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交換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熱交換裝置,特別是用于由液體作為致冷劑的汽車空調設備中,該制冷劑的至少一個成分為二氧化碳。
這種熱交換裝置可用來冷卻或冷凝致冷劑。
以下根據一個汽車空調設備例子對本發(fā)明和本發(fā)明的基本技術問題進行說明,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發(fā)明所依據的熱交換裝置也適合于其它領域。
另外,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生產該熱交換裝置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下的汽車空調設備已為人所知,該空調設備應用一種致冷劑來冷卻汽車車廂內的空氣。該致冷劑含氯氟烴。利用這種致冷劑的空調設備缺點明顯,可導致汽車發(fā)動機燃油消耗顯著增加。此外,該傳統(tǒng)致冷劑還極有可能導致溫室效應,使用這種致冷劑會加重溫室效應的破壞性?;谶@個原因,最近常采用二氧化碳致冷劑,跟上述的致冷劑相比,二氧化碳致冷劑可明顯降低溫室效應。另外二氧化碳是天然氣體,對大氣中的臭氧不造成損害,利用二氧化碳致冷劑還能夠降低汽車的燃油消耗。
在應用二氧化碳作為致冷劑時,它所產生的壓力范圍相當高,最高可達130bar。這就增加了空調設備中各部件所承受的壓力負荷,這就必須提高它們的穩(wěn)定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任務是提供一種相關技術情況得到改善的熱交換裝置。
按照本發(fā)明,根據獨立權利要求1的內容解決發(fā)明任務,而其它實施例則反映在從屬權利要求中。
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中,有一種熱交換裝置,特別是用于由液體作為致冷劑的汽車空調設備中,該液體至少由一組氣體中的一種氣體和液體構成,該組氣體包括尤其是二氧化碳、氮氣、氧氣、空氣、氨氣、和碳氫化合物,尤其是甲烷、丙烷、n-丁烷;該液體尤其包括水,流體、鹽水等;該裝置還設有一個輸入管和一個輸出管,以供該液體輸入和輸出該裝置。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中,二氧化碳作為致冷劑,該物質的化學和物理性能之一就是不可燃性。
另外,按照本發(fā)明,該熱交換裝置至少擁有兩個熱交換組件,每個熱交換組件至少設有一個分流室和一個集流室,及至少一個通流管,液體能夠通過通流管在該分流室和集流室之間流動。
另外,各熱交換組件至少設有一個分隔件,至少將一個分流和集流室分成兩部分。
同時,該熱交換裝置設有一個流體連接器,與熱交換組件相互連接,使致冷劑能在熱交換組件之間流動,其中流體橫截面,更確切地說流體連接器前面和后面的流體橫截面按一個給定的比例相互容置,該比例尤其根據該流體連接器調整。
在一個改進的實施方式中,通流管至少設有一個第一端流體連接段,通過它液體流進或流出該通流管。
此外,通流管設有一個第二端流體連接段,通過它液體流出或流進該通流管。該第一端流體連接段和第二端流體連接段之間通過至少一個管段流體連接。
在本發(fā)明中“流體連接”的概念可以理解為液體能夠在兩個流體連接段內流動。
此外,另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是上述管段至少有一個直線段,而且優(yōu)選按總的直線走向,該管段在靠近直線段處有一個或若干扭轉段。
在一個首選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端和第二端流體連接段至少一個端部被扭轉至少一次。其中“扭轉”的概念可以這樣理解結構元件沿著長度方向按一個給定的角度轉動或扭轉。其中間軸可以偏移。
在一個首選的實施方式中通流管至少作為熱交換裝置的構件,首先用于氣態(tài)介質如空氣的環(huán)流。
本發(fā)明上述的集流室可理解為一種適于集流至少一種,首選多種組份的被輸送介質的裝置。而分流室用以分流被導流的液體到達至少一個,優(yōu)選若干個裝置或通流管上。
一個首選的實施方式是通流管至少有一個,首選若干流體通道,以輸送致冷劑并優(yōu)選流體通道是扁管形橫截面。
根據本發(fā)明扁管形橫截面,可理解為該橫截面基本上是一個長方形或橢圓形,其中長方形的長邊大于短邊,橢圓形的長半軸大于短半軸。
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是,橫截面?zhèn)让娴牧黧w通道被倒圓。
此外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是,設有若干熱交換組件,各熱交換組件與流體連接器相連。優(yōu)選該若干熱交換組件各由該流體連接器成對連接。
尤其是優(yōu)選熱交換組件總數為n,而流體連接器總數為n-1,也可以在各熱交換組件之間設置若干流體連接器。
又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是,致冷劑的輸入管和輸出管布置在兩個不同的分流室或集流室上。
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是,致冷劑的輸入管和輸出管沿著分流室和集流室的縱向布置延伸并安裝在其上。
又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是,設有一個框架,該框架與各熱交換組件相互間形成壓合連接、形狀配合連接和/或材料配合連接。
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是,該分流和/或集流室設有定位裝置或通流管,其中該定位裝置的內部橫截面基本上與通流管的外部橫截面相配合。首選通流管的外部橫截面比定位裝置的內部橫截面小,以便該通流管,最好若干通流管插入各定位裝置或穿過該定位裝置。定位裝置可以制成套管形式,以便該通流管穿過該定位裝置并插入該集流和/或分流室。該定位裝置內可同時容置若干扁管。
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是,該定位裝置基本上是一個矩形或橢圓形,該矩形或橢圓形的定位裝置的長邊跟分流裝置和集流裝置的縱向按一個確定的角度布置。
該分流裝置和/或集流裝置的縱向可理解為一個分流/集流室基本上沿其延伸的方向。
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是,該上述確定的角度是指與分流/集流室縱向之間的夾角,在0到90度之間,優(yōu)選0到45度之間,首選0到10度之間,該定位裝置相對于縱向反時針轉一個正的角度。
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是,若干通流管基本上相互平行布置,即各通流管的扁平部分基本上與其余的通流管扁平部分保持平行。另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是,在通流管之間設置有冷卻翅片,有益于該熱交換組件與空氣的熱交換。
首選在各通流管之間布置冷卻翅片、焊片或薄片等熱交換件。
在又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流體連接器相對分流或集流室的縱向按一個預定的角度布置。該預定的角度在0至90度之間,優(yōu)選0至45度之間,且首選30度左右。
通過運用分隔件和流體連接器使致冷劑不能立即延伸至熱交換裝置的總長,而是節(jié)段式的或一段接著一段的流過各通流管,以下詳細描述。
在一個優(yōu)選的有益實施方式中,分隔件和流體連接器可以這樣布置,首先是氣流流過第一輸出段,然后流過第二輸出段,然后是氣流流過第一輸入段接著流過第二輸入段。也可以選擇輸出氣流段和輸入氣流段都允許致冷劑流過。
這種實施方式尤其有利,當液體溫度在流動路線中發(fā)生變化(溫度變化過程)時,同時在氣體冷卻器中,用一種處于超臨界范圍的液體(CO2)進行致冷,液體溫度沿著流路降低。通過連接輸入管到熱交換組件上的氣流輸出部分和連接輸出管到熱交換組件上的氣流輸入部分,可以保證在液體的總的流路中——從輸入到輸出——由熱交換組件導流的液體和導流的氣流之間存在一個可產生最佳驅動的溫度差異。此外,通過該布置,所有管的輸出端直接與冷卻氣流相連。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可以在各分流和集流室內插放若干分隔件以產生更多上述隔開段。而且用這種方法,致冷劑時常通過連接被交叉輸送。此外也可在兩個熱交換組件之間設置若干流體連接器,以便致冷劑可經常在各熱交換組件之間輸入或輸出。
在另一優(yōu)先實施方式中,該接通裝置至少由一組材料中的一種物質制成。包括金屬尤其是鋁、錳、硅、鎂、鐵、黃銅、銅、鋅、錫、鈦、鉻、鉬、釩以及合金,尤其是鋁合金摻有硅或鎂的成分,硅成分在0至0.7%之間和鎂成分在0.1至1%之間,優(yōu)選0至0.5%之間和首選0.1%至0.4%之間,優(yōu)選德國材料牌號EN-AW 3003、EN-AW 3102、EN-AW 6060和EN-AW 1100,塑料、纖維加強材料、復合材料等。
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設有若干熱交換組件,相互之間進行隔熱。
隔熱可以理解為一種情況防止所參與的組件之間,例如兩個完整的或至少遠離的熱交換組件之間發(fā)生熱傳遞。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可以這樣實施熱交換組件之間的隔熱分流和集流室相互隔開,且在該室之間形成空氣縫隙。
在又一實施方式中,熱交換組件借助一個框架保持隔開,可以在熱交換組件之間設置一個搭橋狀連接,以保持該間隔。
在又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在熱交換組件之間安裝一材料,用以對分流室和集流室之間隔熱而且分流室及集流室借助此零件相互間進行材料配合連接。
此外,本發(fā)明對一種熱交換裝置進行調整,該熱交換裝置尤其是用于汽車空調設備,該空調設備帶有氣流路線、氣流控制元件,至少一個氣流輸送裝置和一個腔室,該腔室可供容置至少一個上述熱交換裝置且在其內部安裝一個這樣的換熱裝置。
本發(fā)明首先是對一種熱交換裝置的調整,尤其用于汽車空調設備,該汽車空調設備至少有一個蒸發(fā)器,一個壓縮機,一個膨脹閥,一個集流器和至少一個熱交換裝置。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熱交換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所依據裝置的通流管示意圖;圖3為熱交換裝置的單面流體連接段示意圖;圖4為上述熱交換裝置中的集流室和分流室示意圖;圖4a為沿圖4中A-A線的剖面圖;圖5為圖1的側視圖;
圖6為圖5中的熱交換裝置流向示意圖;圖7為一個本發(fā)明所依據的通流管透視圖;圖7a為對圖7的流體連接器的另一示意圖;圖7b為對圖7的流體連接器的又一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表示的是一個根據本發(fā)明的熱交換裝置。該裝置設有一個輸入管1和一個輸出管2,輸入管1接入分流或集流室4b上,以與該室流體連接。分流或集流室可理解為一個基本上按縱向形成的狹長容積元件,該容積元件能夠延伸超過本裝置的總長l,當設有分隔件時,其長度也可以縮短。圖號7表示的是一個液體能夠流過的通流管。首選在該熱交換裝置中布置若干這樣的通流管7、7’、7”,在各通流管之間設置有冷卻翅片10。
流過該裝置或環(huán)流該裝置的空氣的主要方向基本上垂直于液體流體表面,在圖1中如箭頭p所示。
冷卻翅片首先(圖中未示)設有鰓片,有助于熱交換裝置形成湍流。冷卻翅片的密度是每分米10至150個翅片。優(yōu)選每分米45至100個翅片而且尤其首選每分米50至95個翅片。
鰓片長是1毫米至20毫米,優(yōu)選2毫米至15毫米之間,而且尤其首選3.5毫米至12毫米。鰓片(端口)寬在0.05毫米至0.5毫米之間,優(yōu)選0.1毫米至0.4毫米之間,而且首選0.2毫米至0.3毫米。
圖中分流或集流室4b,分流或集流室5b以及單個或若干這樣的分流室和集流室每兩個通過通流管7相連成一個熱交換組件。如圖所示兩個熱交換組件,分別有自己的冷卻翅片或有一個共同的冷卻翅片。
圖號11表示一個框架,它與集流室和/或分流室至少形狀配合連接,壓合連接和/或材料配合連接。圖號13表示一個通流管,將兩個分流或集流室流體連接。
(本發(fā)明的等高理解為,輸入管和輸出管沿一個確定的方向,基本上按等高h布置。等高基本上可以理解為,在相等的高度上,輸入管和輸出管沿h方向的間距比該裝置的高度h要小。優(yōu)選小于裝置高度h的一半,而且首選小于裝置長度的1/10。)分流或集流室4b和5b通過至少一個,優(yōu)選若干個通流管7相互流體連接。該通流管基本上有一個或若干扁管狀橫截面的流體通道以輸送致冷劑。每個流體通道的橫截面呈圓形或橢圓形。
各流體通道的高度在0.2mm至3mm之間,優(yōu)選0.5mm至2mm之間而且首選0.6mm至1.8mm之間。
水力直徑在0.1mm至3mm之間,優(yōu)選0.4mm至2mm之間而且首選0.6mm至1.8mm之間。
在圖1中沿1方向布置的各通流管的間距在2mm至30mm之間,優(yōu)選4mm至20mm之間而且首選6mm至14mm之間。
圖2表示本發(fā)明的熱交換裝置的通流管示意圖。
圖號23、23’表示第一端流體連接段和第二端流體連接段,圖號26表示通流管的一個管段。從圖中可以看到,該第一端和第二端流體連接段23、23’各被扭曲一次,圖示該扭曲角度大約為90度,原則上可以沿兩個方向扭轉0至90度,圖3中該流體連接段沿同一方向扭曲。
該扭轉可在兩個不同方向進行。
通流管的寬b在4mm至20mm之間,優(yōu)選5mm至12mm之間而且首選6mm至9mm之間。該通流管的厚度d在1mm至3mm之間,優(yōu)選1.2mm至2.2mm之間而且首選1.5mm至2mm之間。
圖3表示通流管7在流體連接段23的一個端部圖示。在該圖中該通流管設有若干流體通道27。
此外圖3所示扭轉,此處所示的例子是在正Z軸方向,按逆時針對通流管扭轉大約90度,也可扭轉該角度β-90度。通過該定義,圖中表示的流體連接段的端部23和23’有一個角度為90度的扭轉角和用一個負扭轉角表示的,即-90度的扭轉角。
圖4表示一個分流室或集流室截面的示意圖。該分流室或集流室設有若干定位裝置31或31’。該定位裝置用于容置通流管7或使通流管7穿過。該定位裝置的內部直徑基本上與通流管7的末端外部橫截面相配合而且優(yōu)選略大于該橫截面直徑。在生產中,通流管的末段插進或貫穿該定位裝置31和31’。緊接著,定位裝置與通流管通過焊接、膠粘結或類似的液體密封相連接。
通流管與集流或分流室的定位裝置之間的連接有以下優(yōu)點,在用二氧化碳制冷時,其能夠耐受高壓約達到400bar,而且流路在這種高壓下仍保持氣密或液密。
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是通過流體連接段的末端扭轉來決定通流管插入集流或分流室的深度。也可將通流管插入該集流或分流室狹長壁上的管狀槽口。插入深度取決于加工過程,材料強度,給定的公差等。插入深度通常在1mm至25mm之間,優(yōu)選2mm至15mm之間且首選3mm至10mm之間。
各定位裝置31和31’沿容置或集流室的縱向l布置,該縱向通過虛線g標明,與縱向成小于10度的角,優(yōu)選與縱向成0度角即平行布置。該定位裝置與縱向按另一個小于90度的角布置。
圖4a表示圖4中沿線A-A的剖面圖。標號35、35’表示夾緊壁用來夾住流體連接段。標號31表示定位裝置,如以該剖視圖中的縫隙形式表示。從圖4a可以明確該流體連接段具有一個Ω形的橫截面。
圖5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的熱交換裝置側視圖,符號4a、4b表示組成兩個不同熱交換組件的集流或分流室。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是兩個集流或分流室不是直接接觸而是相互隔開的,通過圖號8表明,圖號1和2分別表示致冷劑的輸入管和輸出管,可以想象,該兩個熱交換組件可以使用公共的波形翅片。
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中,是通過搭橋狀的流體連接器13形成集流或分流室的流體連接。
搭橋狀可這樣理解,流體連接不只是發(fā)生在分流裝置或集流裝置內部,而是基本上同樣發(fā)生在外部,如圖5所示同樣發(fā)生在上部。
設置分隔件13a和13b,將分流或集流室4a和4b各分成兩個隔開的分室a和b或c和d。首先分室a的長度比分室c的短,和/或比分室d長或相等,分室b的長度優(yōu)選比分室c的小或相等,而分室d的長度優(yōu)選比分室b和/或c短。
可選擇流體連接器13能夠與分隔件13a和13b連接,并插入分流或集流室4a和4b所設置的切口中。分隔件在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與分流或集流室焊接或熱合或以其它液體密封方式進行連接。
圖7表示一個流體連接/分隔件組件的透視圖。圖號13a和13b表示該裝置中的分隔件。圖號41表示流體連接器開口。
圖7a和7b還表示圖7所示的流體連接/分隔件組件。
涉及圖5和圖6的有關該熱交換裝置的流路在以下進行詳細解釋說明。
致冷劑首先通過輸入管1進入分流或集流室4b的分室a,沿著分流或集流室4b的縱向l延伸到達分隔件13b。從此致冷劑通過圖中未示的通流管7、7’、7”…向下流,即垂直紙面朝里,由x表示。如圖6所示,該流向由在圖中右部分的指向下的箭頭表示。
在該下部的分流或集流室5b中不設置分隔件,以便致冷劑能夠沿總長延伸。在這種情況下,用該室的右部分作為集流室,左部分為分流室。圖6中的連續(xù)線表示分流或集流室5b。
從下面的分流和集流室5b左段流出的致冷劑通過通流管繼續(xù)向上,通過在圖6左側向上指的箭頭表示。致冷劑到達圖5中在b區(qū)域的片段,該流向在圖5中通過設置成點的符號表示。
從b分室流出的致冷劑通過流體連接器13進入分流和集流室4a中的c部分中。經通流管,致冷劑流進下面的分流和集流室5a(如圖6所示),即致冷劑在圖5中沿垂直于紙面流入,在圖5中用X符號表示,同樣在圖6中用向下指的帶箭頭線段表示。在下面的分流和集流室內致冷劑繼續(xù)沿著總長延伸并接著通過通流管流進分流和集流室4a內。致冷劑經此處從輸出管2流出該裝置。
通過這種結構,致冷劑基本上流過一個熱交換組件全部的通流管并接著基本上進入第二個熱交換組件的全部的通流管,此外,致冷劑基本上不同時流過一個熱交換組件的通流管,而是節(jié)段式的,該節(jié)段由分隔件確定,用這種方式環(huán)流,致冷劑能夠在通流管總的表面范圍達到一個同樣的冷卻效果。
另外可以布置若干個分隔件和/或若干個通流管,以實現該裝置或熱交換組件在若干個分隔段導通。更多流體連接器能為其提供多于兩個連續(xù)布置的熱交換組件。
權利要求
1.一種熱交換裝置,用于以一種液體作為致冷劑的汽車空調設備中,其特征在于該裝置至少設有一個供該液體輸入和輸出的輸入管(1)和輸出管(2);至少設有二個熱交換組件,其中每個熱交換組件至少設有一個分流或集流室(4a、5a、4b、5b),并且至少設有一個通流管(7),其中液體能夠流過位于至少兩個該分流或集流室(4a、5a、4b、5b)之間的該通流管(7),而且至少設有一個分隔件(13a),該裝置至少可將一個分流或集流室分隔成兩個分室;至少設有一個流體連接器(13),用以連接該熱交換組件,使得致冷劑在熱交換組件之間能夠相互流動,其中流體連接器前和后的流體橫截面采用一個給定的比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通流管(7)至少設有一個供致冷劑流出或流入的第一端流體連接段(23)以及至少一個供致冷劑流入或流出的第二端流體連接段(23’),并且該第一端流體連接段(23)和第二端流體連接段(23’)相互通過至少一個管段(26)流體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管段(26)至少設有一個直線段。
4.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管段(26)至少設有一個扭轉段。
5.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流體連接段(23、23’)設有一個扭轉段。
6.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通流管至少設有一個或若干個用以持續(xù)輸送致冷劑流體通道(27)。
7.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若干通流管(7),而且在兩個通流管(7)之間設置用于熱交換的包括冷卻翅片(10)的裝置。
8.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通流管(7)的橫截面是一個扁管形。
9.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熱交換組件首先由流體連接器(13)成對連接。
10.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熱交換組件總數為n且該流體連接器總數為n-1。
11.一種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其設置若干分隔件(13a、13b)而將分流或集流室分成若干分室。
12.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致冷劑的輸入管(1)和輸出管(2)布置在不同的分流或集流室(4a、4b)上。
13.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致冷劑的該輸入管(1)和輸出管(2)沿該分流或集流室(4a、4b)縱向延伸并布置在該分流或集流室(4a、4b)上。
14.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各熱交換組件尤其通過一個框架(11)相互間形成壓合連接、形狀配合連接和/或材料配合連接。
15.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第一端和/或第二端流體連接段(23、23’)按一個給定的角度扭轉。
16.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扭轉角度絕對值在10度和180度之間,優(yōu)選45度和135度之間,首選80度和100度之間。
17.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設有一個分流和集流室的定位裝置(31),其中該定位裝置(31)的內部橫截面基本上與通流管(7)的外部橫截面相配合。
18.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定位裝置(31)基本上為一個矩形,且該定位裝置(31)較長的邊相對該分流和集流室(4a、4b、5a、5b)的縱向按一個給定的角度布置。
19.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給定角度值在0度至90度之間,優(yōu)選0度至45度之間,且首選0度至10度之間。
20.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若干該通流管(7)基本上相互平行布置。
21.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通流管(7)至少由一組材料中的一種材料生產,該組材料包括金屬鋁、錳、硅、鎂、鐵、黃銅、銅、錫、鋅、鈦、鉻、鉬、釩并包括合金,德國材料牌號EN-AW 3003、EN-AW 3102、EN-AW 6060、EN-AW 1110,塑料、纖維增強塑料、復合材料。
22.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設有若干或二個相互隔熱的熱交換組件。
23.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二個熱交換組件借助一個框架(11)裝置保持隔開。
24.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二個熱交換組件之間安裝一種用于該二個熱交換組件間的隔熱的材料,而且該二個熱交換組件通過該材料進行材料上的配合連接。
25.一種熱交換裝置,用于汽車空調設備,該空調設備帶有氣流路線,氣流控制元件,至少一個氣流供應裝置和一個腔室,該腔室中至少可容置或安裝一個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熱交換裝置至少具有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特征。
26.一種熱交換裝置,用于空調設備,帶有至少一個冷凝器,一個壓縮機,一個膨脹閥,一個集流器和至少一個熱交換裝置的汽車空調設備,其特征在于該熱交換裝置是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熱交換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熱交換組件,尤其用于帶有一種液體致冷劑的汽車空調設備。在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該液體致冷劑首選為二氧化碳。該熱交換組件至少設有一個輸入管、一個輸出管以及兩個熱交換組件,該熱交換組件具有至少一個分流室和集流室以及一個通流管。此外每個熱交換組件至少設有一個分隔件,該分隔件至少可將一個分流室或集流室成分隔成兩個分室。同時至少設有一個流體連接器以相互連接熱交換組件。此時在流體連接器前面的和后面的流體橫截面或其整體之間采用一個預定的比例以便相互容置。
文檔編號F28D1/04GK1711456SQ200380102732
公開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1月7日
發(fā)明者瓦爾特·德穆特, 馬丁·科奇, 卡爾-海因茨·施塔法, 克里斯托夫·瓦爾特, 格里特·韋爾克 申請人:貝洱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