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打火機,尤其是一種燃燒頭。
背景技術:
現有防風打火機的出氣閥上需要安裝防風燃燒頭,現有的燃燒頭包括聚火套1、進氣管5、出氣柱3和進氣組件,所述聚火套1中部安裝出氣柱3,出氣柱3的下端和進氣管5上端連接,所述聚火套1的下部套裝在所述進氣管的上部外壁,所述進氣管5的上部設有外螺紋段,螺帽4擰裝在所述外螺紋段5-2上,且所述螺帽上端頂在所述聚火套1的下端,套管5內部安裝進氣組件。
現有結構存在的技術問題:由于采用了螺帽進行固定聚火套,螺帽通常采用銅質材料或其他金屬,進氣管需要車床加工外螺紋,成本較高、加工麻煩,不便于裝配,裝配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的打火機燃燒頭的聚火套與套管之間連接方式的成本較高、加工麻煩、裝配效率較低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降低成本、加工便捷、裝配效率較高的打火機防風燃燒頭。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打火機防風燃燒頭,包括聚火套、出氣柱和進氣管,所述出氣柱中部設有出氣孔,所述進氣管的中部設有進氣孔,所述進氣管的下部安裝進氣組件,所述燃燒頭還包括中間座,所述出氣柱固定在所述中間座上,所述中間座上部連接在聚火套內腔的下部,所述中間座的下部與所述進氣管上端插接固定。
進一步,所述中間座的上部設有外凸環(huán),所述聚火套的內腔下部設有內伸座,所述外凸環(huán)位于所述內伸座上。
更進一步,所述中間座的下部插接在所述進氣管上端的內腔。
再進一步,所述燃燒頭還包括緩沖塊,所述緩沖塊下部位于所述進氣管的上端,所述緩沖塊的上部抵觸在所述聚火套的下端。通過該緩沖塊的設計,在裝配時起到緩沖作用,能夠減少聚火套被損壞的可能性。
所述中間座的下部設有臺階,所述臺階的下部與所述進氣管上端插接固定,所述緩沖塊抵觸在所述臺階上。
所述中間座的下部與所述進氣管上端過盈配合。
所述進氣管的上端設有外凸圈,所述緩沖塊下部位于所述外凸圈上。
所述出氣柱的上部安裝聚火圈。
所述聚火套內設有用于放置點火導線的貫通孔。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為:擯棄了現有的螺紋連接方式,設計了中間座的結構,通過中間座將聚火套、出氣柱和進氣管進行連接裝配;相對于螺紋連接的裝配而言,該裝配更加便捷、裝配效率較高;再者,通過緩沖塊的設計,裝配時具有更低的損壞率,以及不會受到振動等影響,可靠性更高。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1、降低成本、加工便捷、裝配效率較高;2、連接可靠性高。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的打火機燃燒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一種打火機防風燃燒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另一種打火機防風燃燒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參照圖2,一種打火機防風燃燒頭,包括聚火套1、出氣柱3和進氣管5,所述出氣柱3中部設有出氣孔3-1,所述進氣管5的中部設有進氣孔5-3,所述進氣管5的下部安裝進氣組件,所述燃燒頭還包括中間座11,所述出氣柱3固定在所述中間座11上,所述中間座11上部連接在聚火套1內腔的下部,所述中間座11的下部與所述進氣管5上端插接固定。
進一步,所述中間座11的上部設有外凸環(huán)11-1,所述聚火套1的內腔下部設有內伸座1-1,所述外凸環(huán)11-1位于所述內伸座1-1上。
更進一步,所述中間座11的下部插接在所述進氣管5上端的內腔。
再進一步,所述燃燒頭還包括緩沖塊12,所述緩沖塊12下部位于所述進氣管5的上端,所述緩沖塊12的上部抵觸在所述聚火套1的下端。通過該緩沖塊的設計,在裝配時起到緩沖作用,能夠減少聚火套被損壞的可能性。
所述中間座11的下部設有臺階,所述臺階的下部與所述進氣管5上端插接固定,所述緩沖塊12抵觸在所述臺階上。
所述中間座11的下部與所述進氣管5上端過盈配合。
所述進氣管5的上端設有外凸圈5-4,所述緩沖塊12下部位于所述外凸圈5-4上。
所述出氣柱3的上部安裝聚火圈2。
所述聚火套1內設有用于放置點火導線的貫通孔10。
所述進氣組件包括增壓片7、彈性套8、過濾網9和定位套6,所述增壓片7位于彈性套8的上端,所述彈性套8套裝在所述套管5的下部內腔,所述過濾網9套裝在所述彈性套8的內腔,所述彈性套8的下部位于所述定位套6上,所述定位套6與所述套管的下部固定連接。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見形式的進氣組件。
本實施例中,擯棄了現有的螺紋連接方式,設計了中間座的結構,通過中間座將聚火套、出氣柱和進氣管進行連接裝配;相對于螺紋連接的裝配而言,該裝配更加便捷、裝配效率較高;再者,通過緩沖塊的設計,裝配時具有更低的損壞率,以及不會受到振動等影響,可靠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