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船舶用水源熱泵溫濕分控中央空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船舶用中央空調
背景技術:
現行船舶用集中式中央空調,夏季由新風與船艙回風進行一次混合后,由水冷式 冷水裝置的空氣冷卻器進行冷卻處理,經送風機與風管送入船艙內風量調節(jié)分配裝置后進 入船艙,以達到空調降溫目的,冬季由新風與船艙回風進行一次混合后,由空氣蒸汽或電加 熱器加熱升溫處理,經送風機與風管送入船艙內風量調節(jié)分配裝置后進入船艙,以達到供 暖的目的,船艙回風由排風機引出,一部分作為回風用于與新風混合,另一部分則直接排出 艙外,所述的水冷式冷水裝置包括一壓縮機、一水冷冷凝器、一膨脹閥、一空氣冷卻器,其特 征在于所述壓縮機排氣口通過工質管連接水冷冷凝器的一個端口,該水冷冷凝器另一端口 通過工質管連接膨脹閥的一個端口,該膨脹閥的另一端口通過工質管連接空氣冷卻器的一 個端口,該空氣冷卻器的另一端口通過工質連接所述壓縮機的吸氣口。現行船舶用集中式中央空調存在如下缺陷1.新風與回風按照一個固定比例(1 1左右)混合后處理,再經送風機送到船艙 內,由于船艙內人員數量差距大,滿足人體衛(wèi)生要求的新風無法按需進行調控,造成人數少 的房間,所供新風過多而浪費(能量浪費),人數多的,新風供應不足而影響人員的健康。2.為達到船艙內空調目的,需將新風與回風混合后的總送風量冷卻處理到較低溫 度,造成制冷系統(tǒng)能效比低下。3.由于總的送風量與排風(含回風)量均較大,而空氣本身承載能量的能力差,因 而造成送風機與排風機能量消耗大。4.排風是從空調船艙內的空氣直接排出艙外,造成冷熱量的巨大浪費。5.冬季空氣加熱多數采用燃油鍋爐或尾氣鍋爐提供的蒸汽為熱源,少數還有用電 直接加熱供暖,而沒有采用船舶廢棄熱或海水可再生能源,同樣存在能源浪費。6.由于送排風量均大,造成風管管網尺寸大,占用船艙較大的空間,給安裝與維護 帶來不便。
發(fā)明內容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溫濕分控功能、工廠集成訂制、便于現場 安裝維修、船舶余熱與海水可再能源綜合利用、高效可靠的船舶用水源熱泵中央空調。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一種船舶用水源熱泵溫濕分控中央空調,包括設置在船艙內的冷熱輻 射板、新風送風裝置或新風混合干式風機盤管與布置在船舶專用機艙內由一套新排風組合 處理裝置,一套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I和另一套水源熱泵冷熱水裝置II組合構成的整裝機 組,所述設置在船艙內的冷熱輻射板或新風混合干式風機盤管的進出水接口通過循環(huán)水泵 和水管連接所述整裝機組的冷熱水進出水接口,構成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溫濕分控中央空調
4中對船艙內空氣干球溫度進行處理與控制的循環(huán)工作系統(tǒng);所述設置在船艙內的新風送風 裝置或新風混合干式風機盤管的新風接入口與排風風口,通過風管分別連接所述整裝機組 的新風出口和排風入口,所述整裝機組的排風出口,新風入口通過風管接至船艙外,由此, 構成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溫濕分控中央空調中對船艙內空氣濕度進行處理與控制,并同時 滿足船艙內人體衛(wèi)生要求的工作系統(tǒng)。所述新排風組合處理裝置包括新風處理風道,排風處理風道和新排風熱濕交換 器,所述新風處理風道由新風入口、新風過濾器、所述新排風熱濕交換器、新風冷卻加熱器
I、新風余熱加熱器、新風加濕器、新風送風機和新風出口順次連接組成;所述排風處理風道 由排風入口、排風過濾器、所述新排風熱濕交換器、排風風機與排風出口順次連接組合;所 述新排風熱濕交換器的兩個流道分別接入新風處理風道與排風處理風道、無特定順序,所 述新排風熱濕交換器包括顯熱交換器與全熱交換器,所述新風余熱加熱器的余熱熱源進出 口通過水管經過本實用新型所述整裝機組的余熱熱源進出口接至余熱熱源,所述新風余熱 加熱包括蒸汽與熱水加熱器,所述新風加濕器濕源接口通過水管經過本實用新型所述整裝 機組的濕源接入口接至加濕濕源,所述新風加濕器包括濕膜、蒸汽、電極、和超聲波。所述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I,包括壓縮機I、四通閥I、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I、膨脹 閥I和新風冷卻加熱器I,所述新風冷卻加熱器I置于所述新風處理風道中,其冷媒回路的 兩個端口通過冷媒管分別連接所述四通閥I的一個端口和膨脹閥I的一個端口,所述四通 閥I的另三個端口經冷媒管分別連接所述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第一冷媒回路的一個端 口和所述壓縮機I的吸排氣口,所述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第一冷媒回路的另一個端口 通過冷媒管與所述膨脹閥I的另一個端口連接,所述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的海水回路 的兩個端口通過水管與本實用新型所述整裝機組海水源進出口接至海水源,由此,構成所 述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I。所述水源熱泵冷熱水裝置II包括壓縮機II、四通閥II、冷熱水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
II、膨脹閥II、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和冷熱水余熱加熱器,所述壓縮機II的排氣口經 冷媒管連接四通閥II的一個端口,該四通閥II的另三個端口經冷媒管分別連接所述冷熱 水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I冷媒回路的一個端口、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第二冷媒回路的一 個端口和所述壓縮II的吸氣口,所述冷熱水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I冷媒回路的另一個端口 經冷媒管連接所述膨脹閥II的一個端口,該膨脹閥II的另一端口經冷媒管與所述水源側 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第二冷媒回路的另一個端口連接,所述冷熱水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I冷熱 水回路的出水端口經水管與三通I的一個端口連接,該三通的另外二個端口經水管分別連 接閥門I與閥門II的一個端口,所述閥門I的另一個端口經水管與所述冷熱水余熱加熱器 冷熱水回路的一個端口連接,該冷熱水余熱加熱器冷熱水回路的另一個端口經水管連接三 通閥II的一個端口,該三通II的另二個端口經水管分別與所述閥門II的另一個端口和本 實用新型整裝機組冷熱水出口連接,所述整裝機組冷熱水進口經水管與所述冷熱水側干式 蒸發(fā)冷凝器II冷熱水回路上的另一個端口連接,所述冷熱水余熱加熱器余熱熱源回路的 兩個端口經水管并聯接入本實用新型所述新風余熱加熱器的余熱熱源供回管路,由此,構 成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源熱泵冷熱水裝置II。所述水源熱泵冷熱水裝置11與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I中的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器I, 結構上為共一個海水回路,獨立兩個冷媒回路的干式蒸發(fā)冷凝器。[0017]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技術效果1、對船舶船艙內空氣進行溫濕分控調節(jié),高效實現船艙空調目的。當今空氣調節(jié)理論最新成果,以“溫濕分控”理論更具“節(jié)能減排”的效益,因而引 起空調界研究和開發(fā)各種技術手段,以獲得“溫濕分控”技術的突破,本實用新型針對船舶 空調的特點,根據溫濕分控原理,基于海水源熱泵技術、船舶余熱利用技術與新排風熱濕回 收利用技術,本實用新型提出船艙內空氣顯熱負荷(溫度)由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源熱泵 冷熱水裝置II制取高溫冷水(20°C左右)或低溫熱水(38°C左右)來調控,船艙內空氣含 濕量(濕度)由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II與新排風組合處理裝置聯合工 作,夏季制取低溫干燥(tw ( 14°C, dw ^ 9. 8q/kg)的新風,冬季制取高溫濕潤(tw彡30°C, dw彡6. 6g/kg)新風來調控的整體技術解決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針對船艙內空氣溫度的調控夏季,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源熱泵冷熱水裝置II運行制冷循環(huán),其壓縮機II吸氣 口吸入在所述冷熱水側干式蒸發(fā)器冷凝器I中蒸發(fā)氣化的低溫低壓氣態(tài)冷媒,壓縮成高溫 高壓的氣態(tài)冷媒,從該壓縮機II排氣口排出,該高溫高壓氣態(tài)冷媒經所述四通閥II進入水 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第二次冷媒回路中,被海水冷卻,釋放出熱量,變成高溫高壓的液態(tài) 冷媒,該高溫高壓的液態(tài)冷媒,再經所述膨脹閥II節(jié)流減壓后變成低溫低壓的液態(tài)冷媒, 該低溫低壓的液態(tài)冷媒進入冷熱水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I中再次蒸發(fā),吸收冷熱水回路中 水的熱量,制取20°C左右的高溫冷水,該高溫冷水被所述循環(huán)水泵經過水管輸送到設置在 船艙內的冷熱輻射板或新風混合干式風機盤管內,通過輻射換熱方式或對流換熱方式對船 艙內空氣干球溫度進行調控,實現夏季船艙內空氣降溫的目的,冬季,側由本實用新型所術 的水源熱泵冷熱裝置II反向運行制熱,或利用船舶余熱加熱,制取38°C左右的低溫熱水來 調控,實現冬季船艙內空氣加熱升溫的目的。針對船艙內空氣含濕量(濕度)的調控夏季,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排風組合處理裝置與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源熱泵冷熱 風裝置I聯合工作,新風從船艙外經風管進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整裝機組新風入口,經新 風過濾器過濾后,進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排風熱濕交換器,與從空調艙內排出的排風進 行熱濕交換,被一次降溫除濕后再進入新風冷卻加熱器中,被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源熱泵 冷熱風裝置I中工作的低溫低壓冷媒蒸發(fā)吸熱,再次被降溫除濕,制取低溫干燥的新風,被 新風送風風機通過風管送入到設置在船艙內的新風送裝置或新風混合干式風機盤管中,通 過與艙內空氣混合調控艙內空氣的含濕量,既滿足空調艙內的人體衛(wèi)生要求,同時滿足空 調艙內空氣濕度舒適要求,空調艙內的排風到從設置在艙內的排風口,經風管進入本實用 新型所述的整裝機組排風入口,經過濾后進入新排風熱濕交換器,被新風加熱加濕后,由所 述排風風機經風管排出船艙外,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I工作原理類同于 上述本實用新型所述水源熱泵冷熱水裝置II的工作原理,這里不再作詳細介紹;冬季,新 風從船艙外經過風管進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整裝機組新風入口,經過濾后進入新排風熱濕 交換器,被從空調艙內排出的排風一次加熱加濕后,再進入新風冷卻加熱器中,被本實用新 型所述的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I中反向工作的高溫高壓氣態(tài)冷媒加熱再次升溫,或經新風 余熱加熱器中被余熱熱源加熱升溫,再進入新風加濕器,被濕源加濕,制取成高溫濕潤的新 風,被所述新風送風風機經風管送入設置在船艙內的新風送風裝置或新風混合干式風機盤
6管內,通過與空調艙內的空氣混合調控空調艙內空氣的含濕量,既滿足空調艙內人體衛(wèi)生 要求,同時滿足空調艙內空氣濕度舒適要求,空調船艙內的排風經過與新風熱濕交換后,被 降溫除濕,由所述排風風機經風管排出艙外;由此,構成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溫濕分控中央空 調完整的工作原理。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效果與傳統(tǒng)船舶用集中式中央空調比較中看出,本實用新型 所述高效節(jié)能在于(1)由于船舶中央空調新排風比1 1左右。因此,中央空調系統(tǒng)送排風量減少 一半左右,由此,大幅減少風機輸入送能耗(循環(huán)水泵輸送能耗要運少于風機輸送能耗)。(2)充分利用了空調艙內排風所排棄的冷熱量與含溫量,降低了新風的冷熱負荷 與濕負荷,節(jié)省了處理新風所需的能耗。(3)水源熱泵只需制取高溫冷水和低溫熱水,熱泵能效提升。(4)新風經過新排風熱濕回收后,再經水源熱泵冷卻或加熱,熱泵工況得到改善, 能效比升高。(5)冬季新風與熱水加熱充分利用船舶廢棄熱,節(jié)省了一次能源的消耗。(6)冬季,當余熱不滿足需求時,可啟動水源熱泵制熱,高效利用了海水可再生能 源,節(jié)省了一次能源的消耗。2、節(jié)省空間,便于安裝維護。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排風處理組合裝置,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I與水源熱泵冷熱 水裝置II為整裝機組,便于工廠定制生產,因此,即可節(jié)省船艙空間又能便于安裝與維護。本實用新型一種船舶用水源熱泵溫濕分控中央空調只有新風與排風,排風量小于 新風,較現行的船舶用集中式中央空調,風管將減少一半左右,節(jié)省了船艙空間,便于風系 統(tǒng)安裝與維護。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船舶用水源熱泵溫濕分控式中央空調結構原理圖,圖中 1.冷熱輻射板、2.新風送風裝置、3.艙內排風口、4.新風混合干式風機盤管、5.艙內排風 口、6.循環(huán)水泵、7.新風出口、8.排風入口、9.排風過濾器、10.新風送風風機、11.冷熱水 余熱加熱器、12.冷熱水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I、13.四通閥ΙΙ、14.壓縮機ΙΙ、15.膨脹閥 ΙΙ、16.新風加濕器、17.新風余熱加熱器、18.膨脹閥Ι、19.新風冷卻加熱器Ι、20.水源側 干式蒸發(fā)冷凝器Ι、21.四通閥Ι、22.壓縮機Ι、23.新排風熱濕交換器、24.排風風機、25.排 風出口、26.新風入口、27.新風過濾器、28.加濕源接入口、29.余熱熱源接出口、30.余熱源 源接入口、31.海水源接入口、32.海水源接出口、33.水閥Ι、34.三通Ι、35.水閥ΙΙ、36.三 通ΙΙ、37.冷熱水接出口、38.冷熱水接入口。
具體實施例參照附圖,本實用新型一種船舶用水源熱泵溫濕分控中央空調,包括設置在船艙 內的冷熱輻射板1、新風送風裝置2或新風混合干式風機盤管4與布置在船舶專用機艙內由 一套新排風組合處理裝置,一套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I和另一套水源熱泵冷熱水裝置II組 合構成的整裝機組,所述設置在船艙內的冷熱輻射板1或新風混合干式風機盤管4的進出水接口通過循環(huán)水泵6和水管連接所述整裝機組的冷熱水進出水接口 37、38,構成本實用 新型所述的溫濕分控中央空調中對船艙內空氣干球溫度進行處理與控制的循環(huán)工作系統(tǒng); 所述設置在船艙內的新風送風裝置2或新風混合干式風機盤管4的新風接入口與排風風口 3、5,通過風管分別連接所述整裝機組的新風出口 7和排風入口 8,所述整裝機組的排風出 口 25,新風入口 26通過風管接至船艙外,由此構成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溫濕分控中央空調中 對船艙內空氣濕度進行處理與控制,并同時滿足船艙內人體衛(wèi)生要求的工作系統(tǒng)。所述新排風組合處理裝置包括新風處理風道,排風處理風道和新排風熱濕交換器 23,所述新風處理風道由新風入口 26、新風過濾器27、所述新排風熱濕交換器23、新風冷卻 加熱器119、新風余熱加熱器17、新風加濕器16、新風送風機10和新風出口 7順次連接組 成;所述排風處理風道由排風入口 8、排風過濾器9、所述新排風熱濕交換器23、排風風機 24與排風出口 25順次連接組合;所述新排風熱濕交換器23的兩個流道分別接入新風處理 風道與排風處理風道、無特定順序,所述新風余熱加熱器17的余熱熱源進出口通過水管經 過本實用新型所述整裝機組的余熱熱源進出口 29、30接至余熱熱源。所述新風加濕器濕源 接口通過水管經過本實用新型所述整裝機組的加濕源接入口 28接至加濕濕源。所述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I,包括壓縮機122、四通閥121、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 120、膨脹閥118和新風冷卻加熱器119,所述新風冷卻加熱器119置于所述新風處理風道 中,其冷媒回路的兩個端口通過冷媒管分別連接所述四通閥121的一個端口和膨脹閥118 的一個端口,所述四通閥121的另三個端口經冷媒管分別連接所述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 120第一冷媒回路的一個端口和所述壓縮機122的吸排接氣口,所述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 器120第一冷媒回路的另一個端口通過冷媒管與所述膨脹閥118的另一個端口連接,所述 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120的海水回路的兩個端口通過水管與本實用新型所述整裝機組 海水源進出口 31、32接至海水源,由此,構成所述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I。所述水源熱泵冷熱水裝置II包括壓縮機1114、四通閥1113、冷熱水側干式蒸發(fā)冷 凝器1112、膨脹閥1115、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120和冷熱水余熱加熱器11,所述壓縮機 1114的排氣口經冷媒管連接四通閥1113的一個端口,該四通閥1113的另三個端口經冷媒 管分別連接所述冷熱水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1115冷媒回路的一個端口、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 凝器120第二冷媒回路的一個端口和所述壓縮機1114的吸氣口,所述冷熱水側干式蒸發(fā) 冷凝器1112冷媒回路的另一個端口經冷媒管連接所述膨脹閥1115的一個端口,該膨脹閥 1115的另一端口經冷媒管與所述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120第二冷媒回路的另一個端口 連接,所述冷熱水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1112冷熱水回路的出水端口經水管與三通134的一個 端口連接,該三通134的另外二個端口經水管分別連接閥門133與閥門1135的一個端口, 所述閥門133的另一個端口經水管與所述冷熱水余熱加熱器11冷熱水回路的一個端口連 接,該冷熱水余熱加熱器11冷熱水回路的另一個端口經水管連接三通閥1136的一個端口, 該三通1136的另二個端口經水管分別與所述閥門1134的另一個端口和本實用新型整裝機 組冷熱水出口 37連接,所述整裝機組冷熱水進口 38經水管與所述冷熱水側干式蒸發(fā)冷凝 器1112冷熱水回路上的另一個端口連接,所述冷熱水余熱加熱器11余熱熱源回路的兩個 端口經水管并聯接入本實用新型所述新風余熱加熱器的余熱熱源供回管路,由此,構成本 實用新型所述的水源熱泵冷熱水裝置II。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8[0040]針對船艙內空氣溫度的調控夏季,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源熱泵冷熱水裝置II運行制冷循環(huán),其壓縮機1114 吸氣口吸入在所述冷熱水側干式蒸發(fā)器冷凝器112中蒸發(fā)氣化的低溫低壓氣態(tài)冷媒,壓縮 成高溫高壓的氣態(tài)冷媒,從該壓縮機1114排氣口排出,該高溫高壓氣態(tài)冷媒經所術四通閥 II13進入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120第二次冷媒回路中,被海水冷卻,釋放出熱量,變成高 溫高壓的液態(tài)冷媒,該高溫高壓的液態(tài)冷媒,再經所述膨脹閥Π15節(jié)流減壓后變成低溫低 壓的液態(tài)冷媒,該低溫低壓的液態(tài)冷媒進入冷熱水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Π12中再次蒸發(fā),吸 收冷熱水回路中水的熱量,制取20°C左右的高溫冷水,該高溫冷水被所述循環(huán)水泵6經過 水管輸送到設置在船艙內的冷熱輻射板1或新風混合干式風機盤管4內,通過輻射換熱方 式或對流換熱方式對船艙內空氣干球溫度進行調控,實現夏季船艙內空氣降溫的目的,冬 季,側由本實用新型所術的水源熱泵冷熱裝置Π反向運行制熱,或利用船舶余熱加熱,制 取38°C左右的低溫熱水來調控,實現冬季船艙內空氣加熱升溫的目的。針對船艙內空氣含濕量(濕度)的調控夏季,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排風組合處理裝置與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源熱泵冷熱 風裝置I聯合工作,新風從船艙外經風管進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整裝機組新風入口 26,經 新風過濾器27過濾后,進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排風熱濕交換器23,與從空調艙內排出的 排風進行熱濕交換,被一次降溫除濕后,再進入新風冷卻加熱器19中,被本實用新型所述 的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I中工作的低溫低壓冷媒蒸發(fā)吸熱,再次被降溫除濕,制取低溫干 燥的新風,被新風送風風機10通過風管送入到設置在船艙內的新風送裝置2或新風混合 干式風機盤管4中,通過與艙內空氣混合調控艙內空氣的含濕量,既滿足空調艙內的人體 衛(wèi)生要求,同時滿足空調艙內空氣濕度舒適要求,空調艙內的排風到從設置在艙內的排風 口 3、5,經風管進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整裝機組排風入口 8,經過濾后進入新排風熱濕交換 器23,被新風加熱加濕后,由所述排風風機24經風管排出船艙外,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源 熱泵冷熱風裝置I工作原理類同于上述本實用新型所述水源熱泵冷熱水裝置II的工作原 理,這里不再作詳細介紹;冬季,新風從船艙外經過風管進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整裝機組新 風入口 27,經過濾后進入新排風熱濕換器23,被從空調艙內排出的排風一次加熱加濕后, 再進入新風冷卻加熱器19中,被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I中反向工作的高 溫高壓氣態(tài)冷媒加熱再次升溫,或經新風余熱加熱器17中被余熱熱源加熱升溫,再進入新 風加濕器16中被濕源加濕,制取成高溫濕潤的新風,被所述新風送風風機10經風管送入設 置在船艙內的新風送風裝置2或新風混合干式風機盤管4內,通過與空調艙內的空氣混合 調控空調艙內空氣的含濕量,既滿足空調艙內人體衛(wèi)生要求,同時滿足空調艙內空氣濕度 舒適要求,空調船艙的排風經過與新風熱濕交換后,被降溫除濕,由所述排風風機24經風 管排出艙外;由此,構成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溫濕分控中央空調完整的工作原理。
9
權利要求一種船舶用水源熱泵溫濕分控中央空調,包括設置在船艙內的冷熱輻射板、新風送風裝置或新風混合干式風機盤管與布置在船舶專用機艙內由一套新排風組合處理裝置,一套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I和另一套水源熱泵冷熱水裝置II組合構成的整裝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設置在船艙內的冷熱輻射板或新風混合干式風機盤管的進出水接口通過循環(huán)水泵和水管連接所述整裝機組的冷熱水進出水接口;所述設置在船艙內的新風送風裝置或新風混合干式風機盤管的新風接入口與排風風口,通過風管分別連接所述整裝機組的新風出口和排風入口,所述整裝機組的排風出口,新風入口通過風管接至船艙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船舶用水源熱泵溫濕分控中央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 新排風組合處理裝置包括新風處理風道、排風處理風道和新排風熱濕交換器,所述新風處 理風道由新風入口、新風過濾器、所述新排風熱濕交換器、新風冷卻加熱器I、新風余熱加熱 器、新風加濕器、新風送風機和新風出口順次連接組成;所述排風處理風道由排風入口、排 風過濾器、所述新排風熱濕交換器、排風風機與排風出口順次連接組合;所述新排風熱濕交 換器的兩個流道分別接入新風處理風道與排風處理風道、無特定順序,所述新風余熱加熱 器的余熱熱源進出口通過水管經過所述整裝機組的余熱熱源進出口接至余熱熱源,所述新 風加濕器濕源接口通過水管經過所述整裝機組的濕源接入口接至加濕濕源。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船舶用水源熱泵溫濕分控中央空調,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I,包括壓縮機I、四通閥I、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I、膨脹閥I和新 風冷卻加熱器I,所述新風冷卻加熱器I置于所述新風處理風道中,其冷媒回路的兩個端 口通過冷媒管分別連接所述四通閥I的一個端口和膨脹閥I的一個端口,所述四通閥I的 另三個端口經冷媒管分別連接所述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第一冷媒回路的一個端口和 所述壓縮機I的吸排氣口,所述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第一冷媒回路的另一個端口通過 冷媒管與所述膨脹閥I的另一個端口連接,所述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海水回路的兩個 端口通過水管與所述整裝機組海水源進出口接至海水源,由此,構成所述水源熱泵冷熱風 裝置I。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船舶用水源熱泵溫濕分控中央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 水源熱泵冷熱水裝置II包括壓縮機II、四通閥II、冷熱水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I、膨脹閥 II、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和冷熱水余熱加熱器,所述壓縮機II的排氣口經冷媒管連接 四通閥II的一個端口,該四通閥II的另三個端口經冷媒管分別連接所述冷熱水側干式蒸 發(fā)冷凝器II冷媒回路的一個端口、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第二冷媒回路的一個端口和所 述壓縮II的吸氣口,所述冷熱水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I冷媒回路的另一個端口經冷媒管連 接所述膨脹閥II的一個端口,該膨脹閥II的另一端口經冷媒管與所述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冷 凝器I第二冷媒回路的另一個端口連接,所述冷熱水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I冷熱水回路的出 水端口經水管與三通I的一個端口連接,該三通的另外二個端口經水管分別連接閥門I與 閥門II的一個端口,所述閥門I的另一個端口經水管與所述冷熱水余熱加熱器冷熱水回路 的一個端口連接,該冷熱水余熱加熱器冷熱水回路的另一個端口經水管連接三通閥II的 一個端口,該三通II的另二個端口經水管分別與所述閥門II的另一個端口和所述的整裝 機組冷熱水出口連接,所述整裝機組冷熱水進口經水管與所述冷熱水側干式蒸發(fā)冷凝器II 冷熱水回路上的另一個端口連接,所述冷熱水余熱加熱器余熱熱源回路的兩個端口經水管 并聯接入所述新風余熱加熱器的余熱熱源供回管路,由此,構成所述的水源熱泵冷熱水裝置II。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船舶用水源熱泵溫濕分控中央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 水源熱泵冷熱水裝置II與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I中的水源側干式蒸發(fā)器I,結構上為共一 個海水回路,獨立兩個冷媒回路的干式蒸發(fā)冷凝器。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船舶用水源熱泵溫濕分控中央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 新排風熱濕交換器包括顯熱交換器與全熱交換器。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船舶用水源熱泵溫濕分控中央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 新風余熱加熱器和冷熱水余熱加熱器包括蒸汽與熱水加熱器。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船舶用水源熱泵溫濕分控中央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 新風加濕器包括濕膜、蒸汽、電極和超聲波加濕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船舶用水源熱泵溫濕分控中央空調,包括設置在船艙內的冷熱輻射板、新風送風裝置或新風混合干式風機盤管與布置在船舶專用機艙內由一套新排風組合處理裝置、一套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和另一套水源熱泵冷熱水裝置組合構成的整裝機組,解決了現有船舶用集中式中央空調能效低,占用空間大,舒適性差,運行費用高等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所述溫濕分控是指船艙內空氣溫度由所述的一套水源熱泵冷熱水裝置制取的高溫冷水與低溫熱水,通過所述的冷熱輻射板或新風混合干式風盤來調控;含濕量則由所述的新排風組合處理裝置和另一套水源熱泵冷熱風裝置聯合工作制取的低溫干燥或高溫濕潤的新風,通過所述的新風送風裝置或新風混合干式風機盤管來調控。
文檔編號F24F3/00GK201652633SQ201020153100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7日
發(fā)明者謝宇, 謝嶠 申請人:北京水木澤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