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采用片狀加熱板的加熱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744495閱讀:28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采用片狀加熱板的加熱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采用片狀加熱板的加熱系統(tǒng),本發(fā)明特別涉及到的一種采用片狀加熱板的加熱系統(tǒng),其中的各加熱板在上下面板之間形成有空腔,而加熱是利用一通過空腔的載熱流體的流動而進行的。
背景技術(shù)
傳統(tǒng)的用于房屋內(nèi)的加熱系統(tǒng)所具有的結(jié)構(gòu)是將管道布設在一泡沫混凝土層內(nèi),其被置于一混凝土厚板基底上。一載熱流體例如熱水通過該管道供給以得到加熱的效果。然而,預計對于組裝類型的加熱系統(tǒng)的使用量將會增長,該組裝類型的加熱系統(tǒng)包括可以被彼此連接的片狀加熱板,以及形成在其內(nèi)部的以便于液體流動的空腔。與管道式結(jié)構(gòu)比較,該加熱板結(jié)構(gòu)易于構(gòu)建并修復,并且由于不存在因混凝土造成的熱損失,因此能夠提供更好的熱效率。
與這樣的加熱板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的美國專利No.5,080,166公開了一種片狀加熱元件。該加熱元件包括多個間隔元件,這些間隔元件裝于上下板之間,當用于地板加熱時可以抵擋作用在加熱元件上的力。這些間隔元件以一種優(yōu)選的、特殊的排列方式安裝。
然而,根據(jù)本發(fā)明人進行模擬實驗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控制載熱流體流以一個特定的方向流動之后,該載熱流體在加熱元件中的分配不均衡。該結(jié)果是由于遍布整個加熱元件中的間隔元件之間的空腔以一個預定的方向連接導致的。
另外,該加熱元件的對角提供有液體連接器,通過它,載熱流體被供入和排出于每一個加熱元件。然而,在余下的兩個角部(即未形成液體連接器的角部)處載熱流體的流動速度會發(fā)生下降。
因此,載熱流體不能通暢地流過未形成液體連接器的這些角部,造成這些面積的溫度下降。并且,由于角部內(nèi)的液體紊亂可能會在加熱元件內(nèi)產(chǎn)生氣泡,造成載熱流體流動不平穩(wěn)。這些問題造成的結(jié)果是,熱量不能均勻的分布和熱效率的降低。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片狀加熱板,其中供入的載熱流體在加熱板內(nèi)均勻分布。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片狀加熱板,其中未形成液體連接器的角部內(nèi)的載熱流體的流動得到增加,從而阻止角部內(nèi)的載熱流體的積聚。
本發(fā)明的再一個目的是提供一加熱系統(tǒng),使用了一個連接多個加熱板和加熱板的空腔的連接結(jié)構(gòu),使得載熱流體可以連續(xù)的流過各加熱板。
為了獲得這些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加熱系統(tǒng),該加熱系統(tǒng)包括若干加熱板,其每一個加熱板包括有彼此相對安裝并在其間留有一個空腔的一大體為長方形的上面板和下面板、多個用于連接上、下面板而其每一個都具有一個預定的面積并在相鄰支撐元件間留有一個空間的支撐元件,和各自位于上下面板的兩個正對角部之一的一對液體連接器;以及用于相互連接相鄰加熱板的液體連接器、以使載熱流體連續(xù)地流過多個加熱板的連接元件。支撐元件均勻地排列在與上下面板的長邊平行的第一方向上,和與上下面板的短邊平行的第二方向上,從而按照第一和第二方向界定第一和第二空腔線路,并且該加熱系統(tǒng)進一步還包括在相對于相應的液體連接器的第一和第二空腔線路的一點處至少有一個分散元件,該分散元件分散載熱流體。
支撐元件最好均勻地按液體連接器的中心軸并與其保持一預定距離排列,而且包括與液體連接器之一最接近的一第一支撐元件。分散元件位于載熱流體通過第一支撐元件被分散的地方。
分散元件最好包括一位于第一空腔線路的一個點上的第一分散元件,它是液體撞擊到第一支撐元件后,被重定向到第一方向上的液體第一個所遇到的;以及一位于第二空腔線路的一個點上的第二分散元件,它是液體撞擊到第一支撐元件后,被重定向到第二方向上的液體第一個所遇到的。
每一個支撐元件和分散元件最好通過一對凹入面來實現(xiàn),該凹入面設置在上下面板的相應部位并呈鋸齒狀,使得上下面板的這些部位相接觸,從而形成相應的支撐元件或分散元件。


加入并構(gòu)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并且和說明書一起來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在附圖中圖1是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案所做的一個加熱系統(tǒng)的組裝設計圖;圖2是圖1的一個連接部件的放大圖;圖3是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所做的一加熱板的透視圖;圖4是圖3的加熱板的局部放大圖,用于說明一支撐元件;
圖5是圖3沿線A-A線所做的截面圖;圖6是圖3的加熱板的局部放大圖,用于說明分散元件;圖7是圖3的加熱板的局部放大圖,用于說明載熱流體的散布;圖8是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二優(yōu)選實施方案所做的一加熱板的設計圖;圖9是圖8的加熱板的局部放大圖,用于說明一個導向通道;圖10和11是分別按照本發(fā)明的其他的優(yōu)選實施方案所做的加熱板的設計圖;和圖12是包括一個絕緣層的一加熱板的側(cè)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案所做的一個加熱系統(tǒng)的組裝設計圖,和圖2是圖1的一個連接部件的放大圖。
該加熱系統(tǒng)包括多個加熱板2,其具有內(nèi)部空間,即空腔(未顯示),載熱流體通過它流動;以及多個連接元件4,用于將加熱板2互相連接成一整體,這樣就可以在加熱板2之間形成液體通路。每一個加熱板2最好由熱塑性材料制成,該種材料比普通金屬管道結(jié)構(gòu)易于制造和成形。該加熱板2被制造成片狀,使得在加熱板2內(nèi)流動的載熱流體可以為一地板(或一墻面或天花板)的更大面積供熱。
在本發(fā)明的此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該加熱板2是具有長邊和短邊的矩形。對于每一個加熱板2,兩個正對角的每一個角上都安裝有一液體連接器6。載熱流體的供入和排出都通過液體連接器6發(fā)生。加熱板2被排列成連續(xù)的圖案,相鄰加熱板2的液體連接器6在公共的部位結(jié)合在一起。連接元件4相互連接相鄰的加熱面板2的兩個液體連接器6。
如圖2所示,每一個連接元件4包括一個中心連接管8和一對彎管10,每一個彎管10安裝于該連接管8的兩側(cè)。彎管10的內(nèi)部直徑略大于該連接管8的外部直徑和該加熱板2的液體連接器6的外部直徑,并且該彎管10迫使連接管8和液體連接器6保持一預定距離。該彎管10使用與加熱板2相同的熱塑性材料制成,使得在加熱系統(tǒng)組裝期間,在彎管10覆蓋液體連接器6的狀態(tài)下,通過熱熔處理,彎管10可與加熱板2組裝成整體。
應用此結(jié)構(gòu),載熱流體通過加熱系統(tǒng)的入口加入,并通過連接元件4連續(xù)地通過一組加熱板2,然后從出口排出。載熱流體的流向如圖2中點劃線箭頭標記所示。
在這樣一個組裝類型的加熱系統(tǒng)內(nèi),極為重要的是每一個加熱板2控制好載熱流體的平滑流動,同時不能忽略熱效應特性,使得不會在某些部位形成載熱流體的積聚。為此,要保持整個加熱板2上熱的平均分配。
圖3為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所做的一加熱板的透視圖,圖4是圖3的加熱板的一局部放大圖,和圖5是沿圖3的A-A線所做的一截面圖。
參照這些附圖,該加熱板2包括一上面板14和一下面板16,彼此相對安裝,以形成內(nèi)部空腔12;多個支撐元件18,具有預定的面積,以預定的間隔放置;以及一對液體連接器6。
每一個支撐元件18最好通過一對凹入面20來實現(xiàn)。即,在上面板14和下面板16的相應區(qū)域上提供有構(gòu)成每一對的凹入面20,并且凹入面20呈鋸齒狀,使得上面板14和下面板16的這些面積相互接觸,從而形成相應的支撐元件18。
支撐元件18防止由外力造成的上下面板14和16的變形,且由此形成許多空腔12,載熱流體通過這些空腔12流動。即,該空腔12形成在各支撐元件18之間。其結(jié)果是,由任一液體連接器6供入的載熱流體流經(jīng)上下面板14和16之間的空腔12,從而向上面板14的外測傳輸熱量,如圖5中的點劃線箭頭標記所示支撐元件18也為載熱流體流動提供阻力,使得在加熱板2內(nèi)的載熱流體均勻分布。支撐元件18的尺寸、支撐元件18分布的間隔有多大、以及支撐元件18排列的方式都會對供應到加熱板2內(nèi)的載熱流體的流動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
在本發(fā)明的此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由凹入面20形成的支撐元件18大體上為具有一預定直徑的圓柱形,并且支撐元件18在水平方向(圖3中的x方向)和垂直方向(圖3中的y方向)上都以預定的間隔排列。支撐元件18之間分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間隔D1和D2,和形成支撐元件18的凹入面20的直徑D最好都相同。
載熱流體通過其供入和排出的每一液體連接器6的一中心軸與上下面板14和16的長和短邊形成的夾角都大體呈45°的角度,其中面板14和16形成。因此,通過其中一個液體連接器6供入的載熱流體由多個支撐元件18分散從而進入到加熱板2中。
在本發(fā)明的此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用于分散液體的分散元件相對于液體連接器6形成。圖6和7是圖3的加熱板的局部放大圖。為了便于從空腔12中區(qū)分出支撐元件18和分散元件22和24,在圖中使用陰影表示支撐元件18和分散元件22和24。
分散元件22和24中的每一個最好象支撐元件18一樣由一對凹入面20來實現(xiàn)。如支撐元件18以預定的間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勻地排列一樣,空腔12相對于液體連接器6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連續(xù)地形成。
第一分散元件22與液體連接器6相對,位于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空腔線路的一個點上,第一空腔線路的中心如線D所示;以及第二分散元件24與液體連接器6相對,位于向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二空腔線路的一個點上,第二空腔線路的中心如線E所示另外,在水平方向上第一分散元件22的中心不與其他支撐元件18在水平方向上對準,而且在垂直方向上第二分散元件24的中心也不與其他支撐元件18在垂直方向上對準。
因此,第一分散元件22阻擋了直接向液體連接器6延伸的第一空腔線路(圖中的D線),而第二分散元件24阻擋了直接向液體連接器6延伸的第二空腔線路(圖中的E線),從而分散了積聚在這些空腔的載熱流體。
更具體地說,支撐元件18均勻地沿著加熱板2的水平和垂直方向(x和y方向),以及沿著液體連接器6的中心軸(圖中的z方向)排列。在沿著液體連接器6的中心軸排列的支撐元件18中,最接近于液體連接器6的支撐元件被稱為第一支撐元件26,在第一支撐元件26將載熱流體流分開的位置上提供有第一和第二分散元件22和24。
即,第一分散元件22被置于第一空腔線路(圖中的D線)的一個點上,使其首先遇到在液體撞擊到第一支撐元件26之后在水平方向上再定向的液體。第二分散元件24被置于第二空腔線路(圖中的E線)的一個點上,使其首先遇到在液體撞擊到第一支撐元件26之后在垂直方向上再定向的液體。
參照圖6,第一支撐元件26和第一及第二分散元件22和24的相對定位將被更詳細地說明。與第一支撐元件26和第一分散元件22都相切的一條線(圖中的點劃線B)平行于水平方向,并且與第一支撐元件26和第二分散元件24都相切的一條線(圖中的點劃線C)平行于垂直方向。這兩條切線垂直相交正好在第一支撐元件26的朝向液體連接器6方向那一邊的一個點上。
作為此種結(jié)構(gòu)的一個結(jié)果,參照圖7,加熱板2內(nèi)的載熱流體沿著液體連接器6的中心軸首先撞擊第一支撐元件26。因此,液體的流動轉(zhuǎn)向為沿著水平的方向和沿著垂直的方向。
定向于水平方向上的液體會被第一分散元件22再一次向上和向下改變方向(在圖中)繞過此元件,使得沿著水平方向的液體流被分散了。撞擊第一支撐元件26后定向于垂直方向上的液體會被第二分散元件24再一次向左和向右改變方向(在圖中)繞過此元件,使得沿著垂直方向的液體流被分散了。接著,被第一和第二分散元件22和24分散的液體流再不斷地被沿著水平和垂直方向排列的支撐元件18分散。
擁有如上所述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加熱板2,載熱流體流由第一支撐元件26分散后接著再分別被第一和第二分散元件22和24分散到水平和垂直方向。因此,由液體連接器6供入的載熱流體可以在加熱板2內(nèi)更均勻地分布。
除如上所述的在與液體連接器6相對的位置布置第一和第二分散元件22和24之外,本發(fā)明的加熱板2也可以在未形成液體連接器6的其余的兩個角部位置包括若干導向通道。
圖8是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二優(yōu)選實施方案所做的一加熱板的設計圖和圖9是圖8的加熱板的局部放大圖。一加熱板2’在未形成液體連接器6的角部包括有第一和第二導向通道28和30。
每一個第一和第二導向通道28和30都是由一對位于一上面板14和一下面板16相對應位置的凹入面來實現(xiàn),其中各凹入面呈鋸齒狀,以使這些面相接觸,從而形成相應的導向通道28和30。該第一和第二導向通道28和30距加熱板2’的角部有一預定距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具有預定寬度和長度。
導向通道28和30所具有的寬度W最好和支撐元件18的直徑D基本相同,而且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所具有的長度L等同于3~5個支撐元件18所占用空間的量(即,長度L近似為支撐元件18的直徑D的6~10倍)。
該第一和第二導向通道28和30減小了設置有導向通道的加熱板2’角部對載熱流體的阻力,從而提高載熱流體流動速度。該第一和第二導向通道28和30還將載熱流體導向載熱流體排出的方向。因此,包括有第一和第二導向通道28和30的加熱板2’可以防止角部內(nèi)積聚載熱流體和由液體紊亂導致的氣泡的產(chǎn)生。這可以使熱量更加均勻遍布在整個加熱板2’內(nèi)。
矩形加熱板2的長邊與短邊的比率最好在1.5∶1到3∶1的范圍內(nèi)。由于下述的原因這些尺寸是必須的。因為液體連接器6的中心軸和加熱板2的相應的、相鄰的邊呈45°角,如果加熱板2形成方形,也就是非常方正,則每一個加熱板2的從兩個正相對液體連接器6來的液體流將近似地會聚在加熱板2的中心。這樣就會使加熱板2內(nèi)的載熱流體的分配不均。
參照圖10和11,除了上述矩形的加熱板以外,加熱板2”還可以為多邊形,即,六邊形或八邊形。當組裝加熱系統(tǒng)時,這更便于連續(xù)地排列加熱板2”。
參照圖12,在上述加熱板2中,一個絕緣層32(例如,泡沫聚苯乙烯)被放置在下面板16之下。這可以使在建筑,住宅等的地板上鋪設加熱板2更簡單易行。絕緣層32也可以使加熱板2的熱損失最小化,并且可以補償液體連接器6與上下面板14和16之間的高度差。
由于本發(fā)明的加熱板內(nèi)具有的大量的支撐元件,分散元件和導向通道,使得供應到加熱板內(nèi)的載熱流體可以更均勻的分布,從而在遍布加熱板的整個面積上獲得更均衡的熱分布。同時,載熱流體可以在加熱板內(nèi)更平滑的流動并且遍布到其整個面積,使得熱傳輸率得到改善。
雖然本發(fā)明的各優(yōu)選實施方案已經(jīng)在上面進行了詳細地說明,但是應該可被明顯地推定的是,對于本領(lǐng)域的那些技術(shù)人員是顯然的那些對這里所傳授的基本的發(fā)明概念的許多改變和/或修改,都將落入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之內(nèi),如同權(quán)利要求中所界定的范圍那樣。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加熱系統(tǒng),包括加熱板,每一個加熱板包括彼此相對安裝并在其間留有一個空腔的一大體為長方形的上面板和下面板、多個用于連接所述上下面板而且每一個都具有一個預定的面積并在相鄰支撐元件間留有一個空間的支撐元件、以及各自位于所述上下面板的兩個正對角部之一的一對液體連接器;和連接元件,用于相互連接相鄰加熱板的液體連接器,以使載熱流體連續(xù)地流過多個加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元件沿著與所述上下面板的長邊平行的第一方向以及與所述上下面板的短邊平行的第二方向均勻地排列,從而按照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界定第一和第二空腔線路,并且進一步還包括在相對于相應的液體連接器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空腔線路的一點上的至少一個分散元件,所述分散元件分散載熱流體。
2.權(quán)利要求1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元件包括位于相對于所述液體連接器的第一空腔線路的一個點上的一第一分散元件,和相對于所述液體連接器的第二空腔線路的一個點上的一第二分散元件。
3.權(quán)利要求2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分散元件分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上不與支撐元件排成一排。
4.權(quán)利要求2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元件均勻地按所述液體連接器的一中心軸并與其保持一預定距離排列,而且包括與液體連接器之一最接近的一第一支撐元件,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分散元件被排列在載熱流體由所述第一支撐元件所分散的位置上。
5.權(quán)利要求4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散元件被置于所述第一空腔線路的一個點上,這樣其首先遇到在液體撞擊到第一支撐元件后、被重定向到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液體,和所述第二分散元件被置于所述第二空腔線路的一個點上,這樣其首先遇到在液體撞擊到第一支撐元件后、被重定向到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液體。
6.權(quán)利要求1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每一個所述支撐元件通過一對凹入面來實現(xiàn),所述凹入面設置在所述上下面板的相應部位并呈鋸齒狀,使得所述上下面板的這些部位相接觸,從而形成相應的支撐元件。
7.權(quán)利要求6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面大體為圓柱狀,并且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的兩個相鄰凹入面之間的距離與所述凹入面的直徑相同。
8.權(quán)利要求2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每一個所述第一和第二分散元件通過一對凹入面來實現(xiàn),所述凹入面設置在所述上下面板的相應部位并呈鋸齒狀,使得所述上下面板的這些部位相接觸,從而形成相應的分散元件。
9.權(quán)利要求1的加熱系統(tǒng),進一步還包括第一和第二導向通道,設置在未形成液體連接器的相對角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導向通道和所述加熱板的邊緣具有一預定的距離、連接所述上下面板,并沿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具有一預定的寬度和一預定的長度。
10.權(quán)利要求9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導向通道的寬度大體等同為所述支撐元件的直徑,而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導向通道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之一上的長度是在所述支撐元件直徑的6到10倍范圍內(nèi)。
11.權(quán)利要求1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板為矩形,并且長邊和短邊的比率在1.5∶1到3∶1的范圍內(nèi)。
12.權(quán)利要求1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板為多邊形,也就是,具有四個邊和可能更多的邊。
13.權(quán)利要求1的加熱系統(tǒng),進一步包括一介于所述下面板和上面安裝有所述加熱板的地板之間的絕緣層。
14.一加熱系統(tǒng),包括加熱板,每一個加熱板包括彼此相對安裝并在其間留有一個空腔的一大體為長方形的上面板和下面板、多個用于連接所述上下面板而且每一個都具有一個預定的面積的并在相鄰支撐元件間留有一個空間的支撐元件,以及各自位于所述上下面板的兩個正對角部之一的一對液體連接器;和連接元件,用于相互連接相鄰加熱板的液體連接器,以使載熱流體連續(xù)地流過多個加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元件沿著與所述上下面板的長邊平行的第一方向和與所述上下面板的短邊平行的第二方向均勻地排列,從而按照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界定第一和第二空腔線路,并且所述支撐元件沿所述液體連接器的中心軸均勻排列且包括與所述液體連接器之一最為接近的一第一支撐元件,和進一步包括一第一分散元件,該元件位于所述第一空腔線路的一個點上,這樣其首先遇到在液體撞擊到第一支撐元件后被重定向到第一方向上的液體;和一第二分散元件,該元件位于所述第二空腔線路的一個點上,這樣其首先遇到在液體撞擊到第一支撐元件后被重定向到第二方向上的液體。
15.一加熱系統(tǒng),包括加熱板,每一個加熱板包括彼此相對安裝并在其間留有一個空腔的一大體為長方形的上面板和下面板、多個用于連接所述上下面板而且每一個都具有一個預定的面積的并在相鄰支撐元件間留有一個空間的支撐元件,以及各自位于所述上下面板的兩個正對角部之一的一對液體連接器;和連接元件,用于相互連接相鄰加熱板的液體連接器,以使載熱流體連續(xù)地流過多個加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元件沿著與所述上下面板的長邊平行的第一方向和與所述上下面板的短邊平行的第二方向均勻地排列,從而按照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界定第一和第二空腔線路,并且進一步還包括在相對于相應的液體連接器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空腔線路的一點上至少有一個分散元件,所述分散元件分散載熱流體;以及一對導向通道,設置在未形成液體連接器的相對角部,所述導向通道連接所述上下面板,并沿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具有一預定的寬度和一預定的長度。
16.權(quán)利要求15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元件包括位于相對于所述液體連接器的第一空腔線路的一個點上的一第一分散元件,和相對于所述液體連接器的第二空腔線路的一個點上的一第二分散元件。
17.權(quán)利要求15的加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通道的寬度大體等同為所述支撐元件的直徑,而且所述導向通道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之一上的長度是在所述支撐元件直徑的6到10倍范圍內(nèi)。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采用片狀加熱板的加熱系統(tǒng)。所述加熱板包括一上面板和一下面板,其間具有一空腔;一對液體連接器,位于所述加熱板的角部;多個支撐元件和第一和第二分散元件,排列于所述上下面板之間。所述支撐元件排列于與所述加熱板的長邊平行的第一方向上,和與所述加熱板的短邊平行的第二方向上,從而按照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產(chǎn)生第一和第二空腔線路。所述第一分散元件位于面對所述液體連接器的第一空腔線路的一個點上,而所述第二分散元件位于面對所述液體連接器的第二空腔線路的一個點上,以便于它們可以有效地分散載熱流體。
文檔編號F24D3/12GK1463348SQ02802102
公開日2003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2年6月1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1年6月15日
發(fā)明者韓珉洙, 崔鎮(zhèn)永, 樸性贊, 黃承錫, 金汶植, 李時皓, 金珉基, 丁柄凖 申請人:Lg化學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十堰市| 鄯善县| 西宁市| 普兰县| 清镇市| 道真| 红原县| 乌拉特前旗| 泗洪县| 上高县| 任丘市| 沛县| 全州县| 夏邑县| 睢宁县| 虹口区| 聊城市| 临澧县| 山东| 望江县| 长宁区| 满洲里市| 宜兰市| 临安市| 秀山| 调兵山市| 古田县| 措美县| 黄大仙区| 柯坪县| 六安市| 盐亭县| 吉木萨尔县| 家居| SHOW| 桓仁| 辉县市| 崇州市| 县级市| 来宾市| 安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