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傳感器制造裝置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礦山機械信號采集器的外殼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車用傳感器是汽車計算機系統(tǒng)的輸入裝置,它把汽車運行中各種工況信息,如車速、各種介質的溫度、發(fā)動機運轉工況等,轉化成電訊號輸給計算機,以便車輛處于最佳工作狀態(tài)。汽車技術發(fā)展特征之一就是越來越多的部件采用電子控制,汽車傳感器從過去單純用于發(fā)動機上,已擴展到底盤、車身和燈光電氣等系統(tǒng)上。這些系統(tǒng)采用的傳感器有100多種。在種類繁多的傳感器中,常見的有∶進氣壓力傳感器、空氣流量計、節(jié)氣門位置傳感器、曲軸位置傳感器、氧傳感器、進氣溫度傳感器、冷卻液溫度傳感器、爆震傳感器等。
現有車輛制造行業(yè)中,傳感器已成為汽車不可或缺的零配件,汽車制造行業(yè)也大力推動了與之配套的傳感器制造企業(yè)的發(fā)展。進一步提高傳感器制造的效率,不僅可滿足現有汽車行業(yè)對傳感器零件的大量需求,同時也可減小傳感器的生產成本,利于傳感器制造企業(yè)和汽車制造行業(yè)的發(fā)展。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進一步提高傳感器制造的效率,不僅可滿足現有汽車行業(yè)對傳感器零件的大量需求,同時也可減小傳感器的生產成本,利于傳感器制造企業(yè)和汽車制造行業(yè)的發(fā)展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礦山機械信號采集器的外殼成型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礦山機械信號采集器的外殼成型裝置通過以下技術要點來解決問題:一種礦山機械信號采集器的外殼成型裝置,包括機架、均固定于機架上的氣缸及護套固定部,所述護套固定部位于氣缸的活塞桿軸線上;
所述氣缸的活塞桿端部上還固定有穿線部,所述穿線部包括穿線塊、引導管及引導頂尖,所述引導管為一端固定于穿線塊上的筒狀結構,引導頂尖呈直桿狀,且引導頂尖的一端呈錐狀,引導頂尖的另一端插入引導管自由端的內孔內,引導頂尖的直徑最大點位于引導頂尖與引導管的端面接觸點,該點處引導頂尖的直徑值不小于引導管的外徑值;穿線塊上還設置有與引導管內孔軸線共線的引線孔;
所述護套固定部上設置有位于引導管和引導頂尖運動路徑上的護套槽,所述護套槽包括兩端的引導管通過段和位于引導管通過段之間的護套容置段,所述引導管通過段的槽寬窄于護套容置段的槽寬;所述護套固定部包括第一護套部及第二護套部,第一護套部及第二護套部上分別設置有第一護套槽及第二護套槽,且第一護套部和第二護套部的間距可調,第一護套部和第二護套部各自與氣缸缸體的間距均可調,穿線塊靠近氣缸缸體的一側還設置有線夾。
汽車上設置的傳感器種類和數量繁多,其中大部分傳感器一般通過連接線與車輛的ECU相連,以上連接線無論是在傳感器安裝或使用過程中,均可能產生多次彎折,為利于減小以上彎折部的局部彎曲弧度,故現有連接線的包皮上一般還要外套護套,同時要求以上護套在包皮上位置固定,比如常見的設置在連接線兩端的護套或者設置在兩端之間呈盤狀的防塵固定帽等。
現有技術中護套與包皮的連接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護套與包皮整體注塑成型:另一種是護套與包皮分別注塑成型,在護套上預留一個內徑小于包皮外徑的孔,通過以上孔與包皮過盈配合兩者擠壓力產生的摩擦力,完成護套與包皮的固定連接。同時現有技術中為完成以上過盈配合,常需要對護套進行加熱軟化,以上連接前的加熱過程對護套的外形、性能保持及護套的安裝工藝均不利。
以上設置的護套套設裝置中,可先將引導頂尖插入到引導管中,穿線塊中的引線孔與引導管內孔軸線共線的限定,旨在實現待套設護套的信號線可由引線孔穿入引導管的內孔中,隨后氣缸制動穿線塊、引導管及引導頂尖向護套固定部的一端運動,設置的護套槽的護套容置段用于盛裝待穿設的護套,護套的盛裝狀態(tài)要求護套上的孔的軸線與引導頂尖的軸線共線,這樣,引導頂尖首先經過一個引導管通過段,再插入護套上的孔,由于護套的尺寸較其上孔的尺寸大,故護套槽兩端的引導管通過段不允許在氣缸的推力下護套由護套容置段脫離,引導頂尖的錐形變形對護套上的孔進行擴孔,最后直至引導管的自由端穿過護套上的孔,這樣由引導管上拆除引導頂尖后,連接線可由引導管的內孔中從引導管的自由端拉出,而后氣缸制動穿線塊、引導管回退,同樣由于護套容置段對護套的位置限定,引導管與護套脫離,這樣,護套就完成了在信號線上的套設,由于現有護套一般也采用橡膠材質,以上被擴孔的回縮,完成護套與信號線的過盈連接。
以上引導管的內徑和引導頂尖直徑最大點的外徑根據具體的信號線直徑而定。
以上第一護套槽及第二護套槽均為護套槽,這樣,第一護套槽及第二護套槽可分別用于容置不同類型的護套,如第一護套槽及第二護套槽中,兩者中靠近穿線塊的一個內用于容置防塵固定帽,遠離穿線塊的一個用于容置連接線端部護套,這樣,在穿線塊的一個動作周期內,可引導連接線分別穿過防塵固定帽及連接線端部護套,特別適用于氧氣傳感器連接線的制造或裝配;第一護套部及第二護套部間距可調可通過兩者均與機架螺栓連接,通過改變螺栓連接的連接點或設置條形或腰形連接螺栓孔的形式加以實現,這樣,第一護套部及第二護套部間距改變后,可輕易的改變第一護套槽及第二護套槽的間距,以使得得到的連接線上的防塵固定帽及連接線端部護套間距可調,以適應于具體車型運用。
以上結構中,設置的氣缸作為對護套進行擴孔的動力源,同時在擴孔之前信號線就可由引線孔穿入引導管的孔中,在具體操作時操作人員只需用手扶住信號線使得穿線塊、引導管及引導頂尖運動時,信號線不由引導管中滑落,在以上運動終了時,在引導頂尖的慣性下自動與引導管分離,便可由引導管中抽出信號線的自由端,此后氣缸回退,完成信號線與護套的連接。故采用本結構,在僅需要一個氣缸作為動力源的情況下,可輕易且高效的完成護套在信號線上的固定,利于提高現有車用傳感器信號線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由于氣缸選型后,氣缸的行程控制成本較高,設置為所述第一護套部及第二護套部與氣缸的缸體的間距可調,旨在使得其上的第一護套槽或第二護套槽相較于氣缸的缸體間距可調,這樣,在氣缸定行程運動過程中,可得到不同的引導管穿過各個護套部分的長度,以上長度決定了護套套設位置與連接線自由端的間距,故以上設置方式便于得到不同形式的傳感器連接線,間距可調可通過第一護套部和第二護套部均與機架螺栓連接,改變螺栓連接連接點位置或設置條形、腰形螺栓孔,均能夠達到上述目的;如前述,在引導頂尖朝護套運動時,為提高效率,可采用連接線隨引導管運動的形式,穿線塊靠近氣缸的缸體的一側還設置有線夾的結構形式旨在通過線夾實現連接線的固定,以上線夾的實現方式可為現有市面上的諸多夾子類器件,故以上線夾有利于減輕使用者的手部勞動強度。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
作為一種用于適應氣缸活塞桿可伸出最大長度,而具有更小體積的機架設置形式,所述機架呈條狀,氣缸固定于機架的一端,護套固定部固定于機架的另一端。
作為一種可保護氣缸活塞的機架結構形式,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長度方向與機架長度方向平行的滑軌,所述滑軌的左右兩側分別與穿線塊的左右兩側接觸。以上滑軌用于對穿線塊進行導向,以減小氣缸活塞與缸體內壁的擠壓力。
作為一種便于根據護套長度或護套在信號線上設置位置,更換不同直徑或長度的引導管的具體實現方式,所述引線孔和引導管上設置有內螺紋或外螺紋,所述引線孔與引導管螺紋連接。
為便于引導頂尖插入引導管,所述引導頂尖插入引導管的一端也呈錐狀。進一步的,可設置為引導頂尖為兩端具有頂尖的臺階軸狀,臺階軸上的臺階用于與引導管的端面作用,可有效避免引導頂尖在擴孔時引導頂尖與引導管之間的擠壓力造成兩者過盈連接,影響引導頂尖從引導管上取下。
為便于引導頂尖或引導管插入護套上的孔,在實際操作中可在護套、引導頂尖或引導管上設置潤滑介質,為利于現場的整潔,優(yōu)選以上潤滑介質設置與護套上,故,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護套浸泡槽。以上浸泡槽中優(yōu)選盛裝酒精溶液等。
為便于氣缸的活塞桿伸出長度控制,以便于牽引不同長度的信號線完成護套安裝,所述氣缸上還設置有活塞位置感應開關,所述活塞位置感應開關的輸出端與氣缸的氣源控制閥相連。
為利于傳感器連接線隨引導管運動的順暢性,所述穿線塊朝向氣缸缸體的一側還設置有引導板,所述引導板上設置有位于氣缸活塞桿軸線上的引導槽。即在使用時,以上連接線首先穿過引導槽后自由端再進入到引導管內,通過引導槽對處于引導管外部的連接線進行約束,可減小連接線的彎曲弧度,達到減小連接線隨著引導管運動阻力的目的。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結構簡單,設置的氣缸作為對護套進行擴孔的動力源,同時在擴孔之前信號線就可由引線孔穿入引導管的孔中,在具體操作時操作人員只需用手扶住信號線使得穿線塊、引導管及引導頂尖運動時,信號線不由引導管中滑落,在以上運動終了時,在引導頂尖的慣性下自動與引導管分離,便可由引導管中抽出信號線的自由端,此后氣缸回退,完成信號線與護套的連接。故采用本結構,在僅需要一個氣缸作為動力源的情況下,可輕易且高效的完成護套在信號線上的固定,利于提高現有車用傳感器信號線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2、以上第一護套槽及第二護套槽均為護套槽,這樣,第一護套槽及第二護套槽可分別用于容置不同類型的護套,如第一護套槽及第二護套槽中,兩者中靠近穿線塊的一個內用于容置防塵固定帽,遠離穿線塊的一個用于容置連接線端部護套,這樣,在穿線塊的一個動作周期內,可引導連接線分別穿過防塵固定帽及連接線端部護套,特別適用于氧氣傳感器連接線的制造或裝配;第一護套部及第二護套部間距可調可通過兩者均與機架螺栓連接,通過改變螺栓連接的連接點或設置條形或腰形連接螺栓孔的形式加以實現,這樣,第一護套部及第二護套部間距改變后,可輕易的改變第一護套槽及第二護套槽的間距,以使得得到的連接線上的防塵固定帽及連接線端部護套間距可調,以適應于具體車型運用。
3、由于氣缸選型后,氣缸的行程控制成本較高,設置為所述第一護套部及第二護套部與氣缸的缸體的間距可調,旨在使得其上的第一護套槽或第二護套槽相較于氣缸的缸體間距可調,這樣,在氣缸定行程運動過程中,可得到不同的引導管穿過各個護套部分的長度,以上長度決定了護套套設位置與連接線自由端的間距,故以上設置方式便于得到不同形式的傳感器連接線,間距可調可通過第一護套部和第二護套部均與機架螺栓連接,改變螺栓連接連接點位置或設置條形、腰形螺栓孔,均能夠達到上述目的;如前述,在引導頂尖朝護套運動時,為提高效率,可采用連接線隨引導管運動的形式,穿線塊靠近氣缸的缸體的一側還設置有線夾的結構形式旨在通過線夾實現連接線的固定,以上線夾的實現方式可為現有市面上的諸多夾子類器件,故以上線夾有利于減輕使用者的手部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礦山機械信號采集器的外殼成型裝置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引導管與引導頂尖的結構及連接關系示意圖;
圖3為防塵固定帽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分別為:1、氣缸,2、穿線塊,21,引導管,22、引導頂尖,3、機架,4、滑軌,,5、第一護套部,51、第一護套槽,6、第二護套部,61、第二護套槽,7、引導槽,a、盤狀帽體,b、穿線管。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礦山機械信號采集器的外殼成型裝置,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是本發(fā)明不僅限于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1: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礦山機械信號采集器的外殼成型裝置,包括機架3、均固定于機架3上的氣缸1及護套固定部,所述護套固定部位于氣缸1的活塞桿軸線上;
所述氣缸1的活塞桿端部上還固定有穿線部,所述穿線部包括穿線塊2、引導管21及引導頂尖22,所述引導管21為一端固定于穿線塊2上的筒狀結構,引導頂尖22呈直桿狀,且引導頂尖22的一端呈錐狀,引導頂尖22的另一端插入引導管21自由端的內孔內,引導頂尖22的直徑最大點位于引導頂尖22與引導管21的端面接觸點,該點處引導頂尖22的直徑值不小于引導管21的外徑值;穿線塊2上還設置有與引導管21內孔軸線共線的引線孔;
所述護套固定部上設置有位于引導管21和引導頂尖22運動路徑上的護套槽,所述護套槽包括兩端的引導管21通過段和位于引導管21通過段之間的護套容置段,所述引導管21通過段的槽寬窄于護套容置段的槽寬;所述護套固定部包括第一護套部5及第二護套部6,第一護套部5及第二護套部6上分別設置有第一護套槽51及第二護套槽61,且第一護套部5和第二護套部6的間距可調,第一護套部5和第二護套部6各自與氣缸1缸體的間距均可調,穿線塊2靠近氣缸1缸體的一側還設置有線夾。
汽車上設置的傳感器種類和數量繁多,其中大部分傳感器一般通過連接線與車輛的ECU相連,以上連接線無論是在傳感器安裝或使用過程中,均可能產生多次彎折,為利于減小以上彎折部的局部彎曲弧度,故現有連接線的包皮上一般還要外套護套,同時要求以上護套在包皮上位置固定,比如常見的設置在連接線兩端的護套或者設置在兩端之間呈盤狀的防塵固定帽(如圖3)等,圖3中,盤狀帽體a即用于套設在用于信號線穿過的引線孔上,穿線管b即用于套設信號線。
現有技術中護套與包皮的連接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護套與包皮整體注塑成型:另一種是護套與包皮分別注塑成型,在護套上預留一個內徑小于包皮外徑的孔,通過以上孔與包皮過盈配合兩者擠壓力產生的摩擦力,完成護套與包皮的固定連接。同時現有技術中為完成以上過盈配合,常需要對護套進行加熱軟化,以上連接前的加熱過程對護套的外形、性能保持及護套的安裝工藝均不利。
以上設置的護套套設裝置中,可先將引導頂尖22插入到引導管21中,穿線塊2中的引線孔與引導管21內孔軸線共線的限定,旨在實現待套設護套的信號線可由引線孔穿入引導管21的內孔中,隨后氣缸1制動穿線塊2、引導管21及引導頂尖22向護套固定部的一端運動,設置的護套槽的護套容置段用于盛裝待穿設的護套,護套的盛裝狀態(tài)要求護套上的孔的軸線與引導頂尖22的軸線共線,這樣,引導頂尖22首先經過一個引導管21通過段,再插入護套上的孔,由于護套的尺寸較其上孔的尺寸大,故護套槽兩端的引導管21通過段不允許在氣缸1的推力下護套由護套容置段脫離,引導頂尖22的錐形變形對護套上的孔進行擴孔,最后直至引導管21的自由端穿過護套上的孔,這樣由引導管21上拆除引導頂尖22后,連接線可由引導管21的內孔中從引導管21的自由端拉出,而后氣缸1制動穿線塊2、引導管21回退,同樣由于護套容置段對護套的位置限定,引導管21與護套脫離,這樣,護套就完成了在信號線上的套設,由于現有護套一般也采用橡膠材質,以上被擴孔的回縮,完成護套與信號線的過盈連接。
以上引導管21的內徑和引導頂尖22直徑最大點的外徑根據具體的信號線直徑而定。
以上結構中,設置的氣缸1作為對護套進行擴孔的動力源,同時在擴孔之前信號線就可由引線孔穿入引導管21的孔中,在具體操作時操作人員只需用手扶住信號線使得穿線塊2、引導管21及引導頂尖22運動時,信號線不由引導管21中滑落,在以上運動終了時,在引導頂尖22的慣性下自動與引導管21分離,便可由引導管21中抽出信號線的自由端,此后氣缸1回退,完成信號線與護套的連接。故采用本結構,在僅需要一個氣缸1作為動力源的情況下,可輕易且高效的完成護套在信號線上的固定,利于提高現有車用傳感器信號線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以上第一護套槽51及第二護套槽61均為護套槽,這樣,第一護套槽51及第二護套槽61可分別用于容置不同類型的護套,如第一護套槽51及第二護套槽61中,兩者中靠近穿線塊2的一個內用于容置防塵固定帽,遠離穿線塊2的一個用于容置連接線端部護套,這樣,在穿線塊2的一個動作周期內,可引導連接線分別穿過防塵固定帽及連接線端部護套,特別適用于氧氣傳感器連接線的制造或裝配;第一護套部5及第二護套部6間距可調可通過兩者均與機架螺栓連接,通過改變螺栓連接的連接點或設置條形或腰形連接螺栓孔的形式加以實現,這樣,第一護套部5及第二護套部6間距改變后,可輕易的改變第一護套槽51及第二護套槽61的間距,以使得得到的連接線上的防塵固定帽及連接線端部護套間距可調,以適應于具體車型運用。
由于氣缸選型后,氣缸的行程控制成本較高,設置為所述第一護套部5及第二護套部6與氣缸的缸體的間距可調,旨在使得其上的第一護套槽51或第二護套槽61相較于氣缸的缸體間距可調,這樣,在氣缸定行程運動過程中,可得到不同的引導管21穿過各個護套部分的長度,以上長度決定了護套套設位置與連接線自由端的間距,故以上設置方式便于得到不同形式的傳感器連接線,間距可調可通過第一護套部5和第二護套部6均與機架螺栓連接,改變螺栓連接連接點位置或設置條形、腰形螺栓孔,均能夠達到上述目的;如前述,在引導頂尖22朝護套運動時,為提高效率,可采用連接線隨引導管21運動的形式,穿線塊2靠近氣缸的缸體的一側還設置有線夾的結構形式旨在通過線夾實現連接線的固定,以上線夾的實現方式可為現有市面上的諸多夾子類器件,故以上線夾有利于減輕使用者的手部勞動強度。
本實施例中,第一護套槽51用于容置防塵固定帽,由于在防塵固定帽的厚度方向上其易變形,故針對此結構,設置為防塵固定帽上的穿線管b相對于盤狀帽體a的軸線傾斜,故第一護套槽51設置為一個傾斜槽以使得穿線管b位于引導頂尖22運動的路徑上。
實施例2: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作進一步限定,如圖1至圖2所示,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
作為一種用于適應氣缸1活塞桿可伸出最大長度,而具有更小體積的機架3設置形式,所述機架3呈條狀,氣缸1固定于機架3的一端,護套固定部固定于機架3的另一端。
作為一種可保護氣缸1活塞的機架3結構形式,所述機架3上還設置有長度方向與機架3長度方向平行的滑軌4,所述滑軌4的左右兩側分別與穿線塊2的左右兩側接觸。以上滑軌4用于對穿線塊2進行導向,以減小氣缸1活塞與缸體內壁的擠壓力。
作為一種便于根據護套長度或護套在信號線上設置位置,更換不同直徑或長度的引導管21的具體實現方式,所述引線孔和引導管21上設置有內螺紋或外螺紋,所述引線孔與引導管21螺紋連接。
為便于引導頂尖22插入引導管21,所述引導頂尖22插入引導管21的一端也呈錐狀。進一步的,可設置為引導頂尖22為兩端具有頂尖的臺階軸狀,臺階軸上的臺階用于與引導管21的端面作用,可有效避免引導頂尖22在擴孔時引導頂尖22與引導管21之間的擠壓力造成兩者過盈連接,影響引導頂尖22從引導管21上取下。
實施例3:
本實施例在以上實施例提供的任意一個方案的基礎上作進一步限定,如圖1至圖2所示,為便于引導頂尖22或引導管21插入護套上的孔,在實際操作中可在護套、引導頂尖22或引導管21上設置潤滑介質,為利于現場的整潔,優(yōu)選以上潤滑介質設置與護套上,故,所述機架3上還設置有護套浸泡槽。以上浸泡槽中優(yōu)選盛裝酒精溶液等。
為便于氣缸1的活塞桿伸出長度控制,以便于牽引不同長度的信號線完成護套安裝,所述氣缸1上還設置有活塞位置感應開關,所述活塞位置感應開關的輸出端與氣缸1的氣源控制閥相連。
為利于傳感器連接線隨引導管21運動的順暢性,所述穿線塊2朝向氣缸1缸體的一側還設置有引導板,所述引導板上設置有位于氣缸活塞桿軸線上的引導槽7。即在使用時,以上連接線首先穿過引導槽7后自由端再進入到引導管21內,通過引導槽7對處于引導管21外部的連接線進行約束,可減小連接線的彎曲弧度,達到減小連接線隨著引導管21運動阻力的目的。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實施方式,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