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主要涉及導光板成型設備及模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弧式澆口模具,克服導光板射出成型時澆口出料不均的問題。
背景技術:
目前設計的澆口無論大小于出膠處整流區(qū)皆為平行設計,無法因應導光板成品改變時出膠的平衡性,尤其,現(xiàn)有7寸0.48T導光板一般模具澆口皆以大澆口設計為主,以達到射出成型時,原料出料平衡及成形穩(wěn)定的目的,但相對的所需使用的澆口裁剪刀也需要使用到150 mm的專用刀具以應付長達120mm的澆口,且裁剪下來的料頭(6.8g)占了單片射出原料重量(15.98g)的42.5%,造成裁剪料頭的報廢。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弧式澆口模具,減少裁剪料頭的報廢率,且平衡料頭中間及兩邊出料的平衡性,并增加成品遠澆口處的流長比,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包括模具本體、澆口,所述澆口設置與所述模具本體上,所述澆口前端進膠處包括有:固定側、可動側、位于所述固定側與可動側之間的進膠口,所述可動側為向進膠口彎曲的弧形結構。
優(yōu)選的,所述進膠口兩端進膠深度為0.4-0.5mm,所述進膠口中間進膠深度為0.3-0.4mm。
優(yōu)選的,所述澆口開口45-50mm。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利用開口弧度的設計,使?jié)部趦啥伺c中間的進膠深度呈現(xiàn)不對稱性,使原料流經澆口兩端及中間時能夠平衡并增加成品遠澆口處的流長比,使得射料更均勻,在實際應用中,也大大改善了料頭報廢率并提升小裁刀后制程使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一般澆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關于澆口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模具本體;2、澆口,2.2、固定側,2.2、進膠口,2.3可動側。
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1所示可知,現(xiàn)有的澆口2,其進膠口2.2為:中間與兩端的進膠深度相等,優(yōu)選4.6mm;
由圖2所示可知,本發(fā)明包括模具本體1、澆口2,所述澆口2設置與所述模具本體1上,所述澆口2開口有0.10mm的圓滑弧度,所述澆口2前端進膠處包括有:固定側2.1、可動側2.3、位于所述固定側2.1與可動側2.3之間的進膠口2.2,所述可動側2.3為向進膠口2.2彎曲的弧形結構,可針對成品尺寸變異進行調整,以利射出調整及進行量產動作。
由圖3所示可知,所述進膠口2.2兩端進膠深度為0.4-0.5mm,優(yōu)選0.46mm;所述進膠口2.2中間進膠深度為0.3-0.4mm,優(yōu)選0.36mm。
優(yōu)選的,所述澆口2開口45-50mm,優(yōu)選48mm。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專利申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專利申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專利申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專利申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專利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