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或冷卻兩用換熱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加熱或冷卻兩用換熱鍋,內鍋體的底部設有物料排放口,內鍋體與外鍋體之間設有通道,外鍋體上端設有截面形狀為圓形或者方形的環(huán)形管,內鍋體下部設有單通道螺旋板式換熱構件,單通道螺旋板式換熱構件在內鍋體中心處設有蒸汽/循環(huán)水進口,其下部設有換熱構件廢水排放口,上端與外鍋體上端的環(huán)形管連接,蒸汽/循環(huán)水通過環(huán)形管的汽/液排放孔或者汽/液排放縫隙自上而下沖刷內鍋體外壁后到達外鍋體下方的換熱鍋廢水或循環(huán)水排放口排出。與現(xiàn)有的換熱鍋相比,具有換熱均勻、排放流暢、承壓能力強的高效節(jié)能安全等有益效果。
【專利說明】加熱或冷卻兩用換熱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熱或冷卻兩用的換熱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換熱鍋,大多為加熱單一功能,加工過程中始終處于由外而內進行換熱,換熱效率低。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加熱或冷卻兩用的換熱鍋,以克服現(xiàn)有換熱鍋存在的上述缺陷。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加熱或冷卻兩用換熱鍋,包括內鍋體和外鍋體,所述內鍋體的底部設有物料排放口,內鍋體與外鍋體之間設有通道,外鍋體上端設有截面形狀為圓形或者方形的環(huán)形管,對于截面形狀為圓形的環(huán)形管,所述環(huán)形管的下部管壁分布若干向內鍋體傾斜一定角度的汽/液排放孔,對于截面形狀為方形的環(huán)形管,所述環(huán)形管的下部與內鍋體外壁貼合處設有若干汽/液排放縫隙,所述內鍋體下部設有單通道螺旋板式換熱構件,所述單通道螺旋板式換熱構件在內鍋體中心處設有蒸汽/循環(huán)水進口,其下部設有換熱構件廢水排放口,上端與外鍋體上端的環(huán)形管連接,蒸汽/循環(huán)水通過環(huán)形管的汽/液排放孔或者汽/液排放縫隙自上而下沖刷內鍋體外壁后到達外鍋體下方的換熱鍋廢水或循環(huán)水排放口排出。
[0005]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技術方案:為進一步提高單通道螺旋板式換熱構件以及內鍋體的承壓能力,所述單通道螺旋板式換熱構件設有與其成一體的第一加強筋。所述內鍋體內壁設有若干圈與其成一體的第二加強筋。
[0006]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蒸汽或者循環(huán)水從單通道螺旋板式換熱構件中心進入螺旋通道,使鍋內待加熱或者待冷卻物料開始受熱或冷卻,再通過環(huán)形管的排放孔自上而下沖刷內鍋體外壁后到達外鍋體下方的換熱鍋廢水或循環(huán)水排放口排出的流程。從而使得加熱或者冷卻的物料處于由內而外、從上到下全方位循環(huán)升溫或降溫的換熱狀態(tài),與現(xiàn)有的換熱鍋相比,具有換熱均勻、排放流暢、承壓能力強的高效節(jié)能安全等有益效果。
[0007]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圖1的俯視圖。
[0010]圖3是單通道螺旋板式換熱構件立體圖。
[0011]圖面說明:1.內鍋體,2.環(huán)形管,3.外鍋體,4.換熱構件汽/液通道,5.單通道螺旋板式換熱構件,6.吊撐網板圍,7.換熱構件廢水排放口,8.換熱鍋廢水或循環(huán)水排放口,9.物料排放口,10.第一加強筋,11.蒸汽或循環(huán)水進口,12.第二加強筋,13.通道(內外鍋體通道),14.汽/液排放孔,15.蒸汽或循環(huán)水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圖2、圖3所示的實施例,一種加熱或冷卻兩用換熱鍋,包括內鍋體I和外鍋體3,所述內鍋體I的底部設有物料排放口 9,內鍋體I與外鍋體3之間設有通道13,外鍋體3上端設有環(huán)形管2,本實施例中,環(huán)形管2為截面形狀為圓形的環(huán)形管,所述環(huán)形管的下部管壁均勻分布若干向內鍋體傾斜一定角度(本實施例為45度)的汽/液排放孔14,內鍋體下部設有單通道螺旋板式換熱構件5,所述單通道螺旋板式換熱構件5在內鍋體中心處設有蒸汽/循環(huán)水進口 11,其下部設有換熱構件廢水排放口 7,上端與外鍋體上端的環(huán)形管2連接,蒸汽或者循環(huán)水通過環(huán)形管2的排放孔14自上而下沖刷內鍋體外壁后到達外鍋體下方的換熱鍋廢水或循環(huán)水排放口 8排出。為使換熱鍋廢水或循環(huán)水排放流暢,外鍋體3的換熱鍋廢水或循環(huán)水排放口 8處與物料排放口 9處呈往上傾斜狀。為加強內鍋體底部承壓能力,內外鍋底之間設有吊撐網板圍6。
[0013]本實施例所述單通道螺旋板式換熱構件5設有與其成一體的第一加強筋10,所述內鍋體內壁設有若干圈與其成一體的第二加強筋12,以提高換熱鍋整體強度和承壓能力。第一加強筋和第二加強筋可以與單通道螺旋板式換熱構件的金屬板材以及內鍋體內壁一體壓制成型,也可以采用焊接方法。
[0014]對于采用截面形狀為方形的環(huán)形管的加熱或冷卻兩用換熱鍋,同上述實施例結構基本相同,區(qū)別在于環(huán)形管的下部與內鍋體外壁貼合處設有若干汽/液排放縫隙,蒸汽/循環(huán)水通過環(huán)形管的汽/液排放縫隙自上而下沖刷內鍋體外壁后到達外鍋體下方的換熱鍋廢水或循環(huán)水排放口排出。
【權利要求】
1.一種加熱或冷卻兩用換熱鍋,包括內鍋體(I)和外鍋體(3),其特征是:所述內鍋體(I)的底部設有物料排放口(9),內鍋體(I)與外鍋體(3)之間設有通道(13),外鍋體(3)上端設有截面形狀為圓形或者方形的環(huán)形管(2),對于截面形狀為圓形的環(huán)形管,所述環(huán)形管的下部管壁分布若干向內鍋體傾斜一定角度的汽/液排放孔(14),對于截面形狀為方形的環(huán)形管,所述環(huán)形管的下部與內鍋體外壁貼合處設有若干汽/液排放縫隙,所述內鍋體下部設有單通道螺旋板式換熱構件(5),所述單通道螺旋板式換熱構件(5)在內鍋體中心處設有蒸汽/循環(huán)水進口( 11 ),其下部設有換熱構件廢水排放口( 7),上端與外鍋體上端的環(huán)形管(2)連接,蒸汽/循環(huán)水通過環(huán)形管(2)的汽/液排放孔(14)或者汽/液排放縫隙自上而下沖刷內鍋體外壁后到達外鍋體下方的換熱鍋廢水或循環(huán)水排放口(8)排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或冷卻兩用換熱鍋,其特征是:所述單通道螺旋板式換熱構件(5)設有與其成一體的第一加強筋(10)。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熱或冷卻兩用換熱鍋,其特征是:所述內鍋體內壁設有若干圈與其成一體的第二加強筋(12)。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熱或冷卻兩用換熱鍋,其特征是:外鍋體(3)的換熱鍋廢水或循環(huán)水排放口(8)處與物料排放口(9)處呈往上傾斜狀。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加熱或冷卻兩用換熱鍋,其特征是:外鍋體(3)的換熱鍋廢水或循環(huán)水排放口(8)處與物料排放口(9)處呈往上傾斜狀。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熱或冷卻兩用換熱鍋,其特征是:所述內外鍋底之間設有吊撐網板圍(6)。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加熱或冷卻兩用換熱鍋,其特征是:所述內外鍋底之間設有吊撐網板圍(6)。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加熱或冷卻兩用換熱鍋,其特征是:所述內外鍋底之間設有吊撐網板圍(6)。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加熱或冷卻兩用換熱鍋,其特征是:所述內外鍋底之間設有吊撐網板圍(6)。
【文檔編號】F28D1/06GK203443404SQ201320518694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23日
【發(fā)明者】夏品荷 申請人:夏品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