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蒸汽發(fā)生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蒸汽發(fā)生器,包括加熱體以及設于加熱體內的蒸汽管道,還包括散熱通水管,所述加熱體的外部設有保溫層,所述散熱通水管設于所述保溫層的內部或者設于所述保溫層的外部,散熱通水管的進水口與外部水源連通,散熱通水管的出水口與蒸汽管道的入水口連通。本實用新型在保溫層的內部或者外部設置有散熱通水管,散熱通水管用于吸收加熱體外部多余的熱量,防止加熱體附近元器件及電路因溫度過高而燒壞,另外,散熱通水管內部的水吸收到由加熱體外部發(fā)出的多余熱量后又被送到蒸汽管道內部,實現了熱能的再次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專利說明】
一種蒸汽發(fā)生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蒸煮電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蒸汽發(fā)生器。
【背景技術】
[0002]針對目前市場上現有的蒸煮爐都是先將水加熱,水在高溫時變成蒸汽,再利用蒸汽來蒸煮食物,加熱一鍋水要浪費很多的能源及時間,因此有人提出了一種一體式電熱蒸汽鍋,即將水注入蒸汽發(fā)生器的管道中,水在管道中進行加熱直接產生蒸汽,此設計節(jié)約了能源和時間,然而該蒸汽發(fā)生器在工作過程中需要產生高溫,發(fā)熱體長時間工作,雖然有保溫層作為隔熱保護,但是不能完全限制熱量不往外擴散,當余熱散發(fā)達到一定的溫度又無法排出機體外部時,機體內部的電路及控制元件容易受到高溫而損壞,甚至燒壞塑料底殼,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能源利用率高并且防止蒸汽發(fā)生器外部與機體內部溫度過高的新型蒸汽發(fā)生器。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蒸汽發(fā)生器,提高能源利用率,并且能夠防止蒸汽發(fā)生器外部與機體內部溫度過高。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蒸汽發(fā)生器,包括加熱體以及設于加熱體內的蒸汽管道,還包括散熱通水管,所述加熱體的外部設有保溫層,所述散熱通水管設于所述保溫層的內部或者設于所述保溫層的外部,散熱通水管的進水口與外部水源連通,散熱通水管的出水口與蒸汽管道的入水口連通。
[0005]優(yōu)選的,所述保溫層包裹所述加熱體的底部外表面、外側面和上表面。
[0006]優(yōu)選的,所述散熱通水管設于保溫層內部時,所述散熱通水管與加熱體緊貼,所述散熱通水管呈螺旋狀設于加熱體的底部外表面和至少部分外側面。
[0007]優(yōu)選的,所述散熱通水管設于保溫層內部時,所述散熱通水管與加熱體之間通過保溫層隔離,所述散熱通水管包括一體式設置的第一通水管和第二通水管,所述第一通水管呈水平螺旋狀設于加熱體底部,所述第二通水管圍繞加熱體螺旋設置。
[0008]優(yōu)選的,所述散熱通水管設于保溫層的外部時,所述散熱通水管呈螺旋狀設于保溫層的底部外表面和至少部分外側面。
[0009]優(yōu)選的,所述保溫層包裹所述加熱體的外側面。
[0010]優(yōu)選的,所述散熱通水管設于保溫層內部時,所述散熱通水管呈螺旋狀緊貼加熱體的外側壁,或者,所述散熱通水管與加熱體之間通過保溫層隔離,所述散熱通水管圍繞加熱體螺旋設置。
[0011]優(yōu)選的,所述散熱通水管設于保溫層外部時,所述散熱通水管呈螺旋狀設于保溫層的外側面。
[0012]優(yōu)選的,所述散熱通水管為食用級不銹鋼管。
[0013]優(yōu)選的,所述蒸汽管道包括管道彎曲設置的管道本體以及分別設于管道本體兩端的管道入口和管道出口,所述散熱通水管的出水口與管道入口連通,所述管道出口噴出蒸汽。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通過在加熱體的外部設置保溫層,通過保溫層減少加熱體的熱量向外散失,提尚熱能利用率;
[0016]2、在保溫層的內部或者外部設置有散熱通水管,由于散熱通水管的進水口與外部水源連通,外部水源相對保溫層的溫度相對較低,散熱通水管以及其內的流動水會吸收保溫層多余的熱量,可以有效防止蒸汽發(fā)生器外部與機體內部之間的元器件及電路因溫度過高而燒壞;
[0017]3、散熱通水管內部的水吸收到從保溫層發(fā)出的多余熱量后又送到蒸汽管道內部,實現了熱量的再次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蒸汽發(fā)生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一中散熱通水管設于保溫層內部的剖面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一中散熱通水管設于保溫層外部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2]如附圖1至3所示,一種蒸汽發(fā)生器,包括加熱體I以及設于加熱體I內的蒸汽管道2,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蒸汽發(fā)生器還包括散熱通水管3,所述加熱體I的外部設有保溫層4,所述散熱通水管3設于所述保溫層4的內部或者設于所述保溫層4的外部,散熱通水管3的進水口與外部水源連通,散熱通水管3的出水口 30與蒸汽管道2的入水口連通。所述保溫層4設于所述加熱體I的外部用于減少加熱體I與外部的熱量交換。
[0023]所述加熱體I用來產生熱量,可以是電熱絲,電熱棒或其他加熱裝置,其中心區(qū)域還設置有一個空腔,用于容納所述蒸汽管道2,其頂部還設置有一個通孔。
[0024]所述蒸汽管道2優(yōu)選由耐高溫金屬管道制成,通常用食用級不銹鋼管,所述蒸汽管道設于所述加熱體I內部,所述蒸汽管道2包括彎曲設置的管道本體23以及分別設于管道本體23兩端的管道入口 21和管道出口 22,所述蒸汽管道2的入水口設于管道入口 21,所述散熱通水管3的出水口與所述管道入口 21相連通,所述管道出口 22穿過所述加熱體I的通孔到達所述加熱體I的外部,管道出口 22用于噴出蒸汽,所述加熱體I的頂部設置有與所述管道出口 22及加熱體I頂部相匹配的蒸鍋。管道本體23內部可以容納水或其他可以產生蒸汽的液體。將散熱通水管3設置成彎曲狀,可以增加水行走路徑的長度,充分吸收加熱體散發(fā)到外部的熱量,提尚能源的利用率。
[0025]所述散熱通水管3為高導熱金屬管,優(yōu)選為食用級不銹鋼管,高導熱金屬管可以提高熱量傳遞的效率,實現快速散熱,并且傳遞至散熱通水管3內的新鮮水,實現間接加熱新鮮水的目的。
[0026]本實用新型的保溫層設于加熱體的外表面,其可以有多種實施方式,保溫層4可以包裹加熱體I的底部外表面、外側面和上表面,也可以是只包裹加熱體的外側面,或者只包裹加熱體的底部和外側面,最優(yōu)選方案為保溫層4包裹加熱體I的底部外表面、外側面和上表面,以下對前兩種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0027]實施方式一
[0028]所述保溫層4包裹所述加熱體I的底部外表面、外側面和上表面,即保溫層4包裹了加熱體I處于出氣孔之外的整個外表面,附圖2以及附圖3中顯示的是保溫層4包裹所述加熱體I的底部外表面、外側面和上表面。以下結合散熱通水管3的兩種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0029]當所述散熱通水管3設于保溫層4內部時,散熱通水管3和加熱體I可以緊貼設置或者通過保溫層4隔開設置。
[0030]所述散熱通水管3與加熱體I之間通過保溫層隔離,此時,所述散熱通水管3包括一體式設置的第一通水管31和第二通水管32,所述第一通水管31呈水平螺旋狀設于加熱體I底部,所述第二通水管32圍繞加熱體螺旋設置,附圖2中顯示的為此方式;或者,所述散熱通水管4與加熱體I緊貼,所述散熱通水管3呈螺旋狀設于加熱體I的底部外表面和至少部分外側面。
[0031]當所述散熱通水管3設于保溫層4的外部時,所述散熱通水管3呈螺旋狀設于保溫層4的底部外表面和至少部分外側面,附圖3中顯示的為此方式。
[0032]散熱通水管3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彎曲排列方式,散熱通水管3采用螺旋狀結構時,其分布比較均勻,吸熱效果好,并且可以增加與保溫層4的接觸面積,提高其吸熱的效率,同時散熱通水管3被多余熱量加熱的體積以及時間均提高,有效提高了熱量的利用率。
[0033]實施方式二
[0034]所述保溫層4設于所述加熱體I的外側面,以下結合散熱通水管3的兩種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0035]當所述散熱通水管3設于保溫層4內部時,所述散熱通水管3與加熱體I之間通過保溫層4隔離,所述散熱通水管3圍繞加熱體I螺旋設置;或者,所述散熱通水管3呈螺旋狀緊貼加熱體I的外側壁。
[0036]當所述散熱通水管3設于保溫層4外部時,所述散熱通水管3呈螺旋狀設于保溫層4的外側面。
[0037]散熱通水管3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彎曲排列方式,散熱通水管3采用螺旋狀結構時,其分布比較均勻,吸熱效果好,并且可以增加與保溫層4的接觸面積,提高其吸熱的效率,同時散熱通水管3被多余熱量加熱的體積以及時間均提高,有效提高了熱量的利用率。
[0038]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蒸汽發(fā)生器工作時,外部水管從所述散熱通水管3的入水口注入新鮮水,新鮮水沿著散熱通水管3流動,最后由散熱通水管3的出水口流出進入到蒸汽管道2的管道入口 21,此時,進入到蒸汽管道2的水是經過初步加熱的水,水源經過管道本體23時通過加熱體I進一步加熱并最后由蒸汽管道2的管道出口 22噴出蒸汽,并到達需要蒸煮的蒸鍋內部。
[0039]傳統(tǒng)的蒸汽發(fā)生器進行長時間工作后,加熱體產生的熱量難免會穿過保溫層到達保溫層外部,燒壞蒸汽發(fā)生器外部周邊的元器件和電路,本實用新型在保溫層4的內部或外部設置有散熱通水管3,從加熱體I散發(fā)出來的熱量穿過保溫層4后被散熱通水管3吸收,防止了蒸汽發(fā)生器外部周邊的元器件及電路因溫度過高而燒壞,另外,散熱通水管3內部的水吸收到由保溫層4發(fā)出的多余熱量后又送到蒸汽管道2內部,實現了熱量的再次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0040]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蒸汽發(fā)生器,包括加熱體以及設于加熱體內的蒸汽管道,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散熱通水管,所述加熱體的外部設有保溫層,所述散熱通水管設于所述保溫層的內部或者設于所述保溫層的外部,散熱通水管的進水口與外部水源連通,散熱通水管的出水口與蒸汽管道的入水口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層包裹所述加熱體的底部外表面、外側面和上表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通水管設于保溫層內部時,所述散熱通水管與加熱體緊貼,所述散熱通水管呈螺旋狀設于加熱體的底部外表面和至少部分外側面。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通水管設于保溫層內部時,所述散熱通水管與加熱體之間通過保溫層隔離,所述散熱通水管包括一體式設置的第一通水管和第二通水管,所述第一通水管呈水平螺旋狀設于加熱體底部,所述第二通水管圍繞加熱體螺旋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通水管設于保溫層的外部時,所述散熱通水管呈螺旋狀設于保溫層的底部外表面和至少部分外側面。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層包裹所述加熱體的外側面。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通水管設于保溫層內部時,所述散熱通水管呈螺旋狀緊貼加熱體的外側壁,或者,所述散熱通水管與加熱體之間通過保溫層隔離,所述散熱通水管圍繞加熱體螺旋設置。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通水管設于保溫層外部時,所述散熱通水管呈螺旋狀設于保溫層的外側面。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蒸汽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通水管為食用級不銹鋼管。10.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蒸汽發(fā)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道包括管道彎曲設置的管道本體以及分別設于管道本體兩端的管道入口和管道出口,所述散熱通水管的出水口與管道入口連通,所述管道出口噴出蒸汽。
【文檔編號】F22B1/28GK205640850SQ201620487583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6日
【發(fā)明人】盧慶云, 何錫歡
【申請人】廣東力新熱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