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換熱器及其制冷劑導流管,以及制冷劑導流管的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制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加工換熱器用的制冷劑導流管的方 法。此外,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由上述方法加工出的制冷劑導流管以及包括上述制冷劑導流 管的換熱器。
背景技術:
換熱器是將熱流體的部分熱量傳遞給冷流體的設備,也稱為熱交換器,廣泛應用 于暖通空調(diào)等領域。請參考圖1,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一種換熱器的結構示意圖。目前,一種比較典型的換熱器10通常包括平行設置的兩根集流管101(圖1中僅 示出一側集流管101),集流管101之間具有多根大體上平行設置的換熱管102,換熱管102 之間間隔設置散熱翹片,換熱管102的兩端連通兩側的集流管101,制冷劑由一側的集流管 101進入換熱管102內(nèi),從而實現(xiàn)熱交換的過程。為了保證換熱器10的制冷劑在各換熱管102內(nèi)分配均勻,一般會在集流管101內(nèi) 插入一根制冷劑導流管103,該導流管103插入到集流管101的底部,同時導流管103上沿 程間隔一定距離設有開孔1031,導流管103的端部密封,導流管103上的每一個開孔1031 負責相應區(qū)域內(nèi)換熱管102的制冷劑分配或收集,制冷劑就可以通過這些開孔1031均勻地 分配道各換熱管102內(nèi)再流通,或者均勻地將換熱管102內(nèi)流出的制冷劑收集道導流管103 內(nèi)再流出換熱器,即開孔1031作為制冷劑流入或流出導流管的通道。在加工以開孔1031作為制冷劑通道的導流管103時,通常在導流管103管體的表 面直接加工沖孔,在微通道換熱器中,導流管103的內(nèi)側直徑較小,作為分配管時,導流管 103的直徑則更小,在IOmm左右,因此,在導流管103管體的弧面上直接加工出開孔1031存 在技術上的困難、加工效率低下、成本較高;而且管體上開孔1031的內(nèi)側會殘留有金屬毛 刺、金屬屑等,由于管徑細小,這些內(nèi)部的金屬毛刺和金屬屑難以去除,在系統(tǒng)運行中可能 堵塞開孔1031,造成制冷劑分配不均,甚至游離的金屬屑會堵塞節(jié)流機構,造成系統(tǒng)故障。因此,如何使制冷劑導流管上開孔的加工更為便利,消除管體上開孔內(nèi)側的毛刺 和廢屑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加工換熱器用的制冷劑導流管的方法,使用該方法加工 導流管時,導流管上制冷劑通道的加工工序更為簡便。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由上 述方法加工出的制冷劑導流管。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制冷劑導流管的換 熱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換熱器用制冷劑導流管的加工方法,所述 制冷劑導流管包括管體和貫通所述管體的管壁的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由一片以上條形板材通過其長度方向的側邊拼對形成。優(yōu)選地,所述管體由一片以上條形板材通過其長度方向的側邊對接形成,對接前, 在至少一片所述條形板材上加工出通孔。優(yōu)選地,在拼對側邊處加工出所述通孔,對接時,將兩所述拼對側邊沿表面貼近, 并封固兩所述拼對側邊的邊緣。優(yōu)選地,所述管體由一片以上條形板材通過其長度方向的側邊貼合形成,貼合前, 在至少一個拼對側邊上加工出沿所述拼對側邊厚度方向延伸的凹槽;貼合時,將具有所述 凹槽的拼對側邊與另一所述拼對側邊沿所述條形板材的表面貼合,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與 其貼合的另一所述拼對側邊,所述凹槽與另一所述拼對側邊形成所述通道。優(yōu)選地,將至少兩個拼對的側邊之間留出縫隙,所述縫隙形成所述通道。優(yōu)選地,將至少兩個所述拼對側邊的表面相對形成所述縫隙,且將兩所述拼對側 邊沿同一方向彎折。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制冷劑導流管的加工方法,是將至少一片條形板材通過其長度方 向的側邊拼對形成管體,使用該方法加工導流管時,可以在管體形成之前或形成的過程中 加工出導流管上制冷劑的通道,避免了直接在管體上加工通道,使工序更加簡便。在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管體由一片以上條形板材通過其長度方向的側邊 對接形成,對接前,在至少一片所述條形板材上加工出通孔。在板材上直接加工通孔,工藝 較為簡單,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加工方式,并且可以加工出多種通孔形狀;其次,加工出通孔 之后,可以對板材實施去除毛刺、金屬屑等工序,容易實現(xiàn)通孔邊緣處的處理,處理之后再 對板材進行對接,連接形成管體。在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述管體由一片以上條形板材通過其長度方向的側邊 貼合形成,貼合前,在至少一個拼對側邊上加工出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凹槽;對接時,將兩 個所述拼對側邊沿所述條形板材的表面貼合,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與其貼合的另一所述拼 對側邊,所述凹槽與另一所述拼對側邊形成所述通道。此實施方式僅需在側邊加工出凹槽, 側邊對接形成管體時,凹槽即與貼合拼對側邊形成通道,工序簡便。在又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將兩個拼對的側邊之間留出縫隙,所述縫隙形成所述 通道。此實施方式直接利用拼對側邊之間的縫隙作為制冷劑的通道,加工工序更為簡便。為達到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用于換熱器的制冷劑導流管,包括 管體和貫通所述管體的管壁的通道,所述管體為由一片以上條形板材通過其長度方向的側 邊拼對形成的管體。優(yōu)選地,所述管體為由一片以上條形板材通過其長度方向的側邊對接形成的管 體,所述管體上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管體上對接部分以外的位置,所述通孔形成所述通道。優(yōu)選地,所述管體具有沿其周向分布的所述通孔。優(yōu)選地,所述管體的拼對側邊的表面相對并具有間隙,所述拼對側邊上具有所述 通孑L。優(yōu)選地,所述管體為由所述條形板材的側邊沿所述條形板材的表面貼合形成的管 體,所述管體的至少一個拼對側邊具有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另一 所述拼對側邊,所述凹槽與另一所述拼對側邊形成所述通道。
優(yōu)選地,所述管體上的至少兩個拼對側邊之間具有縫隙,所述縫隙形成所述通道。優(yōu)選地,形成所述縫隙的兩個所述拼對側邊的表面相對,且兩所述拼對側邊沿同
一方向彎折。優(yōu)選地,所述管體具有至少兩個管腔。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制冷劑導流管的管體為由至少一片條形板材通過其長度方向的 側邊拼對形成的管體,導流管的通道可以在管體形成之前或形成的過程中加工,避免了直 接在管體上加工通道,使工序更加簡便。為達到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換熱器,包括換熱管、集流管以及插 入所述集流管內(nèi)的制冷劑導流管,所述制冷劑導流管為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導流管。由于上 述制冷劑導流管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該制冷劑導流管的換熱器也應具有相同的技術效果。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一種換熱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加工制冷劑導流管方法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流程圖;圖3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加工制冷劑導流管方法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流程圖;圖4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加工制冷劑導流管方法第三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流程圖;圖5-1至圖5-4,圖5-1至圖5_4分別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加工方法所使用的四種條 形板材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又一種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第三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12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第三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13-1至13-5分別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的截面的五種形狀的示意圖;圖14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第四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圖15-1至圖15-5分別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的通道的五種設置方式的示 意圖;圖16-1至圖16-3分別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的通道的三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種加工換熱器用的制冷劑導流管的方法,使用該方法加工 導流管時,導流管上制冷劑通道的加工工序更為簡便。本發(fā)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種由上 述方法加工出的制冷劑導流管。本發(fā)明的又一核心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制冷劑導流管的換 熱器。制冷劑導流管包括管體以及供制冷劑流入或流出管體的通道,該通道對制冷劑的 流動量起到分配的作用,且該通道貫穿管體的管壁,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換熱器用制冷劑導流管的加工方法,需要一片以上條形板材,通常是采用金屬平板板材,將其長度方向的側邊拼 對形成管體,拼對的方式有多種,比如焊接、壓接、鉚接,滑接等方式,側邊可以沿條形板材 的表面向內(nèi)或向外貼合,也可以搭接在一起,當然,側邊拼對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方式,只 要能將板材的側邊進行拼對形成管體,均在本發(fā)明保護范圍之內(nèi)。采取此種方法形成導流管的管體時,制作工藝更為靈活,可以形成多種截面形狀 的管體,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的形狀拼對形成管體,在工藝上容易實現(xiàn),而且采用一片以上條 形板材,拼對工藝容易實現(xiàn)。還可以通過適當調(diào)整條形板材的形狀或是調(diào)整拼對拼對側邊 的接觸面積等方法,使管體的截面面積沿制冷劑流動方向漸變,從而使兩相制冷劑混合更 加均勻。采用此種條形板材形成的導流管,可以增強對導流管內(nèi)兩相流體制冷劑的擾動,避 免氣液制冷劑分層現(xiàn)象,使制冷劑的分配更加均勻。使用該方法加工導流管時,可以在管體形成之前或形成的過程中加工出導流管上 制冷劑的通道,避免了直接在管體上加工通道,使工序更加簡便;而且對于具有復雜截面形 狀的導流管,采用一片以上的條形板材分別進行加工,可以有效降低加工的難度,無需使用 特殊模具,節(jié)省了模具的費用,從而降低了生產(chǎn)的成本。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2,圖2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加工制冷劑導流管方法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流程圖。在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l 提供一片以上條形板材。步驟S2 在至少一片條形板材上加工出通孔。通常采用沖壓的方式,當然也可以是其他加工方法,通孔的數(shù)目可以根據(jù)實際需 要確定。此外,為了進一步加強導流的效果,還可以在通孔處加工出引導制冷劑流向的導向 擋片,可以沖壓形成。導向擋片的具體形狀可以根據(jù)加工工序的簡易程度、條形板材材質、 條形板材大小以及導流效果等因素綜合選擇。步驟S3 將各條形板材的側邊實施對接。步驟S4 對各條形板材的對接部分進行固合處理。經(jīng)過以上步驟形成管體,此時,條形板材上的通孔導通管體的內(nèi)部,便成為制冷劑 流入或流出管體的通道。在條形板材上直接加工通孔,工藝較為簡單,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加工方式,并且可 以選擇性地加工出多種通孔形狀,進而可以控制流體的流出形態(tài)。其次,在形成通孔的過程中,由于工藝的局限性,難免會在通孔的邊緣處產(chǎn)生毛 刺、廢屑等物體。通孔形成之后,側邊對接之前,可以對條形板材實施去除毛刺、廢屑等工 序,由于此時的毛刺、廢屑等物體均處于條形板材的表面,容易處理,處理之后再對條形板 材的側邊進行對接,形成管體,從而避免毛刺、廢屑等堵塞通孔。再者,在條形板材上加工通 孔較為便利,通孔尺寸定型的可控制度高。在步驟S2中,可以在各片條形板材上均加工出通孔。則形成管體后,各個條形板材分別形成管體的部分管壁后,在管體的管壁上形成 沿管體周向分布的通孔。
比如,可以采用四片條形板材,在各個條形板材上均加工出通孔,然后對接形成四 方體的管體,則四方體管體的四個側壁均具有通孔。當然,通孔的具體位置以及數(shù)目可以根 據(jù)實際需要確定。管體上的通孔沿其周向分布可以提高導流管對制冷劑流動量分配的均勻性。還可以在拼對側邊上加工出通孔,對接時,使對接的兩個拼對側邊沿表面貼近,再 將兩拼對側邊的邊緣封固,可以使一拼對側邊彎折以實現(xiàn)與另一拼對側邊的封固,即在管 體上形成具有腔體的側棱結構,并使側棱的上側和/或下側具有通孔。此種方式可以根據(jù) 需要調(diào)整通孔的朝向,從而調(diào)整制冷劑的流出流向。請參考圖3,圖3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加工制冷劑導流管方法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流程圖。在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2 提供一片以上條形板材。步驟S22 在條形板材的至少一個拼對側邊上加工出沿拼對側邊厚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梢詻_壓形成凹槽,凹槽的截面形狀可以是弧形、矩形等,還可以加工出深度漸變 的凹槽。步驟S23 將各條形板材的拼對側邊沿條形板材的表面貼合。側邊貼合時,將加工有凹槽的拼對側邊與另一個拼對側邊沿條形板材的表面貼 合,凹槽的槽口需要朝向與其貼合的另一拼對側邊,則凹槽與另一拼對側邊形成導通管體 內(nèi)部的孔道,從而作為制冷劑流向換熱管的通道,深度漸變的凹槽與側邊結合形成的孔道 還可以控制制冷劑的流速以及流向。步驟S24 對各條形板材的貼合部分進行固合處理。經(jīng)過以上步驟形成管體,此時,條形板材上的通孔導通管體的內(nèi)部,便成為制冷劑 流入或流出管體的通道。在步驟S22中,可以在貼合的兩個拼對側邊上均加工出沿拼對側 邊厚度方向延伸的凹槽,且使兩個拼對側邊的凹槽位置相互對應,相應地,在步驟S23中, 將兩拼對側邊沿條形板材的表面貼合,兩凹槽的槽口相對,則兩凹槽貼合形成導通管體內(nèi) 部的通道??梢酝ㄟ^調(diào)整凹槽的深度或者沿側邊的長度來調(diào)整通道開口的大小。此外,在步驟S22中,加工凹槽時,可以使同一側邊的凹槽之間間距漸變,則最終 形成的管體孔道的孔間距漸變。使用該導流管時,可以根據(jù)實際使用需要,靈活調(diào)整孔間 距,進而對制冷劑的分配量進行調(diào)整,有助于提高制冷劑在換熱器內(nèi)部分配的均勻性。進一步地,在步驟S22中,除了加工出凹槽之外,還可以在條形板材上加工出通 孔,則形成的管體上既具有由凹槽與拼對側邊形成的制冷劑通道,還具有由通孔形成的通 道。此實施方式僅需在條形板材的拼對側邊上加工出凹槽,側邊貼合形成管體時,凹 槽即與拼對側邊直接形成供制冷劑流動的通道,加工工序簡便;而且拼對側邊貼合形成的 通道開口的尺寸易于精確控制,從而便于對批量產(chǎn)品的質量控制;此外,通道由兩拼對側邊 沿條形板材表面貼合形成,則可供固合的部分的面積較大,無論采取鉚接、焊接或其他固合 方式,固合工序均容易實現(xiàn)。請參考圖4,圖4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加工制冷劑導流管方法第三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流程圖。在第三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3 提供一片以上條形板材。步驟S32 將各條形板材的側邊實施拼對,并使至少兩個拼對側邊之間留有縫隙。經(jīng)過以上步驟形成具有側縫的管體。即各條形板材的側邊進行拼對時,至少使兩 個拼對側邊不完全貼合,而是將兩個拼對側邊之間留出一定的縫隙,此縫隙形成制冷劑流 入或流出導流管的通道。此實施方式直接利用拼對側邊之間的縫隙作為制冷劑流動的通道,管體的形成過 程即為導流管的形成過程,從而省去了專門加工通道、固合拼對側邊等工序,使加工工序更 為簡便;此外,直接拼對形成縫隙還易于控制通道開口的大小。同樣,為了進一步提高制冷劑分配的均勻性,在步驟S32中,可以使拼對側邊之間 縫隙的寬度漸變,隨著制冷劑流動方向上沿程壓力的變化,流通通道截面漸變,相應的制冷 劑的流通量得以調(diào)整,采取此種通道設置方式,可以對制冷劑流入或流出導流管的分配量 進行調(diào)整,有助于提高制冷劑分配的均勻性。在步驟S32中,可以使至少兩個拼對側邊的表面(即條形板材的表面)相對形成 縫隙,且將兩拼對側邊沿同一方向彎折,則縫隙的朝向和導流管的主平面具有夾角,該夾角 的范圍可以在0° 270°之間,通過調(diào)整此夾角可以使冷媒的流出方向根據(jù)使用需求得 到調(diào)整。請參考圖5-1至圖5-4,圖5-1至圖5_4分別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加工方法所使用的 四種條形板材的結構示意圖。對于以上實施方式,均可以在條形板材的表面加工出擾動制冷劑流動的擾流凸 起。比如,圖5-1所示的單面具有鋸齒形狀的條形板材1,擾流凸起為鋸齒結構12 ;圖5-2 所示的單面呈正弦波狀的條形板材1,擾流凸起為波狀結構13 ;圖5-3所示的表面帶有凸起 的條形板材1,諸如半球狀、四方體狀等的凸起14,形成擾流凸起;圖5-4所示的具有雙面波 紋狀的條形板材1,擾流凸起為波紋狀結構15。當然,擾流凸起并不限于以上的擾流結構, 只要能實現(xiàn)擾動制冷劑流動的結構即可。條形板材1的側邊拼對時,需要將具有擾流凸起 的表面向內(nèi)形成管體的內(nèi)壁,從而使制冷劑流經(jīng)具有擾流凸起的管道。對于以上所有實施方式,可以將導流管的內(nèi)橫截面積與通道的總面積的比值控制 在0. 003 0. 49范圍內(nèi),比值位于此區(qū)間時,制冷劑分配效果的較好。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換熱器用的制冷劑導流管,包括管體和貫通管體的管壁的通 道,該通道供制冷劑流入或流出管體。管體為由一片以上條形板材通過其長度方向的側邊 拼對形成的管體。通常是采用金屬平板板材,通過焊接、壓接、鉚接,滑接等方式拼對形成, 側邊可以沿條形板材的表面向內(nèi)或向外貼合,側邊也可以搭接在一起,則管體上具有向外 或向內(nèi)凸出的側棱結構。該導流管的管體通過條形板材的側邊拼對形成,可以在管體形成之前或形成的過 程中加工出導流管上制冷劑的通道,避免了直接在管體上加工通道,加工工序更加簡便。請參考圖6,圖6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一種結構 示意圖。 管體2可以由一片以上條形板材1通過其長度方向的側邊對接形成的管體2,則管體2上可以具有通孔11,通孔11位于管體2上對接部分以外的位置,對接部分即拼對側邊 結合的位置,通孔11形成制冷劑流入或流出導流管的通道。該管體2的通孔11可以形成于管體2成型之前,因此加工通孔11時,在通孔11 邊緣處所產(chǎn)生的毛刺、廢屑等物體,可以在管體2形成之前,直接對條形板材1進行去除毛 刺、廢屑等工序,無需對管體2內(nèi)部進行清理,在工序上更容易處理,從而避免毛刺、廢屑等 堵塞通孔11。請參考圖7,圖7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另一種結 構示意圖。管體2的管壁上可以具有沿管體2周向分布的通孔11,圖7所示的管體2的上 半部分具有兩排通孔,下半部分也具有兩排通孔,通孔11沿管體2周向分布可以提高制冷 劑流動的均勻性。請參考圖8,圖8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又一種結 構示意圖。該管體2拼對側邊的表面(即條形板材1的表面)相對并具有間隙,且拼對側邊 上具有通孔11,如圖8所示,管體2側棱的上下側均具有厚度方向的通孔11。此種結構可 以根據(jù)需要調(diào)整通孔11的朝向,從而調(diào)整制冷劑的流出流向。請參考圖9和圖10,圖9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一 種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另一種結構示 意圖。管體2可以為由條形板材1的側邊沿條形板材1的表面貼合所形成的管體2,管體 2的至少一個拼對側邊具有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凹槽16,凹槽16的槽口朝向另一拼對側邊, 凹槽16與另一拼對側邊形成孔道21,作為制冷劑流動的通道,即管體2上拼對側邊形成的 側棱上具有孔狀通道,如圖9所示的管體2由三片條形板材貼合形成,凹槽16的截面形狀 可以是是弧形、矩形等,則相應的通道的截面形狀為弧形或矩形,凹槽16深度以及長度與 形成的通道截面面積大小有關,凹槽16的深度可以漸變,從而使形成的通道的截面面積漸 變,可以控制制冷劑的流速以及流向。實際上,該實施方式中管體2也可以是具有通孔11 的條形板材1的側邊貼合形成的管體,則該管體2既具有由凹槽16與拼對側邊形成的制冷 劑通道,還具有由通孔形成的制冷劑通道。進一步地,管體2的拼對側邊均具有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凹槽16,貼合的兩拼對側 邊的兩凹槽16的槽口相對,兩凹槽16共同形成孔道21,作為制冷劑流動的通道,如圖9所 示,兩矩形凹槽16形成矩形通道,圖10中兩弧形凹槽16形成圓形通道,同樣可以通過調(diào)整 凹槽16的深度或者沿側邊的長度來調(diào)整通道截面面積的大小。此種結構的管體2可以在 各對拼對側邊的貼合處均具有通道,如圖9所示的三棱狀管體2由三片條形板材1形成,其 三個側棱均具有孔道21,圖10所示的圓筒狀管體2由兩片條形板材1形成,其貼合形成的 兩個側棱也均具有孔道21,則該結構的管體2具有沿周向分布的通道,可以提高導流管對 制冷劑流動量分配的均勻性。管體2上各通道之間的間距可以自一端逐漸變化,如圖10所示,導流管左端通道 之間的距離較大,使用該導流管時,根據(jù)實際設計需要,改變制冷劑通道間隔的疏密程度, 解決制冷劑質量流速沿程逐步降低可能導致的分配不均勻問題,從而對制冷劑的流量進行 調(diào)整,有助于提高制冷劑分配的均勻性。
此實施方式中導流管的通道由管體2上的拼對側邊直接貼合形成,工序簡便;而 且通道由拼對側邊貼合形成,此種通道開口的尺寸易于精確控制,從而便于對批量產(chǎn)品的 質量控制;此外,加工該通道時,可供固合的部分為條形板材的表面部分,面積較大,無論采 取鉚接、焊接或其他固合方式,固合工序均容易實現(xiàn)。請參考圖11,圖11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第三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一種結 構示意圖。在該實施方式中,管體2的其中至少兩個拼對側邊之間具有一定距離的縫隙22, 即管體2上存在至少一條沿管體2軸向延伸的縫隙22,圖11所示為兩片條形板材拼對形成 兩條縫隙22,該縫隙22形成制冷劑流入或流出的通道。此實施方式中的導流管直接利用拼 對側邊之間的縫隙22作為制冷劑流通的通道,而省去了專門加工通道、固合拼對側邊等工 序,從而使加工工序更為簡便,可以節(jié)約生產(chǎn)成本;此外,直接拼對形成縫隙22還易于控制 通道開口的大小。請參考圖12,圖12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第三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另一種 結構示意圖。可以使形成縫隙2的兩個拼對側邊的表面相對,且兩拼對側邊沿同一方向彎折, 則縫隙2的朝向和導流管的主平面具有夾角,該夾角的范圍可以在在0° 270°之間,則 各縫隙22之間的角度可以根據(jù)需要調(diào)整,通過調(diào)整此夾角可以使冷媒的流出方向根據(jù)使 用需求得到調(diào)整。同樣,為了進一步提高制冷劑分配的均勻性,可以使管體2上縫隙22的寬度漸變, 隨著制冷劑流動方向上沿程壓力的變化,流通通道截面漸變,相應的制冷劑的流通量得以 調(diào)整,有助于提高制冷劑分配的均勻性。請參考圖13-1至13-5,圖13_1至13_5分別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的截面 的五種形狀的示意圖。對于以上實施方式,管體2可以具有多種截面形狀,比如圓形、方形、三角形、扁圓 形以及“8”字形等截面,當然,對于第三種具體實施方式
,管體2的截面形狀會具有開口。此 種管體2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可以適用于多種類型的換熱器以及不同的工作環(huán)境,在工藝 上容易實現(xiàn)。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管體2可以具有一個以上長度方向的管腔,如圖13-5所 示的管體2截面形狀為“8”字形,即圖8和圖11所示的管體2,管體2具有兩個管腔,可以 拼對形成管狀結構后,沿其長度方向進行沖壓焊接,形成兩個管腔,管腔之間可以相通,也 可以不相通,各管腔內(nèi)制冷劑從各自對應的通道流出,從而使制冷劑流量分配地更加均勻。請參考圖14,圖14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第四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 意圖。該管體2的截面面積可以沿管體2軸向漸變,從而使管體2內(nèi)的兩相制冷劑混合 更加均勻。此外,管體2的內(nèi)壁可以具有擾動管體2內(nèi)制冷劑流動的擾流凸起。比如,擾流凸 起可以是鋸齒狀結構、弦波狀結構或波紋狀結構,還可以是分布于管體2內(nèi)壁上的半球狀 或四方體狀的凸起。此種導流管可以增強對導流管內(nèi)兩相制冷劑的擾動,避免氣液制冷劑 分層現(xiàn)象。請參考圖15-1至圖15-5,圖15-1至圖15_5分別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的通道的五種截面形狀示意圖。對于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管體2上拼對部分以外的管壁具有通孔11,該通孔11 即為制冷劑流入或流出導流管的通道。通孔11形成于管體2成型之前,即在條形板材1上 首先加工出通孔11。管體2上通孔11的形狀可以有多種,如圖15-1至圖15-5所示,可以 是圓孔、X形孔、斜孔、八字形孔、直孔等形狀。該管體2的加工工藝較為簡單,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加工方式,并且可以選擇性地 加工出多種通孔形狀,進而可以控制流體的流出形態(tài)。請參考圖16-1至圖16-3,圖16_1至圖16_3分別為本發(fā)明所提供制冷劑導流管的 通道的三種結構示意圖。為了進一步加強導流的效果,管體2上通孔11處還可以具有引導制冷劑流向的導 向擋片。如圖16-1至圖16-3所示,導向擋片可以是根部自通孔11的部分邊緣伸出的彎折 片111,則流出或流入的制冷劑的流向會受到彎折片111的限制,無法自通孔11向各個方向 流動;此彎折片111的頂部還可以搭接至與部分邊緣相對的通孔11邊緣處,形成弧狀蓋板 112或者圓弧狀蓋板113,從而使自通孔11流出的制冷劑僅能沿弧狀蓋板112或者圓弧狀 蓋板113的上下方向流動,進而控制制冷劑的流動方向以及流速。導向擋片可以位于管體 2的內(nèi)壁或者外壁,不影響其效用。通孔11還可以是沿管體2管壁的厚度方向延伸的截面 面積漸縮的通孔11,同樣可以起到控制制冷劑流速的作用。對于以上所有實施方式,導流管的內(nèi)橫截面積與通道的總面積的比值可以處于 0. 003 0. 49范圍內(nèi),比值位于此區(qū)間時,制冷劑分配效果的較好。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換熱器,包括換熱管、集流管以及插入集流管內(nèi)的制冷劑導流 管,制冷劑導流管為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導流管。由于上述制冷劑導流管具有上述技術效果, 具有該制冷劑導流管的換熱器也應具有相同的技術效果,在此不贅述。以上對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換熱器及其制冷劑導流管,以及制冷劑導流管的加工 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 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 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若干改進和 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nèi)。
1權利要求
1.一種換熱器用制冷劑導流管的加工方法,所述制冷劑導流管包括管體( 和貫通所 述管體( 的管壁的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O)由一片以上條形板材(1)通過其長度 方向的側邊拼對形成。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O)由一片以上條形板材(I)通過其長度方向的側邊對接形成,對接前,在至少一片所述條形板材(1)上加工出通孔(II)。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拼對側邊處加工出所述通孔,對接 時,將兩所述拼對側邊沿表面貼近,并封固兩所述拼對側邊的邊緣。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O)由一片以上條形板 材(1)通過其長度方向的側邊貼合形成,貼合前,在至少一個拼對側邊上加工出沿所述拼 對側邊厚度方向延伸的凹槽(16);貼合時,將具有所述凹槽(16)的拼對側邊與另一所述拼 對側邊沿所述條形板材(1)的表面貼合,所述凹槽(16)的槽口朝向與其貼合的另一所述拼 對側邊,所述凹槽(16)與另一所述拼對側邊形成所述通道。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將至少兩個拼對的側邊之間留出縫 隙(22),所述縫隙0 形成所述通道。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將至少兩個所述拼對側邊的表面相 對形成所述縫隙(22),且將兩所述拼對側邊沿同一方向彎折。
7.一種用于換熱器的制冷劑導流管,包括管體( 和貫通所述管體( 的管壁的通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O)為由一片以上條形板材(1)通過其長度方向的側邊拼對形成的 管體⑵。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導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 為由一片以上條形板材(I)通過其長度方向的側邊對接形成的管體O),所述管體( 上具有通孔(11),所述通孔(II)位于管體( 上對接部分以外的位置,所述通孔(11)形成所述通道。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導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 具有沿其周向分布的所述 通孔(11)。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導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2)的拼對側邊的表面相對 并具有間隙,所述拼對側邊上具有所述通孔(11)。
11.根據(jù)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導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 為由所述條形板材 (1)的拼對側邊與另一所述拼對側邊沿所述條形板材(1)的表面貼合形成的管體O),所述 管體( 的至少一個拼對側邊具有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凹槽(16),所述凹槽(16)的槽口朝向 另一所述拼對側邊,所述凹槽(16)與另一所述拼對側邊形成所述通道。
12.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導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 上的至少兩個拼對側邊 之間具有縫隙(22),所述縫隙0 形成所述通道。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導流管,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縫隙( 的兩個所述拼對側 邊的表面相對,且兩所述拼對側邊沿同一方向彎折。
14.根據(jù)權利要求7至13任一項所述的導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 具有至少兩 個管腔。
15.一種換熱器,包括換熱管、集流管以及插入所述集流管內(nèi)的制冷劑導流管,其特征 在于,所述制冷劑導流管為權利要求7至14任一項所述的導流管。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換熱器用制冷劑導流管的加工方法,所述制冷劑導流管包括管體和貫通所述管體的管壁的通道,所述管體由一片以上條形板材通過其長度方向的側邊拼對形成。使用該方法加工導流管時,可以在管體形成之前或形成的過程中加工出導流管上制冷劑的通道,避免了直接在管體上加工通道,使工序更加簡便。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使用上述方法加工出的制冷劑導流管以及具有上述制冷劑導流管的換熱器。
文檔編號F28F9/22GK102079038SQ201010578458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8日
發(fā)明者李艷星, 高強, 黃寧杰 申請人: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換熱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