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熱流道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咀多頭小間距排布的閥針熱流道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在塑膠行業(yè)中,各種各樣的產品成型技術都離不開熱流道系統(tǒng)的支持。目前所出現的各種熱流道系統(tǒng)中,常用且能夠保證成型產品質量的是閥針熱流道系統(tǒng),閥針熱流道系統(tǒng)上設置有閥針,閥針在豎直方向上可以向上運動開啟或向下運動閉合,使得在成品脫模時閥針向下運動關閉熱嘴口,避免出現一條或幾條水口,從而實現無廢料產生。
現有的閥針熱流道系統(tǒng)結構如圖 1 所示,包括氣缸板1、氣缸2、分流板3、熱嘴4和閥針5,其中每個氣缸1只帶一根閥針,由于氣缸1的體積限制,相鄰兩個閥針5之間的間距不能設置的很小,一般都在35mm以上,進而不能生產小間距、密集型排布的產品,且每個氣缸1只帶一根閥針5,使得熱流道結構比較復雜,同時也使得制造成本高,另外,每個氣缸1帶動閥針5的運動速度有一定的差異,導致多個閥針5上下運動的同步性較差,進而造成每個熱嘴4的出膠平衡率較差,從而導致同批次產品的個體差異性很大。之外,由于現有的閥針熱流道系統(tǒng)中氣缸位于分流板3的上方,閥針5要穿過分流板3才能伸入熱嘴4中,這就使得閥針5的長度較長,較長長度的閥針5不僅增加了材料成本,而且很容易折彎,甚至斷裂,對產品的質量和模具的使用壽命造成很大的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成本較低、閥針較短的一咀多頭小間距排布的閥針熱流道系統(tǒng),該閥針熱流道系統(tǒng)不僅能夠實現小間距排布產品的生產,而且還能夠確保多閥針同步運動,減小同批次產品的個體差異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提供一種一咀多頭小間距排布的閥針熱流道系統(tǒng),包括第一熱咀、第二熱咀、驅動裝置和多個閥針,驅動裝置設于第一熱咀與第二熱咀之間,第一熱咀設有供熔膠流動的第一流道,第二熱咀設有供熔膠流動的多個第二流道,每個第二流道均與第一流道連通,第二流道與閥針一一對應,每個第二流道的出口端均為與模腔連通的咀頭;驅動裝置驅動所有閥針沿其軸向在其對應的第二流道內同步運動,進而打開或者封住與該閥針對應的咀頭。
其中,所有閥針均固定于所述驅動裝置的驅動件。
其中,所述第一熱咀設有與其一起成型的延伸部,所述第一流道貫穿所述延伸部與所述第二流道連通。
其中,所述驅動裝置套設于所述延伸部,且所述驅動裝置的驅動件可沿所述延伸部軸向滑動。
其中,所述驅動裝置的外側壁設有冷卻系統(tǒng)。
其中,所述第二熱咀還設有與所述第二流道一一對應的分流道,所述第一流道通過所述分流道與所述第二流道連通。
其中,所述第二熱咀的底部還設有錐形的導流頭,所述咀頭設于所述導流頭的小口徑端。
其中,相鄰兩個所述咀頭之間的間距為10~35mm。
其中,所述第二流道用于插入所述閥針的端口設有封膠環(huán)。
其中,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第二熱咀之間還設有墊塊,所述墊塊的厚度大于所述封膠環(huán)的厚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閥針熱流道系統(tǒng),通過將驅動裝置設于第一熱咀與第二熱咀之間,驅動裝置可以驅動所有閥針在其對應的第二流道內同步運動,進而打開或者封住與該閥針對應的咀頭,這樣由于閥針可直接插入第二流道而大大縮短了閥針的長度,可有效減少閥針的彎折變形,并且采用一個驅動裝置即可實現所有閥針的同步運動,既減小了同批次產品的個體差異性,又簡化了熱流道系統(tǒng)的結構,降低了成本,還使得相鄰閥針之間的間距可以設置的較小,另外,每個第二流道的出口端均為與模腔連通的咀頭,這使得相鄰咀頭之間的間距也可以設置的較小,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實現小間距排布產品的生產。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為現有技術的閥針熱流道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1中包括有:1-氣缸板、2-氣缸、3-分流板、4-熱嘴、5-閥針。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咀多頭小間距排布的閥針熱流道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閥針封住咀頭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閥針打開咀頭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至圖4中包括有:
10-第一熱咀、100-第一流道、101-延伸部;
20-第二熱咀、200-第二流道、201-分流道;
30-驅動裝置、300-驅動件;
40-閥針;
50-咀頭;
60-導流頭;
70-封膠環(huán);
80-墊塊。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咀多頭小間距排布的閥針40熱流道系統(tǒng),如圖2所示,其結構包括第一熱咀10、第二熱咀20、驅動裝置30和多個閥針40,第一熱咀10設有與其一體成型的向下延伸的延伸部101,延伸部101位于第一熱咀10與第二熱咀20之間,驅動裝置30套設于該延伸部101,這樣使得模具的橫向截面縮小,進而使得模具小型化,結構更為緊湊,且可選用小型注塑機,從而降低設備成本,另外,驅動裝置30套設于該延伸部101,不僅使驅動裝置30的體積小型化,占用較小的模具空間,也便于驅動裝置30的安裝。
如圖3和圖4所示,第一熱咀10設有供熔膠流動的第一流道100,第一流道100貫穿延伸部101的上下端,第二熱咀20設有供熔膠流動的多個第二流道200,所有第二流道200均與第一流道100連通,第二流道200與閥針40一一對應,每個第二流道200的出口端均為與模腔連通的咀頭50。所有閥針40均固定于驅動裝置30的驅動件300,驅動件300套設于延伸部101,且驅動件300可沿延伸部101上下滑動,驅動裝置30驅動驅動件300沿延伸部101上下運動,進而帶動所有閥針40在其對應的第二流道200內同步上下運動,從而打開或者關閉與閥針40對應的咀頭50。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驅動裝置30設于第一熱咀10與第二熱咀20之間,驅動裝置30可以驅動所有閥針40在其對應的第二流道200內同步運動,這樣由于省去了分流板而使閥針40直接插入第二流道200內,使得閥針40的長度可大大縮短,進而可有效減少閥針40的彎折變形以及節(jié)省材料成本,并且采用一個驅動裝置30即可實現所有閥針40的同步運動,本實施例中所有閥針40可達到99%的同步,既減小了同批次產品的個體差異性,又簡化了熱流道系統(tǒng)的結構,降低了生產成本,還使得相鄰閥針40之間的間距可以設置的較小,另外,每個第二流道200的出口端均為與模腔連通的咀頭50,省去了現有技術中的咀芯、咀芯套等部件,這使得相鄰咀頭50之間的間距也可以設置的較小,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實現小間距排布產品的生產。
本實施例中,相鄰兩個咀頭50之間的間距可設置為10~35mm,也就是說,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間距排布最小距離為10mm的產品的生產,并且每個咀頭50的溫差可控制在5℃以內,每個咀頭50的出膠平衡率可控制在99%以上。
如圖2所示,第一熱咀10、第二熱咀20和延伸部101的外壁均設有加熱裝置,以確保流道內部的熔膠流通順暢,進而確保生產的順利進行以及產品的質量。
如圖3和圖4所示,第二熱咀20還設有與第二流道200一一對應的分流道201,分流道201的進口端連接第一流道100的出口端,分流道201的出口端連接第二流道200。閥針40包括直徑較粗的第一段和與其連接的直徑較細的第二段,如圖3所示,閥針40向下運動至到位后,第一段的閥針40堵住分流道201的出口,此時熔膠不能流入第二流道200。如圖4所示,閥針40向上運動至到位后,第二段的閥針40對著分流道201的出口,此時,分流道201內的熔膠持續(xù)不斷地流入第二流道200。
第二熱咀20的底部還設有錐形的導流頭60,咀頭50設于導流頭60的出口端,導流頭60的設置不僅便于咀頭50與模腔的連通,而且也節(jié)省了熱咀的材料成本。
第二流道200用于插入閥針40的上端端口設有封膠環(huán)70,防止閥針40上下運動時將第二流道200內的熔膠帶出。第二熱咀20的上端面還設有墊塊80,墊塊80與封膠環(huán)70間隔設置,墊塊80的厚度大于封膠環(huán)70的厚度,這樣墊塊80對封膠環(huán)70起到支撐和保護作用,防止擠壓到封膠環(huán)70,進而影響封膠效果。
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驅動裝置30為氣缸,氣缸的外側壁設有循環(huán)水冷卻系統(tǒng),循環(huán)水冷卻系統(tǒng)不僅能夠對氣缸進行降溫,并且對上下方的兩個熱咀也起到降溫作用。
本實施例中,第一熱咀10和第二熱咀20之間設有支承板,支承板能夠起到阻隔上下熱咀之間熱量的傳遞。氣缸內嵌在支承板內,這樣能夠增加支承板的結構強度。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