上針對已經(jīng)成型的第一體繼續(xù)注塑第二體,即可使第一體和第二體成為一體結構,從而結合緊密,不易脫開。顯然,每個凹模和凸模分別具有獨立的注塑入□。使用時,見圖3和圖4所示可以將上模體11固定于注塑機30的上機架31上、下模體12固定于注塑機30的下機架32上。同時,下機架32設有旋轉(zhuǎn)裝置(圖上未示出),從而能夠保持上模體11不動,而下模體12進行反復的180°旋轉(zhuǎn)。同時,該一體成型雙體模具的所有工位能夠同時進行注塑,從而工作效率較高。具體的工作原理如下1)、注塑第一體。此時,形成一體成型雙體模具的左側(cè)工位的配合關系為凸模I 121和凹模I 111形成一個工位、凸模II 122和凹模II 112形成一個工位,該二個工位用于注塑第一體。形成一體成型雙體模具的右側(cè)工位的配合關系為凸模III123和凹模III113形成一個工位、凸模IV 124和凹模IV 114形成一個工位。2)、一體注塑第二體。上模體11保持不動、下模體12進行180°旋轉(zhuǎn)。此時,形成一體成型雙體模具的左側(cè)工位的配合關系為凸模IV 124和凹模I 111形成一個工位、凸模III123和凹模II 112形成一個工位,該2個工位內(nèi)部可以進行新的第一體注塑。形成一體成型雙體模具的右側(cè)工位的配合關系為凸模II 122和凹模III113形成一個工位、凸模I 121和凹模IV 11 4形成一個工位。該2個工位中,進行第二體的注塑。由于右側(cè)的2個工位中,已經(jīng)各具有一個第一體,從而第二體注塑于第一體上,進而第一體和第二體成為一體結構。此后,4個工位中能夠同時進行注塑,從而效率較高。
權利要求1.一體成型雙體模具,用于注塑雙體工件,該雙體工件包括第一體和第二體,該一體成型雙體模具包括上模體(11)和下模體(12 ),且上模體(11)和下模體(12 )具有共同的豎直方向上的中軸線(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體(11)的下表面的左側(cè)設有凹模I (111)和凹模II (112)、右側(cè)設有凹模111(113)和凹模IV(114),其中,凹模I (111)、凹模II (112)和第一體相配,凹模III (113)、凹模IV (114)和第二體相配,且凹模I(Ill)和凹模IV (114)沿中軸線(20)對稱,凹模II (112)和凹模III (113)沿中軸線(20)對稱;同時,下模體(12)的上表面的左側(cè)設有凸模I (121)和凸模II (122)、右側(cè)設有凸模111(123)和凸模IV(124),且凸模 I (121)、凸模II (122)、凸模 111(123)、凸模IV(124)分別和凹模 I (111)、凹模II (112)、凹模IIK113)、凹模IV (114)相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一體成型雙體模具,用于注塑雙體工件,該雙體工件包括第一體和第二體,該一體成型雙體模具包括上模體和下模體,且上模體和下模體具有共同的豎直方向上的中軸線,所述上模體的下表面的左側(cè)設有凹模Ⅰ和凹模Ⅱ、右側(cè)設有凹模Ⅲ和凹模Ⅳ,其中,凹模Ⅰ、凹模Ⅱ和第一體相配,凹模Ⅲ、凹模Ⅳ和第二體相配,且凹模Ⅰ和凹模Ⅳ沿中軸線對稱,凹模Ⅱ和凹模Ⅲ沿中軸線對稱;同時,下模體的上表面的左側(cè)設有凸模Ⅰ和凸模Ⅱ、右側(cè)設有凸模Ⅲ和凸模Ⅳ,且凸模Ⅰ、凸模Ⅱ、凸模Ⅲ、凸模Ⅳ分別和凹模Ⅰ、凹模Ⅱ、凹模Ⅲ、凹模Ⅳ相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能夠一體注塑雙體工件,從而該雙體工件的第一體和第二體結合緊密,不易脫開。
文檔編號B29C45/26GK202764139SQ201220466418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13日
發(fā)明者舒智盛 申請人:舒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