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燃氣蒸汽發(fā)生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鍋爐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燃油燃氣蒸汽發(fā)生器。
【背景技術】
[0002]—個或一個以上的物質在一定空間里在極短的時間內急速燃燒,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迅速膨脹,就會引起爆炸。
[0003]即爆炸是一種極為迅速的物理或化學的能量釋放過程。在此過程中,空間內的物質以極快的速度把其內部所含有的能量釋放出來,轉變?yōu)闄C械功、光和熱等能量形態(tài)。
[0004]機械功、光和熱等能量形態(tài)。
[0005]眾所周知,目前的鍋爐以燃煤為主。由于煤燃燒對環(huán)境的污染比較嚴重。在大氣環(huán)境污染日益加劇的壓力下,人們開始用相對比較清潔的燃油燃氣替代煤作燃料。在目前燃油、燃氣鍋爐中,大家都知道是在常壓下的空間燃燒,只有效利用了上述三種能量釋放形式中的其中一種熱能。而其中的機械能和光能就浪費掉了,而浪費掉的機械能讓我們想到了發(fā)動機。
[0006]眾所周知,目前活塞連桿曲軸內燃機的做功循環(huán)。在壓縮行程中,活塞把常壓空氣壓縮至燃燒室,形成密閉高壓空間,在此空間高壓空氣與燃料充分混合,在瞬間全部燃燒,這就形成了爆炸的條件,也就是說曲軸連桿內燃機的燃燒室是人為的爆炸式燃燒的可控空間。
[0007]其中活塞連桿所在的運動就是爆炸燃燒所產生的機械能,這樣一來就找到了燃油燃氣鍋爐最合理的燃燒空間,既利用了熱能又利用了機械能。
[0008]因此如何利用燃料燃燒產生的機械能、熱能、光能是鍋爐技術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9]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之缺陷,本發(fā)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燃油燃氣蒸汽發(fā)生器,有效的解決了傳統(tǒng)的燃油燃氣鍋爐運行過程中只利用了熱能等問題。
[0010]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內燃機,內燃機的氣缸壁內設有第一螺旋管,內燃機的缸體設有第二螺旋管,內燃機連接有集熱器,集熱器置于內燃機的排氣口,集熱器內設有第三螺旋管和第四螺旋管,集熱器連接有電加熱增溫器,電加熱增溫器內設有第五螺旋管,第一螺旋管經導管連接高壓直流給水栗,第一螺旋管經導管連通第二螺旋管,第二螺旋管經導管連通第三螺旋管,第三螺旋管經導管連通第四螺旋管,高壓直流給水栗經導管連通第四螺旋管,第三螺旋管經導管連通第五螺旋管,內燃機曲軸的一端連接有發(fā)電機,發(fā)電機經導線連接電加熱增溫器,內燃機曲軸的另一端連接高壓直流給水栗,電加熱增溫器上設有蒸汽出口,高壓直流給水栗上設有進水口。
[0011]本發(fā)明結構巧妙,提供了一種燃油燃氣蒸汽發(fā)生器,能夠充分利用燃燒所產生的熱能和機械能兩種能量形式,避免了燃燒所產生的機械能的浪費。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4]由圖1給出,本發(fā)明包括內燃機1,內燃機I的氣缸壁11內設有第一螺旋管14,內燃機I的缸體12設有第二螺旋管15,內燃機I連接有集熱器2,集熱器2置于內燃機I的排氣口,集熱器2內設有第三螺旋管16和第四螺旋管17,集熱器2連接有電加熱增溫器5,電加熱增溫器5內設有第五螺旋管18,第一螺旋管14經導管連接高壓直流給水栗3,第一螺旋管14經導管連通第二螺旋管15,第二螺旋管15經導管連通第三螺旋管16,第三螺旋管16經導管連通第四螺旋管17,高壓直流給水栗3經導管連通第四螺旋管17,第三螺旋管16經導管連通第五螺旋管18,內燃機I曲軸13的一端連接有發(fā)電機6,發(fā)電機6經導線連接電加熱增溫器5,內燃機I曲軸13的另一端連接高壓直流給水栗3,電加熱增溫器5上設有蒸汽出口 7,高壓直流給水栗3上設有進水口 4。
[0015]所述的電加熱增溫器5內的第五螺旋管18經導管連通集熱器2內的第三螺旋管16。
[0016]所述的集熱器2連接有消聲器21。
[0017]所述的高壓直流給水栗3連接有穩(wěn)壓器8,穩(wěn)壓器8與第一螺旋管14連通,同時,穩(wěn)壓器8連通第四螺旋管17。
[0018]所述的穩(wěn)壓器8上設有溫度控制電磁閥9,內燃機I氣缸壁22上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器91,內燃機I缸體12上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92,第一溫度傳感器91和第二溫度傳感器92與溫度控制電磁閥連接9。
[0019]所述的電加熱增溫器5上設有第三溫度傳感器10,第三溫度傳感器10與溫度控制電磁閥9連接。
[0020]所述的氣缸壁11上設有保溫層19。
[0021]本發(fā)明使用時,
本發(fā)明的核心在于提供了一種燃油燃氣蒸汽發(fā)生器,能夠如何充分利用燃燒所產生的熱能和機械能兩種能量形式,避免了燃燒所產生的熱能的浪費。
[0022]為了使本領域(鍋爐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范圍。
[0023]本發(fā)明提供的燃油燃氣蒸汽發(fā)生器,包括內燃機1,設置在內燃機I排氣口的集熱器2 ;其中內燃機I的氣缸壁11上設置有第一螺旋管14 ;內燃機I的缸體12上設置有第二螺旋管15 ;集熱器2上設置有第三螺旋管16和第四螺旋管17 ;還包括高壓直流給水栗3 ;該高壓直流給水栗3與穩(wěn)壓器8相連通,穩(wěn)壓器8與第一螺旋管14相連通,第一螺旋管14與第二螺旋管15相連通,第二螺旋管15與第三螺旋管16相連通,內燃機I燃燒工作后的高溫氣體從缸體的排氣口進入集熱器2,消聲器21用來降低噪音,上述高壓直流給水栗3出的高壓水通過穩(wěn)壓器8依次進入第一螺旋管14、第二螺旋管15和第三螺旋管16吸收內燃機I燃燒運行時產生的熱能變成高溫高壓的水蒸氣,具體地高壓水從流經第一螺旋管14和第二螺旋管15后,由于吸收了內燃機I做功產生的熱能,從第二螺旋管15流經的高壓水的溫度基本達到100度,再流經集熱器2內的第三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