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加熱烹調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加熱烹調設備,該加熱烹調設備通過從熱源提供的熱空 氣來加熱并烹調置于加熱室中的待加熱對象。
背景技術:
作為一般加熱烹調設備的示例,已知一種如圖11所示的加熱烹調設備 (參見例如專利文獻1)。
如圖11所示,在專利文獻1公開的加熱烹調設備100中,加熱室102 位于設備主體101的內部,門104可開閉地設置在用于將食物放入加熱室102 中或將食物從加熱室102中取出的開口 103處。在加熱室后壁105的后面設 置有熱空氣室110,電加熱器106和由電機108旋轉驅動的熱空氣循環(huán)風扇 107設置在熱空氣室110中。 一般地,加熱室102的上表面和左右側表面、 以及加熱室后壁105的加熱室側表面經受涂^隻,而加熱室后壁105的熱空氣 室110側表面不經受涂覆。
因此,電加熱器106加熱熱空氣室110中的空氣,加熱后的熱空氣從設 置在加熱室后壁105中的通氣口被送入加熱室102中,從而加熱并烹調放置 在載置臺109上的食物。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No.3259473(圖1)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由于加熱烹調設備使加熱室中的溫度從與室溫度相同的狀態(tài)升高到預 定的烹調溫度來加熱并烹調食物,因此需要減少升溫時間,從而減少加熱和 烹調時間。此外,從節(jié)約能量方面來看,也期望減少加熱和烹調時間。
本發(fā)明系為了解決現(xiàn)有問題而做出,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通過使 加熱室中的溫度升高到期望溫度的時間減少而減少加熱和烹調時間的加熱 烹調設備。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fā)明的加熱烹調設備包括加熱室,在該加熱室中容納有待加熱對象;和熱源室,通過位于加熱室后部的隔^1鄰近所述加熱室,并且在該熱源室中容納有熱源和使該熱源提供的熱量循環(huán)的循環(huán)風扇。這里,熱源形成為多個螺旋的形狀,循環(huán)風扇布置在熱源周邊的內側,并且,熱源與循環(huán)風扇之間的間隔尺寸小于10mm。
根據(jù)該構成,由于形成為螺旋形狀以加熱熱源室中的空氣的熱源與循環(huán)風扇之間的距離為小于10mm那樣近,因此提高了熱交換效率。因此,當溫度已由熱源室中的熱源提升的熱空氣被循環(huán)風扇送入加熱室中以進行熱烹調時,可以減少將熱源室中的空氣的溫度提升至預定溫度的時間,從而可以節(jié)省電能。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加熱烹調設備包括加熱室,在該加熱室中容納有待加熱對象;和熱源室,通過位于加熱室后部的隔板鄰近所述加熱室,并且在該熱源室中容納有熱源和使從該熱源提供的熱量循環(huán)的循環(huán)風扇。這里,熱源形成為多個螺旋的形狀,循環(huán)風扇布置在熱源周邊的內側,熱源和循環(huán)風扇布置成彼此接近,并且沿著循環(huán)風扇的旋轉軸線的平面形狀朝循環(huán)風扇的外圍擴張。
根據(jù)該構成,由于用于將熱源室中的由熱源加熱的空氣送入加熱室中的循環(huán)風扇的形狀朝外圍擴張,因此循環(huán)風扇的面積增大,使得來自熱源的熱量容易存儲在循環(huán)風扇中。因此,來自熱源的熱量存儲在循環(huán)風扇中,然后該熱量通過循環(huán)風扇的送氣搡作而散出,結果是循環(huán)風扇作為第二熱源加熱熱源室中的空氣。因此,當溫度已由熱源室中的熱源提升的熱空氣被循環(huán)風扇送入加熱室中以進行熱烹調時,可以減少提升熱源室中的空氣的溫度的時間。此外,由于提升溫度所需的時間減少了,因此可以節(jié)省電能。
此外,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的加熱烹調設備中,循環(huán)風扇的葉片部的升高方向上的端部不從熱源的螺旋軸向上的端部突出。
根據(jù)該構成,由于循環(huán)風扇的葉片部在螺旋形熱源的內部范圍內旋轉,因此提高了熱交換效率。因此,當溫度已由熱源室中的熱源提升的熱空氣被循環(huán)風扇送入加熱室中以進行熱烹調時,可以減少將加熱室中的空氣的溫度提升至預定溫度的時間,從而可以節(jié)省電能。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加熱烹調設備包括其中容納有循環(huán)風扇的熱源室,其中,熱源室的沿著加熱室的深度方向的平面面積與加熱室的沿著加熱室的深度方向的平面面積基本相同。
根據(jù)該構成,由于熱源室的截面面積與加熱室的截面面積基本相同,因此空氣可以從加熱室的各角落送入,使得送風效率提高,且空氣可以均勻地送到整個加熱室。因此,當溫度已由熱源室中的熱源提升的熱空氣被循環(huán)風扇送入加熱室中以進^亍熱烹調時,可以實現(xiàn)加熱室中熱分布的均勻性,可以減少將熱源室中的空氣的溫度提升至預定溫度的時間,從而可以節(jié)省電能。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加熱烹調設備包括其中容納有循環(huán)風扇的熱源室,其中,熱源形成為螺旋形狀,循環(huán)風扇布置在熱源周邊的內側,并且,用于將熱源固定到熱源室的深度表面上的固定元件具有壁部,該壁部與熱源室的側表面4妄觸。
根據(jù)該構成,由于用于將形成為螺旋形狀的熱源固定到熱源室上的固定元件具有與熱源室的側表面接觸的壁部,因此該壁部調節(jié)空氣循環(huán)方向,使得熱空氣可以有效地供應到加熱室中。因此,當溫度已由熱源室中的熱源提升的熱空氣被循環(huán)風扇送入加熱室中以進行熱烹調時,可以減少將加熱室中的空氣的溫度提升至預定溫度的時間,從而可以節(jié)省電能。
此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加熱烹調設備包括加熱室,由筒部和隔板形成,
并且在該加熱室中容納有待加熱對象;和熱源室,通過隔板鄰近所述加熱室,
并且在該熱源室中容納有熱源和使從該熱源提供的熱量循環(huán)的循環(huán)風扇。這里,隔板的熱源室側的側表面設置有儲熱部件。
根據(jù)該構成,由于形成熱源室與加熱室之間邊界的隔板的熱源室側的側表面設置有儲熱部件,因此從熱源供應的熱量存儲在該儲熱部件中,然后該熱量從隔板的熱源室側的側表面散發(fā),結果是隔板的熱源室側的側表面作為第二熱源加熱熱源室中的空氣。因此,當溫度已由熱源室中的熱源提升的熱空氣被循環(huán)風扇送入加熱室中以進行熱烹調時,可以減少提升熱源室中的空氣的溫度的時間。此外,由于提升溫度所需的時間減少了,因此可以節(jié)省電能。
此外,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加熱烹調設備中,涂覆膜形成在熱源室側的#]表面上,從而儲熱部件設置在熱源室側的側表面上。
根據(jù)該構成,由于涂覆膜形成在構成熱源室與加熱室之間邊界的隔板的熱源室側的側表面上,因此來自熱源的熱量存儲在涂覆膜中,然后該熱量從涂覆膜M,結果是涂覆膜作為第二熱源加熱熱源室中的空氣。因此,當溫度已由熱源室中的熱源提升的熱空氣被循環(huán)風扇送入加熱室中以進行熱烹調時,可以減少提升熱源室中的空氣的溫度的時間。此外,由于提升溫度所需的時間減少了,因此可以節(jié)省電能。
此外,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加熱烹調設備中,隔板由與加熱室的左右壁表面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從而儲熱部件設置在熱源室側的側表面上。
根據(jù)該構成,由于將不同于形成加熱室的筒部的左右側面的材料且具有高吸熱效率、高儲熱效率和高輻射效率的材料用于隔板,因此來自熱源的熱量存儲在隔板中,然后該熱量從隔板散發(fā),結果是隔板作為第二熱源加熱熱源室中的空氣。因此,當溫度已由熱源室中的熱源提升的熱空氣被循環(huán)風扇送入加熱室中以進行熱烹調時,可以減少提升熱源室中的空氣的溫度的時間。此外,由于提升溫度所需的時間減少了,因此可以節(jié)省電能。
此外,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加熱烹調設備中,凹凸不平的表面形成在熱源室側的側表面上,從而儲熱部件設置在熱源室側的側表面上。
通過該構成,由于凹凸不平的表面形成在隔板的熱源室側的側表面上以增加隔板的表面面積,因此可以提高隔板的吸熱效率、儲熱效率和輻射效率。因此,來自熱源的熱量存儲在隔板中,然后該熱量從隔板散發(fā),結果是隔板作為第二熱源加熱熱源室中的空氣。因此,當溫度已由熱源室中的熱源提升的熱空氣被循環(huán)風扇送入加熱室中以進行熱烹調時,可以減少提升熱源室中的空氣的溫度的時間。此外,由于提升溫度所需的時間減少了,因此可以節(jié)省電能。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使形成為螺旋形狀以加熱熱源室中的空氣的熱源與循環(huán)風扇之間的距離較近,因此可以提高熱交換效率。因此,可以提供一種具
有如下優(yōu)點的加熱烹調設備當溫度已由熱源室中的熱源提升的熱空氣被循環(huán)風扇送入加熱室中以進行熱烹調時,可以減少使熱源室中的空氣的溫度提升至預定溫度的時間,從而可以節(jié)省電能。
此外,由于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構成,即,形成熱源室與加熱室之間邊界的隔板的熱源室側的側表面設置有儲熱部件,因此,從熱源供應的熱量存儲在
該儲熱部件中,然后熱量從該儲熱部件散發(fā),結果是儲熱部件作為第二熱源加熱熱源室中的空氣。因此,可以提供一種具有如下優(yōu)點的加熱烹調設備可以減少提升熱源
室中的空氣的溫度的時間;以及可以通過減少提升溫度的時間來節(jié)省電能。
圖1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加熱烹調設備的內部構成的視圖。
圖2是循環(huán)風扇和電加熱器的正視圖。
圖3是示出循環(huán)風扇的葉片部的端部形狀的透視圖。
圖4是示出循環(huán)風扇和電加熱器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截面圖。
圖5A是圖1中Va-Va位置的截面圖,圖5B是圖1中Vb-Vb位置的截面圖。
圖6A是示出電加熱器固定在熱源室中的狀態(tài)的正視圖,圖6B是固定 元件的透一見圖。
圖7A是示出普通風扇和具有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形狀的風扇的數(shù)據(jù)的表,圖 7B是比較圖7A中的風扇之間的空氣流量的曲線圖。
圖8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加熱烹調設備的內部構成的視圖。 圖9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加熱烹調設備的內部構成的視圖。 圖10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加熱烹調設備的內部構成的視圖。 圖11是普通的加熱烹調設備的截面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加熱烹調設備
20力口熱室
21筒部
22隔板
25涂覆膜(儲熱部件)
30熱源室
30a深度表面
31電加熱器(熱源)
32循環(huán)風扇
32a葉片部
34固定元件
M肉(待加熱對象)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例)
下面參照附圖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加熱烹調設備。
圖1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加熱烹調設備的內部構成的視圖, 圖2是循環(huán)風扇和電加熱器的正視圖,圖3是示出循環(huán)風扇的葉片部的端部
形狀的透視圖,圖4是示出循環(huán)風扇和電加熱器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截面圖, 圖5A是圖1中Va-Va位置的截面圖,圖5B是圖1中Vb-Vb位置的截面圖, 圖6A是熱源室30的正視圖,示出電加熱器固定在熱源室中的狀態(tài),圖6B 是固定元件的透視圖,圖7A是示出普通風扇和具有本發(fā)明形狀的風扇的數(shù) 據(jù)的表,圖7B是比較圖7A中的風扇之間的流量的曲線圖。
如圖1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加熱烹調設備10由筒部21和隔 板22形成。加熱烹調設備10包括加熱室20,在其中可容納諸如肉M的 待加熱對象;以及熱源室30,通過隔板22鄰近加熱室20,并且在其中容納 有作為熱源的電加熱器31和由電機33旋轉地驅動以使由該電加熱器31加 熱的熱空氣11循環(huán)的循環(huán)風扇32。
加熱室20包括前開口的立方體形的箱形主體殼體23以及可開閉地設置 以作為待加熱對象的取出口 、即作為主體殼體23的前表面的門24,該主體 殼體23由具有矩形截面的筒部21和作為加熱室后壁的隔板22形成。筒部 21在加熱室20中的內表面(上表面以及左右側表面)以及隔板22的加熱室20 的側表面經受耐熱涂覆。門24例如在其下端通過鉸鏈聯(lián)接到主體殼體23的 下邊緣,從而在上下方向上可開閉。
在該加熱烹調設備10中,加熱室20和熱源室30單獨地設置,并通過 隔板22連接?;蛘?,隔板22可以附接在主體殼體23的后端部附近以提供 加熱室20和熱源室30。
在隔板22的中心部,設置有吸入通風孔22a,用于將空氣從加熱室20 側吸到熱源室30側;并且,在隔板22的周邊部,設置有空氣流動通風孔22b, 用于將空氣從熱源室30側送到加熱室20側。每個通風孔22a和22b可以形 成為許多穿孔。因此,通過循環(huán)風扇32,加熱室20中的空氣從吸入通風孔 22a被吸到熱源室30,而熱源室30中的由電加熱器31加熱的空氣從空氣流 動通風孔22b 一皮送到加熱室20。
此外,在隔板22的熱源室30側的表面上,由吸熱效率、儲熱效率和輻射效率好的材料(例如,陶瓷基涂覆材料)形成厚度為20-30pm的涂覆膜25。 該涂覆膜25構成儲熱部件。這樣, 一旦從電加熱器31提供的熱量存儲在隔 板22的涂覆膜25中,然后熱量就從涂覆膜25散發(fā),結果是涂覆膜25作為 第二熱源加熱熱源室30中的空氣。因此,當熱源室30中的空氣的溫度在電 加熱器31的作用下提升時,可以減少升溫時間,從而因為提升溫度所需的 時間減少也可以節(jié)省電能。
如圖2所示,循環(huán)風扇32具有多片(例如,8片)從中心部徑向延伸的葉 片部32a,循環(huán)風扇32的中心固定到電機33的旋轉軸33a。如圖3所示, 循環(huán)風扇32的葉片部32a由平行于旋轉平面的底表面32b和相對于旋轉平 面傾斜的傾斜表面32c形成。因此,如圖1中的箭頭所示,當循環(huán)風扇32 在電機33的作用下旋轉時,空氣在傾斜表面32c的作用下向后運動(在圖1 中朝右),加熱室20中的空氣從隔板22中的吸入通風孔22a被吸入熱源室 30中,并且熱空氣沿著熱源室30的內壁從空氣流動通風孔22b送入加熱室 20中。
如圖2所示,電加熱器31在循環(huán)風扇32的外側形成為螺旋形狀,并具 有如下構造電加熱器31與循環(huán)風扇32之間的間隔尺寸d為d〈10mm。即, 由于形成為例如螺旋形狀以加熱熱源室3 0中的空氣的電加熱器31與循環(huán)風 扇32的最外周之間的距離d較小,因此可以提高將電加熱器31加熱的熱空 氣送到加熱室20的熱交換效率,/人而可以減少將加熱室20中的溫度加熱到 期望溫度的時間。此外,由于該時間減少,可以節(jié)約電能。
如圖2和3所示,循環(huán)風扇32的旋轉平面的平面形狀朝外圍擴張。即, 在圖3中,端部寬度B1與中間部寬度B2之間的關系是BPB2。由于循環(huán) 風扇32的形狀如此朝外圍擴張,因此可以使葉片部32a的面積較大。由于 熱量容易存儲在具有較大面積的該部分中,因此來自電加熱器31的熱量存 儲在循環(huán)風扇32中。當熱量從循環(huán)風扇32散出時,其作為第二熱源加熱熱 源室30中的空氣。因此,可以減少提升熱源室30中的空氣的溫度的時間。 此外,由于提升溫度所需的時間減少了,因此可以實現(xiàn)電能節(jié)約。
此外,如圖4所示,循環(huán)風扇32這樣來構造,使得葉片部32a的升起 方向上的端部32d不從電加熱器31的螺旋軸向(圖4中向上的方向)上的端部 31a突出。即,在循環(huán)風扇32中,葉片部32a的在螺旋軸向上升起的傾斜表 面32c的端部32d包括在電加熱器31的厚度內。因此,循環(huán)風扇32有效率地將空氣送到電加熱器31周圍的高溫部,從而不進行對熱交換沒有貢獻的 無用送風,并且可以有效率地將電加熱器31加熱的空氣送入加熱室20中。
因此,可以減少將加熱室20中的溫度加熱至期望溫度的時間,從而可以節(jié)
約電能。
此外,圖5B所示的熱源室30沿加熱室20的深度方向上的平面面積A2 與圖5A所示的加熱室20沿所述深度方向上的平面面積Al大致相同(例如, A2二約0.8xAl)。即,由于熱源室30的截面面積A2與加熱室20的截面面積 Al大致相同,因此在熱源室30中受熱的空氣可以順暢地通過熱源室30的 周圍部送到加熱室20的角落,使得送風效率提高,并且空氣可以送到整個 加熱室20中。因此,可以減少將加熱室20中的溫度加熱到期望溫度的時間, 可以使加熱室中的熱分布均勻,并可以節(jié)約電能。
此外,如圖6A所示,電加熱器31通過固定元件34固定到熱源室30 的深度表面30a上。此外,如圖6B所示,固定元件34由例如絕緣體形成, 具有用于附接到深度表面30a上的基部34a,并且通過螺釘?shù)裙潭ǖ缴疃缺?面30a上。對于基部34a,提供了直立上升的平面形壁部34b,該壁部34b 的一個端表面34d與熱源室30的側表面(圖6A中的頂表面和底表面)4妄觸。 此外,對于壁部34b的另一端部,設置把持部34c,用于以預定間隔把持形 成為螺旋形狀的電加熱器31。因此,由于壁部34b調節(jié)由循環(huán)風扇32產生 的空氣循環(huán)的方向,因此熱空氣可以有效地供應到加熱室中。因此,當熱源 室30中的溫度已經由電加熱器31提升的熱空氣被循環(huán)風扇32送入加熱室 20中以進行熱烹調時,可以減少將加熱室20中的空氣的溫度提升至預定溫 度的時間,從而可以節(jié)約電能。
圖7A和7B示出普通的循環(huán)風扇與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循環(huán)風扇32之間的空 氣流量Q的比較。使用普通風扇和本發(fā)明中的具有圖7A所示尺寸的風扇, 在改變靜壓時,進行空氣流量Q的比較。測試結果如圖7B所示,與使用普 通循環(huán)風扇的情況相比,在使用本發(fā)明的循環(huán)風扇32的情況下,假設因加 熱室內部和熱源室內部之間存在空氣連通而可以^^爭壓Hs約為零,發(fā)現(xiàn)空 氣流量增加了 40%。
如上所述,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加熱烹調設備10中,循環(huán)風扇 32和電加熱器31定位成彼此接近,使得循環(huán)風扇32與在循環(huán)風扇32外側 形成為螺旋形狀的電加熱器31之間的間隔尺寸d變?yōu)閘mm<d<10mm。因此,可以提高將電加熱器31加熱的熱空氣送入加熱室20中的送氣效率,從而可 以減少將加熱室20中的溫度加熱至期望溫度的時間。此外,憑借該時間減 少,可以節(jié)約電能。
此外,涂覆膜25形成在隔板22的熱源室30側的表面上,其中隔板22 形成熱源室30與加熱室20之間的邊界。因此,乂人電加熱器31供應的熱量 存儲在涂覆膜25中,然后該熱量從涂覆膜25散發(fā),由此涂覆膜25作為第 二熱源加熱熱源室30中的空氣。因此,當熱源室30中的溫度已經由電加熱 器31提升的熱空氣被循環(huán)風扇32送入加熱室20中以進行熱烹調時,可以 減少提升熱源室30中的空氣的溫度的時間。此外,由于提升溫度所需的時 間減少了,因此可以節(jié)省電能。
(第二實施例)
接下來,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加熱烹調設備。
如圖8所示,加熱烹調設備10B由筒部21和隔板26形成。加熱烹調設 備10B包括加熱室20,在其中可容納諸如肉M的待加熱對象;以及熱源 室30,通過隔板26鄰近加熱室20,并且在其中容納有作為熱源的電加熱器 31和使該電加熱器31提供的熱量循環(huán)的循環(huán)風扇32。隔板26由與筒部31 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
與根據(jù)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加熱烹調設備10共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標記表 示,并省略重復的描述。
在隔板26中,類似于前述第一實施例中的隔板22,設置有吸入通風孔 22a和空氣流動通風孔22b。對于與形成筒部31的材料不同的形成隔板26 的材料,可以采用吸熱效率、儲熱效率和輻射效率好的材料,例如鍍鋁材料、 具有約25pm厚的包括鐵或錳的陶瓷基涂層的鋼板、或具有涂層的材料,所 述涂層中包括工業(yè)金剛石以增加導熱性。
如上所述,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加熱烹調設備10B中,獲得了前 述第一實施例中的操作優(yōu)點。此外,由于形成熱源室30與加熱室20之間的 邊界的隔板26由與筒部21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并具有高吸熱效率、高儲 熱效率和高輻射效率,因此來自電加熱器31的熱量存儲在隔板26中,然后 該熱量從隔板26散發(fā),結果隔板26作為第二熱源對熱源室30中的空氣進 行加熱。因此,當熱源室30中的溫度已經由電加熱器31提升的熱空氣被循 環(huán)風扇32送入加熱室20中以進行熱烹調時,可以減少提升熱源室30中的空氣的溫度的時間。此外,由于減少了提升溫度所需的時間,可以節(jié)省電能。 (第三實施例)
接下來,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加熱烹調設備。
如圖9所示,加熱烹調設備10C由筒部21和隔板27形成。加熱烹調設 備10C包括加熱室20,在其中可容納諸如肉M的待加熱對象;以及熱源 室30,通過隔板27鄰近加熱室20,并且在其中容納有作為熱源的電加熱器 31和使從該電加熱器31提供的熱量循環(huán)的循環(huán)風扇32。在隔板27的熱源 室30側的側表面上,形成有凹凸不平的表面27a。與根據(jù)上述第一實施例的 加熱烹調設備IO共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標記表示,并省略重復的描述。
在隔板27中,類似于前述第一實施例中的隔板22,設置有吸入通風孔 22a和空氣流動通風孔22b。形成于隔板27的熱源室30側的側表面上的凹 凸不平的表面27a可以通過例如噴^Ht理來纟是供。
如上所述,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加熱烹調設備10C中,獲得了前 述第一實施例中的操作優(yōu)點。此外,由于凹凸不平的表面27a設置在形成熱 源室30與加熱室20之間邊界的隔板27的熱源室30側的側表面上,由此增 加隔板27的表面面積,因此可以提高隔板27的吸熱效率、儲熱效率和輻射 效率。因此,來自電加熱器31的熱量存儲在隔板27中,然后該熱量從隔板 27散發(fā),結果隔板27作為第二熱源對熱源室30中的空氣進行加熱。因此, 當熱源室30中的由電加熱器31加熱的熱空氣凈皮循環(huán)風扇32送入加熱室20 中以進行熱烹調時,可以減少提升熱源室30中的空氣的溫度的時間。此外, 由于減少了提升溫度所需的時間,可以節(jié)省電能。
(第四實施例)
接下來,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加熱烹調設備。 如圖IO所示,加熱烹調設備10D由筒部21和隔板28形成。加熱烹調 設備10D包括加熱室20,在其中可容納諸如肉M的待加熱對象;以及熱 源室30,通過隔板28鄰近加熱室20,并且在其中容納有作為熱源的電加熱 器31和使從該電加熱器31提供的熱量循環(huán)的循環(huán)風扇32。在隔板28的熱 源室30側的側表面上,形成有金屬層28a。與根據(jù)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加熱烹 調設備IO共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標記表示,并省略重復的描述。
在隔4反28中,類似于前述第 一實施例中的隔4反22, i殳置有吸入通風孔 22a和空氣流動通風孔22b。此外,通過例如鉚接將另一金屬板疊置并連結在隔板28上來提供金屬層28a。此外,金屬層28a上同樣設置有通風孔22a 和22b,其位置和形狀與隔板28上的相同。
如上所述,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加熱烹調設備10D中,獲得了前 述第一實施例中的操作優(yōu)點。此外,由于金屬層28a設置在形成熱源室30 與加熱室20之間的邊界的隔板28的熱源室30側的側表面上,因此可以提 高隔板28的吸熱效率、儲熱效率和輻射效率。
因此,從作為熱源的電加熱器31供應的熱量存儲在隔板28和金屬層28a 中,然后該熱量從隔板28和金屬層28a散發(fā),結果隔板28和金屬層28a作 為第二熱源對熱源室30中的空氣進行加熱。因此,當熱源室30中的由電加 熱器31加熱的熱空氣被循環(huán)風扇32送入加熱室20中以進行熱烹調時,可 以減少提升熱源室30中的空氣的溫度的時間。此外,由于減少了提升溫度 所需的時間,可以節(jié)省電能。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加熱烹調設備不限于上述實施例,而是可以適當?shù)剡M行變 型和改進。
本申請基于2006年7月10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o.2006-189217和 No.2006-189218),其內容在此引入作為參考。 工業(yè)實用性
如上所述,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加熱烹調設備中,由于形成為螺旋形狀以加 熱熱源室中的空氣的熱源與循環(huán)風扇之間的距離近,因此送風效率可得以提 高。因此,加熱烹調設備具有如下優(yōu)點當溫度已由熱源室中的熱源提升的 熱空氣^皮循環(huán)風扇送入加熱室中以進行熱烹調時,可以減少將熱源室中的空 氣的溫度提升至預定溫度的時間,從而可以節(jié)省電能。因此,加熱烹調設備 作為借助從熱源提供的熱空氣對容納在加熱室中的待加熱對象進行加熱和 烹調的加熱烹調設備是有用的。
此外,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加熱烹調設備中,由于使形成熱源室與加熱室之 間邊界的隔板的熱源室側的側表面具有高吸熱效率、高儲熱效率和高輻射效 率,因此,來自熱源的熱量存儲在隔板等中,然后該熱量從隔板等散發(fā),結 果隔板等作為第二熱源對熱源室中的空氣進行加熱。因此,本發(fā)明具有可以 提供一種具備如下優(yōu)點的加熱烹調設備的優(yōu)點可以減少使熱源室中的空氣 的溫度l是升的時間, >(人而可以通過減少升溫時間而節(jié)省電能。因此,加熱烹 調設備作為借助從熱源提供的熱空氣對容納在加熱室中的待加熱對象進行 加熱和烹調的加熱烹調設備是有用的。
權利要求
1. 一種加熱烹調設備,包括加熱室,在該加熱室中容納有待加熱對象;和熱源室,通過位于加熱室后部的隔板鄰近所述加熱室,并且在該熱源室中容納有熱源和使從該熱源提供的熱量循環(huán)的循環(huán)風扇,其中,熱源形成為多個螺旋的形狀;其中,循環(huán)風扇布置在熱源周邊的內側;并且其中,熱源與循環(huán)風扇之間的間隔尺寸小于10mm。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加熱烹調設備,包括加熱室,在該加熱室中容納 有待加熱對象;和熱源室,通過位于加熱室后部的隔板鄰近所述加熱室,并且在該熱源室中容納有熱源和使從該熱源提供的熱量循環(huán)的循環(huán)風扇,其 中,熱源形成為所述多個螺旋的形狀;循環(huán)風扇布置在所述熱源周邊的內側,其中,熱源和循環(huán)風扇布置成彼此接近;并且其中,沿著循環(huán)風扇的旋轉軸線的平面形狀朝循環(huán)風扇的外圍擴張。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的加熱烹調設備,其中,循環(huán)風扇的葉片部的升高方 向上的端部不從熱源的螺旋軸向上的端部突出。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的加熱烹調設備,包括其中容納有循環(huán)風扇的熱 源室,其中,熱源室的沿著加熱室的深度方向的平面面積與加熱室的沿著加熱 室的深度方向的平面面積基本相同。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的加熱烹調設備,包括其中容納有循環(huán)風扇的熱 源室,其中,熱源形成為螺旋形狀;其中,循環(huán)風扇布置在熱源周邊的內側;并且其中,用于將熱源固定到熱源室的深度表面上的固定元件具有壁部,該 壁部與熱源室的側表面"l妻觸。
6. —種加熱烹調設備,包括力口熱室,由筒部和隔斧反形成,并且在該加熱室中容納有待加熱對象;和 熱源室,通過隔板鄰近所述加熱室,并且在該熱源室中容納有熱源和使 從該熱源提供的熱量循環(huán)的循環(huán)風扇,其中,隔板的熱源室側的側表面設置有儲熱部件。
7. 根據(jù)權利要求6的加熱烹調設備,其中,涂覆膜形成在熱源室側的側表面上,從而儲熱部件設置在熱源室側的側表面上。
8. 根據(jù)權利要求6的加熱烹調設備,其中,隔板由與加熱室的左右壁表面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從而儲熱部件設置在熱源室側的側表面上。
9. 根據(jù)權利要求6的加熱烹調設備,其中,凹凸不平的表面形成在熱源室側的側表面上,從而儲熱部件設置在熱源室側的側表面上。
全文摘要
一種能通過使加熱室溫度增加到期望溫度所需時間減少而減少加熱時間的加熱烹調設備。因螺旋地形成以加熱熱源室(30)中空氣的熱源(31)與循環(huán)風扇(32)之間的距離為小于10mm那么短,故送風效率增加。因涂層(25)形成在作為熱源室(30)與加熱室(20)之間邊界的隔板(22)的熱源室(30)的側表面上,故熱源(31)的熱量積聚在涂層(25)中。熱量從涂層(25)散發(fā)并作為第二熱源加熱熱源室(30)中的空氣。結果,當熱源室(30)中的由熱源(31)加熱的熱空氣被循環(huán)風扇(32)送入加熱室(20)中以進行烹調時,可縮短使熱源室(30)中的空氣溫度增加到預定溫度所需的時間,從而可節(jié)省用于加熱處理的電能。
文檔編號F24C1/00GK101490477SQ20078002643
公開日2009年7月22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7月10日
發(fā)明者山崎孝彥, 森泰久, 河合佑, 稻田育弘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