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床料添加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鍋爐床料添加系統,特別涉及一種利用鍋爐底渣作為 鍋爐床料的循環(huán)流化床料添加系統,屬于流化床燃燒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床料添加系統采用人工加料方式或機械輸送 方式,這兩種輸送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 人工加料方式勞動強度大,,粉塵飛揚,人員工作環(huán)境很差,安全 性低。
2. 機械輸送方式占用空間大,布置困難,密封性差,設備故障率高。 氣力輸送技術具有快速、髙效、無污染、能進行自動化輸送的優(yōu)點,
但由于床料特殊的物理特性(顆粒粗、比重大、流動性差),難以應用在
鍋爐床料添加系統中。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的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床料添加系統存在的勞動強度大、密 封性差、設備故障率高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床料添 加系統,該系統與現有的鍋爐床料添加系統相比較,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安全 性高、設備故障率低的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床料添加系統,包括振動篩、緩沖倉、發(fā)送器、輸送 管道;底灰?guī)斓妮敵龆伺c所述振動篩的輸入端相連,所述振動篩的輸出端與緩
沖倉的輸入端相連,所述緩沖倉的輸出端與發(fā)送器的輸入端相連,所述發(fā)送器 的輸出端與混相三通管的大端連接,壓縮空氣管道與混相三通管的第一小端連 接,混相三通管的第二小端通過截止閥與床料輸送管道連接,床料輸送管道通 過管道切換閥與至少兩個鍋爐進料口連接。
前述的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床料添加系統,其中所述混相三通管與發(fā)送器輸出 端連接的的大端內設有折流板。
前述的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床料添加系統,其中所述折流板橫置在混相三通管 的大端內,所述折流板的縱向兩端分別與混相三通管大端的徑向內壁固定連接。 所述折流板的橫截面為拱形。
前述的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床料添加系統,其中所述混相三通管與至少兩根壓 縮空氣管道連接,所述連接處設有氣流分布裝置。
前述的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床料添加系統,其中所述氣流分布裝置為設置在壓 縮空氣管道與混相三通管連接處的導流板,所述導流板為槽形,所述每個槽形 導流板分別罩在壓縮空氣管道與混相三通管管壁的連接處,所述槽形導流板的 兩立邊與混相三通管管壁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的床料輸送速度較低,管道起始流速約5 6m/s,末端流速 約13 14m/s。由于管道的磨損與床料流速的三次方成正比,因此輸送管道的 磨損量較小,延長了管道及彎頭的使用壽命;由于管道輸送速度較低,相應的 輸送耗氣量較少,輸送的床料具有半流態(tài)化的特點,輸送的濃度較高,節(jié)省了 能耗,降低了運行成本。
2.本實用新型的發(fā)送器設置有獨特結構的混合器,通過混合器內的導流
板,能調整所輸送物料的堆積密度,以利于固氣混合。混合器內設置的氣流分 布裝置調整了氣流方向,以利于氣流與物料的混合均勻,既保證了較高的輸送 濃度,又實現了床料輸送的安全性。
式勞動強度大、安全性低;機械輸送方式密封性差、設備故障率高等缺點。
4.本實用新型將鍋爐底渣作為床料再次輸送到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內循環(huán)利 用,減少了底渣的排放,利用底渣中含有一定量的可燃物,送入爐膛內進行二 次燃燒,節(jié)省了一定量的原煤。鍋爐底渣中可燃物的含量約1% 3%, 一臺 300MW機組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所配套的床料輸送系統的出力按25t/h,年運行時 間按1500小時計算,每年可節(jié)省原煤420 1250噸,按原煤320元/噸計算, 每年可節(jié)省費用14 40萬元,節(jié)能減排的效果非常顯著,促進了電力行業(yè)的資 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反饋式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的生態(tài)型循環(huán)經濟的發(fā)展。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特點,將通過下面優(yōu)選實施例的非限制性說明進行圖 示和解釋,這些實施例,是參照附圖僅作為例子給出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混相三通管的結構圖。
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
圖4是圖2的B-B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底灰?guī)斐隹?1通過截止閥2、 3、輸送管道4與振動篩5的輸
入端5-1相連,該振動篩5的輸出端5-2與緩沖倉6的輸入端6-1相連,緩沖倉 6的輸出端6-2通過進料閥7與發(fā)送器8的輸入端8-1相連,發(fā)送器8的輸出端 與混相三通管9的大端9-1連接,壓縮空氣管道10通過氣動組件11 (減壓閥、 油霧器、分水濾水器、截止閥)與混相三通管9的第一小端9-2連接,混相三 通管9的第二小端9-3通過截止閥10a與床料輸送管道12連接,該床料輸送管 道12通過管道切換闊12a、 12b、 12c、 12d、截止閥12al、 12bl、 12cl、分別 與三個鍋爐進料口 13a、 13b、 13c連接。
如圖2所示,折流板14橫置在混相三通管的大端9-1內,其縱向兩端分別 焊接在混相三通管9大端9-1的徑向內壁上。
如圖4所示,折流板14的橫截面為拱形。
如圖3所示,混相三通管9立管的徑向均勻設置了 4根壓縮空氣管道10, 在混相三通管9的立管內設有4個槽形導流板15,該槽形導流板15分別罩在 壓縮空氣管道10與混相三通管9管壁的連接處,槽形導流板15的兩立邊焊在 混相三通管9的管壁上。
打開截止閥2、 3,底灰?guī)斓牡自ㄟ^出口 1、振動篩5的輸入端5-1進入 振動篩5,經過振動篩選,直徑小于3 mm的底渣通過振動篩5的輸出端5-2、 緩沖倉6的輸入端6-1進入緩沖倉6,本實施例的緩沖倉6為雙斗式結構,每 個斗的輸出端6-2分別通過進料閥7與發(fā)送器8的輸入端8-1連接。本實施例 的進料閥7采用圓頂閥,其獨特的氣密封結構既保證了閥門的密封,又減少了 輸送過程中對閥門的磨損,保證了整個系統輸送的可靠性。
打開進料閎7,底渣通過發(fā)送器8進入混相三通管9的大端9-1,在折流板 14的拱形結構的分流作用下,底渣不會起拱堆積,有利于下一步的固氣混合。
由于槽形導流板15分別罩在壓縮空氣管道10與混相三通管9管壁的連接處, 從4根壓縮空氣管道10噴出的氣流被槽形導流板15的底邊15-1擋住,從水平 方向改為垂直方向,有利于氣流與物料的混合均勻,保證了較高的輸送濃度。 固氣混合的底渣流通過混相三通管9的的第二小端9-3、截止閥10a、床料輸送 管道12、通過切換閥12a、 12b、 12c、 12d,截止閥12al、 12bl、 12cl分別到達 三個鍋爐進料口 13a、 13b、 13c前。依次打開切換閥12a、截止閥12al,固氣 混合的底渣流可到達鍋爐進料口 13a;關閉切換閥12a、截止閥12al,打開切換 閥12b、 12c、截止閥12bl,固氣混合的底渣流可到達鍋爐進料口 13b;關閉截 止閥12bl,切換閥12c、截止閥12bl,打開切換閥12d、截止閥12cl,固氣混合 的底渣流可到達鍋爐進料口 13c。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 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 一種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床料添加系統,包括振動篩、緩沖倉、發(fā)送器、輸送管道;其特征是,底灰?guī)斓妮敵龆伺c所述振動篩的輸入端相連,所述振動篩的輸出端與緩沖倉的輸入端相連,所述緩沖倉的輸出端與發(fā)送器的輸入端相連,所述發(fā)送器的輸出端與混相三通管的大端連接,壓縮空氣管道與混相三通管的第一小端連接,混相三通管的第二小端通過截止閥與床料輸送管道連接,床料輸送管道通過管道切換閥與至少兩個鍋爐進料口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床料添加系統,其特征是,所述 混相三通管與發(fā)送器輸出端連接的設有折流板。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床料添加系統,其特征是,所述 折流板橫置在混相三通管的大端內,所述折流板的縱向兩端分別與混相三通管大 端的徑向內壁固定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床料添加系統,其特征是,所述 折流板的橫截面為拱形。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床料添加系統,其特征是,所述 混相三通管與至少兩根壓縮空氣管道連接,所述連接處設有氣流分布裝置。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床料添加系統,其特征是,所述 氣流分布裝置為設置在壓縮空氣管道與混相三通管連接處的導流板。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床料添加系統,其特征是,所述 導流板為槽形,所述每個槽形導流板分別罩在壓縮空氣管道與混相三通管管壁的 連接處,所述槽形導流板的兩立邊與混相三通管管壁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床料添加系統,它包括振動篩、緩沖倉、發(fā)送器、輸送管道;底灰?guī)斓妮敵龆伺c振動篩的輸入端相連,振動篩的輸出端與緩沖倉的輸入端相連,緩沖倉的輸出端與發(fā)送器的輸入端相連,發(fā)送器的輸出端與混相三通管的大端連接,壓縮空氣管道與混相三通管的第一小端連接,混相三通管的第二小端通過截止閥與床料輸送管道連接,床料輸送管道通過管道切換閥與至少兩個鍋爐進料口連接。混相三通管內設置的折流板和導流板調整了輸送物料的堆積密度和氣流方向,使氣流與物料的均勻混合。本實用新型克服了人工加料勞動強度大、安全性低、機械輸送密封性差、設備故障率高等缺點,節(jié)省了能耗和降低了運行成本。
文檔編號F23C10/00GK201203107SQ20082003402
公開日2009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4月11日
發(fā)明者姚恒鶴, 姜紀龍, 張社利, 曹建華 申請人:鎮(zhèn)江紐普蘭氣力輸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