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并且更特別地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其中設置了具有珀耳帖(Peltier)設備的珀耳帖單元并改善了空氣引導通道,以便提高制冷和供暖的效率。
背景技術:
通常而言,空氣調節(jié)器(也稱為供暖、通風和空氣調節(jié)(HVAC)系統(tǒng))安裝在車輛中,以便通過在駕駛室中響應于駕駛員的操作而執(zhí)行各種空氣調節(jié)功能,例如通風、制冷和供暖,從而為駕駛員和乘客提供舒適的環(huán)境。這樣的HVAC系統(tǒng)可以由駕駛員或乘客利用設置在方向盤右下處的控制件進行操作。HVAC系統(tǒng)還能通過運行自動溫度控制單元而調節(jié)通風通道或運行空氣調節(jié)器壓縮機從而進行操作。圖1為示意性地顯示相關技術的用于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的狀態(tài)圖。在如圖所示的相關技術的用于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中,下面將描述穿過空氣調節(jié)器蒸發(fā)器的空氣的通風通道。空氣入口門100確定是內部空氣還是外部空氣作為待吹送的空氣源。鼓風機101配置為通過空氣入口門100將空氣強制吹送到車輛的駕駛室內??諝庹{節(jié)器蒸發(fā)器106設置為使得從鼓風機101導入的空氣穿過空氣調節(jié)器蒸發(fā)器106??諝饣旌祥T103設置為使其調節(jié)向著加熱器芯體102吹送的空氣量??諝鈱Ч?04和通氣孔105配置為將已經穿過空氣調節(jié)器蒸發(fā)器106和加熱器芯體102的空氣供應到車輛的單獨區(qū)域。下面將更具體地描述如上所述的經過通風通道而供應到車輛的駕駛室內的空氣的流動,鼓風機101從由空氣入口門100所選擇的空氣源吸入空氣,并且強制地吹送空氣, 從而使所吹送的空氣在導入到車輛的駕駛室內之前,在穿過空氣調節(jié)器的蒸發(fā)器106的同時被制冷。在已經穿過空氣調節(jié)器的蒸發(fā)器106之后,并且在已經根據空氣混合門103的狀態(tài)而選擇性地穿過加熱器芯體102之后,空氣經過空氣導管104和通氣孔105而被導入到車輛的駕駛室內。已經穿過加熱器芯體102的空氣和未曾穿過加熱器芯體102的空氣在混合區(qū)域107中混合,從而使經混合的空氣轉換到預定溫度。之后,所得到的空氣經過空氣導管104和通氣孔105而被導入到車輛的駕駛室內。因此,當穿過加熱器芯體102的空氣量增多時,供應到車輛的駕駛室內的空氣的溫度相應地升高。如上所述,空氣混合門103基本用于控制導入到車輛的駕駛室內的空氣的溫度。當然,可以將具有預定溫度的空氣供應到車輛的駕駛室內,或者通過在調節(jié)空氣的基本通路的同時控制通氣孔打開/關閉的程度以及空氣調節(jié)器壓縮機操作的程度來調節(jié)空氣的供應。通氣孔105通常配置為在三個方向上吹送空氣,S卩,向著駕駛員或乘客的足部、胸部和頭部吹送空氣。相關技術的用于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配置為控制車輛的駕駛室的溫度,并且當操作設置在方向盤右下處的儀表板的一部分上的控制件時,該空氣調節(jié)器起動制冷器或加熱器以對車輛的駕駛室制冷或供暖。在這樣的用于車輛的組合的空氣調節(jié)器中,用于車輛的加熱器的發(fā)動機冷卻劑受熱,并且由鼓風機101吸入的空氣在穿過加熱器芯體102的同時獲得用于供暖的必要的熱量,加熱器芯體102設置在冷卻劑循環(huán)路徑中。然而,在相關技術的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打算應用到電動車輛(其不需要發(fā)動機冷卻劑)的情況下,難以利用現有的HVAV結構進行供暖。還存在的問題在于,難以安裝加熱器芯體102,并且由于蒸發(fā)器和加熱器芯體設置在內部,所以系統(tǒng)小型化的能力受到限制。公開于該發(fā)明背景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加深對本發(fā)明的背景的理解,并且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提供一種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其能夠應用于電動車輛并且能夠小型化。另外,所提供的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使用珀耳帖單元,而制冷劑并不限制為氟利昂氣體,氟利昂氣體的使用受到控制,并且其結構輕且簡單。另外,所提供的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的結構能夠在珀耳帖單元內部進行兩次熱交換,從而提高了制冷和供暖的效率。在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包括鼓風機單元,所述鼓風機單元在其中包含有鼓風機以便強制地吹送進氣。珀耳帖單元連接到所述鼓風機單元,以便接收從所述鼓風機單元吹送的空氣,并且所述珀耳帖單元包括珀耳帖設備,所述珀耳帖設備安裝在所述珀耳帖單元的外圓周中的相對的側部段上,并且所述珀耳帖設備的每一個的一個表面向內取向,且所述珀耳帖設備的每一個的另一個表面向外取向,從而將冷卻或加熱的空氣噴出到車輛的各個區(qū)域中。隔板安裝在所述珀耳帖單元的相對的側部段之間,以便將所述珀耳帖單元的內部空間分割為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安裝在一個側部段上的所述珀耳帖設備包含在所述第一空間中,并且安裝在另一個側部段上的所述珀耳帖設備包含在所述第二空間中。引導箱在其中包含所述珀耳帖單元,并且導入外部空氣,以便散熱到外部,該熱量由所述珀耳帖設備的每一個的所述另一個表面產生。當從所述鼓風機單元吹送的空氣相繼穿過所述珀耳帖單元的所述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時發(fā)生熱交換。在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所述珀耳帖單元可以包括上部段,所述上部段限定入口,用于使所述鼓風機單元與所述第一空間連通,并且所述珀耳帖單元可以包括與所述第二空間連通的進口。所述進口與通氣孔連通,所述通氣孔將已經過熱交換的空氣引導至車輛的各個區(qū)域。所述珀耳帖單元還可以包括四個側部段的相對的側部段,所述相對的側部段鄰接所述上部段,所述珀耳帖設備安裝在所述相對的側部段上。在本發(fā)明的其它方面,所述珀耳帖單元可以包括熱交換器片,所述熱交換器片安裝在能夠進行熱傳遞的所述珀耳帖設備的每一個的一個表面上;以及散熱片,所述散熱片安裝在能夠進行熱傳遞的所述珀耳帖設備的每一個的另一個表面上。
在本發(fā)明的其它方面,所述通氣孔可以包括第一通氣孔和第二通氣孔,所述第一通氣孔引導冷卻或加熱的空氣以向著車輛的擋風玻璃噴出,所述第二通氣孔引導冷卻或加熱的空氣以向著駕駛員或乘客的胸部噴出。 在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所述珀耳帖單元可以進一步包括下部段,所述下部段與所述上部段相對。所述下部段與第三通氣孔連通,所述第三通氣孔向著駕駛員或乘客的足部引導冷卻空氣或加熱的空氣。在本發(fā)明的其它方面,第一風擋設置在所述第一通氣孔的進口中,第二風擋設置在所述第二通氣孔的進口中,并且第三風擋設置在所述第三通氣孔的進口中。在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所述隔板可以包括隔板風擋和連通端口,所述隔板風擋安裝在所述隔板面對所述上部段的一端上,并且選擇性地使所述第一空間和所述第二空間彼此連通,所述連通端口在所述隔板的另一端上形成,并且使所述第一空間和所述第二空間彼此連通。在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所述弓I導箱可以具有排放入口通道。所述排放入口通道的一端在其中包含有排放鼓風機,以便從外部吸入空氣,并且所述排放入口通道的另一端連接到相對的側部段中的未安裝所述珀耳帖設備的一個側部段。所述引導箱可以具有排放出口通道。所述排放出口通道的一端連接到與所述排放入口通道所連接的一個側部段相對的另一個側部段,以便將已經過熱交換的空氣排放到外部。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所述排放鼓風機可以位于發(fā)動機艙中相對于儀表板的一側,該儀表板將車輛的駕駛室與發(fā)動機艙分離開。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所述鼓風機可以位于發(fā)動機艙中相對于儀表板的一側, 該儀表板將車輛的駕駛室與發(fā)動機艙分離開。根據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能夠利用具有所述珀耳帖設備的所述珀耳帖單元而選擇性地對電動車輛執(zhí)行制冷和供暖。此外,可以通過改進空氣流經的通道而實現兩次熱交換,從而提高了制冷和供暖的效率。而且,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并不需要制冷系統(tǒng),例如HVAC系統(tǒng),在相關技術中其安裝在具有內燃機的車輛上,并且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具有珀耳帖單元,其能夠減小尺寸。因此,可以減小空氣調節(jié)器的重量并降低其制造成本。此外,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并不使用諸如氟利昂氣體(其會引起環(huán)境問題)的制冷劑,因此免受禁止使用氟利昂氣的管制。因此,所述空氣調節(jié)器是環(huán)境友好的,并且能夠不受管制地進行使用。另外,可以增大安裝有珀耳帖設備的珀耳帖單元的外圓周面積,從而增大熱傳遞面積并提高散熱性能。因此,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可應用于中型尺寸的電動車輛。通過納入本文的附圖以及隨后與附圖一起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某些原理的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方法和裝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將更為具體地變得清楚或得以闡明。
圖1為示意性地顯示相關技術的用于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的狀態(tài)圖。
圖2為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的電動車輛的示例性空氣調節(jié)器的主剖視圖。圖3為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的電動車輛的示例性空氣調節(jié)器的俯視圖。圖4為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的電動車輛的示例性空氣調節(jié)器的側剖視圖。圖5至7為顯示噴出冷卻/加熱的空氣的狀態(tài)的狀態(tài)圖,其中圖5為顯示能夠進行兩次熱交換的狀態(tài)的視圖,圖6為顯示能夠進行單次熱交換的狀態(tài)的視圖,并且圖7為顯示能夠進行單次和兩次熱交換兩者的狀態(tài)的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對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方案詳細地作出引用,這些實施方案的實例被顯示在附圖中并描述如下。盡管本發(fā)明將與示例性實施方案相結合進行描述,但是應當意識到,本說明書并非旨在將本發(fā)明限制為那些示例性實施方案。相反,本發(fā)明旨在不但覆蓋這些示例性實施方案,而且覆蓋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之內的各種選擇形式、修改形式、等價形式及其它實施方案。圖2為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方案的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的主剖視圖,圖 3為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方案的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的俯視圖,并且圖4為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方案的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的側剖視圖。圖5至7為顯示噴出冷卻/加熱的空氣的狀態(tài)的狀態(tài)圖,其中圖5為顯示能夠進行兩次熱交換的狀態(tài)的視圖,圖6 為顯示能夠進行單次熱交換的狀態(tài)的視圖,并且圖7為顯示能夠進行單次和兩次熱交換兩者的狀態(tài)的視圖。如圖2至7所示,各個實施方案的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包括鼓風機單元30、珀耳帖單元10、隔板40和引導箱20。鼓風機單元30在其中具有鼓風機31,從而使其能夠強制地吹送進氣。珀耳帖單元10連接到鼓風機單元30,以接收從鼓風機31吹送的空氣的一部分,并且珀耳帖單元10在其外表面上具有珀耳帖設備11。隔板40將珀耳帖單元10的內部空間分割為第一空間IOa和第二空間10b。引導箱20在其中包含珀耳帖單元10,并且通過導入外部空氣而將珀耳帖單元10的熱量的一部分消散到外部。鼓風機單元30包括鼓風機31和空氣入口門32,鼓風機31設置在鼓風機單元30 的內部空間中,空氣入口門32設置在鼓風機單元30的上部中??諝馊肟陂T32用于確定內部空氣還是外部空氣將作為待吹送的空氣源。與珀耳帖單元10連通的通風孔33在鼓風機單元30中形成。珀耳帖單元10配置為中空的立方體結構,并且多個珀耳帖設備11設置在珀耳帖單元10的相對側部段上。熱交換器片12形成管片式散熱板或片式散熱板,并且安裝在珀耳帖設備11的與珀耳帖設備10的內部接觸的一個表面上,從而能夠高效地傳遞熱量。散熱片13形成片式散熱板,并且安裝在珀耳帖設備11的與珀耳帖單元10的外部接觸的另一個表面上,從而能夠高效地傳遞熱量。珀耳帖設備11的其它部分由絕熱材料所覆蓋,從而不傳遞熱量,并且珀耳帖設備11連接到電源。此外,在珀耳帖單元10中,上部段IOc在其中限定有入口 15和進口 17。入口 15 與鼓風機單元30的通風孔33連通,并且入口 15與第一空間IOa接觸。進口 17與第二空間IOb連通,并且進口 17用于將已經過熱交換的空氣導入到車輛的各個區(qū)域。珀耳帖設備 11安裝在四個側部段的與上表面IOc接觸的相對側部段IOd上。下部段IOe與上部段IOc相對,并且下部段IOe與第三通氣孔16c連通,第三通氣孔16c導入冷卻/加熱的空氣,從而向著駕駛員或乘客的足部噴出空氣。在通氣孔16中,第一通氣孔16a用于引導冷卻或加熱的空氣,從而可以向著車輛的擋風玻璃噴出空氣,并且第二通氣孔16b用于引導冷卻或加熱的空氣,從而可以向著駕駛員或乘客的胸部噴出空氣。第一風擋18a安裝在第一通氣孔16a的進口上,第二風擋18b 安裝在第二通氣孔16b的進口上,并且第三風擋18c安裝在第三通氣孔16c的進口上。隔板風擋41安裝在隔板40的面對上部段的一端上。隔板風擋41選擇性地使第一空間IOa和第二空間IOb彼此連通。連通端口 42設置在隔板40的另一端上,從而使第一空間IOa和第二空間IOb彼此連通。引導箱20設置為箱盒的形式,該箱盒在其中包含珀耳帖單元10,并且引導箱20已限定排放入口通道22和排放出口通道23。排放入口通道22的一端在其中包含有從外部吸入空氣的排放鼓風機21,并且排放入口通道22的另一端連接到相對的側部段中的未安裝珀耳帖設備11的一個側部段。排放出口通道23的一端連接到與排放入口通道22所連接的一個側部段相對的另一個側部段,從而排放出口通道23將已經過熱交換的空氣排放到外部。也即,經過排放入口通道22吸入的空氣在直線穿行的同時經受熱交換,隨后在直線方向上被直接排出到排放出口通道23。在各個實施方案中,排放鼓風機21可以相對于儀表板M而毗鄰發(fā)動機艙定位,儀表板M將車輛分割為駕駛室和發(fā)動機艙。車輛的發(fā)動機艙指的是設置有使車輛起動的電機或電池的空間。在各個實施方案中,鼓風機31也可以相對于儀表板M而毗鄰發(fā)動機艙定位。下面,將給出各個實施方案的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的操作過程的具體描述。在旨在對車輛的駕駛室進行制冷的情況下,流過珀耳帖設備11的電流的方向受到控制,從而使珀耳帖設備11的內表面轉換到低溫狀態(tài),并且珀耳帖設備11的外表面轉換到高溫狀態(tài)。處于低溫狀態(tài)的內表面從熱交換器片12吸收熱量,從而將珀耳帖單元10的內部空間轉換到低溫狀態(tài)。由外表面產生的高溫熱量傳遞到散熱片13。傳遞到散熱片13 的熱量通過排放鼓風機21而被強制吹送,利用經過排放入口通道22導入的空氣而經受熱交換,并且隨后經過排放出口通道23而被排出到外部。在各個實施方案中,熱交換器片12 和散熱片13可以設置為使其彼此相交。也即,熱交換器片12優(yōu)選地設置在豎直方向上,以便于在豎直方向上導入的空氣的流動,并且散熱片13優(yōu)選地設置在水平方向上,以便于在水平方向上導入的空氣的流動。此時,當鼓風機31操作時,被強制吹送的空氣經過入口 15而被吸入到珀耳帖單元 10內。進氣在穿過熱交換器片12之間的同時通過熱交換而被冷卻。冷卻空氣隨后通過通氣孔16而被噴出到車輛駕駛室的各個區(qū)域。具體而言,冷卻空氣響應第一至第三風擋18a、 18b和18c的操作而向著擋風玻璃、駕駛員或乘客的胸部以及駕駛員或乘客的足部噴出,第一至第三風擋18a、18b和18c設置在第一至第三通氣孔16a、16b和16c的各自的進口中。 因此,車輛的駕駛室通過噴出冷卻空氣而進行制冷。在旨在對車輛的駕駛室進行供暖的情況下,流過珀耳帖設備11的電流的方向受控為與制冷時的電流方向相反,從而使珀耳帖設備11的內表面轉換到高溫狀態(tài),并且珀耳帖設備11的外表面轉換到低溫狀態(tài)。內表面中的高溫熱量被傳遞到熱交換器片12,從而將珀耳帖單元10的內部轉換到高溫狀態(tài)。此外,外表面的低溫狀態(tài)從散熱片13吸收熱量,從而產生冷氣。由散熱片13產生的冷氣通過排放鼓風機21而被強制吹送,利用經過排放入口通道22導入的空氣而經受熱交換,并且隨后經過排放出口通道23而被排出到外部。此時,當鼓風機31操作時,被強制吹送的空氣穿過通風口 33,并且經過入口而被導入到珀耳帖單元10內。進氣在穿過熱交換器片12之間的同時通過熱交換而被轉換到高溫狀態(tài)。加熱的空氣隨后通過通氣孔16而被噴出到車輛駕駛室的各個區(qū)域。具體而言,力口熱的空氣響應第一至第三風擋18a、18b和18c的操作而向著擋風玻璃、駕駛員或乘客的胸部以及駕駛員或乘客的足部噴出,第一至第三風擋18a、18b和18c設置在第一至第三通氣孔16a、16b和16c的各自的進口中。因此,車輛的駕駛室通過噴出加熱的空氣而進行供暖。在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其執(zhí)行如上所述的制冷或供暖)旨在進行兩次熱交換的情況下,如圖5所示,當鼓風機31在隔板風擋41和第三風擋18c關閉的狀態(tài)下操作時, 進氣在穿過第一空間IOa的同時經受與一組熱交換器片12的第一次熱交換。已經過第一次熱交換的空氣經過連通端口 42而進入第二空間10b,并且隨后在穿過第二空間IOb的同時經受與另一組熱交換器片12的第二次熱交換。響應于第一風擋18a和第二風擋18b的操作,完全冷卻或加熱的空氣選擇性地被噴出到第一通氣孔16a和第二通氣孔16b。由于可以進行上述的兩次熱交換,所以提高了制冷和供暖的效率。在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旨在進行單次熱交換的情況下,如圖6所示,隔板風擋 41旋轉以關閉通氣孔16的進口 17,并且鼓風機31在該狀態(tài)下操作,從而使進氣的一部分被導入到第一空間10a,并且進氣的其余部分經過通過隔板風擋41的旋轉而打開的空間而被導入到第二空間10b。導入到第一空間IOa和第二空間IOb的空氣在穿過各個組的熱交換器片12的同時經受熱交換。在完成熱交換之后,空氣經過打開的第三風擋18c而被噴出到第三通氣孔16c。此外,在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旨在同時進行單次熱交換和兩次熱交換兩者的情況下,如圖7所示,隔板風擋41設置在進行單次熱交換的位置和進行兩次熱交換的位置之間的中間,兩個第三風擋18c中只有更靠近第二空間IOb的一個第三風擋進行操作而打開。 當鼓風機31在此狀態(tài)下操作時,空氣中的經過入口 15而導入的部分被導入到第一空間 IOa,并且空氣的其余部分經過通過隔板風擋41的旋轉而打開的空間而被導入到第二空間 10b。被導入第一空間IOa的空氣經受與設置在第一空間IOa內部的散熱片12的熱交換, 并且穿過連通端口 42??諝庵械囊汛┻^連通端口 42并且已經受熱交換的部分以及導入到第二空間IOb內并且已經受與第二空氣IOb內部的熱交換器片12的熱交換的空氣穿過打開的第三風擋18c,并且被噴出到第三通氣孔16c,并且空氣的其余部分經過打開的進口 17 而被噴出到通氣孔16。響應于第一風擋18a和第二風擋18b的操作,完全冷卻或加熱的空氣選擇性地被噴出到第一通氣孔16a和第二通氣孔16b。如上所述,各個實施方案的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安裝在相關技術的HVAC系統(tǒng)的位置中,并且配置為設置兩排珀耳帖設備11,并且隔板40設置在珀耳帖單元10內部。 由于該配置,所以能夠實現兩次熱交換。因此,由于通過兩排彼此相對的珀耳帖設備11而能夠實現兩次熱傳遞,所以由于熱傳遞面積增大且空氣流動提高而提高了制冷和供暖的效率。鼓風機31和排放鼓風機21設置在發(fā)動機艙內部,從而減少了在吹送空氣的過程中產生的噪聲和振動被傳遞到車輛內部的駕駛員和乘客。
為了方便解釋和精確限定所附權利要求,術語上或下,前或后,內部或外部等被用于參考附圖中所顯示的這些特征的位置來描述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特征。前面對本發(fā)明具體示例性實施方案所呈現的描述是出于說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為毫無遺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發(fā)明限制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顯然,根據上述教導很多改變和變化都是可能的。選擇示例性實施方案并進行描述是為了解釋本發(fā)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其它技術人員能夠實現并利用本發(fā)明的各種示例性實施方案及其不同選擇形式和修改形式。本發(fā)明的范圍意在由所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價形式所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包括鼓風機單元,所述鼓風機單元在其內包括鼓風機以便強制地吹送進氣; 珀耳帖單元,其中所述珀耳帖單元連接到所述鼓風機單元,以便接收從所述鼓風機單元吹送的空氣,并且所述珀耳帖單元包括珀耳帖設備,所述珀耳帖設備安裝在沿著所述珀耳帖單元的外圓周的相對的側部段上,并且每個所述珀耳帖設備的一個表面向內取向,且每個所述珀耳帖設備的的另一個表面向外取向,從而將冷卻或加熱的空氣噴到車輛的各個區(qū)域;隔板,所述隔板安裝在所述珀耳帖單元的相對的側部段之間,以便將所述珀耳帖單元內部的空間分割為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安裝在一個側部段上的所述珀耳帖設備包含在所述第一空間中,并且安裝在另一個側部段上的所述珀耳帖設備包含在所述第二空間中;以及引導箱,其中所述引導箱在其內包含所述珀耳帖單元,并且導入外部空氣,以便散熱到外部,該熱量由每個所述珀耳帖設備的所述另一個表面產生,其中當從所述鼓風機單元吹送的空氣相繼穿過所述珀耳帖單元的所述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時發(fā)生熱交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其中所述珀耳帖單元包括上部段,所述上部段限定入口,該入口用于使所述鼓風機單元與所述第一空間連通,并且所述上部段限定與所述第二空間連通的進口,其中所述進口與通氣孔連通,所述通氣孔將已經過熱交換的空氣引導至車輛的各個區(qū)域;以及四個側部段的相對的側部段,所述相對的側部段鄰接所述上部段,所述珀耳帖設備安裝在所述相對的側部段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其中所述珀耳帖單元包括熱交換器片,所述熱交換器片安裝在能夠進行熱傳遞的每個所述珀耳帖設備的一個表面上;以及散熱片,所述散熱片安裝在能夠進行熱傳遞的每個所述珀耳帖設備的另一個表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其中所述通氣孔包括第一通氣孔,所述第一通氣孔引導冷卻或加熱的空氣以向著車輛的擋風玻璃噴出;以及第二通氣孔,所述第二通氣孔引導冷卻或加熱的空氣以向著駕駛員或乘客的胸部噴出ο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其中所述珀耳帖單元進一步包括下部段,所述下部段與所述上部段相對,其中所述下部段與第三通氣孔連通,所述第三通氣孔向著駕駛員或乘客的足部引導冷卻或加熱的空氣。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其中第一風擋設置在所述第一通氣孔的進口中,第二風擋設置在所述第二通氣孔的進口中,并且第三風擋設置在所述第三通氣孔的進口中。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其中所述隔板包括隔板風擋,所述隔板風擋安裝在所述隔板面對所述上部段的一端上,其中所述隔板風擋選擇性地使所述第一空間和所述第二空間彼此連通;以及連通端口,所述連通端口在所述隔板的另一端上形成,其中所述連通端口使所述第一空間和所述第二空間彼此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其中所述引導箱包括排放入口通道,其中所述排放入口通道的一端在其中包含有排放鼓風機,以便從外部吸入空氣,并且所述排放入口通道的另一端連接到相對的側部段中的未安裝所述珀耳帖設備的一個側部段;以及排放出口通道,其中所述排放出口通道的一端連接到與所述排放入口通道所連接的一個側部段相對的另一個側部段,以便將已經過熱交換的空氣排放到外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其中所述排放鼓風機位于發(fā)動機艙中相對于儀表板的一側,該儀表板將車輛的駕駛室與發(fā)動機艙分離開。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其中所述鼓風機單元位于發(fā)動機艙中相對于儀表板的一側,該儀表板將車輛的駕駛室與發(fā)動機艙分離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動車輛的空氣調節(jié)器,其包括鼓風機。珀耳帖單元連接到鼓風機單元,以便接收從鼓風機單元吹送的空氣,并且珀耳帖單元包括珀耳帖設備,珀耳帖設備安裝在相對的側部段上。每一個珀耳帖設備的一個表面向內取向,且每一個珀耳帖設備的另一個表面向外取向,從而將冷卻或加熱的空氣噴出到各個區(qū)域。隔板安裝在珀耳帖單元的相對的側部段之間,以便將珀耳帖單元的內部空間分割為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安裝在一個側部段上的珀耳帖設備包含在第一空間中,并且安裝在另一個側部段上的珀耳帖設備包含在第二空間中。引導箱在其中包含珀耳帖單元,并且導入外部空氣。當空氣相繼穿過珀耳帖單元的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時發(fā)生熱交換。
文檔編號F24F13/06GK102466280SQ20111024409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1日
發(fā)明者吳萬周 申請人: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 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