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交換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熱交換器(Heat Exchanger)。
背景技術(shù):
一般,熱交換器是一種設(shè)置在空調(diào)、制冷制熱器等空氣調(diào)節(jié)器中來執(zhí)行冷媒和空 氣之間的熱交換的設(shè)備,熱交換器根據(jù)空氣調(diào)節(jié)器的種類而具有各種形狀和結(jié)構(gòu),但是在 空調(diào)等中普遍使用翅片管(fin-tube)類型的熱交換器。冷媒循環(huán)的管可以配置成一排,或者為了進(jìn)一步提高熱交換性能而可以配置成兩 排以上。設(shè)置于冷媒循環(huán)的管上的翅片(fin)的種類有開縫翅片(slit fin)、百葉窗式翅 片(louver fin)以及波紋翅片(corrugete fin)等。百葉窗式翅片具有切開翅片的一部分并使其傾斜彎曲的結(jié)構(gòu),波紋翅片具有將金 屬板等多次彎折成“W”字狀的形狀。百葉窗式翅片和波紋翅片以套在冷媒循環(huán)的管上的狀 態(tài)被固定,其結(jié)果,管和波紋翅片相互交換熱量。就僅將百葉窗式翅片和管相結(jié)合的熱交換器而言,在百葉窗式葉片上容易產(chǎn)生 霜,這會導(dǎo)致傳熱特性下降,而就將波紋翅片和管相結(jié)合的熱交換器而言,在波紋翅片上不 易產(chǎn)生霜,但是相反地,其傳熱系數(shù)減小,因此傳熱特性也同樣降低。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熱交換器,該熱交換器抑制會導(dǎo)致傳熱性能降低的霜的產(chǎn)生及附 著且提高傳熱性能,從而提高制冷制熱效率。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shù)課題并不限于以上提及的技術(shù)課題,而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根據(jù) 以下記載可明確地理解,本發(fā)明也能夠解決在此未提及的其他技術(shù)課題。作為一實施例,熱交換器具有管,其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上述第一管與流入的 空氣第一次接觸,上述第二管與通過了上述第一管后的上述空氣第二次接觸;第一翅片,其 具有第一翅片套管和第一翅片主體,其中,至少一個上述第一翅片套管外插在上述第一管 上,從而與上述第一管相結(jié)合,上述第一翅片主體與上述第一翅片套管相連接,并且具有交 替彎折的波紋部;第二翅片,其具有第二翅片套管和第二翅片主體,其中,至少一個上述第 二翅片套管外插在上述第二管上,從而與上述第二管相結(jié)合,上述第二翅片主體與上述第 二翅片套管相連接,并且具有切開其一部分后彎折得到的百葉窗部。作為一實施例,第一管具有第一直徑,上述第二管具有比上述第一直徑大的第二 直徑。作為一實施例,第一翅片主體的寬度為第一寬度,上述第二翅片主體的寬度為比 上述第一寬度寬的第二寬度。作為一實施例,波紋部具有第一翅片部、相對于上述第一翅片部向順時針方向彎 折的第二翅片部、相對于上述第二翅片部向逆時針方向彎折的第三翅片部以及相對于上述第三翅片部向上述順時針方向彎折的第四翅片部。作為一實施例,當(dāng)形成在第一翅片部和第二翅片部之間的第一彎折部的第一高度 為HH且形成在上述第二翅片部和上述第三翅片部之間的第二彎折部的第二高度為HA時, 上述第一高度與上述第二高度之比滿足2. 0彡HH/HA ^ 3. O0作為一實施例,第一直徑為4. Omm至6. 5mm。作為一實施例,在俯視時,第一翅片套管和上述第二翅片套管以及上述波紋部和 上述百葉窗部排列成Z字形。作為另一實施例,熱交換器具有管,其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上述第一管與流入 的空氣第一次接觸,上述第二管與通過了上述第一管后的上述空氣第二次接觸;第一翅片, 其具有第一翅片套管和第一翅片主體,其中,至少一個上述第一翅片套管外插在上述第一 管上,從而與上述第一管相結(jié)合,上述第一翅片主體與上述第一翅片套管相連接,并且在上 述第一翅片主體上形成有至少彎折兩次的第一波紋部;第二翅片,其具有第二翅片套管和 第二翅片主體,其中,至少一個上述第二翅片套管外插在上述第二管上,從而與上述第二管 相結(jié)合,上述第二翅片主體與上述第二翅片套管相連接,并且在上述第二翅片主體上形成 有至少彎折兩次的第二波紋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熱交換器,則冷媒通過的至少兩個管的直徑彼此不同,不同種類的 翅片以及相同種類的翅片與直徑彼此不同的管結(jié)合,由此獲得能夠減少霜的附著且進(jìn)一步 提高傳熱性能的效果。
圖1是示出了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熱交換器的截面圖。圖2是沿著圖1的I-I線剖切的截面圖。圖3是對圖1所示的熱交換器和現(xiàn)有的熱交換器的制冷性能系數(shù)(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進(jìn)行比較的圖表。 圖4是示出了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熱交換器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jìn)行詳細(xì)的說明。在此過程中,為了清楚地說 明以及便于說明,附圖中示出的結(jié)構(gòu)要素的大小和形狀等有可能會被夸張圖示。而且,就考 慮到本發(fā)明的結(jié)構(gòu)以及作用而特別定義的技術(shù)術(shù)語而言,有可能會根據(jù)使用者、應(yīng)用者的 意圖或慣例而改變。對于這樣的技術(shù)術(shù)語的定義,應(yīng)當(dāng)以本說明書整體內(nèi)容為基礎(chǔ)做出。圖1是示出了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熱交換器的截面圖,圖2是沿著圖1的I-I線剖 切的截面圖。參照圖1以及圖2,熱交換器600具有管(tube) 100、第一翅片(first fin) 200、第 二翅片(second fin) 300。管100包括第一管110和第二管120。第一管110可以具有導(dǎo)管(pipe)形狀。第一管110配置在第二管120的前側(cè),從 而與流入的空氣第一次接觸??梢韵虻谝还?10提供液態(tài)的冷媒。第一管110具有第一直 徑Dl,第一直徑Dl例如可以為約4. Omm至約6. 5_。
第二管120可以具有導(dǎo)管形狀。第二管120相對于第一管110配置在第一管110 的后側(cè),從而與通過第一管Iio的上述空氣第二次接觸??梢韵虻诙?20提供氣態(tài)的冷 媒。第二管120可以具有比第一管110的第一直徑Dl大的第二直徑D2。第一管110和第二管120相連接,第一管110的液態(tài)冷媒被氣化后提供到第二管 120。在一實施例中,使第一管110的第一直徑Dl比第二管120的第二直徑D2小,從而 大幅度地減少通過第一以及第二管110、120時的空氣的壓力損失。而且,通過將第一管110的第一直徑Dl形成為比第二管120的第二直徑D2小,能 夠進(jìn)一步減少冷媒量,并且通過減小第一管110的直徑,能夠進(jìn)一步減少第一管110的材料費用。第一翅片200具有波紋型翅片(corrugete type fin)。第一翅片200具有第一翅片主體20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翅片主體201例如具有 薄的長方形金屬板形狀。第一翅片主體201具有第一寬度Li。第一翅片主體201具有第一翅片套管(collar) 210、第一薄板(sheet) 220、第一傾 斜部 230 以及波紋部(corrugate portion) 280o第一翅片套管210通過沖緣(burring)工序等被加工成從第一翅片主體201的背 面向與上述背面相對的上表面突出,并使第一翅片套管210具有通過沖緣工序等形成的中 空部。第一管110通過第一翅片套管210的中空部與之相結(jié)合。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圖示并說明了三個第一翅片套管210,但是在第一翅片主體 201上可以形成至少三個第一翅片套管210。第一薄板220以環(huán)(doughnut)狀形成在第一翅片套管210的下端。第一傾斜部230與第一薄板220以及將在后面敘述的波紋部280相連接,第一傾 斜部230與第一薄板220成鈍角。第一傾斜部230以及第一薄板220使流入到第一翅片套 管210周圍的上述空氣在通過第一翅片套管210的過程中不被第一翅片套管210分散而流 入到后述的第二翅片300,從而進(jìn)一步提高第一翅片200和第二翅片300的傳熱性能。波紋部280具有多個翅片部,各個翅片部具有交替地向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 彎折的形狀。在一實施例中,多個翅片部包括第一翅片部M0、第二翅片部250、第三翅片部260 以及第四翅片部270。第一至第四翅片部M0、250J60、270分別彎折成在與第一翅片主體 201的長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至第四翅片部M0、250J60、270可 以具有彼此相同的寬度。第二翅片部250相對于第一翅片部MO向順時針方向彎折,由此在第一以及第二 翅片部240、250之間形成第一彎折部M5。第三翅片部260相對于第二翅片部250向逆時針方向彎折,由此在第二以及第三 翅片部250、260之間形成第二彎折部255。第四翅片部270相對于第三翅片部沈0向順時針方向彎折,由此在第三以及第四 翅片部沈0、270之間形成第三彎折部沈5。相對于圖2所示的基準(zhǔn)面202,第一彎折部245和第三彎折部265具有第一高度 HH ;相對于基準(zhǔn)面202,第二彎折部255具有第二高度HA。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提高傳熱性能,可以將第一高度HH與第二高度HA之比設(shè)為約 2.0至約3.0。即,可以將第一高度HH與第二高度HA之比定義為2. 0彡HH/HA彡3. 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翅片200的波紋部觀0以及第一傾斜部230可以斷續(xù)地配置 在與第一翅片套管210的周邊相對應(yīng)的第一翅片主體201上。再次參照圖1,第二翅片300具有百葉窗式翅片(louver type fin)。第二翅片300具有第二翅片主體301,第二翅片主體301具有第二翅片套管310和 百葉窗部(louver portion) 320。第二翅片主體301具有薄的長方形金屬板形狀,而且沿著第二翅片主體301的長 度方向形成有多個第二翅片套管310。第二翅片套管310通過沖緣(burring)工序等被加 工成從第二翅片主體301的背面向與上述背面相對的上表面突出,第二翅片套管310具有 通過沖緣工序等形成的中空部。具有比第一管110的第一直徑Dl大的第二直徑D2的第二 管120通過第二翅片套管310的中空部與之相結(jié)合。在本實施例中,雖然圖示并說明了三個第二翅片套管310,但是在第二翅片主體 301上可以形成至少三個第二翅片套管310。百葉窗部320配置在多個第二翅片套管310之間,而且,百葉窗部320具有如下形 狀沿著與第二翅片主體301的長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形成多個切開部,并將切開部相對第 二翅片主體301傾斜彎折。在本實施例中,將用于構(gòu)成管100的第一及第二管110、120配置成Z字形 (zigzag),所以分別與第一及第二管110、120結(jié)合的第一翅片200的波紋部280和第二翅 片300的百葉窗部320也被配置成Z字形。圖3是對圖1所示的熱交換器和現(xiàn)有的熱交換器的制冷性能系數(shù)(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進(jìn)行比較的圖表。在圖3的比較例中,第一管和第二管具有相同的直徑,并且第一管和第二管分別 與百葉窗式翅片結(jié)合;與比較例相比,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管具有約5Φ的直徑, 第二管具有比第一管的直徑大的約7Φ的直徑,并且第一管與波紋型翅片相結(jié)合,第二管 與百葉窗式翅片相結(jié)合。參照圖3的實驗結(jié)果,在比較例中,制冷以及制熱時的上述COP分別為100%,而在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制冷時的上述COP為99%,制熱時的上述COP為104%。通過對比較例和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比較可知,在制冷時,比較例的上述COP和本 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上述COP彼此近似,但是在制熱時,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上述COP比比較 例的上述COP高。圖4是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熱交換器的截面圖。參照圖2以及圖4,熱交換器600具有管100、第一翅片200以及第二翅片400。管100包括第一管110和第二管120。第一管110可以具有導(dǎo)管(pipe)形狀。第一管110配置在第二管120的前側(cè),從 而與流入的空氣第一次接觸??梢韵虻谝还?10提供液態(tài)的冷媒。第一管110具有第一直 徑Dl,第一直徑Dl例如可以為約4. Omm至約6. 5_。第二管120可以具有導(dǎo)管形狀。第二管120配置在第一管110的后側(cè),從而與通 過第一管110的上述空氣第二次接觸??梢韵虻诙?20提供氣態(tài)的冷媒。第二管120可
7以具有比第一管110的第一直徑Dl大的第二直徑D2。第一管110和第二管120相連接,第一管110的液態(tài)冷媒被氣化后提供到第二管 120。通過使第一管110的第一直徑Dl比第二管120的第二直徑D2小,可以大幅度地 減少通過第一以及第二管110、120時的空氣的壓力損失。而且,通過使第一管110的第一直徑Dl比第二管120的第二直徑D2小,能夠進(jìn)一 步減少冷媒量,并且通過減小第一管110的直徑,能夠進(jìn)一步減少第一管110的材料費用。第一翅片200具有波紋型翅片(corrugete type fin)。第一翅片200具有第一翅片主體20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翅片主體201具有薄的 長方形金屬板形狀。第一翅片主體201具有第一寬度Li。第一翅片主體201具有第一翅片套管210、第一薄板220、第一傾斜部230以及第 一波紋部(first corrugate portion) 280。第一翅片套管210通過沖緣(burring)工序等被加工成從第一翅片主體201的 背面向與上述背面相對的上表面突出,第一翅片套管210具有通過沖緣工序等形成的中空 部。第一管110通過第一翅片套管210的中空部與之相結(jié)合。雖然圖示并說明了三個第一翅片套管210,但是在第一翅片主體201上可以形成 至少三個第一翅片套管210。第一薄板220以環(huán)(doughnut)狀形成在第一翅片套管210的下端。第一傾斜部 230與第一薄板220以及后述的第一波紋部280相連接,并且第一傾斜部230與第一薄板 220成鈍角。第一傾斜部230以及第一薄板220使流入第一翅片套管210周圍的上述空氣在通 過第一翅片套管210的過程中不被第一翅片套管210分散而流入后述的第二翅片300,從而 進(jìn)一步提高第一翅片200的傳熱性能。第一波紋部280具有多個翅片部,各個翅片部具有交替地向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 方向彎折的形狀。多個翅片部包括第一翅片部M0、第二翅片部250、第三翅片部沈0以及第四翅片 部270。第一至第四翅片部240、250、260、270分別彎折成在與第一翅片主體201的長度方 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第一至第四翅片部M0、250J60、270可以形成為彼此相同的寬度。第二翅片部250相對于第一翅片部MO向順時針方向彎折,由此在第一以及第二 翅片部240、250之間形成第一彎折部M5。第三翅片部260相對于第二翅片部250向逆時針方向彎折,由此在第二以及第三 翅片部250、260之間形成第二彎折部255。第四翅片部270相對于第三翅片部沈0向順時針方向彎折,由此在第三以及第四 翅片部沈0、270之間形成第三彎折部沈5。相對于基準(zhǔn)面,第一彎折部245和第三彎折部265具有第一高度HH,相對于基準(zhǔn) 面,第二彎折部255具有第二高度HA。這樣,為了提高傳熱性能,可以將第一高度HH與第二高度HA之比設(shè)為約2. 0至約 3.0。即,可以將第一高度HH與第二高度HA之比定義為2.0彡HH/HA彡3. 0。
第一翅片200的第一波紋部觀0以及第一傾斜部230可以斷續(xù)地配置在與第一翅 片套管210的周邊相對應(yīng)的第一翅片主體201上。再次參照圖4,第二翅片400具有與第一翅片200類似的波紋型翅片。第二翅片400具有第二翅片主體401。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翅片主體401具有薄的 長方形金屬板形狀。第二翅片主體401的寬度為第二寬度L3。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翅片主 體401的第二寬度L3比第一寬度Ll寬。在第一翅片200和第二翅片400分別使用波紋型翅片的情況下,可能會導(dǎo)致傳熱 系數(shù)減小,所以為了防止傳熱系數(shù)的減小,優(yōu)選地使第二翅片主體401的第二寬度L3比第 一翅片主體201的第一寬度Ll寬。第二翅片主體401具有第二翅片套管410、第二薄板420、第二傾斜部430以及第 二波紋部(second corrugate portion)480。第二波紋部480的第二翅片套管410通過沖緣(burring)工序等被加工成從第二 翅片主體401的背面向與上述背面相對的上表面突出,第二翅片套管410具有通過沖緣工 序等形成的中空部。第二管120通過第二翅片套管410的中空部與之相結(jié)合。雖然在圖4中圖示了兩個第二翅片套管410,但是在第二翅片主體401上可以形成 至少三個第二翅片套管410。第二薄板420以環(huán)(doughnut)狀形成在第二翅片套管410的下端。第二傾斜部430與第二薄板420以及后述的第二波紋部480相連接,第二傾斜部 430與第二薄板420成鈍角。第二傾斜部430以及第二薄板420使流入第二翅片套管410周圍的上述空氣在通 過第二翅片套管410的過程中不被第二翅片套管410分散,從而進(jìn)一步提高第二翅片400 的傳熱性能。與第一波紋部280類似地,第二波紋部480也具有多個翅片部,第二波紋部480的 各個翅片部具有交替地向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彎折的形狀。第二波紋部480的多個翅片部包括第一翅片部440、第二翅片部450、第三翅片部 460以及第四翅片部470。第一至第四翅片部440、450、460、470分別彎折成在與第二翅片 主體401的長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第一至第四翅片部440、450、460、470具有彼此相同的寬度。第二翅片部450相對于第一翅片部440向順時針方向彎折,由此在第一以及第二 翅片部440、450之間形成第一彎折部445。第三翅片部460相對于第二翅片部450向逆時針方向彎折,由此在第二以及第三 翅片部450、460之間形成第二彎折部455。第四翅片部470相對于第三翅片部460向順時針方向彎折,由此在第三以及第四 翅片部460、470之間形成第三彎折部465。第一波紋部觀0斷續(xù)地配置在第一翅片套管210周邊,而第二波紋部480可以連 續(xù)地形成在第二翅片套管410的周邊。在具有彼此不同的直徑的第一以及第二管110、120中,使第一管110和具有第一 寬度的第一翅片主體201結(jié)合,而使第二管120和具有比第一寬度寬的第二寬度的第二翅 片主體401結(jié)合,這樣不僅能夠防止霜的附著,而且能夠進(jìn)一步提高傳熱性能。
根據(jù)以上的詳細(xì)說明,將冷媒通過的至少兩個管的直徑設(shè)為彼此不同,并且將不 同種類的翅片和相同種類的翅片與直徑彼此不同的管結(jié)合,從而得到能夠減少霜的附著且 進(jìn)一步提高傳熱性能的效果。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但是這些只不過是舉例說明的內(nèi)容,而各種變形以 及等同范圍內(nèi)的實施例對于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而且,本發(fā)明實際保護(hù)的 范圍通過權(quán)利要求書得以限定。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管,其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上述第一管與流入的空氣第一次接觸,上述第二管與通過 了上述第一管后的上述空氣第二次接觸;第一翅片,其具有第一翅片套管和第一翅片主體,其中,至少一個上述第一翅片套管外 插在上述第一管上,從而與上述第一管相結(jié)合,上述第一翅片主體與上述第一翅片套管相 連接,并且具有交替彎折的波紋部;第二翅片,其具有第二翅片套管和第二翅片主體,其中,至少一個上述第二翅片套管外 插在上述第二管上,從而與上述第二管相結(jié)合,上述第二翅片主體與上述第二翅片套管相 連接,并且具有切開其一部分后彎折得到的百葉窗部。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管具有第一直徑,上述第二 管具有比上述第一直徑大的第二直徑。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翅片主體的寬度為第一寬 度,上述第二翅片主體的寬度為比上述第一寬度寬的第二寬度。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波紋部具有第一翅片部、相對于 上述第一翅片部向順時針方向彎折的第二翅片部、相對于上述第二翅片部向逆時針方向彎 折的第三翅片部以及相對于上述第三翅片部向上述順時針方向彎折的第四翅片部。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當(dāng)形成在上述第一翅片部和上述第 二翅片部之間的第一彎折部的第一高度為HH且形成在上述第二翅片部和上述第三翅片部 之間的第二彎折部的第二高度為HA時,上述第一高度與上述第二高度之比滿足2. 0 ^ HH/ HA 彡 3. 0。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直徑為4.Omm至6. 5mm。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在俯視時,上述第一翅片套管和上述 第二翅片套管以及上述波紋部和上述百葉窗部排列成Z字形。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波紋部以上述第一翅片套管為 基準(zhǔn)斷續(xù)地形成在上述第一翅片主體上。
9.一種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管,其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上述第一管與流入的空氣第一次接觸,上述第二管與通過 了上述第一管后的上述空氣第二次接觸;第一翅片,其具有第一翅片套管和第一翅片主體,其中,至少一個上述第一翅片套管外 插在上述第一管上,從而與上述第一管相結(jié)合,上述第一翅片主體與上述第一翅片套管相 連接,并且在上述第一翅片主體上形成有至少彎折兩次的第一波紋部;第二翅片,其具有第二翅片套管和第二翅片主體,其中,至少一個上述第二翅片套管外 插在上述第二管上,從而與上述第二管相結(jié)合,上述第二翅片主體與上述第二翅片套管相 連接,并且在上述第二翅片主體上形成有至少彎折兩次的第二波紋部。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管具有第一直徑,上述第 二管具有比上述第一直徑大的第二直徑。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翅片主體的寬度為第一寬 度,上述第二翅片主體的寬度為比上述第一寬度寬的第二寬度。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波紋部具有第一翅片部、相對于上述第一翅片部向順時針方向彎折的第二翅片部、相對于上述第二翅片部向逆時針 方向彎折的第三翅片部以及相對于上述第三翅片部向上述順時針方向彎折的第四翅片部。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當(dāng)形成在上述第一翅片部和上 述第二翅片部之間的第一彎折部的第一高度為HH且形成在上述第二翅片部和上述第三 翅片部之間的第二彎折部的第二高度為HA時,上述第一高度與上述第二高度之比滿足 2. 0 彡 HH/HA 彡 3. 0。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直徑為4.Omm至6. 5mm。
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波紋部以上述第一翅片套 管為基準(zhǔn)斷續(xù)地形成在上述第一翅片主體上,上述第二波紋部連續(xù)地形成在上述第二翅片 主體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熱交換器,其具有管,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上述第一管與流入的空氣第一次接觸,上述第二管與通過了上述第一管后的上述空氣第二次接觸;第一翅片,具有第一翅片套管和第一翅片主體,其中,至少一個上述第一翅片套管外插在上述第一管上,從而與上述第一管相結(jié)合,上述第一翅片主體與上述第一翅片套管相連接,并且具有交替彎折的波紋部;第二翅片,具有第二翅片套管和第二翅片主體,其中,至少一個上述第二翅片套管外插在上述第二管上,從而與上述第二管相結(jié)合,上述第二翅片主體與上述第二翅片套管相連接,并且具有將其一部分切開并彎折得到的百葉窗部,由此抑制霜的產(chǎn)生及附著,且能夠提高傳熱性能,從而提高制冷制熱效率。
文檔編號F28F1/30GK102128523SQ20101062189
公開日2011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1月13日
發(fā)明者史容澈, 李尚烈, 金東輝, 金周赫, 金玨中 申請人:Lg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