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空調控制系統(tǒng)對空氣敏感的裝置,更詳細的說,本發(fā)明是一種傳感器支架具有傳感器緊密接觸部和貫穿形成有通孔,讓固定在傳感器支架上的溫度傳感器緊密地接觸在室內熱交換器上,從而使溫度傳感器更加準確地測定周圍溫度的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空調是設置在汽車、辦公室或家庭等室內的一個空間或墻壁上,對室內空氣進行制冷或制熱的一種制冷、制熱設備,具有由壓縮機一室外熱交換器—膨脹閥—室內熱交換器組成的制冷回路。
空調在結構上可分為設置在室外的室外機和設置在室內的室內機。作為制冷設備使用時,把室外側稱為放熱側,把室內側稱為吸熱側。上述室外側設有室外熱交換器和壓縮機,室內側設有室內熱交換器。
眾所周知,空調大體上可分為分體型空調和一體型空調。分體型空調的室內側和室外側采用相互分離的結構。而一體型空調的室內側和室外側采用形成一體的結構。
分體型空調在安裝形式上可分為箱式、壁掛式、吊頂式等。而一體型空調可分為窗戶型和墻壁埋設型。窗戶型設置在窗戶上,其室內側朝著室內,室外側朝著室外。而墻壁埋設型暗設在墻壁體內。
圖1是普通一體型空調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是已有技術一體型空調的傳感器支架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已有技術一體型空調設置傳感器支架的狀態(tài)示意圖。
如圖所示,一體型空調具有長方體結構,包括形成正面外觀的正面面板10,形成側面以及背面外觀的外殼20,形成頂面外觀的外殼罩30,以及形成底面的底盤40。
正面面板10形成一體型空調的正面外觀,具有四邊形形狀,其正面中心部向前突出一定程度,越往上或下突出程度越低,從側面觀察時,具有圓弧形狀。
順著正面面板10的外緣,形成有向后突出一定程度的襯邊,使正面面板10容易地與外殼20以及外殼罩30結合。
正面面板10的下端部形成有正面吸入口12,正面吸入口12是用于把室內空氣吸入到一體型空調內側的通路。正面面板10的兩側面形成有側面吸入口14。從而,空氣通過正面面板10的下端部和側面,流入一體型空調內部。
正面面板10的上部,橫向形成有長長的室內排出口16,用于把熱交換后的空氣排向室內空間。室內排出口16的內部按一定間隔形成有排出格柵16a,讓通過室內排出口16排出的空氣均勻地流動。
室內排出口16的正面設有選擇性開閉室內排出口16的排出門(未圖示)。排出門具有四邊形結構,具有與正面面板10正面相同的曲率。排出門通過上下滑動,有所選擇地開閉室內排出口16。
室內排出口16的上側橫向形成有長長的操作面板18。操作面板18由操作部18b和顯示部18a構成。操作部18b形成有控制一體型空調動作的多個按鈕。顯示部18a顯示在操作部18b操作下的一體型空調狀態(tài)。
底盤40的頂面被劃分為室外側和室內側,并設有各種部件。底盤40上形成有空氣導流件41,空氣導流件41的下端一體形成有室內側底座42??諝鈱Я骷?1劃分室內側和室外側,并導流室內側的空氣流動。
另外,雖未圖示,上述空氣導流件41的內側被劃分為左右兩側,各空間中分別設有室內扇,為室內側的空氣流動提供動力。
空氣導流件41與管口(orifece)47結合,形成空氣導流件41的正面,管口47形成流向空氣導流件41的空氣通路??諝鈱Я骷?1與管口47下側的一部分面接觸,讓被室內扇吹送的空氣更加流暢地順著空氣導流件41的內側壁面流動。
空氣導流件41的上部形成有排出導流件43。室內扇吹送的空氣,被排出導流件43導流到正面面板10上部的室內排出口16。排出導流件43通過滑動方式結合在空氣導流件41的上端,從后端向前突出一定部分,其前端部具有與正面面板10室內排出口16對應的結構。
跨著排出導流件43的頂面和右側面形成有控制箱44。從正面觀察時,控制箱44具有“”形狀,其折曲的部分安裝在排出導流件43的右側上方角部,并與之結合。
控制箱44的底部后方形成有安裝電容45的空間。從而,即使不在外部形成單獨的電容安裝空間,也可以在由控制箱44形成的空間中安裝電容45。
控制箱44的內部安裝有主集成電路板44a。該主集成電路板44a用于控制一體型空調的工作??刂葡?4的一側設有連線44b。連線44b與操作面板18背面的顯示器集成電路(未圖示)連接,讓控制箱44和操作面板18形成聯(lián)動關系。
控制箱44的頂面形成有控制箱罩44’,用于保護內部的主集成電路板44a。
空氣導流件41的前方設有室內熱交換器46。室內熱交換器46讓冷媒與從調溫空間流入的空氣進行熱交換。
室內熱交換器46的正面設有溫度傳感器60。該溫度傳感器60對室內扇吹送到室內熱交換器46的室內空氣進行溫度測定。溫度傳感器60被固定設置在傳感器支架70上,對室內熱交換器46周圍的溫度進行測定,提供空調工作所需的信號。傳感器支架70插入在室內熱交換器46的散熱片之間。
如圖2、圖3所示,傳感器支架70包括固定在室內熱交換器46正面的支架固定部72、形成在支架固定部72的相反側,用于插放溫度傳感器60的傳感器支架部74、以及形成在支架固定部72和傳感器支架部74之間,連接并支撐支架固定部72和傳感器支架部74的支撐部76。
支架固定部72的上下側,分別形成有支架固定件72a。上下支架固定件72a的中心部,形成有插放室內熱交換器46散熱片的散熱片插入槽72b,讓傳感器支架70容易地被固定在室內熱交換器46的正面。
傳感器支架部74形成有一字形傳感器導向件74a。傳感器導向件74a與支撐部76結合,形成“U”形(圖2)結構。傳感器導向件74a形成用于架設溫度傳感器60傳感器連線62的傳感器連線槽74b。
支撐部76形成在支架固定部72和傳感器支架部74之間,連接并支撐支架固定部72和傳感器支架部74,形成上述傳感器支架70的形狀。
雖然未圖示,但室內扇的后側設有風扇電機。風扇電機的中心軸前端插入室內扇的中心部,其后端插入在室外扇48的中心部。風扇電機向室內扇和室外扇48提供旋轉動力。
空氣導流件41的后方,與之相隔一定距離設有導流室外側空氣流動的遮蔽件(Shroud)49。相當于遮蔽件49后側的底盤40后端,設有室外熱交換器50。室外熱交換器50讓熱交換系統(tǒng)的冷媒與從室外吸入的空氣進行熱交換。
但是,傳統(tǒng)技術的一體型空調存在如下問題。
如圖3所示,傳統(tǒng)的一體型空調中,用于固定溫度傳感器60的傳感器支架70傳感器導向件74a具有一字形結構。當把溫度傳感器60安裝在室內熱交換器46上時,溫度傳感器60和室內熱交換器46之間的間隙(A部分)比較大,其溫度敏感性比較低。
從而,當空調進行一定時間的制冷作業(yè)時,隨著室內扇的驅動,由于冷空氣的排放,導致室內熱交換器46的下端部出現(xiàn)結冰。
另外,傳統(tǒng)技術的一體型空調還存在如下問題。
溫度傳感器60要超出傳感器支架70的傳感器導向件74a,才能準確地測定室內熱交換器46周圍的溫度。但是,以溫度傳感器60超出傳感器導向件74a的狀態(tài),長期放置或運送的過程中,如果溫度傳感器60與室內熱交換器46接觸,則會反復進行開啟(on)、關閉(off)的動作,增加耗電量,給使用者帶來不快。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使之具有可讓溫度傳感器緊密接觸在室內熱交換器上的傳感器緊密接觸部。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在用于固定溫度傳感器的傳感器支架上,貫穿形成多個通孔,讓溫度傳感器更加準確地測定周圍溫度。
本發(fā)明的再一個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可以防止溫度傳感器與熱交換器接觸的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
本發(fā)明的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包括與室內空氣進行熱交換的室內熱交換器,位于室內熱交換器的一側對室內熱交換器周圍溫度進行測定的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室內熱交換器的一側對溫度傳感器進行固定的傳感器支架;其傳感器支架上形成有讓溫度傳感器緊密接觸在室內熱交換器的傳感器緊密接觸部;傳感器支架上還貫穿形成有讓室內熱交換器周圍的空氣流暢地流通的通孔。
所述的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其傳感器支架包括固定、結合在室內熱交換器一側的支架固定部,形成在支架固定部的一側用于插放溫度傳感器的傳感器支架部,形成在支架固定部和傳感器支架部之間,連接支架固定部和傳感器支架部的支撐部。
所述的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其傳感器緊密接觸部從傳感器支架部向側方延伸,并向內側彎曲一定角度。
所述的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其傳感器支架上貫穿形成有讓室內熱交換器周圍的空氣流暢地流通的至少2個通孔。
所述的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至少2個通孔分別形成在傳感器支架的傳感器支架部和支撐部上。
所述的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其傳感器支架部的通孔和支撐部的通孔并相互錯開地排列。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讓用于固定溫度傳感器的傳感器支架具有可讓溫度傳感器緊密接觸在室內熱交換器上的傳感器緊密接觸部。從而,溫度傳感器緊密接觸在室內熱交換器上,可以敏感地反應于周圍溫度的變化,可以防止室內熱交換器的下端部出現(xiàn)結冰。以此,可以提高產(chǎn)品的質量,提高使用者的滿意程度。
另外,在用于固定溫度傳感器的傳感器支架的傳感器支架部和支撐部上,貫穿形成多個通孔,讓溫度傳感器更加準確地測定室內熱交換器周圍溫度。從而,可以更加準確地測定室內熱交換器周圍溫度,更好地提供空調所需的信號,讓空調更適當?shù)卣{整工作,提高空調的效率。
再者,溫度傳感器不與室內熱交換器發(fā)生接觸,可以防止溫度傳感器的誤動或不必要的動作,不僅可以防止費電,而且還能提高消費者的滿意程度。
圖1是普通一體型空調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是已有技術一體型空調的傳感器支架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已有技術一體型空調設置傳感器支架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一體型空調分解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空調傳感器支架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空調設置傳感器支架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7是本發(fā)明空調傳感器支架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符號說明100正面面板 120正面吸入口140側面吸入口 160室內排出口162排出格柵 180操作面板182顯示部 184操作部200外殼 220側面吸入孔300外殼罩 320頂面吸入孔400底座 410空氣導流件420室內側底座 430排出導流件440控制箱 442主集成電路板444連接線 446控制箱罩450電容 480室外扇490遮蔽件 500室外熱交換器600溫度傳感器 620傳感器連線700傳感器支架 720支架固定部722支架固定件 724散熱片插入槽740傳感器支架部 742傳感器導向件742’、760’通孔744傳感器連線槽760支撐部 780傳感器緊密結合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圖4是本發(fā)明一體型空調分解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空調傳感器支架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空調設置傳感器支架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7是本發(fā)明空調傳感器支架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示,一體型空調具有長方體結構,包括形成正面外觀的正面面板100、形成側面以及背面外觀的外殼200、形成頂面外觀的外殼罩300以及形成底面的底盤400。
正面面板100形成一體型空調的正面外觀,具有四邊形形狀,其正面中心部向前突出一定程度,越往上或下突出程度越低,從側面觀察時,具有圓弧形狀。
順著正面面板100的外緣,形成有向后突出一定程度的襯邊,使正面面板100容易地與外殼200以及外殼罩300結合。
正面面板100的下端部,形成有正面吸入口120。正面吸入口120是用于把室內空氣吸入到一體型空調內側的通路。正面面板100的兩側面形成有側面吸入口140。從而,空氣通過正面面板100的下端部和側面,流入一體型空調內部。
正面面板100的上部橫向形成有長長的室內排出口160,用于把熱交換后的空氣排向室內空間。室內排出口160的內部按一定間隔形成有排出格柵162,讓通過室內排出口160排出的空氣,均勻地流動。
室內排出口160的正面,設有可選擇性開閉室內排出口160的排出門(未圖示)。排出門具有四邊形結構,具有與正面面板100的正面相同的曲率。排出門通過上下滑動,有所選擇地開閉室內排出口160。
室內排出口160的上側橫向形成有長長的操作面板180。操作面板180由操作部184和顯示部182構成。操作部184形成有控制一體型空調動作的多個按鈕。顯示部182顯示在操作部184操作下的一體型空調狀態(tài)。
底盤400的頂面被劃分為室外側和室內側,并設有各種部件。底盤400上形成有空氣導流件410,空氣導流件410的下端一體形成有室內側底座420??諝鈱Я骷?10劃分室內側和室外側,并導流室內側的空氣流動。
另外,雖然未圖示,空氣導流件410的內側,被劃分為左右兩側,各空間中分別設有室內扇,為室內側的空氣流動提供動力。
空氣導流件410與管口470結合,形成空氣導流件410的正面,管口470形成流向空氣導流件410的空氣通路??諝鈱Я骷?10與管口470下側的一部分面接觸,讓被室內扇吹送的空氣更加流暢地順著空氣導流件410的內側壁面流動。
空氣導流件410的上部形成有排出導流件430。室內扇吹送的空氣,被排出導流件430導流到正面面板100上部的室內排出口160。排出導流件430通過滑動方式結合在空氣導流件410的上端,從后端向前突出一定部分,其前端部具有與正面面板100室內排出口160對應的結構。
跨著排出導流件430的頂面和右側面形成有控制箱440。從正面觀察時,控制箱440具有“”形狀,其折曲的部分安裝在排出導流件430的右側上方角部,并與之結合。
控制箱440的底部后方形成有安裝電容450的空間。從而,即使不在外部形成單獨的電容安裝空間,也可以在由控制箱440形成的空間中安裝電容450。
控制箱440的內部安裝有主集成電路板442。該主集成電路板442用于控制一體型空調的工作??刂葡?40的一側設有連線442。連線444與操作面板180背面的顯示器集成電路(未圖示)連接,讓控制箱440和操作面板180形成聯(lián)動關系。
控制箱440的頂面形成有控制箱罩446,用于保護內部的主集成電路板442。
上述空氣導流件410的前方,設有室內熱交換器460。上述室內熱交換器460讓冷媒與從調溫空間流入的空氣進行熱交換。
室內熱交換器460的正面設有溫度傳感器600。該溫度傳感器600對室內扇吹送到室內熱交換器460的室內空氣進行溫度測定。溫度傳感器600被固定設置在傳感器支架700上,對室內熱交換器460周圍的溫度進行測定,提供空調工作所需的信號。上述傳感器支架700插入在上述室內熱交換器460的散熱片之間。
如圖5、圖6所示,傳感器支架700包括固定室內熱交換器460正面的支架固定部720,形成在支架固定部720的相反側,用于插放溫度傳感器600的傳感器支架部740,以及形成在支架固定部720和傳感器支架部740之間,連接并支撐支架固定部720和傳感器支架部740的支撐部760。傳感器支架部740上還形成有讓溫度傳感器600緊密接觸在室內熱交換器460的傳感器緊密接觸部780。
支架固定部720的上下側,分別形成有支架固定件722。上下支架固定件722的中心部,形成有插放室內熱交換器460散熱片的散熱片插入槽724,讓傳感器支架700容易地被固定在室內熱交換器460的正面。
傳感器支架部740形成有一字形傳感器導向件742。傳感器導向件742與上述支撐部760結合,形成“U”形(圖5)結構。傳感器導向件742形成用于架設溫度傳感器600傳感器連線620的傳感器連線槽744。
傳感器支架部740的傳感器導向件742上,延伸形成有傳感器緊密接觸部780。傳感器緊密接觸部780從傳感器導向件742向側內方延伸形成,即按室內熱交換器460方向彎曲一定角度。
如圖6所示,通過讓溫度傳感器600緊密接觸在室內熱交換器460上,使溫度傳感器600和室內熱交換器460之間的間隙(B部分)變小,讓溫度傳感器600敏感地反應于室內熱交換器460周圍溫度的變化。
從而,可以敏感地測定室內熱交換器460周圍的空氣,當室內熱交換器460通過冷媒的潛熱冷卻空氣時,防止由于冷氣引起的室內熱交換器460下端出現(xiàn)結冰。
支撐部760形成在支架固定部720和傳感器支架部740之間,連接并支撐支架固定部720和傳感器支架部740,形成傳感器支架700的形狀。
雖未圖示,但室內扇的后側設有風扇電機。風扇電機的中心軸前端插入在室內扇的中心部,其后端插入在室外扇480的中心部。風扇電機向室內扇和室外扇480提供旋轉動力。
空氣導流件410的后方,與之相隔一定距離設有導流室外側空氣流動的遮蔽件(Shroud)490。相當于遮蔽件490后側的底盤400后端設有室外熱交換器500。室外熱交換器500讓熱交換系統(tǒng)的冷媒與從室外吸入的空氣進行熱交換。
如圖7所示,傳感器支架部740的傳感器導向件742和支撐部760上形成有至少2個通孔742’,760’。通孔742’,760’讓室內熱交換器460周圍的空氣更加流暢地流通到位于傳感器槽744內的溫度傳感器600上,使之更加準確地測定室內熱交換器460周圍的溫度。另外,傳感器支架部740的通孔742’和支撐部760的通孔760’以相互錯開的結構貫穿形成。
傳感器支架部740的通孔742’,對通過正面面板100的正面吸入口120和側面吸入口140流入室內熱交換器460的空氣進行溫度測定,而支撐部760的通孔760’測定室內熱交換器460的潛熱。這樣,不僅可以同時檢測室內熱交換器460周圍的溫度,而且在溫度傳感器600沒有與室內熱交換器460接觸的情況下也能容易地檢測溫度。
下面,對采用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一體型空調工作原理,進行說明。
首先,需要讓一體型空調作為制冷機進行工作時,向一體型空調接通電源,并按意愿操作位于操作面板180一側的操作部184,使控制箱440對一體型空調的內部電子器件進行控制,驅動空調。
一體型空調工作時,風扇電機(未圖示)進行工作,讓與之連接的室內扇(未圖示)和室外扇480進行旋轉。之后,壓縮機(未圖示)進行工作,把冷媒壓縮成高溫高壓狀態(tài),讓它循環(huán)熱交換回路。
如上所述,通過驅動室內扇,讓調溫空間的空氣通過正面吸入口120和側面吸入口140流入,通過室內熱交換器460流進室內側內部。
在室內熱交換器460中進行熱交換后被降低溫度的空氣,被吸入到室內扇的前方。這時,室內空氣通過管口470的成雙貫穿孔(未圖示)流入。
流入到室內扇的空氣在室內扇的旋轉作用下,按圓周方向被排出。被排出的空氣被空氣導流件410的側面和左右擋板(未圖示)導流,向空氣導流件410上方的排出導流件430內部流動。流入排出導流件430內部的空氣,被導流到前方,排向室內排出口160的前方,即調溫空間。
本發(fā)明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中,設置在室內熱交換器460正面的溫度傳感器600,在傳感器支架700的傳感器緊密接觸部780的作用下,緊密接觸在室內熱交換器460上,可以敏感地測定排向調溫空間的室內熱交換器460周圍空氣。而空調根據(jù)上述溫度,可以適當?shù)卣{整工作,防止室內熱交換器460的下端部出現(xiàn)結冰。
當一體型空調以制熱模式進行工作時,室內熱交換器460和室外熱交換器500的作用相互轉換,流過室內熱交換器460的空氣與冷媒進行熱交換,被加熱成相對溫度高的空氣,被排向室內。
另外,通過橫跨管口470貫穿孔形成的PTC加熱器(未圖示),對流過管口470貫穿孔的空氣進行額外的加熱。加熱的空氣以與上述相同的路徑排向室內排出口160。
另外,在室外扇480的作用下,室外空氣被吸入到一體型空調內部。即,在室外扇480的作用下,外部空氣通過外殼200的側面吸入孔220和外殼罩300的頂面吸入孔320,流入一體型空調內部。
流入到一體型空調內部的空氣,被遮蔽件490導流,被吸入到室外扇480,并在室外扇480的作用下流過室外熱交換器500,與熱交換回路的冷媒進行熱交換。這時,冷媒的熱量傳向冷媒,使室內的熱量傳到室外。
如上所述,被傳向室外側的低溫空氣,降低壓縮機的溫度,被室外扇480吹向室外熱交換器500,與冷媒進行熱交換后,被排向室外。
本發(fā)明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中,設置在上述室內熱交換器460正面的溫度傳感器600,通過傳感器支架700的傳感器支架部740和支撐部760的通孔742’,760’,對流入室內熱交換器460的空氣溫度和室內熱交換器460的潛熱,同時進行測定,可以更加準確地測定室內熱交換器460周圍的空氣溫度。而空調根據(jù)上述溫度,可以更適當?shù)卣{整工作。
權利要求
1.一種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包括與室內空氣進行熱交換的室內熱交換器,位于室內熱交換器的一側對室內熱交換器周圍溫度進行測定的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室內熱交換器的一側對溫度傳感器進行固定的傳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傳感器支架上形成有讓溫度傳感器緊密接觸在室內熱交換器的傳感器緊密接觸部;傳感器支架上還貫穿形成有讓室內熱交換器周圍的空氣流暢地流通的通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傳感器支架包括固定、結合在室內熱交換器一側的支架固定部,形成在支架固定部的一側用于插放溫度傳感器的傳感器支架部,形成在支架固定部和傳感器支架部之間,連接支架固定部和傳感器支架部的支撐部。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傳感器緊密接觸部從傳感器支架部向側方延伸,并向內側彎曲一定角度。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傳感器支架上貫穿形成有讓室內熱交換器周圍的空氣流暢地流通的至少2個通孔。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至少2個通孔分別形成在傳感器支架的傳感器支架部和支撐部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傳感器支架部的通孔和支撐部的通孔并相互錯開地排列。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空調溫度傳感器固定結構,屬于空調控制系統(tǒng)對溫度敏感的裝置。本發(fā)明包括室內熱交換器,位于室內熱交換器的一側對熱交換器周圍溫度進行測定的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室內熱交換器的一側對溫度傳感器進行固定的傳感器支架;在傳感器支架上有讓溫度傳感器緊密接觸在室內熱交換器的傳感器緊密接觸部;傳感器支架上還貫穿形成有讓室內熱交換器周圍的空氣流暢地流通的通孔。這樣,本發(fā)明可以防止室內熱交換器上出現(xiàn)結冰;固定溫度傳感器的的傳感器支架部和支撐部上貫穿的通孔,讓溫度傳感器更加準確地測定室內熱交換器周圍溫度。溫度傳感器不與室內熱交換器發(fā)生接觸,可以防止溫度傳感器的誤動或不必要的動作。
文檔編號F24F1/02GK1888689SQ20051001397
公開日2007年1月3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6月27日
發(fā)明者金奭勛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