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空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空調,尤其是涉及一種安裝在天花板上的吸頂空調。
技術背景通常,空調為用于保持室內空間中空氣狀況(例如,由用戶設定所需的 溫度)的家用電器。由此,可以在夏季制冷而在冬季制熱室內空間,并且也 可以控制室內空間中的濕度水平,以提供舒適的、清新的室內空氣。根據(jù)用途(或應用)或者安裝位置,可以將空調分成許多類型。在一種 典型的吸頂空調中,從室內空間抽吸空氣的室內單元可以交換熱量以降低空 氣的溫度。隨后,可以安裝在天花板壁和外天花板表面之間的空調可以使所 述空氣返回至室內空間。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吸頂空調包括柜體(或殼體)、安裝在所述柜體內的 風扇馬達、連接至所述風扇馬達的鼓風機、入口和出口、以及連接至所述柜 體的底部的前面板。圍繞所述鼓風機設置有熱交換器,以與由鼓風機鼓吹的 空氣進行熱量交換。在上述構造中,通過鼓風機經(jīng)由入口抽吸到柜體中的空氣沿鼓風機的徑 向被鼓吹至穿過熱交換器。隨后,穿過熱交換器的氣流被重新定向為其與柜體的表面接觸,這樣氣 流穿過出口進入下方的室內空間。然而,在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吸頂空調中,由于柜體形成為矩形,因此沿鼓 風機的徑向排出的并且穿過熱交換器的空氣撞抵柜體的轉角,從而產(chǎn)生漩 渦。當在柜體的轉角處產(chǎn)生這種漩渦時,導致壓力損失的增加。為了補償所 增加的壓力損失,風扇馬達必須高速旋轉。當風扇馬達轉速增加時,鼓風機的速度的增加致使所產(chǎn)生的噪聲的水平增加。—
發(fā)明內容因此,本發(fā)明的非限制性方案提供了一種空調,該空調包括殼體和設置 在該殼體中的風扇。就此而論,該風扇可以構造成將空氣吸入該殼體,并且 將空氣徑向地向外引導。而且,可以在殼體內設有熱交換器,該熱交換器構造成與由該風扇徑向 地向外引導的空氣進行熱交換。另外,至少一個氣流引導件可以設置在該殼 體上,并且沿徑向地引導的空氣的流向延伸。就此而論,所述氣流引導件構 造為引導已經(jīng)進行了熱量交換的空氣排出。而且,所述氣流引導件可以形成 在該殼體的上表面以及側面。并且,當沿垂直于鼓風機的軸線的方向觀察時, 所述氣流引導件可以具有彎曲的剖面形狀。沿另一非限制性的方向,所述氣流引導件可以朝向與由風扇徑向地向外 引導的空氣的流向相反的方向彎曲。而且,所述氣流引導件可以一定的曲率 從殼體的頂部朝向殼體的底部延伸。而且,氣流引導件可以從殼體的頂部,沿與由風扇徑向地向外引導的空 氣的流向相對應的方向向下延伸。而且,氣流引導件限定有噪聲消減孔。另 外,殼體可以包括多個側面,并且所述氣流引導件包括設置在該殼體的鄰接 側面的相交處附近的多個氣流引導件。在另一種非限制性的方案中,殼體可以包括第一側面、第二側面、以及 連接該第一側面和該第二側面的連接件。就此而論,該氣流引導件至少設置 在該連接件上,或者設置在該連接件和鄰接的側面上。而且,氣流引導件可 以設置在該殼體的上表面上。另外,氣流引導件從該殼體伸入到徑向地引導 的空氣的氣流中。
通過本發(fā)明的最優(yōu)實施例的非限制性實例并參考被注解的多個附圖,本 發(fā)明在隨后的詳細說明中被進一步描述。其中,在附圖的所有圖示中,相似 的附圖標記表示相似的元件,并且其中-圖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吸頂空調的豎直剖視圖。圖2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吸頂空調的水平剖視圖。 圖3為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吸頂空調中的氣流的豎直剖視圖。圖4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吸頂空調的水平剖視圖。 圖5為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吸頂空調的氣流引導件的豎直 剖視圖。圖6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吸頂空調的豎直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此所特別示出的內容是采用了實例的方式,并且僅僅為了說明性的討 論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且這些示出內容的存在是為了提供被認為是對本發(fā)明 的原理和設想方案的最有用和易于理解的說明。因此,并非試圖比基本了解 本發(fā)明所需的細節(jié)更為詳細地示出本發(fā)明的結構細節(jié),結合附圖的說明使得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是,如何將本發(fā)明的多種形式結合在實踐中。 現(xiàn)將詳細參考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其實例在附圖中示出。 圖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吸頂空調的豎直剖視圖。 參考圖l,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吸頂空調1可以包括殼體IO,其安裝在 天花板5上;前面板20,其連接至所述殼體10的底面上;風扇馬達30,其固定至殼體10的內部頂面上;風扇(例如,鼓風機)40,其連接至構造為 使室內空氣強制通風的風扇馬達30;熱交換器50,其構造為在通過通風風 扇40吸入到殼體10中的室內空氣和熱交換器50中的制冷劑之間進行熱量 交換;以及安裝構件(或固定器)60,其用于將熱交換器50固定至殼體10。所述吸頂空調1還可以包括鐘形開口 45,其設置在鼓風機40的下方, 并且構造為引導吸入殼體10中的氣流;排水盤70,其設置在熱交換器50的 下方,并且收集空氣穿過熱交換器50時凝結的冷凝水;以及氣流引導件100, 其形成在殼體10的內表面上,并且引導通過風扇40沿徑向排出的氣流。更具體地,殼體10可以具有多面體(或多側面)形狀和敞開的底面。前 面板20可以連接至殼體10的敞開部分,從而將空調的內部密封。入口 22可以限定在前面板20的中央部分,室內空氣可以穿過該入口 22 吸入到殼體10中。多個出口 24構造成將穿過熱交換器50的空氣排出至室 內空間,所述多個出口 24可以限定在所述入口 22周圍。例如,入口22可以形成為(或設置為)具有矩形形狀,而出口24可以
形成在入口 22的各壁處。構造為調節(jié)排出空氣的方向的排氣葉片26可以通過鉸鏈可樞轉地連接 至各出口 24。然而,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可以采用任何適當?shù)?連接件。另外,所使用的風扇40可以是渦輪式風扇,其沿軸向吸入空氣,并且 沿徑向排出空氣。氣流引導件100可以至少形成(或設置)在殼體10的內部上表面和側 面,從而防止空氣的紊流沿徑向排出至風扇40,并且引導空氣通過出口 24 平穩(wěn)地排入室內空間?,F(xiàn)將描述空調中的氣流。通過鼓風機40的旋轉產(chǎn)生的鼓風力將空氣從殼體10的下方向上抽吸到 殼體10中。所抽吸的空氣沿鼓風機40的軸向穿過鼓風機40進入,并且被 沿徑向排出。通過被沿徑向排出而交換了熱量的這些空氣被重新定向了流 向,從而向下并且向外流動穿過出口 24,返回至室內空間。下面將給出氣流引導件100的非限制性實例的更詳細的說明。 圖2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吸頂空調的水平剖視圖。 參考圖2,該吸頂空調可以包括熱交換器50,其設置在殼體10中, 并具有近似矩形的形狀;以及風扇40,其設置在熱交換器50中。并且,在熱交換器50的側邊緣處可以設置排水泵75,以將凝結在排水 盤70中的水排放到熱交換器50的外部。排水泵75可以通過支架77支撐在 殼體10上。然而,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將容易地理解到可以利用任何適 當?shù)闹渭碇嗡雠潘?5。而且,殼體10也可以具有多個側面,這些側面形成(或設置成)殼體 的外周(或外罩)。就此而論,所述側面可以包括第一側面ll、與所述第 一側面11形成近似90°角的第二側面12、平行于所述第一側面11的第三 側面13、平行于所述第二側面12的第四側面14、以及連接相應的側面的連 接件15。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連接件15可以沿直線形成(或設置)。然而, 連接件15可以設有任何適當?shù)男螤?,所述形狀包括但不限于圓形以及朝向 殼體10的側面延伸的形狀。
另外,連接件15可以位于(或設置于)側面11、 12、 13以及14的相 應的端部。在上述實施例中,連接件15例如可以形成于(或設置于)殼體 10的拐角處。所述氣流引導件100可以包括設置在殼體10的連接件15上的多個氣流 引導件。然而,多個氣流引導件100的一部分可以形成(或設置)在連接件 15上,而多個氣流引導件100的另一部分可以形成(或設置)在與相應的連 接件15鄰接的兩個側面上。就此而論,當氣流引導件100形成于(或設置 于)每個側面上時,它們可以形成于(或設置于)連接件15附近。而且,從風扇40徑向地排出的空氣在到達(或貫穿)殼體10時,能夠 更改方向約90。。當改變空氣的流向且排出空氣時,在殼體10的每一連接 件15處可能形成漩渦,從而引起壓力損失的增加。因此,可以將風扇馬達30的轉速增加以補償壓力的損失。當風扇馬達 30的轉速增加時,通過鼓風機40產(chǎn)生的噪聲增加。然而,根據(jù)本發(fā)明,朝向殼體10的連接件15流動的空氣可以通過設置 在殼體IO內的氣流引導件100容易地向下引導。因此,可以防止在殼體IO 的連接件15處發(fā)生漩渦,從而防止壓力損失。換言之,從風扇40朝向連接件15排出的空氣可以沿每一氣流引導件100 向下流動,從而防止在連接件15處發(fā)生漩渦。通過由此防止壓力損失,可以降低風扇馬達30的操作效率損失和當風 扇馬達30的速度增加時產(chǎn)生的噪聲。每一氣流引導件100可以形成為(或設置為)在殼體10的內表面處具 有沿與氣流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伸長的形狀。例如,為了完全地引導空氣的排 出,氣流引導件100可以從殼體10的內表面延伸到與前面板20的出口 24 鄰近的位置。 '為了防止當空氣與氣流引導件100碰撞時產(chǎn)生噪聲,氣流引導件100的 端部可以與熱交換器50間隔開預定的距離。而且,當已經(jīng)交換了熱量的空氣與氣流引導件IOO碰撞時所產(chǎn)生的噪聲 可以通過添加噪聲消減孔而得以降低。圖3為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吸頂空調中的空氣流的豎直剖 視圖。
參考圖3,當鼓風機40通過風扇馬達30的操作而旋轉時,可以通過入口 22將室內空氣吸入到殼體10中。所吸入的空氣可以由風扇(例如,鼓風 機)40沿徑向引導,從而穿過熱交換器50。同時,流向殼體10的拐角的空氣可以由氣流引導件100引導以平穩(wěn)地 朝向出口 24流動。因此,氣流引導件100防止在殼體10的連接件15處產(chǎn)生漩渦,這樣可 以防止壓力損失。而且,當防止了壓力損失時,能夠降低風扇40的轉動噪 聲等級。圖4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吸頂空調的水平剖視圖。參考圖4,在本實施例中,氣流引導件200可以設置在連接相應的側面 11、 12、 13和14的連接件上,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就是說,本領域的普通 技術人員將容易地理解,所述連接件可以設置在任何適當?shù)奈恢?。而且,氣流引導?00可以以預定的曲率從連接件15延伸,以能夠在 連接件15處獲得更平穩(wěn)的氣流。詳細地說,當在風扇40的垂直剖面中觀察時,氣流引導件200可以形 成(或設置)為從連接件15朝向與從風扇40排出的空氣的流向相反的方向, 以曲線形延伸。由于氣流引導件200的這種形狀,能夠降低由自風扇40排出的空氣產(chǎn) 生的噪聲以及與氣流引導件200的碰撞產(chǎn)生的噪聲;由此,空氣可以被引導 為朝向連接件15沿氣流引導件200的形狀平穩(wěn)地流動。圖5為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吸頂空調的氣流導向件的豎直 剖視圖,其中僅示出了殼體部分。參考圖5,本實施例中的氣流引導件30.0可以形成于(或設置于)側面 上和連接件上。為了允許由風扇40排出的空氣平穩(wěn)地朝向出口 24流動,氣 流引導件300的形狀可以為從殼體10的頂部朝向底部延伸的圓形。例如,當風扇40旋轉并且空氣沿徑向排出時,所排出的空氣不沿直線 行進,而是沿曲線軌跡行進。在本實施例中,朝向連接件15排出的空氣可 以朝向第二側面12以曲線軌跡行進。就此而論,風扇40的旋轉方向可以沿 與空氣的流向相反的方向。因此,在本實施例中,由于氣流引導件300從連接件的頂部延伸并且朝
向第二側面12彎曲,因此朝向連接件15排出的空氣能夠朝向形成于(或設置于)第二側面12處的出口平穩(wěn)地流動。換言之,氣流引導件300可以沿與空氣的流向相對應的方向彎曲。圖6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吸頂空調的豎直剖視圖。參考圖6,根據(jù)本實施例的殼體IO由多個側面形成,其中存在有四個側面11、 12、 13和14。所述氣流引導件400可以形成在所述側面的其中之一上,并且可以以預定的曲率朝向鄰接的側面延伸。而且,氣流引導件400可以以同樣的方式形成于(或設置于)另一側面上。就此而論,氣流引導件400可以沿與由風扇40排出的空氣的流向相對應的方向延伸。例如,氣流引導件400可以圍繞風扇40的外周彎曲。因此,上述構造的氣流引導件400可以將朝向殼體10的第一側面11和第二側面12排出的空氣的流向引導至朝向第二側面12;由此,空氣可能隨后朝向第二側面12移動,并朝向殼體10的底部流動,以使空氣平穩(wěn)地排至外部。在上述實施例中,形成在殼體的拐角處的氣流引導件減少了在殼體的拐 角處產(chǎn)生的漩渦,這樣降低了噪聲,并且能夠平穩(wěn)地將空氣排至外部。還需注意到,上文中所提到的實例僅僅是為了說明的目的,而不應當被 看作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盡管本發(fā)明已經(jīng)通過參考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 然而應當理解,在此使用的文字僅僅是說明性和示例性的文字,而不是限制 性的文字。在所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和精神的情 況下,可以如同本發(fā)明的方案中的當前陳述和修改的那樣進行改型。盡管 在此己經(jīng)參考特定的裝置、材料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描述,然而本發(fā)明 不是旨在局限于在此所特別公開的內容,而是本發(fā)明延伸至所有的、例如在 所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的功效相等的結構、方法和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空調,包括殼體;風扇,其設置在所述殼體中,所述風扇構造成將空氣吸入所述殼體,并且將空氣徑向地向外引導;熱交換器,其設置在所述殼體內,所述熱交換器構造成與由所述風扇徑向地向外引導的空氣進行熱交換;以及至少一個氣流引導件,其設置在所述殼體上,并且沿徑向地引導的空氣的流向延伸,所述氣流引導件構造成引導已經(jīng)進行了熱交換的空氣排出。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其中,所述氣流引導件形成于所述殼體 的上表面以及側面。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其中,當沿垂直于所述風扇的軸線的方 向觀察時,所述氣流引導件具有彎曲的剖面形狀。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調,其中,所述氣流引導件朝向與由所述風 扇徑向地向外引導的空氣的流向相反的方向彎曲。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其中,所述氣流引導件以一定的曲率從 所述殼體的頂部朝向所述殼體的底部延伸。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其中,所述氣流引導件從所述殼體的頂 部,沿與由所述風扇徑向地向外引導的空氣的流向相對應的方向向下延伸。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其中,所述氣流引導件限定有噪聲消減孔。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其中,所述殼體包括多個側面,并且所 述氣流引導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殼體的鄰接側面的相交處附近的多個氣流引導件。
9.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空調,其中,所述氣流引導件從所述殼體伸入 到徑向地引導的空氣的氣流中。
10. —種空調,包括殼體,其具有多個側面;風扇,其設置在所述殼體中,所述風扇構造為將空氣吸入所述殼體,并 且將空氣徑向地向外引導;熱交換器,其設置在所述殼體中,所述熱交換器構造成與由所述風扇徑向地向外引導的空氣進行熱交換;以及至少一個氣流引導件,其從所述殼體的第一側面朝向所述殼體的與該第 一側面鄰接的第二側面延伸,所述氣流引導件構造成引導己經(jīng)與所述熱交換 器進行了熱交換的空氣排出。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空調,其中,所述氣流引導件從所述殼體的第一側面的端部延伸。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空調,其中,所述氣流引導件沿由所述風扇 徑向地向外引導的空氣的流向延伸。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空調,其中,所述氣流引導件具有彎曲的水平截面形狀。
14.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空調,其中,所述氣流引導件從所述殼體伸 入到徑向地引導的空氣的氣流中。
15. —種空調,包括 殼體;風扇,其設置在所述殼體中,所述風扇構造為將空氣吸入所述殼體,并 且將空氣徑向地向外引導;熱交換器,其設置在所述殼體中,所述熱交換器構造成與由所述風扇徑 向地向外引導的空氣進行熱交換;以及氣流引導件,其設置在所述殼體上,并且構造成引導已經(jīng)與所述熱交換 器進行了熱交換的空氣排出,其中,所述殼體包括第一側面、第二側面、以及連接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 側面的連接件,其中,所述氣流引導件至少設置在所述連接件上,或者設置 在所述連接件和鄰接的側面上。
16. 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空調,其中,所述氣流引導件設置在所述殼 體的上表面上。
17. 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空調,其中,所述氣流引導件沿空氣的排放 方向延伸。
18. 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空調,其中,當沿垂直于所述風扇的軸線的 方向觀察時,所述氣流引導件具有彎曲的剖面形狀。
19. 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空調,其中,所述氣流引導件以一定的曲率 從所述殼體的頂部朝向所述殼體的底部延伸。
20. 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空調,其中,所述氣流引導件從所述殼體伸 入到徑向地引導的空氣的氣流中。
全文摘要
一種空調,可以設置為具有殼體和設置在該殼體中的風扇。就此而論,該風扇可以構造成將空氣吸入該殼體,并且將該空氣徑向地向外引導。另外,可以在殼體內設置熱交換器。該熱交換器可以構造成與徑向地向外引導的空氣進行熱量交換。而且,可以在該殼體上設置至少一個氣流引導件,并且所述氣流引導件沿徑向地引導的空氣的流向延伸。就此而論,所述氣流引導件可以構造成引導已經(jīng)進行了熱交換的空氣排出。
文檔編號F24F1/00GK101118071SQ20071014373
公開日2008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8月3日
發(fā)明者崔仁虎, 崔浣林, 金昊重 申請人:Lg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