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裝嵌件的塑膠模具裝置。
背景技術:
注塑模具是用于成型塑件的常用模具,通過注塑模具能成型出形式多樣的塑件,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塑料注射成型是一種可實現低成本、大批量生產塑料制品的極好的加工方法,同時也是開發(fā)高技術商品不可或缺的加工技術。
注塑加工中經常會遇到嵌件成型的問題,如筆記本的外殼、手機外殼等塑料制品,這些外殼的連接部位一般都植入銅螺母,而這些銅螺母一般都是采用嵌件成型的方式植入的。塑料具有易成型性、彎曲性、絕緣性等優(yōu)點;而金屬具有一定的剛性、強度、導電性和耐熱性等特點,如何實現塑料與金屬等異材質嵌件的一體化成型,制成具有基體性能和新賦機能、滿足特定需求的一體化產物,是近年來注塑成型領域比較受關注的一個熱點。因此,產生一種新的注塑成型技術(insert molding)——注塑嵌件成型技術。注塑嵌件成型又稱模內組裝注塑成型系統(tǒng)、模內組裝立式注塑成型(in-mold assembling and molding)。嵌件成型是把事先準備好的異形材質嵌件放入模具中,合模后注入樹脂,讓熔融的樹脂和嵌件互相連接并且變成固體,從而制成還有異形材質的一體化成型方法。嵌件的材質種類很多,不但金屬能夠為嵌件材質,另外一些材質,例如布、紙、電線、塑料、玻璃、木材等都能作為嵌件材質,在實際生產中一般以金屬嵌件應用較多。因而在注塑機構成型過程中,首先根據產品設計的形狀,將相應的嵌件安照設計位置放置,以保證塑件和嵌件成型時位置準確性,確保產品品質可靠。但是,在現有注塑機構的嵌件成型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用于放置嵌件的型腔較小,深度較深,給嵌件的放置及定位帶來一定的難度的情況,需要消耗較多的工作時間以完成產品的生產,導致生產效率明顯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注塑機構在嵌件成型過程中,放置嵌件難度大,導致生產效率低的技術缺陷。
為解決上述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裝嵌件的塑膠模具裝置,包括:
模具主體,其內設有型腔;
浮動定位組件,可滑動的設置在所述型腔內,其設有用于定位嵌件的定位通孔;
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模具主體的下方,其包括:
用于抵推所述嵌件沿第一方向滑出所述定位通孔的第一推桿,和用于抵推所述浮動定位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動的第二推桿,以及聯動所述第一推桿和所述第二推桿在垂直方向上可作往復運動的驅動端,所述第一推桿的垂直長度大于所述第二推桿的垂直長度,通過所述驅動端帶動所述第一推桿和第二推桿伸入所述模具主體內,從而依次使所述嵌件和所述浮動定位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動;
限位機構,用于將滑動的所述浮動定位組件鎖定在適于放置嵌件的工作位置。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推桿與所述第二推桿在垂直方向上同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為所述第一推桿和所述第二推桿的垂直延伸方向。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浮動定位組件包括:可活動設置在所述型腔內的外浮動芯子,和設置在所述外浮動芯子的內腔中的內浮動芯子,以及用于使所述外浮動芯子和內浮動芯子聯動設置的定位鍵,所述定位鍵穿過所述外浮動芯子與內浮動芯子對應成型的連接孔中固定。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外浮動芯子包括與所述第二推桿相對應的觸碰端,和相對所述觸碰端設置的定位端,所述內浮動芯子具有適于所述第一推桿穿伸的中空內腔;所述內浮動芯子軸向的一端與所述定位端之間形成適于安裝嵌件用的所述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與所述中空內腔軸向對齊。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型腔為垂直設置在所述模具主體內部、且適于所述外浮動芯子和定位鍵垂直運動的導向鍵槽。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驅動端為固定所述第一推桿和第二推桿的推桿固定板,所述推桿固定板能夠帶動所述第一推桿和第二推桿抵達工作位置后復位;所述第二推桿為兩個,且分設于所述第一推桿的兩側;所述第一推桿的頂端與所述中空內腔的一端相對,所述兩個第二推桿的頂端與所述觸碰端相對。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限位機構包括成型于所述模具主體內朝向所述外浮動芯子一側的凹槽,和設置在所述凹槽中的限位卡件,以及成型于所述外浮動芯子的側壁上的卡槽,通過所述限位卡件卡入所述卡槽中以使所述限位卡件和所述外浮動芯子保持相對位置鎖定,或在外力作用下解除鎖定。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限位卡件為球頭頂絲,其一端通過螺塞固定于所述凹槽中,其呈球形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凹槽且與所述外浮動芯子的側壁相接觸。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卡槽為V型槽。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工作位置為所述球頭頂絲與所述V型槽保持固定時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yōu)點: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裝嵌件的塑膠模具裝置中,所述第一推桿的垂直長度大于所述第二推桿的垂直長度,因而在開模時,在驅動端的帶動下,先由所述第一推桿將注塑成型的嵌件抵推出所述定位通孔外,進而由所述第二推桿將所述浮動定位組件抵推至適于放置所述嵌件的工作位置,并通過限位機構鎖定。這種結構設置,以實現成型的嵌件產品先頂出,再使所述浮動定位組件延遲頂出,保證了上述兩個步驟不同步進行,不僅防止脫模時所述嵌件伸入所述浮動定位組件定位通孔中的部分未及時頂出而導致不能正常脫模,又能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放置嵌件難度大的問題,脫模后只需重新放置嵌件定位即可。整個嵌件成型過程,操作簡單,方便嵌件的放置和定位,充分保證了生產效率和生產的便捷性,同時使模具結構簡單化,對注塑設備的要求不高,結構穩(wěn)定性好,長期使用也不宜發(fā)生故障。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裝嵌件的塑膠模具裝置中,所述外浮動芯子與內浮動芯子的同步運動可通過所述定位鍵來實現,所述模具主體內開設有供定位鍵等部件垂直運動的導向鍵槽。這種結構設置,保證了浮動定位組件的正常運動,以實現對浮動定位組件中定位通孔的順利頂出,便于嵌件的放置和定位。
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裝嵌件的塑膠模具裝置中,通過在外浮動芯子的側壁上開設V型槽,當運動至與所述球頭頂絲相對照時,所述球頭頂絲的球形一端卡入所述V型槽中使其保持鎖定狀態(tài),此時,所述內浮動芯子和所述外浮動芯子停止運動,實現了將所述內浮動芯子和所述外浮動芯子定位的動作,同時利用所述球頭頂絲可防止所述內外浮動芯子長時間使用后處于松配狀態(tài),防止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裝嵌件的塑膠模具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局部放大的結構示意圖,特別示出定位卡件的安裝位置;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裝嵌件的塑膠模具裝置的內部分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外浮動芯子和定位鍵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模具主體,2-浮動定位組件,20-定位通孔,21-外浮動芯子,211-觸碰端,212-定位端,213-卡槽,22-內浮動芯子,23-定位鍵,3-第一推桿,4-第二推桿,5-定位卡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不同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
實施例1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施例進行具體說明:
本實施例提供如圖1-4所示的一種用于裝嵌件的塑膠模具裝置,包括模具主體1、浮動定位組件2、驅動機構。其中,所述模具主體1內設有型腔;所述浮動定位組件2可滑動的設置在所述型腔內,其設有用于定位嵌件的定位通孔20;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模具主體1的下方,其包括:用于抵推所述嵌件沿第一方向滑出所述定位通孔的第一推桿3,和用于抵推所述浮動定位組件3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動的第二推桿4,以及聯動所述第一推桿3和所述第二推桿4在垂直方向上可作往復運動的驅動端,所述第一推桿3的垂直長度大于所述第二推桿4的垂直長度,通過所述驅動端帶動所述第一推桿3和第二推桿4伸入所述模具主體1內,從而依次使所述嵌件和所述浮動定位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動;還包括限位機構,用于將滑動的所述浮動定位組件2鎖定在適于放置嵌件的工作位置,防止其脫出所述型腔。
上述實施方式是本實施例的核心技術方案,利用第一推桿3的垂直長度大于所述第二推桿4的垂直長度,因而在開模時,在驅動端的帶動下,先由所述第一推桿3將注塑成型的嵌件抵推出所述定位通孔外,進而由所述第二推桿4將所述浮動定位組件2抵推至適于放置所述嵌件的工作位置,并通過限位機構鎖定。這種結構設置,以實現成型的嵌件產品先頂出,再使所述浮動定位組件延遲頂出,保證了上述兩個步驟不同步進行,不僅防止脫模時所述嵌件伸入所述浮動定位組件3定位通孔中的部分未及時頂出而導致不能正常脫模,又能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放置嵌件難度大的問題,在脫模后只需重新放置嵌件定位即可。整個嵌件成型過程,操作簡單,方便嵌件的放置和定位,充分保證了生產效率和生產的便捷性,同時使模具結構簡單化,對注塑設備的要求不高,結構穩(wěn)定性好,長期使用也不宜發(fā)生故障。
需要說明的是,模具主體1的型腔上方設置有容納塑膠嵌件產品的容腔,嵌件與塑膠材料成型時,其一端需要伸入定位通孔20中定位保證成型位置的準確性,所述定位通孔20是根據嵌件形狀而設計的,其開口朝向與所述型腔與容腔的連通口對應;另外,由于驅動端位于模具主體1的下方做垂直往復運動,從而通過驅動端帶動第一推桿3和第二推桿4由下而上伸入模具主體1的內部與嵌件部分和浮動定位組件相接觸,根據第一推桿3和第二推桿4的長度差異,實現了嵌件產品脫模和所述浮動定位組件3被頂出的不同步運動,并通過限位機構將浮動定位組件鎖定在所述工作位置上,其中所述工作位置位于型腔內,顯然其具體的設置方式可根據不同嵌件適于放置與定位的位置不同等作具體調整,在此不一一贅述,從而保證人工操作的便捷性和產品量產的效率問題。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3所示,所述第一推桿3和所述第二推桿4在垂直方向上同向延伸,以保證第一推桿3和所述第二推桿4在驅動端驅動下保持垂直方向運動,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方向優(yōu)選為第一推桿3和所述第二推桿4的垂直延伸方向,顯然,所述第一方向是根據第一推桿3和所述第二推桿4的運動方向作具體設定的,以保證產品嵌件和浮動定位組件的同向滑動,方便拿取產品、以及放置嵌件。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優(yōu)選,如圖2-3所示,所述浮動定位組件2包括:可活動設置在所述型腔內的外浮動芯子21,和設置在所述外浮動芯子21的內腔中的內浮動芯子22,以及用于使所述外浮動芯子21和內浮動芯子22聯動設置的定位鍵23,所述定位鍵23穿過所述外浮動芯子21與內浮動芯子22對應成型的連接孔中固定。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型腔為垂直設置在所述模具主體內部、且適于所述外浮動芯子21和定位鍵23垂直運動的導向鍵槽,以使定位鍵聯動外浮動芯子、內浮動芯子沿導向鍵槽上下運動;其中,所述定位鍵23為矩形條狀,所述導向鍵槽呈矩形。顯然,在模具主體1內可以設置若干組外浮動芯子21與內浮動芯子23的配合形式,并可通過定位鍵串接聯動,增加單次生產的數量。這種結構設置,可通過所述定位鍵23來實現所述外浮動芯子與內浮動芯子的同步運動,結構簡單,配合可靠。
如圖3-4所示,所述外浮動芯子21包括與所述第二推桿4相對應的觸碰端211,和相對所述觸碰端211設置的定位端212,所述內浮動芯子22具有適于所述第一推桿3穿伸的中空內腔;所述內浮動芯子22的一端與所述定位端211之間形成適于安裝嵌件用的所述定位通孔20。作為一種具體的設置方式,所述驅動端為固定所述第一推桿3和第二推桿4的推桿固定板,能夠帶動所述第一推桿3和第二推桿4抵達工作位置后復位。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推桿4為兩個,且分設于所述第一推桿3的兩側,所述第一推桿3的頂端與所述中空內腔的一端相對,所述兩個第二推桿4的頂端與所述觸碰端211相對。具體的,所述第一推桿3在所述推桿固定板帶動下穿過所述中空內腔與所述嵌件相接觸,所述兩個第二推桿4在所述推桿固定板帶動下與所述觸碰端211相接觸,并驅動所述外浮動芯子21在所述型腔內垂直運動,因此在脫模過程中,第一推桿會穿過通過中空內腔抵推至定位通孔內,從而將成型的嵌件產品頂出定位通孔外,再由第二推桿4頂推于觸碰端上,將位于型腔內、具有定位通孔的一端頂出至適于放置嵌件位置,配合可靠,以便于嵌件的再次放置過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推桿4的形狀與接觸端211相適配,通過兩個推桿與接觸端抵推,增大抵推的作用力,以及保證運動穩(wěn)定性。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推桿3的頂端與所述第二推桿4的頂端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有使所述嵌件和浮動定位組件不同步動作的間距長度,所述間距長度為15MM,此段距離可以保證嵌件產品先頂出,再使所述內外浮動芯子延遲頂出的步驟過程。
下面結合附圖1-2對本實施例中限位機構進行詳細說明:
所述限位機構包括成型于所述模具主體1內朝向所述外浮動芯子21一側的凹槽,和設置在所述凹槽中的限位卡件5,以及成型于所述外浮動芯子21的側壁上的卡槽213,通過所述限位卡件5卡入所述卡槽213中以使所述限位卡件5和所述外浮動芯子保持相對位置鎖定,或在外力作用下解除鎖定,即重新裝嵌件時,通過外力將所述內浮動芯子22和所述外浮動芯子21克服所述限位卡件的阻力,開始沿著垂直向下方向同步移動。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所述限位卡件5為球頭頂絲,其一端通過螺塞固定于所述凹槽中,其呈球形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凹槽且與所述外浮動芯子21的側壁相接觸。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卡槽213優(yōu)選為V型槽;另外,所述球頭頂絲的結構由彈簧、鋼珠、殼體組成,對外浮動芯子具有防松的作用、且具有預壓力。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工作位置為所述球頭頂絲與所述V型槽保持固定時的位置,即適于所述嵌件放置和定位的位置區(qū)域。當所述外浮動芯子21到達此工作位置固定時,推桿固定板將帶動第一推桿3和第二推桿4復位,完成對嵌件產品的脫模動作和外浮動芯子21的頂出動作。綜上可知,通過在外浮動芯子21的側壁上開設V型槽,當運動至與所述球頭頂絲相對照時,所述球頭頂絲的球形一端卡入所述V型槽中使其保持鎖定狀態(tài),此時,所述內浮動芯子22和所述外浮動芯子21停止運動,實現了將所述內浮動芯子22和所述外浮動芯子21定位的動作,同時利用所述球頭頂絲可防止所述內外浮動芯子22長時間使用后處于松配狀態(tài),防止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
下面結合附圖1-3說明本實例的塑膠模具裝嵌件的工作過程:
第一階段,模具開模,通過所述第一推桿3將帶有嵌件的塑膠產品頂出,當所述塑膠產品被頂出15mm時,所述第二推桿4開始觸碰所述外浮動芯子21的觸碰端,由于所述外浮動芯子21和所述內浮動芯子22是靠所述定位鍵23連接在一起,因此,所述外浮動芯子21和所述內浮動芯子22沿塑膠產品脫模方向被同步頂出,實現了將浮動芯子順利頂出的動作。
第二階段,工作人員將所述嵌件塞入所述外浮動芯子21與內浮動芯子22之間形成的定位通孔20中,當所述嵌件按入定位通孔中,碰到所述內浮動芯子22時,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內浮動芯子22和所述外浮動芯子21克服所述球頭頂絲的阻力,開始沿著垂直向下方向同步移動,當所述內浮動芯子22和所述外浮動芯子21同步移動至所述嵌件觸碰所述第一推桿3時,運動停止,此時,所述內浮動芯子22和所述外浮動芯子21回位完成,實現了一個動作循環(huán)。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