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紅外線燃氣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燃氣取暖器,尤其是涉及一種紅外線燃氣取暖器,主要用于戶外取暖。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燃氣取暖器主要為傘形燃氣取暖器,采用圓形的燃燒器及傘形輻射罩,燃燒器通常采用直接燃燒的方式,也就是以燃氣與空氣混合后燃燒產(chǎn)生的火焰作為熱源,經(jīng)傘形輻射罩向四周輻射傳熱。這種燃燒及輻射方式的傳熱方式由火焰直接輻射傳熱并向四周發(fā)散傳熱,燃氣燃燒時火焰過長,燃燒不充分,燃燒效率低,熱量利用率低,如果人在單側(cè)取暖,那么另一側(cè)的熱量就浪費了,從而導致能耗高,排放高。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申請人針對上述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改進,提供一種紅外線燃氣取暖器,采用紅外線燃燒器,使燃氣充分燃燒,并采用單側(cè)取暖方式,提高熱量利用率,降低能耗,減少排放。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紅外線燃氣取暖器,包括放置氣瓶的柜體,支撐桿連接所述柜體,控制裝置及燃燒器安裝在所述支撐桿的上端,所述燃燒器為紅外線燃氣燃燒器,所述燃燒器呈長方體形,所述燃燒器以傾斜向下的輻射方向安裝;所述燃燒器外設有罩殼,所述罩殼的開口端設有紅外線網(wǎng)罩,反射罩安裝在所述罩殼的開口端的外側(cè),反射罩的頂部設有煙道口。進一步的所述燃燒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為上側(cè)開口的長方體,殼體的開口上覆蓋有蜂窩陶瓷板,蜂窩陶瓷板上設有若干小孔,所述蜂窩陶瓷板與所述殼體之間設有石棉墊片;所述殼體的一側(cè)設有延伸至殼體中部的進氣管,所述進氣管的出口前設有傾斜的擋氣板,所述進氣管為文丘里管。所述擋氣板安裝在傾斜設置在所述殼體中的網(wǎng)板上,所述網(wǎng)板的頂端設有平行于所述蜂窩陶瓷板的網(wǎng)板延伸部。所述擋氣板與所述蜂窩陶瓷板之間的夾角在30°飛0°之間。所述蜂窩陶瓷板由至少兩塊蜂窩陶瓷板組合構(gòu)成。所述控制裝置中設有防熄火感應頭及防傾倒開關。所述支撐桿活動連接所述柜體并通過星形螺釘固定。所述柜體的底部設有腳輪。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紅外線燃氣取暖器,采用紅外線燃燒器單側(cè)取暖的方式, 以紅外線輻射熱單側(cè)取暖,穿透力強,熱量不易擴散,發(fā)熱量高,升溫迅速,提高熱量利用率,降低能耗,減少排放;燃燒器采用蜂窩陶瓷板,起到更好的蓄熱助燃作用,燃燒充分且燃
3燒均勻沒有火焰苗,實現(xiàn)低能耗及高環(huán)保的要求;柜體下部設有腳輪,使用安全,移動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圖1的A處放大圖。圖3為燃燒器的三維爆破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放置燃氣瓶的柜體1,柜體1的底部設有腳輪 10,腳輪10可以方便取暖器的移動取暖,支撐桿2活動連接柜體1,并且當調(diào)整好支撐桿2 后,支撐桿2通過星形螺釘101固定連接柜體。控制裝置3及燃燒器4安裝在支撐桿2的上端,燃燒器4為紅外線燃氣燃燒器,燃燒器4呈長方體形,燃燒器4以傾斜向下輻射的方向安裝,這樣,以單側(cè)及紅外線輻射的方式取暖。燃燒器4外設有罩殼5,罩殼5的開口端設有紅外線網(wǎng)罩7,反射罩6安裝在罩殼5的開口端的外側(cè),反射罩6為由內(nèi)而外逐漸擴大的錐臺形,反射罩6的頂部設有煙道口 601,燃燒廢氣從煙道口 601排出。如圖2、3所示, 燃燒器4包括殼體404,殼體404為一側(cè)開口的長方體,殼體404的開口上覆蓋有蜂窩陶瓷板402,蜂窩陶瓷板402由兩塊蜂窩陶瓷板組合構(gòu)成,蜂窩陶瓷板402上設有若干小孔,蜂窩陶瓷板402與殼體404之間設有四周石棉墊片401及底部石棉墊片403,四周石棉墊片 401及底部石棉墊片403起到耐火、隔熱、密封作用。殼體404的一側(cè)設有進氣管408,進氣管408為文丘里管,進氣管408延伸至殼體404的中部,進氣管408的出口前設有傾斜的擋氣板406,進氣管408的進口處的殼體404上連接有噴咀支架405,燃氣噴咀9安裝在噴咀支架405上,網(wǎng)板407傾斜設置在殼體404中,擋氣板406安裝在網(wǎng)板407上,網(wǎng)板407的頂端設有平行于蜂窩陶瓷板402的網(wǎng)板延伸部409,網(wǎng)板407與網(wǎng)板延伸部409為一體結(jié)構(gòu)并折彎而成,通常擋氣板406與蜂窩陶瓷板402之間的夾角B在30°飛0°之間,擋氣板 406的大小和角度與整個蜂窩陶瓷板402表面火力是否均勻相關,將影響燃氣的燃燒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擋氣板406與蜂窩陶瓷板402之間的夾角B為40°,擋氣板406焊接在網(wǎng)板407上,網(wǎng)板407的傾斜角度與擋氣板406相同。蜂窩陶瓷板402的外表面處設置有點火針8,燃氣噴咀9安裝在噴咀支架405上,橡膠管11上端連接控制裝置3,橡膠管11下端通過減壓閥連接柜體1中的燃氣瓶,使用時由控制裝置3控制點火并控制進入燃燒器4的供氣量。此外,控制裝置3中除設有常規(guī)的點火器及閥門等外,還設有防熄火感應頭12及防傾倒開關13,使取暖器具備防熄火和防傾倒的功能,只要燃燒器4由于意外熄火后,防熄火感應頭12由于沒有一定溫度,會把信號傳送給控制裝置3的閥門后自動關閉閥門切斷燃氣供給;當取暖器傾倒超過45°時,防傾倒開關13會斷開,也會把信號傳送給控制裝置3 的閥門后自動關閉閥門,防止意外發(fā)生。在使用前,把燃氣瓶放入柜體1,然后用減壓閥把燃氣瓶與橡膠管11連接起來,連接后用肥皂沫在連接部位試漏,無任何問題后,才可打開燃氣瓶的閥門,操作控制裝置3點亮燃燒器4。在使用時,燃氣通過減壓閥把一定壓力的氣體通過橡膠管11輸送到控制裝置3的閥門,在閥門開啟狀態(tài)時,控制裝置3控制燃氣通過噴咀9噴入燃燒器4的進氣管408, 燃氣通過噴咀9產(chǎn)生的壓力把周邊的空氣一起帶入進氣管408進行初步混合,再經(jīng)過進氣管408的文丘里部后進入殼體404,由于傾斜網(wǎng)板407與擋氣板406把殼體404分成兩個腔室,一部分混合氣體穿過網(wǎng)板407上的孔進入一側(cè)腔室的蜂窩陶瓷板402表面燃燒,另一部分混合氣體在擋氣板406的作用下回彈到另一側(cè)腔室的蜂窩陶瓷板402表面燃燒。另外, 由于蜂窩陶瓷板402表面是很多小孔和凹凸面,混合氣體和蜂窩陶瓷板表面的空氣能充分混合燃燒,每個小孔都是燃燒孔,經(jīng)過一小段時間燃燒后整個蜂窩陶瓷板402表面就產(chǎn)生紅外線輻射熱,輻射熱傳導穿透力強,并且熱量不易擴散,升溫迅速,發(fā)熱量高。紅外線輻射熱通過反射罩6進行反射,聚熱后輻射到柜體1前面的一定區(qū)域內(nèi),燃燒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等廢氣通反射罩6頂部的煙道口 601排出。通過調(diào)節(jié)支撐桿2伸出柜體1的長度來調(diào)節(jié)燃燒器4及反射罩6的高度,來改變輻射區(qū)域的大小和強度,然后用星型螺栓101擰緊固定支撐桿2。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紅外線燃氣取暖器,包括放置氣瓶的柜體,支撐桿連接所述柜體,控制裝置及燃燒器安裝在所述支撐桿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器為紅外線燃氣燃燒器,所述燃燒器呈長方體形,所述燃燒器以傾斜向下的輻射方向安裝;所述燃燒器外設有罩殼,所述罩殼的開口端設有紅外線網(wǎng)罩,反射罩安裝在所述罩殼的開口端的外側(cè),反射罩的頂部設有煙道
2.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紅外線燃氣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為上側(cè)開口的長方體,殼體的開口上覆蓋有蜂窩陶瓷板,蜂窩陶瓷板上設有若干小孔, 所述蜂窩陶瓷板與所述殼體之間設有石棉墊片;所述殼體的一側(cè)設有延伸至殼體中部的進氣管,所述進氣管的出口前設有傾斜的擋氣板,所述進氣管為文丘里管。
3.按照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紅外線燃氣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氣板安裝在傾斜設置在所述殼體中的網(wǎng)板上,所述網(wǎng)板的頂端設有平行于所述蜂窩陶瓷板的網(wǎng)板延伸部。
4.按照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紅外線燃氣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氣板與所述蜂窩陶瓷板之間的夾角在30°飛0°之間。
5.按照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紅外線燃氣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窩陶瓷板由至少兩塊蜂窩陶瓷板組合構(gòu)成。
6.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紅外線燃氣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中設有防熄火感應頭及防傾倒開關。
7.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紅外線燃氣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活動連接所述柜體并通過星形螺釘固定。
8.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紅外線燃氣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體的底部設有腳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紅外線燃氣取暖器,包括放置氣瓶的柜體,支撐桿連接柜體,控制裝置及燃燒器安裝在支撐桿的上端,其特征在于燃燒器為紅外線燃氣燃燒器,燃燒器呈長方體形,燃燒器以傾斜向下的輻射方向安裝;燃燒器外設有罩殼,罩殼的開口端設有紅外線網(wǎng)罩,反射罩安裝在罩殼的開口端的外側(cè),反射罩的頂部設有煙道口。本實用新型采用紅外線燃燒器單側(cè)取暖的方式,以紅外線輻射熱單側(cè)取暖,穿透力強,熱量不易擴散,發(fā)熱量高,升溫迅速,提高熱量利用率,降低能耗,減少排放;燃燒器采用蜂窩陶瓷板,起到更好的蓄熱助燃作用,燃燒充分且燃燒均勻沒有火焰苗,實現(xiàn)低能耗及高環(huán)保的要求。
文檔編號F23D14/14GK202328491SQ20112046664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11月22日
發(fā)明者查海龍, 沈建中, 陸劍波 申請人:無錫佳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