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縫合機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編織布拼接用熱風式中縫機。
背景技術:
編織布是以聚丙烯、丙乙綸扁絲為原料制成的,當廠家需要將二塊編織布拼合一起時大多采用熱風式中縫機進行拼合,使用時先利用熱風將二塊編織布的側邊同時融化,并同時傳送到上壓輪與下傳動輪之間,在傳送過程中,通過上壓輪施加的壓力將二塊編織布融化的部分夾壓拼合一起。現(xiàn)有的中縫機大多體積較大,以至于需要較大的廠方空間,增加了生產所需成本,不利于企業(yè)的發(fā)展;另外,中縫機較為笨重,移動較為困難,使用起來不方便;此外,中縫機上只設有一個壓輪與一個傳動輪,在縫合過程中,布料不夠平整,這樣生容易產生皺褶,縫合的質量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編織布拼接用熱風式中縫機,該熱風式中縫機具有結構簡單、設計科學、體積小、移動方便、縫合質量好等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編織布拼接用熱風式中縫機,其特點在于包括機架、上支架、下傳送機構、上壓輪機構、空壓機、吹熱風機構、控制箱,其中所述機架上設有工作臺,在工作臺的一側邊上設有輔助板,在機架設有的四個支腳上分別設有腳輪;所述下傳送機構包括電機、變頻器、鏈條、二個傳動輪,所述二個傳動輪分別可轉動地安裝在工作臺上,各傳動輪上分別設有從動鏈輪,所述電機、變頻器分別設置在工作臺下方并安裝在機架上,該電機與變頻器相電連接,在電機的轉軸上設有主動鏈輪,所述鏈條繞裝在二個傳動輪的從動鏈輪及主動鏈輪上;所述上支架安裝在工作臺上;所述上壓輪機構包括第一氣缸、壓輪架、二個壓輪,所述第一氣缸豎向安裝在上支架上,且該第一氣缸的活塞桿穿過上支架與壓輪架連接,所述二個壓輪分別可轉動地安裝在壓輪架上,該二個壓輪分別設置二個傳動輪的正上方,在壓輪與傳動輪之間形成布料壓制拼合縫隙;所述吹熱風機構包括漩渦風機、耐高溫波紋管、熱風筒、風筒支架、第二氣缸,所述漩渦風機安裝在上支架上,在漩渦風機的出風口上設有電熱絲;所述耐高溫波紋管的進風口與漩渦風機的出風口連接;所述熱風筒的進風端口與耐高溫波紋管的出風口相通連接,該熱風筒的出風口設置在壓輪與傳動輪形成的縫隙前方;所述第二氣缸安裝在上支架上,所述風筒支架的一端與第二氣缸的活塞桿連接,該風筒支架的另一端與熱風筒連接;所述空壓機安裝在機架上,該空壓機通過氣管與第一氣缸、第二氣缸相通連接;所述控制箱安裝在上支架上,該控制箱與變頻器、電機、電熱絲、空壓機、漩渦風機相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了機架、上支架、下傳送機構、上壓輪機構、空壓機、吹熱風機構、控制箱,將上支架、下傳送機構、上壓輪機構、空壓機、吹熱風機構、控制箱都是安裝在機架上,并在機架設有腳輪,使得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設計科學、體積小、移動方便的優(yōu)點;另外,通過采用了二個壓輪與二個傳動輪及輔助板的設計,采用輔助板,使待縫合的布料鋪設在工作臺,使縫合時布料傳動更為順暢,而二個壓輪與二個傳動輪形成了二個夾壓位置,這樣令到在縫合過程中,布料更加平整,有效地提高布料的縫合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右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編織布拼接用熱風式中縫機,包括機架1、上支架2、下傳送機構3、上壓輪機構4、空壓機5、吹熱風機構6、控制箱7,其中所述機架1上設有工作臺11,在工作臺11的一側邊上設有輔助板12,在機架1設有的四個支腳上分別設有腳輪13,通過在機架1設有腳輪13的設計,方便用戶推動本實用新型到加工的位置。
如圖1、圖2所示,所述下傳送機構3包括電機31、變頻器32、鏈條33、二個傳動輪34,所述二個傳動輪34分別可轉動地安裝在工作臺11上,各傳動輪34上分別設有從動鏈輪35,所述電機31、變頻器32分別設置在工作臺11下方并安裝在機架1上,該電機31與變頻器32相電連接,在電機31的轉軸上設有主動鏈輪36,所述鏈條33繞裝在二個傳動輪34的從動鏈輪35及主動鏈輪36上;所述上支架2安裝在工作臺11上;所述上壓輪機構4包括第一氣缸41、壓輪架42、二個壓輪43,所述第一氣缸41豎向安裝在上支架2上,且該第一氣缸41的活塞桿穿過上支架2與壓輪架42連接,所述二個壓輪43分別可轉動地安裝在壓輪架42上,該二個壓輪43分別設置二個傳動輪34的正上方,在壓輪43與傳動輪34之間形成布料壓制拼合縫隙;通過采用了二個壓輪43與二個傳動輪34及輔助板12的設計,采用輔助板12,使待縫合的布料鋪設在工作臺11,使縫合時布料傳動更為順暢,而二個壓輪43與二個傳動輪34形成了二個夾壓位置,這樣令到在縫合過程中,布料更加平整,采用第一氣缸41推動二個壓輪43與傳動輪34配合作縫合工序,有效地提高布料的縫合質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吹熱風機構6的結構更加合理,如圖1、圖2所示,所述吹熱風機構6包括漩渦風機61、耐高溫波紋管62、熱風筒63、風筒支架64、第二氣缸65,所述漩渦風機61安裝在上支架2上,在漩渦風機61的出風口上設有電熱絲;所述耐高溫波紋管62的進風口與漩渦風機61的出風口連接;所述熱風筒63的進風端口與耐高溫波紋管62的出風口相通連接,該熱風筒63的出風口設置在壓輪43與傳動輪34形成的縫隙前方;所述第二氣缸65安裝在上支架2上,所述風筒支架64的一端與第二氣缸65的活塞桿連接,該風筒支架64的另一端與熱風筒63連接,通過這樣的設計,當?shù)诙飧?5活塞桿運動時,會帶動熱風筒63移動,從而調整熱風筒63的位置。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更加合理,如圖1、圖2所示,所述空壓機5安裝在機架1上,該空壓機5通過氣管與第一氣缸41、第二氣缸65相通連接。
如圖1、圖2所示,所述控制箱7安裝在上支架2上,該控制箱7與變頻器32、電機31、空壓機5、漩渦風機61、電熱絲相電連接。通過采用控制箱7,使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集中式控制,從而更好地控制本實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