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擠出機料筒,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及其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塑料機械生產大國,其發(fā)展速度與所創(chuàng)主要經濟指標在機械工業(yè)的194個行業(yè)中名列前茅。再加上近年來塑料機械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如食品、藥物等新興應用領域,其中尤其以塑料擠出機械的產量和銷量上升較快。目前,我國的雙螺桿擠出機是塑料共混加工的重要設備,廣泛應用在波紋塑料管生產加工中。
現(xiàn)在市場上的雙螺桿造粒機的機筒殼體大多材料為碳鋼,水道采用普通碳鋼堵頭加普通焊接方式封焊生產。焊接后焊縫容易產生夾雜、氣孔等缺陷,且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水銹的腐蝕損害經常造成料筒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端面漏水,而無法使用或報廢并造成停產。按常規(guī)工藝生產的機筒使用壽命為0.5-1年,水道就會銹蝕后漏水,甚至報廢,嚴重影響了企業(yè)生產的正常運行。
因此,針對上述現(xiàn)有雙螺桿造粒機機筒所存的問題,如何提供一種能夠滿足機筒正常使用情況下水道不漏水且使用壽命長的機筒,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
本發(fā)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第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包括機筒本體1和水道3,所述水道3內壁鍍有耐腐蝕層6,所述水道3內設有封蓋4,所述封蓋4通過焊封5焊接在所述水道3內。
進一步地,在所述的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上,所述耐腐蝕層6為鎳鍍層、銅鍍層或鎳磷合金鍍層。
進一步地,在所述的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上,所述耐腐蝕層6厚度為0.02-0.2mm。
進一步優(yōu)選地,在所述的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上,所述耐腐蝕層6厚度為0.05-0.15mm。
進一步較為優(yōu)選地,在所述的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上,所述耐腐蝕層6厚度為0.08-0.12mm。
進一步地,在所述的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上,所述封蓋4為不銹鋼材質,其厚度為3-5mm。
進一步優(yōu)選地,在所述的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上,所述封蓋4為不銹鋼材質,其厚度為3.5-4.5mm。
進一步地,在所述的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上,所述焊封5為不銹鋼材質,其厚度為3-5mm。
進一步優(yōu)選地,在所述的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上,所述焊封5為不銹鋼材質,其厚度為3.2-3.8mm。
進一步地,在所述的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上,所述封蓋4外端面上設有凹槽7,所述焊封5嵌設在所述凹槽7內。
本發(fā)明的第二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的制備工藝,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加工機筒水道,并將水道加熱到220-250℃,保溫1-3小時,脫水去油;
(2)在水道內壁內設置耐腐蝕層,耐腐蝕層厚度0.02-0.1mm;
(3)將不銹鋼封蓋置于具有耐腐蝕層的水道槽內,并固定;
(4)采用自動焊接機械手和不銹鋼焊條,對置放不銹鋼封蓋的水道進行封焊焊接,形成焊封;
(5)將焊接好的工件放入保溫箱內進行焊縫回火去應力處理,保溫溫度220-250,時間2小時,爐冷。
進一步地,在所述的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的制備工藝中,所述步驟(2)中在水道內壁內設置耐腐蝕層的方式為電刷鍍、電泳或電沉積。
進一步地,在所述的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的制備工藝中,所述步驟(2)中耐腐蝕層為鎳鍍層、銅鍍層或鎳磷合金鍍層。
進一步地,在所述的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的制備工藝中,所述步驟(2)中耐腐蝕層為具有耐腐蝕性能較強的鎳基合金涂層或鈷基合金涂層,在水道內壁內設置耐腐蝕層的方式為爆炸噴涂或流延涂覆。
進一步地,在所述的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的制備工藝中,所述耐腐蝕層厚度為0.05-0.08mm。
進一步地,在所述的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的制備工藝中,所述步驟(5)中保溫箱溫度為500-650℃。
本發(fā)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技術效果:
本發(fā)明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通過在水道內壁刷鍍一耐腐蝕層,該耐腐蝕層具有結合強度高、覆蓋均勻、涂層致密性好,再加上耐腐蝕層的防銹耐腐特點,阻止了機筒在使用過程中水道銹蝕、腐蝕損害,保證了機筒的使用壽命;該防漏水機筒正常使用情況下2-3年不會出現(xiàn)漏水情況;因此,該防漏水機筒使用壽命大大提高,滿足了市場對產品使用壽命和質量不斷提高的迫切需求,降低了客戶的使用成本和停機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的整體結構圖;
圖2為本發(fā)明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的封蓋結構圖;
圖3為本發(fā)明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中水道的密封結構圖;
圖4為本發(fā)明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中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的封蓋結構圖;
圖5為本發(fā)明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中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的水道密封結構圖;
其中,1-機筒本體,2-襯套,3-水道,4-封蓋,5-封焊,6-耐腐蝕層,7-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3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包括機筒本體1、設置于機筒本體1內的襯套2和水道3,水道3內壁鍍有耐腐蝕層6,該防銹耐腐鎳鍍層6具有結合強度高、覆蓋均勻、涂層致密性好等特點,水道3內設有封蓋4,封蓋4通過焊封5焊接在水道3內,通過在水道內壁刷鍍一層防銹耐腐鎳鍍層,有效降低機筒在使用過程中水道銹蝕、腐蝕損害,保證了機筒的使用壽命。
作為實施例的一個優(yōu)選技術方案,在該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上,耐腐蝕層6為鎳鍍層、銅鍍層或鎳磷合金鍍層,鎳鍍層、銅鍍層或鎳磷合金鍍層具有防銹耐腐特點;優(yōu)選地,耐腐蝕層6厚度為0.02-0.2mm;較為優(yōu)選地,耐腐蝕層6厚度為0.05-0.15mm;更為優(yōu)選地,耐腐蝕層6厚度為0.08-0.12mm,進一步有效阻止了機筒在使用過程中水道銹蝕、腐蝕損害,保證了機筒的使用壽命。
作為實施例的一個優(yōu)選技術方案,在該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上,封蓋4為不銹鋼材質,其厚度為3-5mm;優(yōu)選地,封蓋4的厚度為3.5-4.5mm;較為優(yōu)選地,封蓋4的厚度為3.8-4.2mm。此外,焊封5同樣為不銹鋼材質,其厚度為3-5mm;優(yōu)選地,焊封5的厚度為3.2-3.8mm;較為優(yōu)選地,焊封5的厚度為3.4-3.5mm。封蓋4的外端面上采用不銹鋼材質的焊條進行封接形成焊封5,確保了焊接過程的可控性和焊封的質量。由于封蓋4和焊封5均采用不銹鋼材料,焊接過成不存在氧化夾雜物的產生,大大提高了焊封5內部質量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
如圖4-5所示,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于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該防漏水機筒的封蓋4外端面上設有凹槽7,焊封5嵌設在凹槽7內,使得焊封5與封蓋4緊密的連接為一體,保證了筒體在使用過程中的可靠性。本實施例的防漏水機筒在使用過程中也不會因為銹蝕而造成焊縫損壞漏水,保證了筒體在使用過程中的可靠性,且大大提高了筒體的使用壽命降低了客戶的筒體使用成本和停機損失,填補了雙螺桿造粒機機筒在生產制造工藝上的一項缺陷。
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的制備工藝,具體包括一下步驟:(1)按設計圖紙要求將機筒本體1的水道3按圖紙要求加工到位并加熱到220-250保溫1-3小時脫水去油;(2)防腐處理,在水道內壁內設置耐腐蝕層,耐腐蝕層厚度0.02-0.1mm,所述耐腐蝕層為鎳鍍層或由鎳基合金材料或鈷基合金材料制成;(3)按照不同規(guī)格尺寸要求設計水道3上封蓋沖壓模具并定制;(4)按照不同規(guī)格尺寸要求使用沖壓模具將封蓋4沖壓成型;(5)將沖壓成型的封蓋4放置于加工好的具有耐腐蝕層的水道槽內,并固定;(6)將放好封蓋4的機筒本體1的水道3尾端采用自動焊接機械手和不銹鋼焊條進行封焊焊接,形成焊封5;(7)將焊接好的工件放入保溫箱內進行焊縫回火去應力處理,保溫溫度220-250,時間2小時,爐冷,即得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
作為本發(fā)明用于雙螺桿擠出機的防漏水機筒的制備工藝的一個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步驟(2)中耐腐蝕層為鎳鍍層、銅鍍層或鎳磷合金鍍層,所述步驟(2)中在水道內壁內設置耐腐蝕層的方式為電刷鍍、電泳或電沉積,或其他任意可實現(xiàn)在水道內壁設置耐腐蝕層的方式。或所述步驟(2)中耐腐蝕層為現(xiàn)有技術中具有耐腐蝕性能較強的鎳基合金涂層或鈷基合金涂層,在水道內壁內設置耐腐蝕層的方式為爆炸噴涂或流延涂覆。所述耐腐蝕層厚度為0.05-0.08mm,且優(yōu)選為鎳鍍層。以及在所述步驟(5)中保溫箱溫度為500-650℃,進行焊縫回火去應力處理后,再于220-250℃保溫時間2小時,爐冷。
相比按常規(guī)工藝生產的機筒使用0.5-1年左右水道就會銹蝕后漏水、甚至報廢的缺陷,本發(fā)明的機筒正常使用情況下2-3年不會出現(xiàn)漏水情況,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該防漏水機筒采用獨特的加工工藝過程,使機筒使用壽命大大提高,滿足了市場對產品使用壽命和質量不斷提高的迫切需求,降低了客戶的使用成本和停機成本。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其只作為范例,本發(fā)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任何對該實用進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發(fā)明的范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下所作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