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直燃空調工藝加熱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有助于空氣直燃加熱、確保達到最佳的可調節(jié)的氣體出口溫度的燒器調節(jié)裝置——溫度可調型空氣直燃加熱器。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直燃空調工藝加熱大多采用空氣直燃加熱燃燒器。而在燃燒出口氣體溫度的調節(jié)時,采用的是燃燒器內燃氣流量與匹配風量共同的調節(jié)方式。而隨著燃燒出口低溫溫度的限制與要求,空氣直燃加熱燃燒器要配置大量的過量空氣。大量的過剩空氣就造成了燃氣與空氣在空氣直燃加熱燃燒器內燃燒脫火與空燃比匹配的不平衡,導致不穩(wěn)定燃燒,出口溫度不便調節(jié),調節(jié)范圍小;為了滿足現有加熱產品應用的需求,必須對現有的空氣直燃加熱燃燒器的燃燒方式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由于現有技術存在著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溫度可調型空氣直燃加熱器,其目的在于徹底改變現有的空氣直燃燃燒加熱燃燒器的調節(jié)方式,以確保燃氣在空氣直燃加熱器內充分燃燒同時又能穩(wěn)定可靠的調節(jié)燃燒出口氣體溫度;達到合理的空氣直燃燃燒加熱器出口溫度的調節(jié)。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問題:
溫度可調型空氣直燃加熱器,其設于風道內,所述溫度可調型空氣直燃加熱器包括:風道支架,其設于所述風道內,且該風道支架平行于所述風道的徑向軸;加熱器,其設于所述風道支架上,所述加熱器的中心平行于所述風道的幾何中心軸;外部調節(jié)板,其安裝在所述風道內且位于所述加熱器的外部四周,所述外部調節(jié)板在所述風道內可徑向移動改變所述風道內空氣進入所述加熱器內的通過面積。
較佳的是,所述加熱器前沿部分的四周留有一間隙。
較佳的是,所述間隙為最小150mm。
較佳的是,所述加熱器的設置位置與流動空氣保持平行,且所述流動空氣的流動方向與燃燒后火焰的流動方向保持一致。
較佳的是,所述外部調節(jié)板距離所述加熱器的邊沿距離最小為200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手段,本申請的溫度可調型空氣直燃加熱器通過將匹配的空氣與燃氣在空氣直燃燃燒器內部進行混合與燃燒產生較高溫度的煙氣后再與空氣直燃燃燒器和燃燒室之間的外部調節(jié)裝置的風量進行混合,既保證了空氣直燃燃燒器燃燒的穩(wěn)定,又能改變外部的風量供給實現燃燒出口溫度的可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申請的一實施例的透視圖;
圖2為本申請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和圖2所示,圖1為本申請的一實施例的透視圖;圖2為本申請的主視圖。本實施例的溫度可調型空氣直燃加熱器包括風道1、風道支架2、加熱器3及外部調節(jié)板4。其中:
所述溫度可調型空氣直燃加熱器設于風道1內。
風道支架2設于一個所述風道1內,且該風道支架2平行于所述風道1的徑向軸。風道支架可以通過螺釘或者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在風道內。
加熱器3設于所述風道支架2上,所述加熱器3的中心平行于所述風道1的幾何中心軸。所述加熱器前沿部分的四周留有一間隙,所述間隙為最小150mm。這個間隙的設置可以防止外面的風吹到前沿,導致易脫火的問題。進入加熱器3的燃氣量與空氣量均需保持恒定。所述加熱器3的設置位置與流動空氣保持平行,且所述流動空氣的流動方向與燃燒后火焰的流動方向保持一致。
外部調節(jié)板4安裝在所述風道內且位于所述加熱器3的外部四周,所述外部調節(jié)板4在所述風道1內可徑向移動改變所述風道1內空氣進入所述加熱器內的通過面積。所述外部調節(jié)板距離所述加熱器的邊沿距離最小為200mm。
本申請的工作原理為:
首先風道1內空氣流向加熱器3,恒定的燃氣與空氣通過加熱器3燃燒,產生穩(wěn)定的高熱量輸出。風道1內未進入加熱器3的空氣,通過風道1內的外部調節(jié)板4直接進入加熱器3的外側,與加熱器3產生的高溫氣體進行混合,通過外部調節(jié)板4的開度的調整,調節(jié)外部進風通過面積,調節(jié)外部進風量,來達到風道1出口處的氣流溫度的調節(jié)。此方案通過外部調節(jié)板與加熱器的混合調節(jié)模式,即保證了加熱器的穩(wěn)定燃燒,又可調節(jié)溫度。
應理解,這些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