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澆注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手機外殼的注塑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手機也越來越頻繁的出現(xiàn)在了我們?nèi)粘I钪?,而眾多的手機當中出眾的手機外殼也成了彰顯個性的有力工具之一,而目前業(yè)內(nèi)并沒有一種可以將手機的澆注原料進行混合攪拌的澆注治具,手機殼的顏色全為單一色,無法生產(chǎn)出具有混合色的手機殼,所以急需設計出一款適合混合澆注的手機殼澆注治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機外殼的注塑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手機外殼的注塑裝置,包括底座、澆注管道和墊圈,所述底座上端面的一側固定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的一側安裝有澆注管道,所述澆注管道的上端面安裝有第一澆注口,所述第一澆注口的一側安裝有第二澆注口,所述澆注管道的一側設置有模具,所述模具的一側固定連接有頂出系統(tǒng),所述底座的側面設置有控制系統(tǒng),所述澆注管道的內(nèi)部設置有主軸,所述主軸的一端固定連接電機,所述主軸在澆注管道內(nèi)腔的底端面上安裝有墊圈,所述澆注管道的內(nèi)腔在靠近第一澆注口的一側內(nèi)腔設置有第一攪拌腔,所述澆注管道的內(nèi)腔在靠近第二澆注口的一側內(nèi)腔設置有第二攪拌腔,所述第一攪拌腔內(nèi)設置有與主軸固定連接的第一旋轉軸,所述第一旋轉軸的外側固定連接有第一螺旋齒盤,所述第一旋轉軸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二旋轉軸,所述第二旋轉軸的外側固定連接有第二螺旋齒盤,所述澆注管道的一端設置有澆注口,所述澆注口與第二旋轉軸之間設置有澆注混合腔。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旋轉軸的長度是第二旋轉軸長度的2倍。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螺旋齒盤的齒盤直徑小于第二螺旋齒盤的齒盤直徑3-5mm,所述第二螺旋齒盤離澆注管道內(nèi)壁的距離2-3mm。
優(yōu)選的,所述澆注混合腔為錐形空腔結構。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手機外殼的注塑裝置結構新穎,可以利用兩個澆注口對澆注腔體進行混合澆注,使得澆注出來的手機殼呈現(xiàn)不規(guī)則的螺旋混合樣式,且設置了前后澆注口位置可以保證混合后的原料不會被充分混合,以至于出現(xiàn)單一混合色的問題,保證了顏色的多樣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澆注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電機、2第一澆注口、3第二澆注口、4澆注管道、5模具、6頂出系統(tǒng)、7控制系統(tǒng)、8底座、9主軸、10墊圈、11第一螺旋齒盤、12第一攪拌腔、13第一旋轉軸、14第二螺旋齒盤、15第二旋轉軸、16第二攪拌腔、17澆注口、18澆注混合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手機外殼的注塑裝置,包括底座8、澆注管道4和墊圈10,所述底座8上端面的一側固定安裝有電機1,所述電機1的一側安裝有澆注管道4,所述澆注管道4的上端面安裝有第一澆注口2,所述第一澆注口2的一側安裝有第二澆注口3,所述澆注管道4的一側設置有模具5,所述模具5的一側固定連接有頂出系統(tǒng)6,所述底座8的側面設置有控制系統(tǒng)7,所述澆注管道4的內(nèi)部設置有主軸9,所述主軸9的一端固定連接電機1,所述主軸9在澆注管道4內(nèi)腔的底端面上安裝有墊圈10,所述澆注管道4的內(nèi)腔在靠近第一澆注口2的一側內(nèi)腔設置有第一攪拌腔12,所述澆注管道4的內(nèi)腔在靠近第二澆注口3的一側內(nèi)腔設置有第二攪拌腔16,所述第一攪拌腔12內(nèi)設置有與主軸9固定連接的第一旋轉軸13,所述第一旋轉軸13的長度是第二旋轉軸15長度的2倍,所述第一旋轉軸13的外側固定連接有第一螺旋齒盤11,所述第一旋轉軸13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二旋轉軸15,所述第二旋轉軸15的外側固定連接有第二螺旋齒盤14,所述第一螺旋齒盤11的齒盤直徑小于第二螺旋齒盤14的齒盤直徑3-5mm,所述第二螺旋齒盤14離澆注管道4內(nèi)壁的距離2-3mm,由于在第二澆注口3放置的原料的攪拌距離會比較短,所以這樣的攪拌位置及直徑關系設計可以保證在第一攪拌腔內(nèi)12攪拌好的原料在到達澆注混合腔18時能與在第二攪拌腔16內(nèi)攪拌好的攪拌原料攪拌效果一致,所述澆注管道4的一端設置有澆注口17,所述澆注口17與第二旋轉軸15之間設置有澆注混合腔18,所述澆注混合腔18為錐形空腔結構,這樣保證在澆注原料出澆注口17的時候有足夠的內(nèi)腔壓力,達到更好的澆注效果。
工作原理:使用時,將不同顏色的原料分別倒入第一澆注口2和第二澆注口3,電機1啟動帶動主軸9轉動,同時對第一攪拌腔12的原料和第二攪拌腔16的原料進行攪拌,在攪拌過程當中由于第一攪拌腔12內(nèi)的原料攪拌距離會逼第二攪拌腔16內(nèi)的原料攪拌距離長,所以將齒盤直徑設置較小是為了減小摩擦力,在進入到第二攪拌腔16后再進行攪拌,不至于發(fā)生兩個腔室攪拌過于均勻使得出料為單一色,保證了產(chǎn)品的使用特性。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