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輸液用單接口模具。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醫(yī)療輸液用的單接口模具其卸料結構設置較復雜,占據(jù)了較大的模具空間,使得單一模具上只能設置較少的產品模腔,存在產能低、能耗高的缺點。如果單純采用增加模腔的做法,勢必導致模具的尺寸加大,對應的注塑機等配套設備全部需要更換,成本過高并且能耗也會成倍增加,這與當前國家大力提倡節(jié)能減排的政策是相違背的,因此現(xiàn)有的單接口模具存在改進的必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醫(yī)療輸液用單接口模具。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新型醫(yī)療輸液用單接口模具,包括模架,所述模架包括可上下開合的前半模模架與后半模模架,所述后半模模架上設有橫向排列的滑塊組,滑塊組中每一滑塊均包括相互配合的左滑塊與右滑塊,左滑塊與右滑塊之間設有用于成型產品的模芯;該滑塊組中的左滑塊均由第一拉條固定連接,該滑塊組中的右滑塊均由第二拉條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一拉條、第二拉條可滑動的安裝于所述后半模模架上,所述第一拉條、第二拉條傳動以實現(xiàn)滑塊組中各滑塊的同步開合;模架外的兩側設有用于控制滑塊開合的驅動結構,兩側的驅動結構分別通過連接桿與該滑塊組中最左側的左滑塊、最右側的右滑塊連接。
如前所述的新型醫(yī)療輸液用單接口模具,所述驅動結構包括滑軌塊與滑桿,兩相向而設的滑軌塊內設有相互鏡像的縱滑槽,縱滑槽包括內彎段與外擴段,滑桿的兩端可滑動的嵌合于兩條縱滑槽內,且滑桿與所述連接桿固定連接。
如前所述的新型醫(yī)療輸液用單接口模具,所述滑塊下方安裝有耐磨板。
如前所述的新型醫(yī)療輸液用單接口模具,所述左滑塊、右滑塊上均設有冷卻通道。
如前所述的新型醫(yī)療輸液用單接口模具,所述滑塊兩端設有用于固定滑塊的壓條。
如前所述的新型醫(yī)療輸液用單接口模具,所述滑塊下方設有用于控制滑塊運動方向的導向塊。
如前所述的新型醫(yī)療輸液用單接口模具,所述前半模模架上設有用于夾持緊固滑塊的鏟機。
如前所述的新型醫(yī)療輸液用單接口模具,所述滑塊組的數(shù)量為兩組,每一滑塊組均包括六個滑塊,每個滑塊中設有六個模芯。
實施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將控制滑塊開合的驅動結構設置在模架外,減少其占用空間;各滑塊橫向排列,同組滑塊的開合由連接桿、拉桿實現(xiàn)同步傳動,在節(jié)省空間的同時還保證了運動的一致性,經(jīng)由前述改變,有利于在模具上設置更多的模腔來成型產品,提高單模次的產能、效率,有效節(jié)約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后半模模架以及滑塊等安裝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滑軌塊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滑塊、拉條以及滑桿的安裝示意圖;
圖中標識說明如下:
1、模架;11、前半模模架;12、后半模模架;2、滑塊;21、左滑塊;22、右滑塊;3、第一拉條;4、第二拉條;5、連接桿;6、滑桿;7、滑軌塊;70、縱滑槽;8、導向塊;9、耐磨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xiàn)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的新型醫(yī)療輸液用單接口模具,包括模架1,所述模架1包括可上下開合的前半模模架11與后半模模架12,所述后半模模架12上設有橫向排列的滑塊組,滑塊組中每一滑塊均包括相互配合的左滑塊21與右滑塊22,左滑塊21與右滑塊22之間設有用于成型產品的模芯;該滑塊組中的左滑塊21均由第一拉條3固定連接,該滑塊組中的右滑塊22均由第二拉條4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一拉條3、第二拉條4可滑動的安裝于所述后半模模架12上,所述第一拉條3、第二拉條4傳動以實現(xiàn)滑塊組中各滑塊的同步開合;模架外的兩側設有用于控制滑塊開合的驅動結構,兩側的驅動結構分別通過連接桿5與該滑塊組中最左側的左滑塊21、最右側的右滑塊22連接。
用于成型產品的模芯設置在滑塊中,卸載產品時需要將左滑塊21、右滑塊22打開,由于每組橫向排列的左滑塊21、右滑塊22都分別采用拉條連接在一起,所以只要對其中一個左滑塊21、一個右滑塊22進行操作就能使整組滑塊同步實現(xiàn)開合;并且將左滑塊21、右滑塊22的驅動結構設置在模架外,相比于現(xiàn)有模具,本方案簡化了控制滑塊開合的結構件,節(jié)省了占用空間,能有效增加模具上的產品成型腔。
控制滑塊的開合即控制左滑塊21、右滑塊22兩者滑動靠近閉合和滑動遠離打開,這種水平往返的運動在生活中有較多驅動方式,常見采用氣缸來實現(xiàn),但是采用氣缸成本較高,所以本方案利用模架在生產過程中開合動作所產生的能量來實現(xiàn)。
驅動結構包括滑軌塊7與滑桿6,兩相向而設的滑軌塊7內設有相互鏡像的縱滑槽70,縱滑槽70包括內彎段與外擴段,內彎段即滑槽在該處向內彎曲,外擴段即滑槽在該處稍微向外彎拱,從圖3可看出縱滑槽70并非一條完全的直線槽,滑桿6的兩端可滑動的嵌合于兩條縱滑槽70內,且滑桿6與所述連接桿5固定連接,即驅動結構與模架只通過連接桿5傳動。
在生產過程中,前半模模架11、后半模模架12會縱向運動進行開合,此時滑塊是整體跟隨著后半模模架12在縱向運動的,這種縱向的運動經(jīng)過連接桿5傳動至滑桿6上,使得滑桿6沿著縱滑槽70運動,當滑桿6跟隨后半模模架12整體縱向運動至縱滑槽70上的內彎段時,滑桿6受到縱滑槽70軌跡變化的影響會向內(朝后半模模架12的方向)推動一下,這一推動將會由連接桿5傳遞至其連接的滑塊部分,此處以圖2所示為例,連接桿5會將左滑塊21往內推動,另一側的驅動結構(未圖示)會將右滑塊22也向內推動,由此實現(xiàn)左滑塊21、右滑塊22的閉合,然后進行注塑。同理,經(jīng)過外擴段時滑桿6會向外拉伸,從而將左滑塊21、右滑塊22打開,便于將產品取出。
如圖2所示(只圖示了一個滑塊、一個驅動結構),經(jīng)過改進后的單接口模具其滑塊組的數(shù)量為兩組,每一滑塊組均包括六個滑塊,每個滑塊中設有六個模芯,單模次可以生產72個產品,相比于現(xiàn)有模具的48個,其產能提高了1.5倍 ,在保持外形尺寸不變、配套設備不變的情況下把單模次的產量提高50%,成本節(jié)約40%左右,更符合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理念。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滑塊下方安裝有耐磨板9,減少頻繁滑動過程中產生的磨損;左滑塊21、右滑塊22上均設有冷卻通道,用于輸送冷卻水,有利于將產品快速冷卻;滑塊兩端設有用于固定滑塊的壓條,從兩端對滑塊形成固定作用,前半模模架11上設有用于夾持緊固滑塊的鏟機,模具閉合時,鏟機從兩側將左滑塊21、右滑塊22夾緊,承受強大的注塑壓力,保證注塑時滑塊不會松動?;瑝K下方設有用于控制滑塊運動方向的導向塊8,導向塊8除了可以導向外還能保證其滑動的平穩(wěn)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組合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