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卷筆刀殼體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注塑模具廣泛的應用于塑料產(chǎn)品加工行業(yè)。注塑模具一般適應于熱塑性塑料加熱成型。利用熱塑性塑料的熱熔原理,將熔融的塑料通過注塑機將其注射進模具的型腔內,然后冷卻定型,打開模具取出塑料產(chǎn)品。
現(xiàn)有的卷筆刀殼體注塑模具,常規(guī)為一次注塑生產(chǎn)兩個卷筆刀殼體,但在某些的特殊產(chǎn)品的要求為一次注塑生產(chǎn)一個卷筆刀殼體,如另開一套模具則增加了生產(chǎn)成本,并且因為合模后模具內殘留了大量的空氣,增加了入料壓力,使注塑液不能均勻注入型腔,影響產(chǎn)品品質,卸料后,由于主流道內的邊料和產(chǎn)品均粘連在一起,需要人工對產(chǎn)品以及邊料分離,降低了生產(chǎn)效率低,增加了人工成本。綜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種能夠控制出模產(chǎn)品數(shù)量、使注塑液可以順利注入型腔,并且在出模時能夠分離產(chǎn)品與邊料的注塑模具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卷筆刀殼體注塑模具,它結構簡單、能夠控制出模產(chǎn)品數(shù)量、出模時能夠分離產(chǎn)品與邊料提高生產(chǎn)效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卷筆刀殼體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動模,定模下端面兩側設置有型腔,該定模圍設有若干導孔,動模設置有若干與導孔適配的導桿,該動模上端面設置有與各型腔適配形成注塑空間的型芯,該動模下端面兩側分別連接有撐板,兩撐板下端面共同連接有底板,定模中部由上至下貫穿設置有澆口套,澆口套軸向旋轉于定模內,該澆口套連通有主流道,澆口套的下端面設置有延伸至主流道內的流道擋塊,主流道橫向設置于定模下端面,該主流道兩側分別與型腔連通,動模上端面設置有密封槽以及抽氣孔,密封槽環(huán)繞設置于兩型芯的外圍,該密封槽內設置有密封圈,抽氣孔與注塑空間相通,該抽氣孔貫穿動模與外部連通,底板與動模之間活動設置有推板、頂針板,頂針板的下端面與推板接觸,該頂針板內分別設置有貫穿動模延伸至型芯內的第一頂針,推板的下端面與底板接觸,該推板內設置有貫穿頂針板延伸至動模內的第二頂針,模具閉合狀態(tài)下,第一頂針的上端面與型芯上端面齊平,第二頂針的上端面與主流道位置處的動模上端面齊平,底板的下端面連接有分頂裝置,分頂裝置包括有頂套、分頂桿、主頂桿,頂套與底板連接,分頂桿滑動設置于頂套內,該分頂桿貫穿底板與推板連接,主頂桿滑動設置于分頂桿內,該主頂桿貫穿底板以及推板與頂針板連接,主頂桿設置有與分頂桿適配的限位圈。
作為優(yōu)選方案,澆口套延伸出定模上端面,該澆口套外側面包裹有保溫層。
作為優(yōu)選方案,澆口套側端面中部設置有四個呈軸向均勻分布的定位孔,其中一個定位孔與流道擋塊的中間位置處齊平,定模的側端面設置有貫穿定模與定位孔適配的定位銷釘,定位銷釘與主流道平行設置,該定位銷釘通過螺栓與定模的側端面固定。
作為優(yōu)選方案,流道擋塊為圍繞澆口套軸心90°設置,該流道擋塊的側面積大于主流道的橫截面積。
作為優(yōu)選方案,抽氣孔與抽真空設備連通。
作為優(yōu)選方案,頂針板還設置有延伸至動模內的限位頂針,該限位頂針分別設置于頂針板兩側,模具閉合狀態(tài)下,限位頂針的上端面與動模上端面齊平。
作為優(yōu)選方案,第二頂針設置為兩個,該第二頂針分別設置動模上端面對應澆口套兩側的主流道位置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通過將澆口套軸向旋轉于定模內,在澆口套下端面設置有延伸至主流道內的流道擋塊,可以旋轉澆口套來變換流道擋塊的位置,因為流道擋塊的側面積大于主流道的橫截面積,即流道擋塊可以密閉主流道,所以通過流道擋塊阻擋注塑溶液流入其中一個主流道,或者不阻擋注塑溶液流入主流道,可以實現(xiàn)一出一或者一出二的變換,無需因為僅需要一出一而再開一套模具,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
第二、通過將密封槽環(huán)繞設置于兩型芯的外圍,密封槽內設置有密封圈,抽氣孔與注塑空間相通,抽氣孔能夠通過抽真空設備將注塑空間內的空氣抽出,將注塑空間形成真空狀態(tài),有效解決因為注塑空間內的壓力使注塑液不能均勻注入注塑空間內的問題;
第三、通過設置分頂裝置的分頂桿以及主頂桿分別與推板以及頂針板連接,因為主頂桿滑動設置于分頂桿內,且主頂桿設置有與分頂桿適配的限位圈,主頂桿啟動時,主頂桿先推動頂針板移動,頂針板帶動第一頂針將型芯上的產(chǎn)品頂出與主流道內產(chǎn)生的邊料分離,此時主頂桿繼續(xù)推動,當頂針板上的限位圈與分頂桿接觸時,繼續(xù)推動分頂桿,分頂桿帶動與分頂桿連接的推板,推板帶動第二頂針將動模上的邊料推離動模,實現(xiàn)模具的自動卸料,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利用附圖來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是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圖1為本實用新型合模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頂針板頂出成型產(chǎn)品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推板頂出成型產(chǎn)品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動模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澆口套的結構圖。
圖中:定模1、型腔11、導孔12、導桿13、動模2、型芯21、撐板22、底板23、主流道24、澆口套3、流道擋塊31、保溫層32、定位孔33、定位銷釘34、抽氣孔4、密封圈41、推板5、第二頂針51、頂針板6、第一頂針61、限位頂針62、分頂裝置7、頂套71、分頂桿72、主頂桿73、限位圈7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說明。
參照圖1、圖2、圖3、圖4所示:
一種卷筆刀殼體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動模2,定模1下端面兩側設置有型腔11,該定模1圍設有若干導孔12,動模2設置有若干與導孔12適配的導桿13,該動模2上端面設置有與各型腔11適配形成注塑空間的型芯21,該動模2下端面兩側分別連接有撐板22,兩撐板22下端面共同連接有底板23,定模1中部由上至下貫穿設置有澆口套3,澆口套3軸向旋轉于定模1內,該澆口套3連通有主流道24,澆口套3的下端面設置有延伸至主流道24內的流道擋塊31,主流道24橫向設置于定模1下端面,該主流道24兩側分別與型腔11連通,動模2上端面設置有密封槽以及抽氣孔4,密封槽環(huán)繞設置于兩型芯21的外圍,該密封槽內設置有密封圈41,抽氣孔4與注塑空間相通,該抽氣孔4貫穿動模2與外部連通,底板23與動模2之間活動設置有推板5、頂針板6,頂針板6的下端面與推板5接觸,該頂針板6內分別設置有貫穿動模2延伸至型芯21內的第一頂針61,推板5的下端面與底板23接觸,該推板5內設置有貫穿頂針板6延伸至動模2內的第二頂針51,模具閉合狀態(tài)下,第一頂針61的上端面與型芯21上端面齊平,第二頂針51的上端面與主流道24位置處的動模2上端面齊平,底板23的下端面連接有分頂裝置7,分頂裝置7包括有頂套71、分頂桿72、主頂桿73,頂套71與底板23連接,分頂桿72滑動設置于頂套71內,該分頂桿72貫穿底板23與推板5連接,主頂桿73滑動設置于分頂桿72內,該主頂桿73貫穿底板23以及推板5與頂針板6連接,主頂桿73設置有與分頂桿72適配的限位圈74。
為便于調整澆口套3的旋轉,并且在注塑時能夠保持澆口套3內注塑溶液的溫度,澆口套3延伸出定模1上端面,該澆口套3外側面包裹有保溫層32。
為避免澆口套3的位置發(fā)生偏移,并且確保流道擋塊31能夠旋轉至主流道24位置處,澆口套3側端面中部設置有四個呈軸向均勻分布的定位孔33,其中一個定位孔33與流道擋塊31的中間位置處齊平,定模1的側端面設置有貫穿定模1與定位孔33適配的定位銷釘34,定位銷釘34與主流道24平行設置,該定位銷釘34通過螺栓與定模1的側端面固定。
參照圖5所示:為保證流道擋塊31能夠與主流道24適配,并且能夠將主流道24完全封閉,流道擋塊31為圍繞澆口套3軸心90°設置,該流道擋塊31的側面積大于主流道24的橫截面積。
為實現(xiàn)抽氣孔4將注塑空間內的空氣完全抽出,抽氣孔4與抽真空設備連通。
為保證模具閉合時,第一頂針61的上端面能夠完全與型芯21的上端面齊平,頂針板6還設置有延伸至動模2內的限位頂針,該限位頂針分別設置于頂針板6兩側,模具閉合狀態(tài)下,限位頂針的上端面與動模2上端面齊平。
為保證第二頂針51平衡的頂出邊料,第二頂針51設置為兩個,該第二頂針51分別設置動模2上端面對應澆口套3兩側的主流道24位置處。
本實用新型的加工過程為:
動模2在導桿13的限制下與定模1合模,定模1的下端面先與限位頂針相抵,將限位頂針下壓至動模2的上端面,同時,限位頂針帶動與限位頂針連接的頂針板6下壓,將頂針板6內的第一頂針61壓至與型芯21的上端面齊平位置處,與此同時,頂針板6與推板5的上端面接觸,將推板5下壓至與底板23相抵,與第一頂針61相同的,推板5上的第二頂針51壓至與動模2的上端面齊平位置處,當模具閉合時,因為動模2上端面的密封圈41與定模1的下端面相抵,將動模2與定模1合模形成的注塑空間形成密閉空間,此時,抽真空設備對與注塑空間連通的抽氣孔4抽空氣,將注塑空間內的空氣抽出,減少了注塑空間內的壓力,使注塑液能均勻的注入注塑空間內。
在注塑的時候,可以通過轉動澆口套3來選擇主流道24,共有兩種出模方式:一種方式為流道擋塊31旋轉至與兩個型腔11連通的其中一個主流道24位置處,將其密封住,這樣注塑溶液只能從另一個主流道24內注入型腔11,因此只能注塑出一個產(chǎn)品;另一種方式是,流道擋塊31旋轉至主流道24的側邊,這樣與澆口套3連通的主流道24均處于打開狀態(tài),注塑溶液能主流道24分別注入兩個型腔11內,因此能注塑出兩個產(chǎn)品。選擇完主流道24之后,通過定位銷釘34與澆口套3上的定位孔33配合,將澆口套3進行固定,然后進行注塑。
注塑時,將注塑溶液通過澆口套3注入至注塑空間內,因為澆口套3的外側端面包裹有保溫層32,所以保持了注塑溶液在澆口套3內的溫度,當注塑完成后,動模2與定模1分離,然后主頂桿73啟動,主頂桿73先推動與主頂桿73連接的頂針板6移動,頂針板6帶動第一頂針61將型芯21上的產(chǎn)品頂出與主流道24內產(chǎn)生的邊料分離,此時主頂桿73繼續(xù)推動,當頂針板6上的限位圈74與分頂桿72接觸時,主頂桿73繼續(xù)推動分頂桿72,分頂桿72帶動與分頂桿72連接的推板5推動,推板5帶動第二頂針51將動模2上的邊料推離動模2,實現(xiàn)模具的自動卸料。
上述實施例僅是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