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桿與多重垂直渦輪組合式混煉擠出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螺桿與多重垂直渦輪組合式混煉擠出裝置,其用于對各有機、無機材料及其填料的攪拌、混合、加工、磨壓和擠出的設備,屬于各類無機和有機材料的攪拌、加工、混煉、磨壓、粉碎和擠出成型裝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大量無機材料及一些有機材料如橡膠、塑料加工領域中,粉碎、加工、攪拌、混煉、磨壓、反應擠出及擠出成型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普通的螺桿機,不管單螺桿還是多螺桿,其對物料進行粉碎、剪切和磨壓的能力有限,尤其當物料進行強力磨碎時,此缺點更是突出。
[0003]為克服螺桿機的不足,也有部分機器采用葉片式結構達到混合和擠塑目的。授權公開號為“CN 202045847 U”的中國專利,其公開了“一種葉片擠出機”,其由進料單元、葉片塑化單元和擠出單元依次連接而成,該專利能使載荷達到較好的動態(tài)平衡,并且能保證葉片有良好的自潤滑,減少磨損,提高耐磨性。該專利盡管增強了混合及自潤滑能力,但綜合加工能力沒得到根本性改善。
[0004]公告號為CN 101890799 B的中國專利,名稱為“組合葉輪磨盤式擠出塑化方法與裝置”采用了一種將多個固定葉輪磨盤與旋轉葉輪磨盤交錯疊合在一起的結構,使得物料在通過多重交錯的磨盤縫隙和葉片過料通道時,被逐級的混合、破碎、研磨和軟化,提高了塑化質量,但其輸送能力不強,且此種結構太過復雜,制造和使用成本都太高。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螺桿與多重垂直渦輪組合式混煉擠出裝置,其混合、攪拌、擠壓、粉碎、塑化及混煉能力強,能顯著優(yōu)化加工過程,提高物料的混合、攪拌、粉碎、塑化、混煉和擠出質量產量。
[000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其是一種螺桿與多重垂直渦輪組合式混煉擠出裝置,包括機筒、第一向心推力軸承組、機體、第二向心推力軸承組、第一推力軸承、第二推力軸承、第一輸出齒輪、第二輸出齒輪、第一電機、傳動機構、過渡齒輪、第一齒輪、料斗、第一螺栓組、第一盤、第二螺栓組、第二盤、第二齒輪、大蓋板、第二電機、電熱圈、擠出機頭;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渦輪、第二渦輪和錐形螺桿;
所述機筒包括垂直安裝筒及水平錐形機筒,所述垂直安裝筒的底部環(huán)形空間與水平錐形機筒的入料口相聯(lián)通;所述錐形螺桿安裝在水平錐形機筒內并可轉動,所述擠出機頭安裝在水平錐形機筒的輸出端并聯(lián)通,第二電機帶動錐形螺桿轉動;
所述第一渦輪通過第一向心推力軸承組及第一推力軸承安裝定位,第一渦輪通過第一螺栓組與第一盤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一渦輪、第一向心推力軸承組和第一推力軸承位于第二渦輪的中心孔內,在第一渦輪的下端面上設有第一渦輪葉片組及第一渦輪槽組;
所述第二渦輪通過機體、第二向心推力軸承組及第二推力軸承安裝定位,第二渦輪通過第二螺栓組與第二盤固定連接在一起,在第二渦輪的下端面上設有第二渦輪葉片組及第二渦輪槽組;
所述垂直安裝筒套裝在第一渦輪及第二渦輪的下端面上,垂直安裝筒、第一渦輪及第二渦輪均同軸且軸線垂直布置;垂直安裝筒的底面與第一渦輪葉片組及第二渦輪葉片組下端面配合,大蓋板蓋在垂直安裝筒上端的開口處;
所述料斗安裝在第一盤上,料斗的出料口與第一渦輪的中心孔聯(lián)通,從軸心向外圓,第一渦輪的中心孔、第一渦輪槽組、第二渦輪槽組依次聯(lián)通,然后再聯(lián)通水平錐形機筒,再通過錐形螺桿聯(lián)通擠出機頭的輸出孔;
所述第一電機通過傳動機構、第二輸出齒輪、過渡齒輪及第一齒輪帶動第一盤和第一渦輪轉動;傳動機構通過第一輸出齒輪、第二齒輪帶動第二盤及第二渦輪轉動;
所述第一渦輪葉片組、第一渦輪槽組、第二渦輪葉片組和第二渦輪槽組可根據實際需要設計成不同形狀和不同角度。
[0007]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yōu)點:
1.采用渦輪葉片槽結構與普通錐形螺桿相結合,充分發(fā)揮不同結構部件的優(yōu)勢,既具有渦輪葉片混合、攪拌、混煉能力強的優(yōu)勢,又能發(fā)揮水平錐形螺桿擠壓、粉碎和輸送能力強的優(yōu)勢。
[0008]2.在多重渦輪葉片結構中,物料不斷經過不同旋向渦輪葉片槽以及水平錐形螺桿的螺槽組,使物料在受到混合、攪拌、剪切、磨壓時,能在不斷變換的物料通道中逐級被混合、擠壓、剪切、融合、混煉和塑化,既能增強混合、攪拌、研磨質量和效率,也能增加物料間的混合、傳質傳熱,改善加工過程,提高制品質量。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A-A剖視圖;
圖3是圖1中B-B斷面圖;
圖4是本發(fā)明機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第一渦輪立體圖;
圖6是本發(fā)明第一渦輪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第二渦輪的立體圖;
圖8是本發(fā)明第二渦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第一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fā)明第二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fā)明錐形螺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fā)明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互相結合。
[0011]在本發(fā)明描述中,術語“上”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而不是要求本發(fā)明必須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術語“第一”、“第二”及“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12]如圖1至11所示,其是一種螺桿與多重垂直渦輪組合式混煉擠出裝置,包括機筒
1、第一向心推力軸承組2、第一渦輪3、第二渦輪4、機體5、第二向心推力軸承組6、第一推力軸承7、第二推力軸承8、第一輸出齒輪9、第二輸出齒輪10、第一電機11、傳動機構12、過渡齒輪13、第一齒輪14、料斗15、第一螺栓組16、第一盤17、第二螺栓組18、第二盤19、第二齒輪20、大蓋板21、第二電機22、錐形螺桿24、電熱圈25、擠出機頭26 ;
所述機筒1包括垂直安裝筒101及水平錐形機筒102,所述垂直安裝筒101的底部環(huán)形空間與水平錐形機筒102的入料口相聯(lián)通;所述錐形螺桿24安裝在水平錐形機筒102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