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酸加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酸加熱裝置,尤其是一種加熱酸的實驗裝置。
背景技術:
在金屬的提取過程中,酸液的加熱是濕法冶金或化工領域不可缺少的 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市場上成套的酸加熱設備都是用于工業(yè)生產(chǎn)的大型濕法冶 金設備,且采用蒸汽加熱的方式,這種設備在實驗室中是沒有條件使用的, 不僅成本太高,而且設備龐大,無法完成濕法冶金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基礎 研究性試驗。因此,完全有必要對現(xiàn)有技術加以改進,以滿足濕法冶金新 技術和新工藝的基礎研究及教學實驗的需要。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酸加熱裝置,以在低成本條件下,加 熱酸液,滿足濕法冶金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基礎研究和教學實驗要求。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列技術方案完成 一種酸加熱裝置,包括其上設有 進、出口的殼體,其特征在于殼體內設有加熱元件及酸流通的換熱管,且 換熱管的入口端、出口端分別與殼體上的進、出口連通,以便使用加熱元 件對殼體內的蒸餾水或純凈水進行加熱后,再通過熱交換,最終使流經(jīng)管 內的酸液得到加熱。
所述殼體內的加熱元件為電加熱管或電加熱絲或電加熱棒,沿殼體軸 向安裝,并通過導線與控制電源相接,以便通電后使加熱元件加熱升溫。
所述換熱管設為螺旋管或者蛇形管或者彎管,管的一端通過殼體上的 進口與酸液輸入管相連,管的另一端通過殼體上的出口與酸液輸出管相連, 以對送入管內的液體進行加熱后再送出。
所述殼體頂部設有過熱蒸汽出口,以便殼體內的蒸餾水或純凈水因過 熱而產(chǎn)生的蒸汽能經(jīng)引口排出,也可作為補水口,以及時補充蒸餾水或純凈水在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而減少的水量,保障試驗安全,殼體底部設有 蒸餾水或純凈水排出口。
本實用新型具有下列優(yōu)點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方便地通過間接 加熱的方式,讓流經(jīng)液體流通管的酸液得到加熱,且熱交換面積大,換熱 效率高,加之所用材料均選用耐熱耐腐蝕的材料制成,不僅使用壽命長, 而且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可作為濕法冶金相關新技術、新工藝的基礎研 究及學生開設實驗時的輔組設備,適用于加熱除鹽酸、氫氟酸、醋酸外的 所有酸性溶液。
圖1為本實用新型之結構示意圖2為本實用新型之應用實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加熱裝置,包括其上設有進、出口的殼體l,殼體l
內設有加熱元件4及酸流通的換熱管5,其中,換熱管5設為螺旋形管,換 熱管5的入口端6、出口端2穿過殼體上的進、出口后,分別與殼體l外的 酸液輸入管10、輸出管15相連,以便向換熱管5輸送需要加熱的酸液,加 熱元件4采用U形電加熱管,電加熱管4沿軸向安裝于殼體1中部,其下 端8通過導線與控制電源相接,殼體1置于底座7上,其頂部設有過熱蒸 汽出口3,出口3同時也是補水口,底部設有蒸餾水出或純凈水口9,如圖 1,殼體1外的酸液輸入管10通過閥門11、泵12與酸液工作容器(可以是 電解槽)14相連,輸出管15與酸液工作容器14相連,酸液工作容器14上 設有酸液出口 13,如圖2,另所用材料均為耐熱耐腐蝕的材料。工作時, 接通電源讓電加熱管4通電升溫,以加熱盛于殼體1內蒸餾水出或純凈水, 同時啟動泵12、開啟閥門ll,流經(jīng)換熱管5內的酸液,通過熱傳導吸收加 熱的蒸餾水出或純凈水熱量給酸液,實現(xiàn)酸液的循環(huán)加熱。
權利要求1、一種酸加熱裝置,包括其上設有進、出口的殼體,其特征在于殼體內設有加熱元件及酸流通的換熱管,且換熱管的入口端、出口端分別與殼體上的進、出口連通。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酸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內的加熱 元件為電加熱管或電加熱絲或電加熱棒,沿殼體軸向安裝,其兩端通過導 線與控制電源相接。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酸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管為螺旋 形管或者蛇形管或者彎管,管的一端通過殼體上的進口與酸輸入管相連, 管的另一端通過殼體上的出口與酸輸出管相連。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酸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頂部設有 過熱蒸汽出口或補水口,底部設有出水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酸加熱裝置,包括其上設有進、出口的殼體,其特征在于殼體內設有加熱元件及酸流通的換熱管,且換熱管的入口端、出口端分別與殼體上的進、出口連通??煞奖愕赝ㄟ^間接加熱的方式,讓流經(jīng)換熱管的酸液得到加熱,且換熱管熱交換面積大,換熱效率高,加之所用材料均選用耐熱耐腐蝕的材料制成,不僅使用壽命長,而且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可作為濕法冶金相關新技術、新工藝的基礎研究及學生開設實驗時的輔組設備,適用于加熱除鹽酸、氫氟酸、醋酸外的所有酸性溶液。
文檔編號F24H7/02GK201412966SQ20092011103
公開日2010年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12日
發(fā)明者和秋昆, 普靖中, 翟大成, 翠 胡 申請人:昆明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